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12: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学校:____姓名:____班级:____考号: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
1.今年2月,归国大熊猫“香香”从上野动物园回到雅安碧峰峡基地,历经8个月漫长适应期,终于在10月8号展出。这位坐拥整个山头(豹子山)的香香“公主”吸引了无数熊猫粉的关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豹子山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整个豹子山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香香与竹子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层次
D.豹子山中所有生物可以看作一个群落
2.显微镜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9<6”
B.叶绿体比较大,可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其中的基粒
C.物镜的镜头越长,则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多
D.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为了防止将载玻片压碎,可以先升高镜筒
3.道德经中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具有滋养万物的属性。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在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B.结合水一般不参与细胞代谢,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在寒冷的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增大
D.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稳定
4.下列关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都是由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的
B.由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m条多肽链中含有n-m个肽键
C.含有m条肽链、n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中至多有n个氮原子
D.蛋白质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决定
5.下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在基本组成单位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如果③是T,那么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6.提取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将其放入水中可以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所示),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相应细胞,下列关于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在水中能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因为其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B.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该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主要是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7.实验小组的同学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也可能是叶绿体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则不会影响分泌蛋白合成
D.醋酸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8.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位于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由细胞核决定
B.实验二是对实验一的补充,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
C.这两个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这两个实验证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9.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洋葱根尖在不同O2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3的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10.Ca2+在维持肌肉兴奋、收缩和骨骼生长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下图是Ca2+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钙在离子态下易被吸收,维生素D可促进Ca2+的吸收
B.Ca2+通过肠上皮细胞腔侧膜Ca2+通道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Ca2+通过Ca2+-ATP酶从基底侧膜转出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Na+-Ca2+交换的动力来自于Na+的浓度差,属于被动运输
11.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到酶浓度的限制
B.图乙中,温度由b点到a点的变化中,酶的活性逐渐恢复
C.图丙不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D.如果适当降低温度,则图丁中的M值不变
12.电鳐一次放电电压可达300-500V,足以把附近的鱼电死。据计算,1万条电鳐的电能聚集在一起,足够使1列电力机车运行几分钟。电鳐的发电需要消耗体内的ATP。如图是ATP的结构及合成与水解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特殊化学键断裂释放出能量和磷酸
B.电鳐细胞中图2反应向左进行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迅速,细胞中储存少量ATP
D.图2反应向右进行时是放能反应,与其它放能反应相关联
13.实验是生物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藓类叶片直接制片即可用于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
B.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化学成分及使用方法都不同
C.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
D.可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施用农家肥能直接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进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B.“轮作”利用了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以减缓土壤肥力下降
C.低温、干燥、低氧条件下储存水果、蔬菜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酿酒时,应不断通入空气促进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更多的酒精
15.为探究光照强度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A、B两种植物在适宜温度下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B.光照强度为3000 lx时,光照强度限制了B植物的放氧速率
C.两种植物相比,A植物更适合在强光环境中生长
D.光照强度为300 lx时,A、B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相同
1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
B.CE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C.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D.FG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
1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洋葱根尖细胞和蛙的受精卵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
A.洋葱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出现了赤道板
B.蛙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C.洋葱根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了核膜和核仁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现象
D.蛙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18.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B.用清水漂洗约10 min,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C.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盖上盖玻片上再用拇指轻压,以使细胞分散开来
19.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B.一粒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表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20.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尾部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尾部细胞的死亡有利于人体完成正常发育
C.尾部细胞的死亡不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D.尾部细胞的死亡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填空题
21.蛋白质在细胞内广泛分布,功能多样,参与众多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2)人体细胞的“动力工厂”是 (填细胞器),因为该细胞器是 的主要场所。该细胞器在运动员肌细胞中的数量远多于缺乏锻炼的人,说明了 的生物学观点。
(3)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实验证实,运往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的蛋白质含有相应的信号序列,而由内质网运往高尔基体的蛋白质没有信号序列,可能的原因是
22.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 ;加入CaCO3的目的是 ;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加入层析液的目的是 ;在分离绿叶的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线触及层析液,防止 。
