(共41张PPT)
COURSEWARE RESEARCH INSTITUTE
高中语文课件
课程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理解寓言故事的创作手法,赏析事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欣赏音乐、哲理。
认识道家思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道理。
作者作品
思想探微
书单推荐
解牛现场
导入课堂
IMPORTING CLASSROOM
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压力山大
处处受挫
吃不下,睡不着
感觉生命被掏空
小心谨慎
你想了解生命的真谛吗?
你想了解养生之道吗?
那么,请你读庄子
他会告诉你养生的秘诀
走近
作者作品
APPROACHING
AUTHOR'S WORK
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ZHUANGZI
作品介绍
INTRODUCTION
《庖丁解牛》
出自庄子的《养生主》,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定义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特点
1)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
3)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走进
解牛现场
WALK INTO
JIENIU SITE
贵州大学教授张耿光《庄子全译》:
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小组合作一起探寻《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道,并形成文字表达出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养生”在这里是指保全身躯、护全天性,
并不单纯指现代所说的补养身体。
解题
Solving Problems
“解牛”:不是杀牛。“解”是会意字,甲骨文从双手,从牛,从角,会两手拔牛角之意。小点象征血肉碎屑。《说文·角部》:“解,判也。从刀判牛角。”本义为屠宰分割牛。
JIENIU
解题
Solving Problems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
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解题
Solving Problems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等祭祀活动中。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为
之所
砉
向
奏
騞
中
乃
会
为:介词,替,给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这里指:……的地方
之
之:抵住,支撑
砉:拟声词
向:同“响”
奏:进
騞:拟声词
中:符合
乃:又
会:节奏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第一部分: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反映其技艺高超。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动作:
声音:
节奏: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全身和谐并用
动作和谐自然
技艺高超
动作娴熟
小组探究:用音乐来形容庖丁解牛的表现有何妙处
作用:侧面表现庖丁打通解牛与音乐的界限,将血腥上升为艺术,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艺术体验,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善
善:好啊
盖:盍何,怎么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作用:梁惠王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庖丁技艺高超,引出下文。
盖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释
释:放下
道:……者……也,判断句
进:超过
乎:介词,于
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道
进乎技
遇
官知
神欲
遇:接触
官知:感官的知觉
神欲:精神活动
……者……也,判断句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尝试),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天理
批
郤
导
窾
因
固然
技经肯綮
軱
族
折
发
硎
天理:天道,这里指牛体的天然结构
批:击
导:顺着,循着
窾:空处
因:依照
郤:同“隙”,空隙
固然:本来的样子
月
技经 :脉络相连之处
肯綮:筋骨相结合之处
軱:大骨
族:众
月:名作状,每月
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发:出
硎:磨刀石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连接处的大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尝试过,更何况大骨头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小组探究:庖丁解牛过程体现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养生之道:顺应规律;避开尖锐矛盾和复杂的社会关系;选更好的路走。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间
间:空隙
厚:形作名,厚度
于:介词,对于
游刃:刀刃的运转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为:动词,做
厚
恢恢乎
于游刃
族
为
怵然为
为
为
微
謋
委
踌躇满志
善
为:介词,因为
微:轻
委:散落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謋:拟声词
怵然 :惊惧害怕的样子
善:通“缮”,修治,这里指拭擦
养生之道:小心谨慎,保全自身免受损害。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也会小心翼翼的提高警惕,目光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为这个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微,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后收藏起来。”
文本细读
Close Reading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善
善:好
言:话
养生:养生之道
言
养生
养生之道: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小组探究:梳理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刀
牛
解牛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完成下表。
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筋骨交错、结构复杂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批大郤:避开硬骨
导大窾:顺着空隙
保全自身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人
社会
处世
庄子
思想探微
ZHUANGZI
