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假设文章与政治或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古时期有关这一假设命题的阐述,远远超出了儒家核心原则“正名”本身,即言辞之得体确保了社会和道德规范之得体。对这重关系的一种天真说法便是简单的反映论——文章“反映”了政治和社会秩序。这样一个理论命题容许在具体的反映对象以及反映模式上面存在种种巨大的理论差异,它远非中国所独有,且至今仍然活跃在我们中间。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也并非为中国所独有,不过它在中国传统中却有特殊的分量:这样的命题便是好文章能够或者应当改变政治和社会秩序。著名的现代小说作家鲁迅为拯救中国而弃医从文,原因就在于此。
以韩愈为首的文学集团所倡导的“复古”文学价值所显示出来的紧迫感,便是基于这一假设。白居易及其盟友所倡导的新乐府,虽然方式不同,也有赖于同一假设。对道德问题及其社会影响的明确表现,会唤起并强化读者内在的道德感,移风易俗,教化人心。
在任何文字表现系统的内部,一种立场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其他立场,而作者表现某一立场时的紧迫感,会将这个立场与其特殊的对立面缠结在一起。在韩愈和白居易集团的作品中对文章的道德功用的确认,是和一个更为重要的反例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命题,即“好”作家(究竟是指德性上的“好”,还是纯粹文学意义上的“好”,这里有一点含混)必然会为社会所忽视,甚至主动地抛弃。
在比较温和的说法里,正如在白居易的《读张籍古乐府》中那样,好作家只是不为世人赏识而终老于孤芳自赏,而在极端的说法中,如孟郊反复告诉我们的那样,“好”作品只会招来他人的敌视,最终毁了作家:“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穷”,在穷困之外,还有穷途末路、孤立无援之意。在孟郊一首更偏激的诗《懊恼》中,一个原本用来表示在阅读时思考回味的常见词“咀嚼”,与文人间相互倾轧的“吃人”行径别扭地联结在了一起:好诗更相嫉,剑戟生牙关。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
二百年的文坛盟主,在社会和政治上都有地位的作家欧阳修,断言好的作品是“穷而后工”。这一主张显然是对孟郊“诗能穷人”的回驳。这与其说是文章与社会间有必然联系这一命题的破裂,倒还不如说是这个命题的颠倒或扭曲。好人非但没有通过他的文章在道德上感化社会,反而遭受社会弃逐,而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也反映在他个人的困苦上。当“正声”出现在礼崩乐坏之世时,它非但无法恢复和谐,反而变成了噪音,而被逼噤声。在一封写给李益的信中,韩愈在探讨古文创作理论时也表述了同样的精神:倘若他的写作能取悦他人,那就一定是他的写作本身有瑕疵。
这向我们揭示了中唐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嬗变轨迹之一:意识到个人身份,特别是“真”的身份,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而且,这样的特性常常表现为否定性的,也即排拒他人或为他人所排拒。这里也许有一份高傲,乃至于妄自尊大,但我们常能听到“他人”的声音在讥笑、嘲讽、怀疑,甚或发出兽类的咆哮。特性不仅是中唐作品津津乐道的主题,它还以中唐作家刻意求异的风格出现。特异的风格可能会招致他人的惊讶、鄙夷和排拒,但也可能赢得赞赏。特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个性化,它预设了平庸的、常规的以及常常在道德上是可疑的“他者”的存在。道德和文学上的优越,现在不是表现为在社会所认可的规范内的完美,而是表现为远离那些规范。