23.密闭玻璃罩内 CO 2浓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曲线会分析,理解不死记)
(1)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 点、 点。
(2)一昼夜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变化分析,O 点表示初始 CO 2浓度,G 点表示 24 小时后 CO 2浓度,有机物积累量可用 表示:
①如果 G 点低于 O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光合作用CO 2 固定量 呼吸作用 CO 2产生量),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
②如果 G 点高于 O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
③如果 G 点等于 O 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
24.热图导析:据图分析细胞凋亡的机理:
(1)过程A体现了生物膜的 功能,说明细胞凋亡有 性,在特定时期凋亡特定细胞。
(2)从过程B中可以看出,细胞凋亡是相关基因 的结果,该过程中形成具膜的凋亡小体,体现了膜的 性。
(3)过程C中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此过程需要 (细胞器)的参与。
1.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A、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因此豹子山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A正确;
B、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所以整个豹子山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正确;
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竹子没有系统这一层次,C错误;
D、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因此豹子山中所有生物可以看作一个群落,D正确。
故选C。
2.A
【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9<6”,A正确;
B、高倍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亚显微结构,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基粒,B错误;
C、物镜的镜头越长,则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少,C错误;
D、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需要升高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在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少部分水以结合水形式存在,A正确;
B、参与细胞代谢一般是自由水,结合水一般不参与细胞代谢,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在寒冷的冬季,细胞代谢弱,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减小,C错误;
D、氢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R基也可能含有氨基和羧基,A错误;
B、由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m条多肽链中含有n-m个肽键,脱去水分子也是n-m,B正确;
C、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知,在不考虑R基团的情况下,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氮原子,所以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含有n个氮原子,至多包括R基上的氮原子,但R基上氮原子数目不知,因此也无法知道至多含有的氮原子数目,C错误;
D、蛋白质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图中结构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详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除②五碳糖不同外,还有③含氮碱基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如果③是T,T是DNA特有的碱基,因此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含氮碱基在细胞生物中为5种,在病毒中为4种,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内的③含氮碱基有5种,②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脂等组成的分子,磷脂分子“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 “尾部”是疏水的,所以题图中a是亲水区域,b是疏水区域。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磷脂分子“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 “尾部”是疏水的;磷脂分子在水中能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因为其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正确;
B、题图a处是亲水区域,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B正确;
C、题图b处是疏水区域,脂溶性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中;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C正确;
D、该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主要是利用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7.D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 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A错误;
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因此若核糖体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错误;
D、醋酸杆菌是原核细胞,只有丙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8.B
【分析】分析实验一:将伞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上,形成菊花形帽伞藻;将菊花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形成伞形帽的伞藻。
【详解】A、实验一伞柄嫁接实验中,伞藻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由于假根中除了有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结构,因此若要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还应设置伞藻核移植实验,A错误;
B、实验一伞柄嫁接实验中,伞藻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由于假根中除了有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结构,因此若要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还应设置伞藻核移植实验,故实验二是对实验一的补充,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B正确;
CD、两个实验没有单独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各自的功能,不能证明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也不能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要消耗能量,氧气通过影响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详解】A、洋葱根尖吸收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量、载体和底物浓度的影响。a点时吸收速率未达到最大,限制因素是O2浓度,而O2浓度通过影响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进而影响吸收速率,故此时主要影响因素是能量,A正确;
B、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其他条件适宜,则其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有限,B错误;
C、c点时离子吸收速率未达到最大,此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C正确;
D、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着O2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转运蛋白的扩散
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详解】A、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人体内Ca2+可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钙在离子态下易被吸收,A正确;
B、Ca2+通过肠上皮细胞腔侧膜Ca2+通道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B正确;
C、Ca2+通过Ca2+-ATP酶从基底侧膜转出细胞,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Na+-Ca2+交换的动力来自于Na+的浓度差,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11.B
【分析】1、分析图甲可知:酶浓度一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2、分析图乙可知:酶浓度一定,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增大,反应速率升高,超过35℃后,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降低,该酶的最适宜温度是35℃左右;
3、分析图丙可知:酶浓度一定,在一定的PH范围内,随PH升高,反应速率升高,超过8后,PH升高,反应速率降低,该酶的最适宜PH是8左右;
4、分析图丁可知:该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随着时间延长,氨基酸达到一定量不在增加,说明底物被消耗殆尽。
【详解】A、由图甲可知,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A正确;
B、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故图乙中,b点到a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酶已经失活,再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B错误;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0.9~1.5,与图示中最适pH为8.0左右不符,图丙不可表示pH对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