EXPLORATION OF THOUGHT
班级准备举行“我看庄子哲学”的主题研讨活动,试结合《庖丁解牛》等所学课文对庄子思想进行探讨,然后发言。
01
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出发点。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是宇宙的本原,是世界的真理。道是一种超越了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存在,是一种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玄妙境界。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道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道的本性,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一段描写:“莫知其所终,亦莫知其所始,猿猱弥猎,鸟兽弥雕,人之情常异,或喜或怒或惊或乐。故变化无穷,而道亦无穷。”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中的自然规律,它是无穷无尽的,永恒不变的。庄子认为,只有顺应道的自然规律,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02
无为是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庄子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也不应该强制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应该顺应自然,放下执念,顺其自然。这种顺应自然的状态,就是无为。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一句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都是形容无为的状态,而“道隐无名”则是说明无为的本质是难以言说的。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无为的境界,就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03
自由是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庄子认为,自由是一种本性,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只有在顺应自己的本性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而追求自由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超越了世俗和功利的自在状态。
庄子在《南华经》中讲到:“吾本无自由,所以有自由。”这里的“无自由”指的是没有外在的束缚和限制,而“有自由”则是指内在的自由状态。庄子认为,只有在内在的自由状态下,才能够顺应自然、达到自在的境界。
04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庄子认为,自然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一段讲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里的“天地”和“万物”都是指自然,而“我”则是指人类。庄子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不要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只有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拓展
文本阅读
EXPAND
TEXT READING
阅读庄子的《养生主》全文,全面了解庄子的养生思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阅读庄子的《养生主》全文,全面了解庄子的养生思想。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① 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② ,不善也。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阅读庄子的《养生主》全文,全面了解庄子的养生思想。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③ 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④ 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
①介:独,只有一只脚。 ②王:同“旺”,旺盛。
③遁天:失去天性。遁,失去。 ④指:通“脂”。
思考
文中除了《庖丁解牛》的养生之道,庄子还阐述了什么样的养生思想。
“吾生也有涯”开始至“可以尽年”,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缘督以为经”,即循道养生,顺应自然的发展养生。
自“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说明顺应道,掌握规律就可把事情做好。
余下讲了三个寓言。第一个寓言说文公轩见到一个名叫右师的独脚人,感到特別惊奇,问是如何造成的,回答得是天生的。一只脚只能跳着走路,同二只行走是不一样的,说明生活形态是由先天决定的。第二个寓言是说沼泽地上的雉鸡,願意十步找口吃,百步找口飲生活,不願圈养在笼子里。这样生活虽然精神上自己作主,但也有不好的,要自己去找食物。雉鸡不喜欢生活在笼子里追求自由也应是先天规定的。笫三个寓言说秦先去参加老聃的唁言会,对老聃弟子发表一套关于生死的议论。认为生命是天受的,生是应时而生,死是顺命而死,对生死没有什么可喜可悲的,喜生悲死是违反天意的过失。但安时处顺,不哀不乐是天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命哲学吗?那就读一读《庄子神游》。
庄子很有学问,在精神上很富有,列国君主都知道他的大名,楚国的楚威王还曾派大员送去厚礼,并许以很高的俸禄想请他出山做宰相,但此举却遭到了庄子的嘲笑,在庄子看来,千金和相位虽然利重位尊,但与将要用来做牺牲的牛羊是一样的,都是国君为宰割而喂养,全然没有享受自由的快乐,他说他宁愿做一条泥鳅自由自在地在污泥之中穿行,也不愿做一头牺牛去披锦挂彩。
就宇宙与人的关系方面而言,庄子哲学也是-种生命哲学,他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认为万物都是虚而不实,人生犹如烟云过眼,说到根本上都是一致不二的。天地与我,同生同死;万物与我,同为一体,所以人要有通达的生命观。课题 庖丁解牛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庖丁解牛》是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本单元将核心任务设定为: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表达风格。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教 材 分 析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故事。文章原意是用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充分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通过学习此文可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学 情 分 析 基于之前对文言文的积累,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翻查字典不难理解这篇寓言故事的字面意思。而在思想上,高一的学生人生阅历一般不太丰富,较少深入思考生命,故而对庄子在文中呈现的深奥、复杂的哲理较难把握。