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专项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专项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2: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哪一个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孩童时代的回忆?( )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
2.请你选出与《朝花夕拾》相匹配的一句推荐语( )
A.革命历史的诗意书写,战争年代的纯美绝唱。
B.平静叙述透犀利文笔,旧事重提蕴深沉意味。
C.现实与历史交织写作,美丽自然露无奈人生。
D.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大胆想象表爱国精神。
3.下列关于名著的论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多选)
A.《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和父亲强迫背诵《天演论》的痛苦感受。
B.《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陆绩怀橘子、子路负米、哭竹生笋。
C.《父亲的病》揭示了所谓的“名医”们巫医不分、故名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狗 猫 鼠》中“我”的小隐鼠并非猫所害,而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了。
E.《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4.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在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B.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C.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内心痛苦、悲凉。
D.《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衍太太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5.《朝花夕拾》是人在中年的鲁迅回忆往事时所写的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描写各种人物透视人性,希望阅读了本书之后,同学们也能对人性的好坏有深层次的认识,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下面人物的做法对作者有害的是( )
A.长妈妈利用回家探亲休假的时间,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B.衍太太在我父亲临终时叫我一直呼唤父亲,做孝子;冬天我们想吃冰,她鼓励支持我们。
C.藤野先生帮我这个中国学生修改讲义,与我探讨中国妇女裹脚的事情,临别赠照片给我。
D.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对我十分严格,逐渐增加写字和对课的难度。
二、填空题
6.《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撰写的一本 (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原题目为《 》。
7.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屡次提到“长妈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阿长与(山海经》中,她为“我”买到了心爱的宝书;《 》中,长妈妈静候“我”背《鉴略》。
8.小明选取了据鲁迅《朝花夕拾》改编的连环画中的几个“名场面”,粘贴在桌上,制作成“知识角”,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图一来自文章《A 》,图二来自文章《B 》。
图一 图二
9.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她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她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A.她是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B.他是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 C.他是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应人物。
(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 。
(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
(4)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感。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他”是 。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1.文中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用意?
1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改变这种想法?从中体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朝花夕拾》其他相关的情节具体分析。
13.《朝花夕拾》这部名著“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犀利的批判”。请你结合本名著相关内容简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五猖会》节选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鉴略》是一本旧时书塾所用的初级历史读物。
B.红脸关公属于《五猖会》中所写的迎神赛会上所装扮的一种鬼物。
C.《五猖会》中作者对于父亲让“我”背《鉴略》情景印象深刻。
D.《五猖会》中作者对急于去看的关东五猖会的盛况没有具体描绘。
15.细节描写往往能体现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或情感,请品读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6.选文开头写了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这两个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17.《五猖会》中的我“终于背完书,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是“我却并没有那么高兴”,结合全文分析原因。联系自身,你怎么看待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
A.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是孩童时代的回忆;
B.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是孩童时代的回忆;
C.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是孩童时代的回忆;
D.此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是青年时的回忆;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A.《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系列的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和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根据A项中的“革命历史”“战争年代”可知,相匹配的是《白洋淀纪事》;
B.《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内容从多侧面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十篇散文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根据B项中的“犀利文笔”“旧事重提”可知,相匹配的是《朝花夕拾》;
C.《湘行散记》: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根据C项中的“现实与历史”“无奈人生”可知,相匹配的是《湘行散记》;
D.《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故选B。
3.A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父亲强迫背诵《天演论》”表述不正确。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的是《鉴略》;
B.“作者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陆绩怀橘子、子路负米、哭竹生笋”表述不正确。《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认为“子路负米”是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不难,只要有阔人请吃饭,但“哭竹生笋”可疑;
故选AB。
4.D
【详解】此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D.有误,衍太太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没有衍太太;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B.有害。衍太太认为封建礼教需要他装成很悲伤的样子所以让他叫“父亲”,之后鲁迅认为是错的,因为这样导致父亲情绪激动,间接导致其死亡。他觉得应该让父亲安静的离去;鲁迅小时候与小伙伴们淘气,冬天天冷,水缸里的水结了薄冰,他们早晨起来便吃冰玩。换作别人,比如沈四太太,就会阻止他们:“不要吃冰!会肚子痛!”而衍太太却不会,她会笑眯眯地鼓励孩子们:“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故选B。
6. 回忆性散文 旧事重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体裁),原题目为《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7.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五猖会》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长妈妈有关的情节:“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据此可概括:长妈妈为“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②《五猖会》中,“我”期待着去看五猖会,但是父亲却让“我”去拿“我”的书来: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在“我”背书时,“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据此,②处应填:《五猖会》。
