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14:4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文化根源。
2、时空观念:认识明清经济与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从经济、文化角度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5、家国情怀:认识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明朝中期,随着______的开辟,一些新的_____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_____。从这段时间起,____等地区农业的________日益兴盛,_______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_______或_______,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_______的进步。明朝后期,在___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________,即_______,使用_______劳动进行________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商业贸易:自明朝中期起,_______进入新的____期。美洲等地的____通过_______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____,促进了__________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_______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___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________,如安徽南部的_____和山西的_____。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____功能为主的________,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_______网络的核心。
4、经济的局限:然而就_____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______经济还占据___优势。日益僵化的_______,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__________。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______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_______,埋下了_______的伏笔。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与李贽:
(1)陆王心学:______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明朝中期,______在南宋______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_____”为核心的理论,形成_______。“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_____”,往往被____遮蔽,需要重新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达到___境界。陆王心学强调_________,激励人们________;而以自己的____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色彩。
(2)李贽: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___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______,蔑视_________,甚至否定_________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2、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明末清初社会的________,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_____严厉抨击__________,称专制帝王为“__________”。他还反对_______观念,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对宋明以来________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三、小说与戏曲
1、背景:在城市_______繁荣、_______活动丰富、_______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
2、成就:
(1)小说:元末明初,_____、______各自在___话本基础上创作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_______,开创了_____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_____的_____和清朝_____的《儒林外史》,分别是___小说和____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由______创作的长篇小说______,以贵族家庭贾府的_______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_______文学的高峰,也是_______的名著。
(2)戏曲: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_____,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____,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__、清朝_____等。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___长期占据______。清朝____年间,以___为基础,融合______二调,吸取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成分,形成了____,并且逐渐成为____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
1、科技著作:明朝后期,几部重要______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_______、_____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________,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____。徐宏祖的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学名著。
2、西学东渐:从____后期起,一些欧洲________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_____(Matteo Ricci)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_________合作翻译________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____________,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____概念。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___________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________。
习题巩固
1.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1822年,朝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这一消息传到江南,被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洋钱价格随之大跌。这一现象( )
A.中外民间贸易仍有发展 B.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民间贸易冲击清廷统治 D.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2.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 各私其子,其常情也”,还提出“疾耕”与“通商”并重的主张。这些主张( )
A.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C.符合了君主专制统治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3.宋应星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二气五行构成的,其中二气指水与火,这里的火,我们可以理解为碳或者碳的化合物。五行是指水火木土金,水与火是最基本的物质构成,它们会转化为土、金、木,进而构成物体”。这一思想( )
A.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征
C.科学解释了世界的本原 D.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
4.如表是清朝人口变化图,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口数
1650年 9000万
1680年 10000万
1741年 14300万
1774年 22103万
1794年 31328万
①人口快速增长反映了经济的繁荣②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③1680年人口数较1741年要精准④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资源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据德国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的综合,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美洲生产的白银约3万吨,日本生产的白银约8000吨,这38000吨白银最终流入中国的约7000~1000吨,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当时白银大量流入是因为中国( )
A.实行禁海政策 B.重视朝贡贸易
C.制造业较发达 D.城市经济繁荣
6.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创作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而此前女性文学创作以闺怨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社会的主流意识发生嬗变
C.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 D.心学的传播与时代的发展
7.明清小说题材多样,有围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长生殿》、《莺莺传》,有描写时态民情,控诉“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间神怪传说汇于一体的《东游记》和《西游记》,还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些小说( )
A.巩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贯彻了现实主义风格
C.批判了没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
8.《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该材料反映出( )
A.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动摇 B.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C.工商皆本思想得到认可 D.江南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