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14: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一)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2.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3.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识作者
知背景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
晓常识

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之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目标二】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任务:借助注释口译课文,并完成相应题目。
1.翻译标蓝的字词。
2.翻译划线的句子。
(一)
 ①臣闻求木之长( )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人君当神器( )之重,居域中( )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使……稳固
疏通水道
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极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指帝位
喜庆,福禄
天地间
①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凡百元首,承天景( )命,莫不殷忧( )而道著,功成而德衰。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虽董( )之以严刑,振( )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深深忧虑
看不起别人
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路人
督察
同“震”,威吓
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
而写作“人”
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②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③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④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②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
)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建造,兴建
安民,使百姓安宁
虚养
居于……之下
游乐。这里指田猎
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排斥,罢

①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②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想到使自己的品德端正来斥退奸恶小人。
③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 )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指《尚书·皋陶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选拔
献出
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垂衣
③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
【目标三】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整理、积累下列文言基础知识。
通假释义
(1)振之以威怒( )
同“震”,威吓
一词多义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1)求
动词,想要,追求
动词,探求
动词,请求
动词,要求
①竭诚以待下( )
②诚能见可欲( )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2)诚
名词,诚心
副词,果真,如果
副词,实在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
(3)安
形容词,安定
代词,哪里
动词,安身
①信者效其忠(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4)信
形容词,诚信的
动词,信任
名词,信用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
②居域中之大( )
③想谗邪( )
④择善而从之( )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 )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
(5)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
②知止以安人( )
③正身以黜恶( )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
表面上
居于……之下
重权
重要的地位
邪恶的小人
好的意见
奸恶的小人
用尽
使……稳固
使……安宁
使……端正
使……谦虚
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
判断句
介宾短语后置
谏太宗十思疏(二)
1.能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赏析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2.能评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目标一】能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赏析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任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魏征的劝谏思路是怎样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人君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取江山
守江山
既得志,总纵情以傲物
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
思知足
思无因喜而赏
思节制
思知止
思谦虚
思容纳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思慎始敬终
思纳谏
思正身
思无因怒而罚
任务2: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说理,生动形象,说理透彻。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引以为戒。
正反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段,通过对比,突显了说明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
任务3: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试分析说明。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本文虽不在四六句式上加以雕琢,但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对称语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写“十思”,运用排比,贯穿到底;“十思”后的总结之语,又用了对偶和排比。
同时,本文又用散文笔法,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等句,使行文摇曳生姿,别有一番情趣。
【目标二】能评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任务1:【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①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②观点:“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一段里所说的“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③好处:作者认为,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能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政治局面,到那时,就不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
任务2:在当今社会,《谏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一: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国际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费之风也有所泛滥。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观点二:“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好、代表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观点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不能一把手说了算。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下属当面附和、背后议论、心中不服,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从之”,下属才会发挥出所有的力量。
本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纵观历史,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 “十思”,从而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