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根据教材案例,分析我国特色民居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学会探究城乡地域文化景观。
什么是地域文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
地域文化的概念
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上海外滩汇集了50多座中西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
地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地域文化的特点
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南米北面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地域文化的特点
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
地域文化的特点
炎黄子孙
春节对联
印度神牛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可能会发展变化。
地域文化的特点
中式餐具
西式餐具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 城乡景观
是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其空间尺度可大可小。
北京城
北京中轴线
北京天坛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 地域文化的体现
往往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等方面。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
东北黑土地文化区的水稻田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种植水稻的梯田
探究
合作
阅读材料及图示,探究和感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材料一: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材料二: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材料三: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哈尼梯田景观及坡面示意图
阅读教材活动内容思考:
1、森林有何作用?
2、村庄为何位于山腰,不设在山下?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木材
避免洪灾,避免用水污染
乡村景观与人地关系
哈尼梯田景观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城市建筑的格局和景观
“山水风光城市”杭州市和济南市
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中华文化影响。
城市建筑景观体现出依山傍水,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点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国外城市的建筑格局及建筑物风貌
意大利威尼斯的“水城”景观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市中住宅往往临架在水面之上,商业建筑也多直面运河,所用的建筑材料以耐水的石材为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水城”景观。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4)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
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骑楼,见证了湿热多雨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的地域文化。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城市格局
城廓方正、对称的西安城
呈八卦图构造的新疆特克斯县城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城市格局
美国纽约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城市格局
巴黎凯旋门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建筑格局
后罩房
西厢房
游廊
倒座房
东厢房
大门
北房(正房)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遵循严格的礼制,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尊敬长辈,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院落格局
中式园林:含而不露、小巧玲珑,建筑和水面相得益彰。有围墙、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园林: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线条简洁,结构明朗,气势恢弘。无围墙、外向性、开放性.
(1)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 农耕区
人口众多, 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畜牧企业
以粮食为主食,传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西部牧区
(1)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
人口较少密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广大牧区牧民长期以来以蒙古包为主要居住场所,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2)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北方 南方
耕地
农作物
传统民居
主食
传统交通工具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寒
以砖瓦为原料,注意通风散热
面食
大米
马车
船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及案例
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分布 :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大多为客家人所建。土楼多建在山区范围狭小的平地或较平缓的斜坡上。
土楼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土楼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建筑造型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圆楼直径可达数十米,几十户、数百人同住一座楼。
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建筑材料:以当地的土、石、木、竹等作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则沿袭了中原地区汉族建筑技艺。为确保工程质量,宽厚的外墙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与一定比例的石灰、黏土拌和,用夹墙板夯筑而成,关键部位还掺入糯米浆、红糖汁,以增强黏性。
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作用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一层、二层不开窗户,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作用
土楼除了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中猛兽袭击以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并因墙体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我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传统民居 分布地区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四合院 北京、华北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保温防寒,避风沙。冬季多纳阳光。 有正房,厢房之分,长辈住正房,体现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蒙古包 内蒙古 温带草原、游牧民族的需要。 逐水草而居,易于拆卸、迁徙。
窑洞 黄土高原 气候较干旱,黄土直立性好,土质疏松。 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 赣南、闽西、粤北 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复杂红壤土质严重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能保暖隔热。 中原汉族迁居此地。为御匪盗聚族共居一楼。该楼具有防御功能,又体现了家族中的平等团结。
徽州民居 皖南 多建在山之南,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条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幽静、典雅、古朴。
傣家竹楼 云南西双版纳 竹乡,气候湿热,因地制宜,竹子和茅草组成,通风散热。 上层住人,防御虫蛇侵袭楼下饲养畜禽。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 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 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 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 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 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 风干海鱼 B. 晾晒衣物 C. 堆放薪柴 D. 圈养牲畜
3. 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A. 林海 B. 冰川 C. 雪原 D. 极光
B
A
D
(2022·江苏宿迁期中)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
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半陷地下—地热丰富,地温高
B.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
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
D.④顶尖坡陡—高温多雨
√
5.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
C.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D.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扩散
√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体现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