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寓言故事的创作手法,赏析事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欣赏音乐、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道家思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注释和字典,自主翻译全文;早读课熟读全文。 教师:参考《庖丁解牛》的相关学术论文和解读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课件、一体机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现代人普遍的受到诸如“压力山大”“吃不下,睡不着”“处处受挫”“小心谨慎”之类问题的困扰,感觉生命被掏空,你们是不是也深有体会呢?因此,我们都需要懂得养生。什么是养生?怎样养生?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现在让我们走进庄子的《庖丁解牛》,一起了解养生,探寻养生之道。 问题导入,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兴趣。
走近作者作品 一、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对庄子的评价 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苏轼: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作品介绍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的《养生主》,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 三、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四、寓言体裁 定义: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特点: (1)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 (3)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走进解牛现场 情境设置:贵州大学教授张耿光《庄子全译》: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小组合作一起探寻《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道,并形成文字表达出来。 了解“养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养生”在这里是指保全身躯、护全天性,并不单纯指现代所说的补养身体。 一、题解 庖丁: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解牛:不是杀牛。“解”是会意字,甲骨文从双手,从牛,从角,会两手拔牛角之意。小点象征血肉碎屑。《说文·角部》:“解,判也。从刀判牛角。”本义为屠宰分割牛。文体知识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等祭祀活动中。 文本细读(字词梳理在课件呈现) 第一段:解牛之法 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反映其技艺高超。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节奏: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探究学习1:用音乐来形容庖丁解牛的表现有何妙处 明确:侧面表现庖丁打通解牛与音乐的界限,将血腥上升为艺术,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艺术体验,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第二段:解牛之技 梁惠王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庖丁技艺高超,引出下文。 第三段:解牛之道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顺应规律 批大郤:避开硬骨 避开尖锐矛盾 导大窾:顺着空隙 选更好走的路 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保全自身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避开关系错综复杂 探究学习2:庖丁解牛过程体现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明确:顺应规律、避开尖锐矛盾和复杂的社会关系、选更好的路走、保全自身 第四段:养生之道 梁惠王的感慨,表明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道是相通的。 探究学习3:梳理解牛和养生有什么关系 明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积累常识 梳理文脉 合作探究 深入文本 品味语言 思想升华,理解庄子的生命哲学。
庄子思想探微 情境设置:班级准备举行“我看庄子哲学”的主题研讨活动,试结合《庖丁解牛》等所学课文对庄子思想进行探讨,然后发言。 一、道 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出发点。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是宇宙的本原,是世界的真理。道是一种超越了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存在,是一种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玄妙境界。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道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道的本性,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一段描写:“莫知其所终,亦莫知其所始,猿猱弥猎,鸟兽弥雕,人之情常异,或喜或怒或惊或乐。故变化无穷,而道亦无穷。”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中的自然规律,它是无穷无尽的,永恒不变的。庄子认为,只有顺应道的自然规律,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二、无为 无为是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庄子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也不应该强制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而应该顺应自然,放下执念,顺其自然。这种顺应自然的状态,就是无为。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一句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都是形容无为的状态,而“道隐无名”则是说明无为的本质是难以言说的。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无为的境界,就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三、自由 自由是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庄子认为,自由是一种本性,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只有在顺应自己的本性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而追求自由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超越了世俗和功利的自在状态。 