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
1 成比例线段
第1课时 线段的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基 础 练
练点1 两条线段的比
1.若8cm,则
2.如果在比例尺为 1:1000000 的地图上,A,B 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3.4 cm,那么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km.
练点2 成比例线段
3.下列各组线段中,不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
A.1,2,3,6 B.1,4,2,8 C.5,6,2,3
4.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3,4,如果再添上一条线段,使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那么添加的这条线段的长可以是( )
A.6 B.8 C.10 D.12
练点3 比例的基本性质
5.若 则 ab=( )
A.6 C.1 D.
6.如果2a =5b,那么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
纠易错 忽视线段成比例的顺序性而致错
7.已知线段 a,b,c,d成比例,其中 a =8 cm ,b=4 cm,d=6cm,则线段c 为__________ cm.
提 升 练
8.有四组线段,每组线段长度如下:①2,1,,;②3,2,6,4;③ ,1,,;④1,3,5,7,其中能组成比例的有(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9. 若 a,b,b,c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 a =3,c =12,则线段 b的长为( )
A.2 B.4 C.6 D.15
10.已知2x+4y=0,且x≠0,则y与x 的比值是( )
B. C. -2 D.2
11.《九章算术》中记载,战国时期的铜衡杆,其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异于秤杆. 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刻有贯通上、下的十等分线. 用该衡杆称物,可以把被称物与砝码放在提纽两边不同位置的刻线上,这样,用同一个砝码就可以称出大于它一倍或几倍重量的物体. 如图为铜衡杆的使用示意图,此时被称物质量是砝码质量的___________倍.
12.小慧同学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9.1 成比例线段”课后,发现学习内容是一个逐步特殊化的过程,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数值,感受这种特殊化的学习过程.
13.求比例式中的
14.已知 求x:y:z.
15.如图,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 8cm ,BC=12 cm,A'B'=4 cm,B'C'=6 cm.
(1)求 和 的值.
(2)线段 A'B',AB,B'C',BC 是成比例线段吗
16.如图,在 中,
(1)求AD的长.
(2)求证:
17.(1)如果a,b,c,d 四个数成比例,即 那么 ,其变形根据是___________;反过来,如果(a,b,c,d都不等于0),可以得出比例式 那么还可以得出其他哪些不同的比例式
(2)如果 那么 成立吗 若成立,请写出推理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8.如图,在ABCD中,DE⊥AB 于点E, 交AD的延长线于点 F.
(1)AB,BC,BF,DE 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如果不成比例,请说明理由;如果成比例,请写出比例式.
(2)若 求BC 的长.
参考答案
1.5:2 【点拨】∵
2.34 【点拨】根据题意,得 即实际距离是34 km.
3. C 【点拨】A. 由 ,得 A 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B.由 得B 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C. 由 得C 中的四条线段不成比例;D.由得 D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
点技巧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乘积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乘积, 则四条线段叫成比例线段.注意在相乘的时候,最小的和最大的相乘,另外两个相乘,看它们的积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4. D
5. A 【点拨】直接利用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即可得出答案.
6. C 【点拨】
7.12 【点拨】∵ 线段 a,b,c,d成比例,
8. B 【点拨】 能组成比例;∵2:3 =4:6,∴3,2,6,4 能组成比例; 不能组成比例;1,3,5,7不能组成比例.
9. C 【点拨】∵ 线段 a,b,b,c是成比例线段, (负值舍去).
10. A 【点拨】 又
点易错 在进行移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变号,从而避免计算结果出错.
11.1.2 【点拨】由题意得,
12.2 【点拨】当 时, 理由如下:
13.【解】由 可得
14.【解】
15.【解】
(2)由(1)知
∴线段A'B',AB,B'C',BC 是成比例线段.
16.(1)【解】设. 则
由得 解得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2)【证明】由(1)可得
又∵ .
17.【解】(1)比例的基本性质
(2)成立,由(1)得 ad =bc,∴ ad-cd =bc-cd,
即
18.【解】(1)AB,BC,BF,DE 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BF.
∵在 中, BF,即
解得 BC=5.
【点拨】 在平行四边形中,根据面积为定值,用不同的底边和对应的高表示面积,可以得到不同的底边和高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