D、丁图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温度降低后酶的活性降低,底物完全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但最终生成氨基酸的总量不变,即M值不变,D正确。
故选B。
12.D
【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图2反应向右进行时,即ATP水解时,图1中远离腺苷的c化学键断裂释放出能量和磷酸基团,A正确;
B、电鳐细胞中,图2反应向左进行时,即ATP合成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B正确;
C、细胞中ATP含量很少,但ATP与ADP相互转化迅速,以满足对能量的需求,C正确;
D、图2反应向右进行时,即ATP水解,能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其释放的能量用于其他吸能反应,与其它吸能反应相关联,D错误。
故选D。
13.A
【分析】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详解】A、藓类叶片细胞层数少,且富含叶绿体,直接制片即可用于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A正确;
B、斐林试剂甲液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为0.01g/mL的CuSO4溶液,二者化学成分相同,但斐林试剂使用时,需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样液,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即二者使用方法不同,B错误;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常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
D、高温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14.B
【分析】1、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其中有氧呼吸指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ADP、Pi、NADP+。
【详解】A、有机肥可被分解者分解产生CO2,提高CO2浓度,因此施用农家肥可间接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进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A错误;
B、“轮作”利用了不同作物根系对无机盐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从而可以减缓土壤肥力下降,B正确;
C、低温、低湿、低氧条件下储存水果、蔬菜,能降低呼吸作用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错误;
D、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发酵过程中不能通入空气,D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光合作用:(1)分为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其中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2)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光合作用的影响该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A错误;
B、因为是在适应温度下,当光照强度为3000 lx时,主要的外界限制因素为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而不是光照强度,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A植物的光饱和点更高,而B植物的光饱和点明显低于A植物的,B植物更适合在弱光环境下生长,A植物更适合在强光环境中生长,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A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B植物的呼吸速率为5,当光照强度为300 lx时,A植物的真光合速率为10+5=15,B植物的真光合速率为5+5=10,故A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B植物的,D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图为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与细胞分裂时期的对应关系,当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时,没有染色单体,当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1:2时,有染色单体,据此可判断对应的各时期。
【详解】A、图中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变为1/2,原因就是完成了DNA复制,A正确;
B、图中CE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此阶段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B正确;
C、图中EF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2变为1,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图中FG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又变为1,此阶段没有染色单体,所以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17.D
【分析】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同点:
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
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植物细胞的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出现了细胞板,A错误;
B、蛙的受精卵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和蛙的受精卵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核膜和核仁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现象,不属于明显的区别,C错误;
D、蛙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洋葱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正确。
故选D。
18.C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详解】A、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A正确;
B、待根尖酥软后,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B正确;
C、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通过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C错误;
D、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以使细胞分散开来,D正确。
故选C。
19.B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正确;
B、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动物体内的细胞全能性受限制,通过核移植技术诞生的克隆羊多莉,表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正确;
D、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20.C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BC、尾部细胞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对个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属于细胞凋亡,AB正确,C错误;
D、尾部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线粒体
有氧呼吸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蛋白质的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剪切掉
【分析】1、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2、常见细胞器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2)人体细胞的“动力工厂”是线粒体。线粒体提供能量,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在不同细胞中数量不同,说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含有信号序列,而从内质网输出的蛋白质不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的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剪切掉。
【点睛】该题以细胞器的功能为基础,也考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合作,需要学生能识记细胞器的功能,并且有一定的提取信息能力答题。
22. 充分研磨 防止色素被破坏 溶解色素 分离色素 滤液线中的色素会被层析液溶解
【详解】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提取过程中同时加入SiO2和CaCO3;在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的扩散速度慢的特点,在滤纸条上分离出不同的色素。因此,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研磨;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层析液的目的是分离色素;在分离绿叶的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线触及层析液,防止液线中的色素会被层析液溶解。
23. C E G 点与 O 点对应的 CO 2 浓度的差值 多于 大于 增加 减少 不变
【解析】略
24.(1) 信息传递 特异性
(2) 选择性表达 流动
(3)溶酶体
【分析】细胞凋亡:
1、概念: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类型:一个体发育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3、意义:保证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内部环境的稳定和维持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详解】(1)过程A是凋亡诱导因子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了信息,故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同时说明了细胞凋亡有特异性,在特定时期凋亡特定细胞。
(2)过程B是凋亡诱导因子使细胞凋亡的过程,其中有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看出细胞凋亡是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凋亡小体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3)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清除凋亡细胞与细胞内细胞器溶酶体有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