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地理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七章 了解地区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章涉及《课程标准》“认识地区”中的8条标准,力求让学生通过案例的方式认识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初步掌握认识地区的一般方法。
本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了解地区”部分,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上一章“认识大洲”的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下一章“走近国家”的内容起到铺垫和奠基作用。依据“标准”,重点选取了“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五个地区。这五个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各具特色,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每节内容在兼顾“了解地区”总体要求的同时,侧重体现不同“标准”条目的要求。例如,在“东南亚”一节中,凸显了“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等“标准”要求;在“南亚”一节中,强调了“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标准”要求;在“西亚”一节中,突出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的“标准”要求;在“欧洲西部”一节中,落实了“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的“标准”要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节内容,对应了“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的“标准”要求。
“阅读”内容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思考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活动”设计紧密结合教材重难点知识、核心地理技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巩固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发展相关能力。
(二)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处处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野外活动能力、社会发展能力为宗旨。其特点之一是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分析、总结的习惯,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讲到某一个知识点时,教材总是先提供某些素材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或机械地将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材内容编排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将知识难点进行分散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便于学生接受,也利于学生自学。同时,本章教材精选了隐含大量地理信息的精美图像,并针对所呈现的图像,要么说明了需要在图像中读取的内容,要么设置了相关活动题,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读图的方法,进而掌握相关技巧。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忆图、用图,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钥匙。在“活动”内容的处理上,也突出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地理学习方法的形成”的要求,如“东南亚”一节中的“构建地理‘知识树’”、“南亚”一节中的“地形剖面图判读”、“两极地区”一节中的“设计海上航线”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认识大洲的基础上学习了解地区的区域地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基本一致,主要从认识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学习本章知识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难点就是南北美洲的地形布局特点需要指导理解其特点,并能运用资料说出其他地形的分布格局,能够举一反三。
单元知识结构
二、单元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3.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4.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三、单元结构活动设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难点:1.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2.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五、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目标 单元评价内容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力 1.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2.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人地协调观 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 认识一些重要的区域性组织。
单元达成评价量表 等级 一般 良 优
分值(满分100) 60——79 80——89 90以上
大单元课题活动——认识重要的区域性组织
(一)课题背景:在学完“认识大洲”后,我们开始学习“认识地区”。一个地区包含若干个国家,有些国家联系较多,成立了各种区域性组织。区域性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负责处理地区事务,促进区域内的合作与发展。
(二)课题目标:认识一些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了解它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课题要求:1.搜集相关资料,列出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的名称。
2.从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或非洲联盟中选择一个,列出其成员国,说出该组织有什么作用,总部设在哪里,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四)课题准备:同学们确定需要探究的区域性组织。搜集资料,列出其成员国,说出该组织有什么作用,总部设在哪里,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五)搜集资料的渠道:互联网或书刊查询。
(六)呈现结果方式: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总结报告。向班级提交你的总结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必要的交流。
总结:学完本章后,让同学们按照课题要求回答某区域性组织。说出该组织的成员国,说出该组织有什么作用,总部设在哪里,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七)课题收获(抽查同学):知道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成员国、总部所在地和所起到的作用。
主题活动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区域性组织名称(5) 总部所在地(5) 组织作用(5) 与中国关系(5)
评定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
等级分数(满分20) 12——14 15——16 17——20
六、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
单元教学主题 了解地区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七单元 授课人 ×××
单元实施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关键任务 驱动性问题 及时性评价
东南亚 第1课时 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2.认识东南亚的地形分布大势,能归纳出其地形特征。3.了解东南亚气候的分布及特点,能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任务一: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任务二:描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任务三:描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征任务四:描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河流特征任务五:分析地形、气候对东南半岛的农业生产。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何特征?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何特征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何特征?马来群岛的气候有何特征中南半岛的河流有何特征?马来群岛的河流有何特征描述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 (根据驱动型问题的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能够利用地图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能够利用资料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利用资料能够说出东南亚气候特征看图说出东南亚的河流特征?通过资料分析说出东南亚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东南亚 第2课时 1.了解马六甲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2.知道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及其分布状况。3.了解东南亚国家和首都分布,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4.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5.了解东盟博览会6.初步掌握认识地区的一般方法。 任务一:了解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和作用任务二:了解东南亚的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有哪些?任务三:了解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和河流流经首都的河流名称任务四:了解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博览会。任务五:归纳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 说出马六甲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重要性利用东南亚物产分布图说出热带经济作物和东南亚的重要矿产有哪些?在图上说出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和流经首都的河流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了解区域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1.能够利用地图说出马六甲的地理位置并分析重要性。2.能够通过地图说出东南亚的农作物和重要的矿产有哪些?3.能够背出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名称4.利用资料能够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5.能够说出东盟博览会的总部和永久举办城市
南亚 第1课时 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3.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能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任务一:能够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任务二:说出南亚三大地形的分布特点任务三:了解南亚气候特点任务四:分析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说出南亚的国家名称说出南亚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南亚气候类型和特点分析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能够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能够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利用地形图能够说出南亚地形分布特点利用资料说出南亚气候类型和特点小组讨论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南亚 第2课时 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2.了解南亚的人口分布、工农业生产特点。 任务一:了解南亚主要宗教。任务二:了解南亚人口的特点。任务三:了解南亚农业主要经济作物其分布特点任务四:了解工业情况和分布情况 了解唐代高僧玄奘到南亚取佛经,了解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了解南亚人民主要信仰什么宗教。了解南亚的主要经济作物有哪些?分析南亚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特点了解印度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业基地的分布情况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能够说出南亚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南亚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哪些?利用地图分析南亚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说出印度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及工业基地的分布地区?
