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14: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选择题
1.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 ,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A. 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 推动工业化建设
D. 对付美国的“冷战”
2.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何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为实践这一观点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试行“一五”、“二五”计划
D. 制定新宪法
3.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4. 普京在《千年之变的俄罗斯》写到:“目前这种困难的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未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去精神付出代价。”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是( )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B. 俄国十月革命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5.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 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6.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这突出说明了( )
A.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实际
B. 斯大林模式具有积极作用
C. 斯大林模式借鉴了罗斯福新政
D. 《国家工业复兴发》起到积极作用
7. “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 )
A. 实施的背景
B. 实施的内容
C. 实施的过程
D. 实施的结果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9.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3%上升到大约14%。这说明( )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1.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重视发展农业
C. 使人民安居乐业 D. 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12.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 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 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3.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A. 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4. 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 实现国家工业化
15.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法令》的颁布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16.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 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 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7.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问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苏俄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 “加速发展战略” B. “新经济政策”
C. “门户开放”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宪法已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B.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C.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经过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苏联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国经济迅速腾飞,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主要是(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 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 、使他们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 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2.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1)材料一中“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是通过哪次革命实现的?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哪次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该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3)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
(4)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1-5 BBBDB 6-10 BDDAB 11-15DBBCB 16-20CBCCC
21. (1)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
(3)赞同此观点。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同时都允许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论述)
22、(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是通过二月革命实现的;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来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因而他们开始改变对人民群众的看法,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必须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前奏。
(3)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模式是指苏联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