特性是与对所有权和占有物新发生的兴趣紧密相连的,所有权和占有物就像个体身份一样,其概念的存在取决于对他人的排拒。虽说特性主要牵涉到一个人,然而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群体的层面,如当一群卓异之人组成一个摒弃“凡俗”的小集团时,或当一个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社群排拒异端邪说时,甚或当中国作为一个概念的存在取决于对外来因素的排拒时。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在群体的层面上,具有特性的个体总试图划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它占有对象,并从事在它看来是“正当”的活动。然而要达成这一点,这一空间外部必须得有“他人”的存在,他们想要闯入该空间,破坏其活动。
(摘编自宇文所安《特性与独占》)
材料二:
已有很多文章讨论过杜甫诗歌的历史意义,讨论他如何在战争和灾难的背景下写作,充当王朝命运的见证,从历史的角度阅读杜甫,为的是论证一种诗歌观,即诗歌能够承载意义,诗歌的意义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往往与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然而,杜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一种对诗歌意义的破碎信念,这种信念削弱了简单的道德说教。一方面,杜甫明确认为诗歌创作具有道德、政治、历史意义,他在诗歌中提出自身和周围情势的论点。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对自己诗歌行为和姿态的无效性表示担忧,痛苦地怀疑自己所做的是否真的有意义,怀疑诗歌能否有所拯救。
诗歌成功的希望及其屡屡失败的阴影,在激励杜甫诗歌写作不断前行的同时,也困扰着他。所谓“诗歌的成功”,借自诗人、批评家艾伦·格罗斯曼(Allen Grossman),他说:“诗歌的功能是在意思自治的限度内让每一个人获得一种成功。”这里,格罗斯曼想说的是,诗歌为改变不了的现实提供了补救,在他看来,这个现实就是我们的必死境况。这样一来,诗歌就成了言说欲望、表达意愿的方法,宇文所安在谈到杜诗的祈愿性时就指出了他的这个特点,还注意到了杜甫希望事情有别于现状的那些时刻。确实,早在杜甫以前的诗歌中,从汉末最早的古诗作品开始,我们就已看到过这种祈愿姿态,但在杜甫身上,渴切希望的声音在他承认希望之不可能时感受得更为强烈,实际上,他的这种态度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惯例,成了他作品中反复出现、不可或缺的主题。
(摘编自陈威《重建家园:杜甫和诗歌的成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反映”了政治和社会秩序,好文章能够或者应当改变政治和社会秩序,这些说法在中国乃至其他国家都存在。
B.特性包含中唐作家刻意求异的风格,这种风格会招致他人的惊讶、鄙夷和排拒,但也能赢得赞赏。
C.杜甫明确认为诗歌创作具有道德、政治、历史意义,但他又不断对自己诗歌行为和姿态的无效性表示担忧。
D.祈愿姿态存在于汉末最早的古诗作品,但在杜甫诗中更为强烈,并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惯例,成了他诗中反复出现、不可或缺的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及其盟友倡导的新乐府,都基于同一假设,呈现以同一方法,并移风易俗,教化人心。
B.孟郊用“咀嚼”一词描写了文人间的互相倾轧,这与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的描写形成呼应。
C.欧阳修对孟郊“诗能穷人”的观点持批驳态度,他认为好的作品是“穷而后工”。
D.根据评论家艾伦·格罗斯曼的观点,杜甫诗歌的成功正因为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对诗歌意义的破碎信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欧阳修“穷而后工”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李白: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B.赵翼: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C.司马迁: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D.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阐述你对“特性”的理解。(4分)