8. 无常 范爱农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图一的对话是“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第一煎吃下去,冷汗发出;第二煎吃下去,两脚笔直!”,据此可知此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此图片展现的是无常(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其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中情节中的一部分。
图二的对话是“今日不喝,我们去看光复的绍兴!”“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据此可知此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此图片展现的是在“绍兴光复”事件后范爱农邀“我(鲁迅)”一同去看光复的绍兴的场景。
9. A.衍太太 B.寿镜吾 C.范爱农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掌握。
A.根据“她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可知,此文段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琐记》,“她”指的是“衍太太”。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例如: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吃冰;怂恿鲁迅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
B.根据“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这里描写的是鲁迅的启蒙老师私塾先生寿镜吾,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寿镜吾先生鲁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
C.根据选段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和“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这一细节可知,选段中的人物是范爱农。出自《范爱农》一文。他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10. 阿长(或:长妈妈) 藤野先生(或:藤野严九郎) 范爱农 活无常(白无常)
【详解】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中人物的辨析。
(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她”是长妈妈,是个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作者真实地描述了长妈妈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人物是藤野先生。
(3)根据“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可知出自《范爱农》,“他”是范爱农,是个性格倔强、落落寡欢、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文章最后以“现在不知他惟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表现作者对亡友的深深怀念。
(4)根据“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影子”可知,此人是活无常。《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11.用意:通过具体描述医生开的药方,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那些庸医的无能,以此讽刺了所谓的“名医”。
12.示例:作者去日本求学后,《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电影风波”等所见所闻,让他觉得即使能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所以就弃医从文了。从作者“弃医从文,拯救灵魂”的决定可见他是一个爱国学者。 27.《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有写人,也有记事,生动有趣。名著里面有回忆童年快乐的百草园,给他帮助的藤野先生等,这些文章蕴含满满的温情;也有对扼杀儿童童心的控诉,对草菅人命的陈莲河等人的批判。
【解析】1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从全文来看,描述医生开的药方,目的是说明当时庸医的无能和故弄玄虚。如开出的方子: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纯粹是故弄玄虚之举。正好印证了鲁迅所认为的“中医都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这句话也表明了鲁迅对庸医害人的愤怒。
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这里主要考查的是《朝花夕拾》中的另一篇散文《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写得非常清楚,他主要是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严重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于是毅然“弃医从文”。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
13.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朝花夕拾》这本散文是鲁迅的回忆,也是鲁迅对他写作时候的社会环境作的一种心情的演绎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到家人及师友的真挚的感情表白。在这本书籍里面,鲁迅所描写的人物很多都是有着美好的心灵以及在生活是是真实自然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热爱之情。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童真童趣的描写,《藤野先生》中对异国老师的赞美等等,这些回忆都充满了温情,但《五猖会》中却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十四孝图》中抨击了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等等。所以说《朝花夕拾》这部名著“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犀利的批判”。
14.B
15.表现了作者当时为了看会而迫切想背出书却不能的无奈、痛苦和急切之情。
16.运用对比的写法,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17.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是一个节日,“我”急于去看戏 ,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让“我”感到扫兴而痛苦。
文中的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父亲的教育方法是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解析】14.B.有误。《五猖会》中只提到“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并没有红脸关公迎神赛会上所装扮的一种鬼物的内容。故选B。
15.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心理。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我走的时候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从“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可以体会到作者急切而又痛苦的心情。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忙乱”与“静肃”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写父亲让“我”背书时间之长,结合“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分析,侧面写出了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即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17.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与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原文中的“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可以看出,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五猖会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节日。当初兴高采烈想去看热闹也不过是孩子的心性,本来兴致满满,却被父亲兜头一棒:“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因而扫了兴致、意兴阑珊。即使后来如愿去了,也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快乐心境,因为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让“我”感到扫兴而痛苦。
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现象回答。文中的父亲不懂儿童心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们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教育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者对儿童天性、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世界应有特有的关照。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