西亚 第1课时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任务一:说出西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任务二: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任务三:了解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分析重要性说出西亚的气候特征说出西亚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了解西亚部分国家对农业的发展情况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利用地图能够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图能够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利用地图能够分析出西亚的气候类型和说出西亚的气候特征利用资料说出西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西亚 第2课时 1.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生产和出口情况,能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了解西亚民族和宗教特色。 任务一:了解西亚是世界上石油最为丰富的地区任务二:说出西亚石油的分布地区和主要国家任务三:利用资料,结合新闻分析西亚动荡的原因有哪些?任务四:说出西亚的主要人种、语言和宗教任务五:了解西亚宗教的特点 知道西亚是世界上石油最为丰产来那个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说出西亚石油的分布地区知道西亚石油的主要输出地说出西亚石油主要输出地的路线说出西亚社会环境动荡的大概原因说出西亚的主要人种、语言、宗教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通过资料分析,概括西亚石油的特点利用地图能够说出西亚石油的分布地区利用地图能够说出西亚石油输出主要地区经过的海、海峡、运河等。通过资料分析西亚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结合之前所学,能够说出西亚的主要人种、于亚楠和信仰的宗教
欧洲西部 1课时 1.运用地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3.了解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能分析旅游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任务一: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任务二: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任务三:了解欧洲旅游资源任务四: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利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欧洲西部的工业发展了解欧洲西部农业发展及乳畜业的发达的原因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利用地图能够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利用资料能够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发展情况运用资料说出欧洲西部农业发展情况及自然条件并分析畜牧业发达的原因能够利用资料分析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课时 1.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2.学会在极地投影图中判别方向。3.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4.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5.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任务一: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任务二:学会在极地投影图中判别方向任务三: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任务四:了解两极地区资源状况任务五:了解我国在两极建站情况任务六:了解对于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需要做哪些工作 利用地图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在两极地区的投影图中判别方向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说出两极地区独特的动物种类并分析与自然环境相适宜了解两极地区我国建站情况知道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 了解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根据课堂提问内容设计分值)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范围和重要纬线在两极地区的投影图中能够判断方向利用资料能够分析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环境特征能够说出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能够说出我国在北极和南极修建科考站情况能够说出南北两极地区环境保护和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能够说出部分两极地区的保护措施
一年分三季
马六甲海峡
临海、岛国
地理位置
低纬度
“十字路口”
东南亚
我国的近邻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气温高、降水多
人口稠密
水稻
连两洲、通两洋
地形
山河相间、多火山、沿河沿海平原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沿海平原
下游平原、河流三角洲
地形崎岖多火山
富饶的物产
热带经济作物
影响农业收成
热带季风气候
了解地区
世界第一
大国争夺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
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类型、分布
决定气候特点
影响水文特征
提供灌溉水源
纬度最高的地区
特殊自然环境
人地协调观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三大地形区
两大河流
影响气温、降水
控制河流分布、流向
影响河流水量
位置与国家
一年分三季
南亚
西亚
欧洲西部
两地地区
位置
五海三洲之地
北回归线穿越
海上交通要道
古丝绸之路
世界石油宝库
储量
出口量
产量
输往
西欧以及美国、日本等国
阿拉伯国家
民族与宗教问题
位置与范围家
欧洲西半部
发达国家集聚地
雄厚的经济实力
资本主义发源地
工业规模大、实力强
农业水平高、结构好
繁荣的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旅游活动形式多样
旅游业最发达
特殊的地理位置
冰雪世界
独特的野生动物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北冰洋
南极大陆
代表性动物及保护
科学考察
探险活动
低温
少雨
强风
了解地区
主题一:东南亚
(第1课时)
任务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任务二: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河流与地形特征
任务三: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
主题一:东南亚
(第2课时)
任务一:“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
任务二:富饶的物产
任务三:中国的近邻
主题二:南亚
(第1课时)
任务一: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国家
任务二:三大地形区
任务三:一年分三季
主题二:南亚
(第2课时)
任务一:宗教与社会
任务二:人口与经济
主题三:西亚
(第1课时)
任务一:五海三州之地
任务二:西亚的自然环境
位置
任务三: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位置
主题三:西亚
(第2课时)
任务一:世界石油宝库
任务二:阿拉伯国家
主题四:欧洲西部
任务一:位置与范围
任务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任务三:繁荣的旅游业
主题五: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任务一:冰雪世界
任务二:独特的野生动物
任务三: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探究:认识重要的区域性组织
探究:认识重要的区域性组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