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素养目标
1.能通过实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记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评价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一完成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探究;通过任务驱动二完成声音传播的条件的探究。
【预习导学】
生活中的物理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通过地面能及时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士兵听到的马蹄声是通过地下的泥土传播来的,士兵也可以通过空气的传播听到马蹄声,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 。
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 。
【答案】1.振动 停止
2.声源
对点自测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可以在固体、 和 中传播,但真空 传声。
2.声音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叫作 。
【答案】1.介质 液体 气体 不能
2.波 声波
对点自测
2.如图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答案】2.液体(水)
知识点三 声速
1.声音的传播速度简称 ,表示声音传播的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2.回声是声音的 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声速取340 m/s)。
【答案】1.声速 快慢 > > 340 不同
2.反射 0.1 17
对点自测
3.在学校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最后冠军成绩是11.50 s,则冠军的百米时间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准确成绩应该是 s(声速取340 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3.偏小 11.79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声音的产生
1.用手触摸自己的喉结,说话时会感到喉结在 ;停止说话时,喉结振动 。此现象说明了 。
2.把一些纸屑放在桌子上,用手敲桌面,观察到的现象是纸屑跳起,不敲时,纸屑静止在桌面上,这说明了 。
3.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
总结上述现象可得: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学习小助手·
发声体在振动时,有的振动明显,有的不明显。我们可采取一些方法把振动放大,例如: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放些小纸片,小纸片会不断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这就是物理中常用的“转换法”。
【答案】1.振动 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 振动 振动
任务驱动二 声音的传播
想一想:
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
探究1: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堵住另一只耳朵,另一位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 。
结论: 。
探究2: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 、 。
探究3: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
把闹钟调到 ,把它放在真空罩内,然后用抽气机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
你观察到的现象: 。
产生现象的原因: 。
你总结出的结论: 。
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我们把能传声的物质叫 。 不能传声。
·学习小助手·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先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然后向外抽真空罩内的空气,当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时,我们听到的电铃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由于真空罩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抽出,也就是说真空罩内不可能是真空的,所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不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直接得出,而是从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这种方法叫作推理法。
讨论:声音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答案】想一想: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气体)传到同学们耳朵里的。
探究1:能 桌子(固体)能传播声音
探究2:空气(气体) 水(液体)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探究3:闹铃的状态 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 真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 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 液体 固体 介质 真空
讨论:声音向外传播时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