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素养目标
1.能说出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识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评价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一和二完成“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特点”这个重点的学习;通过任务驱动三完成“辨析实像和虚像”这个重点的学习。
【预习导学】
生活中的物理
节假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单反相机、DV等摄影用具。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它们的工作原理。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像特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胶片相当于 ,在胶片上得到 、 的 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 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镜头形成一个 、
的 像。投影仪上有一个平面镜对光线起 作用,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学习小助手·
投影仪上的投影片应倒着放置才能保证屏幕上呈现正立的像。
3.放大镜就是 ,使用放大镜时,把放大镜放在物体上方适当位置,可以看到 、
的 像。
【答案】1.凸透 光屏 倒立 缩小 实
2.凸透镜 倒立 放大 实 反射
3.凸透镜 正立 放大 虚
对点自测
1.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答案】1.B
知识点二 辨析实像和虚像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光屏上 接收到。
2.如图乙所示,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光屏上 接收到。
【答案】1.能
2.不能
对点自测
2.下列物体成的像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虚像的是 。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的像
D.潭清疑水浅
E.投影仪成的像
F.放大镜成的像
【答案】2.A、C、E B、D、F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照相机成像特点
1.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 。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 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 、 的实像。
【答案】1.①倒立 缩小 实
②凸透镜
③需要
2.凸 倒立 缩小
任务驱动二 投影仪成像特点
阅读课本第9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 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 、 的 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 ,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议一议,填一填:
1.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 (选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2.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 投影片,同时投影仪 天花板。(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凸透镜
2.倒立 放大 实
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议一议,填一填:
1.大于
2.靠近 远离
任务驱动三 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 光线会聚而成的,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 形成的,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总结:
区别 实像 虚像
概念 光线的交点 真实光线 的交点
倒立或正立
能否被光屏承接
【答案】1.实际 能 异侧
2.反向延长线 不能 同侧
总结:
区别 实像 虚像
概念 实际光线的交点 真实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倒立或正立 倒立 正立
能否被光屏承接 能 不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