庄子在《南华经》中讲到:“吾本无自由,所以有自由。”这里的“无自由”指的是没有外在的束缚和限制,而“有自由”则是指内在的自由状态。庄子认为,只有在内在的自由状态下,才能够顺应自然、达到自在的境界。 四、自然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庄子认为,自然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一段讲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里的“天地”和“万物”都是指自然,而“我”则是指人类。庄子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不要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只有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结合庄子相关的作品来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庄子哲学。
拓展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1)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2),不善也。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3)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4)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 注释:(1)介:独,只有一只脚。(2)王:同“旺”,旺盛。(3)遁天:失去天性。遁,失去。(4)指:通“脂”。 思考:文中除了《庖丁解牛》的养生之道,庄子还阐述了什么样的养生思想。 明确: “吾生也有涯”开始至“可以尽年”,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缘督以为经”,即循道养生,顺应自然的发展养生。 自“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说明顺应道,掌握规律就可把事情做好。 余下讲了三个寓言。第一个寓言说文公轩见到一个名叫右师的独脚人,感到特別惊奇,问是如何造成的,回答得是天生的。一只脚只能跳着走路,同二只行走是不一样的,说明生活形态是由先天决定的。第二个寓言是说沼泽地上的雉鸡,願意十步找口吃,百步找口飲生活,不願圈养在笼子里。这样生活虽然精神上自己作主,但也有不好的,要自己去找食物。雉鸡不喜欢生活在笼子里追求自由也应是先天规定的。笫三个寓言说秦先去参加老聃的唁言会,对老聃弟子发表一套关于生死的议论。认为生命是天受的,生是应时而生,死是顺命而死,对生死没有什么可喜可悲的,喜生悲死是违反天意的过失。但安时处顺,不哀不乐是天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是十分危险的。既然已经知道这样,还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更加危险了。做善事不要做到接近出名的程度,做恶事不要做到接近受刑罚的程度,沿着善与名、恶与刑之间的中道处世,并以其为常法,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形体,可以保全自己的天性,可以保养自己的精神,可以享尽自己的天年。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他手所碰到的、肩膀所倚靠的、脚所踩着的、膝所抵住的地方,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进刀声音霍霍,没有一声不与音乐的节拍相符。他解牛的动作合于《桑林》之舞,声音合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呀,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达到了这种境界 ”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崇尚的是道,已经超过了对技术的爱好。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无非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就不是完整的牛了;现在,我仅用精神与牛体内部结构接触而用不着用眼睛去看。感官的功能都停止了而精神却随欲而行了。依照牛体天然的生理特点,将刀插入筋骨间的缝隙,导向骨节间的窍穴,顺着牛体的本来结构,刀刃未曾碰过经络骨肉交错的地方,何况大骨头呢!技术比较高超的的厨工,一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在割牛肉;更多的厨工一月就要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在砍牛骨头。现在我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好几千头牛了,而刀刃还象刚刚从磨刀石磨出的一样。牛的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却锋利得象没有厚度一样。以没有厚度的刀刃进入有空隙的骨节间,运转起来自然是很宽绰的了。这就是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象刚刚磨出来的一样。虽然如此,每到了筋骨盘节的地方,我看到它难解,还是小心谨慎,视线紧紧盯在一点上,行动也变得缓慢起来,运刀极为轻微,终于,霍啦啦牛分解开来了,犹如一堆土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才提刀站立,四方环顾,感到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再把刀擦好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到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唁。仅大哭了三声便出来了。秦失的弟子说:“(老聃)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的。”“是老聃的朋友象这样吊唁,可以吗 ”秦失说:“可以的。起初我以为老子是普通的人,现在看来不是的。刚才,我进去吊唁的时候,见到有老年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儿子;有年轻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母亲。他们之所以聚集到一起,其中一定有不想说话而说话、不想哭而哭的。他们这样做,是违逆了天性,背弃了真情,忘记了人的生死是受命于天的。古人称这样是违背了天性而受到的刑罚。正值该出生的时候,老聃应时而生;正值应死的时候,老聃顺应自然而死。安于天理,顺乎自然,哀乐之情便不会产生了,古人把这叫作解除倒悬。” 用油脂作烛薪是有燃尽的时候的,火却可以传了下去,而没有穷尽的时候。 全面了解庄子的养生思想。
课外阅读推荐 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命哲学吗?那就读一读《庄子神游》。 庄子很有学问,在精神上很富有,列国君主都知道他的大名,楚国的楚威王还曾派大员送去厚礼,并许以很高的俸禄想请他出山做宰相,但此举却遭到了庄子的嘲笑,在庄子看来,千金和相位虽然利重位尊,但与将要用来做牺牲的牛羊是一样的,都是国君为宰割而喂养,全然没有享受自由的快乐,他说他宁愿做一条泥鳅自由自在地在污泥之中穿行,也不愿做一头牺牛去披锦挂彩。 就宇宙与人的关系方面而言,庄子哲学也是-种生命哲学,他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认为万物都是虚而不实,人生犹如烟云过眼,说到根本上都是一致不二的。天地与我,同生同死;万物与我,同为一体,所以人要有通达的生命观。 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