5.唐代诗人往往有较强社会担当意识,请结合材料,以唐代某一位诗人为例谈谈他持这种创作理念的原因。(5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智齿 叶子
根生做了货郎。这让渑池人大跌眼镜。
根生是在“换牙”后的第三年离开荣宝斋,做起货郎的。
荣宝斋是渑池古董行的一块金字招牌,业务连通晋陕,名气直逼京沪。“换牙”是荣宝斋最为隆重的拜师仪式。进了荣宝斋,又换了牙的,用渑池人的话说,是“门头上挂祖宗——够显摆”。进荣宝斋得先当散工,散工每天除了打杂,还要学习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三民主义等与古董没多大关系的文化。只此一项,就将很多散工挡在了“换牙”之外;每月对学习内容又有考试,连续十二次考过后方能“换牙”,能“换牙”的概率不足百分之一。
根生是第五个年头上换的牙。
镶牙师傅先将根生的智齿取下,利索得不痛不痒,智齿“叮当”一声落入盛满酒精的瓷盒中,后又被置入水晶盒。荣宝斋掌门洪天从怀中取出一颗金牙,交给镶牙师傅,镶牙师傅小心翼翼地将金牙安在智齿的位置。
至此,根生就成了洪天的入室徒弟。一年后,根生就成了荣宝斋的第二号人物。
根生离开,是面上的说法。渑池人都知道是洪天撵了根生。大家都说根生摸清了生意套路,搭起了生意人脉,要另起炉灶。
半个月后,有人在距离城北十多里的仰韶村一带碰见过根生,根生已是一个串村过巷的货郎。
渑池人教训“白眼狼”的人就一句话:“出息了?中,跟货郎跑腿儿去。”
货郎根生的货担里尽是大姑娘小媳妇喜欢的物什——西洋小镜、胭脂红绳、花色布头、围腰发圈……一到黄昏,“叮咚叮咚”的拨浪鼓声准会响起,正吃饭的姑娘媳妇端着饭碗出门,围着根生的货担你一样我一样选起来。
根生却不收钱,就看中了她们手里的碗,说俺就喜欢这个。村人知道根生难舍那份古物情,就用碗换了一柄镜子,临了还抽走一根头绳,根生只当没有看见。
天擦黑,根生就挑着一担碗钵盆离开了仰韶村。
几年光景,天天如此。
1938年春天,日军扫荡中原。一日,仰韶村几百人被日军围到村中的坝子上,汉奸扯着公鸭嗓叫:“家家户户有这种东西的立刻交出来,皇军有赏。”说完拿出一个刻有鱼纹的彩陶海碗。众人皆惊,这不是根生换走的那类物什吗? 几年下来,碗钵盆都被根生挑完了啊。
毒啊,根生。村人张口就骂。
村人掘地三尺,也没有日本人要找的物件。
“三日内必须找到货郎,不然见天杀一个,直至货郎出现。”日本少佐气得发疯。
根生是第二天去找日本少佐的。
“安特生先生发现了仰韶文化,我们天皇很感兴趣,阁下可否成人之美?”
根生不语。
“阁下偷梁换柱收集古物,令我佩服;阁下救几百性命于一线,令我佩服。”
根生不语。
“成交后,阁下就是我们的贵客。”
根生不语。
“阁下不说话,那就算默认了。”
根生抓起酒瓶就灌,“咕咚咕咚”一下子去了半瓶多,然后咬紧牙关,又喝了一口,铁青着脸,把剩下的半瓶递到少佐面前。
“爽快! 中国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古语。”少佐接过酒瓶,给自己和根生各倒了一杯,一碰,一饮而尽。
“噗”,根生一口酒喷到少佐的脸上,“哈哈哈哈,一群刽子手……”话音刚落,就见少佐突然倒地,抽搐成一团,口吐鲜血而亡。
几个士兵狼一样扑向根生。根生的脸痛苦扭曲,鲜血从嘴角流了出来。
根生的尸体被吊在村头的树上示众。
是夜,暴雨如注,洪天带人取下根生的尸体,就地掩埋。 洪天跪在根生的坟前,泪和雨下。 回到荣宝斋,洪天好半天才松开自己的手,手里是一颗黄灿灿的牙齿。 洪天的心在滴血,这颗牙齿是空的,根生咬破了牙齿里的剧毒胶囊,趁喝第二口之际,将剧毒吐回了酒瓶之中。洪天小心翼翼地从假牙的里层取出一个牛皮纸条,上面写着三个字:
老地方。
洪天潸然泪下,命人将根生几年换来的古物转移出了渑池,自己却留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日军冲进荣宝斋。荣宝斋正在举办丧事——掌门人洪天中毒身亡。日军关于仰韶古物的线索就此中断。
1948年陕北,一个挂着博物馆牌子的窑洞中,并排摆着六口大木箱子,箱子旁边的木架上,放着两个水晶盒,每个盒中是一颗智齿。 盒子下压着的纸条上是一行蝇头小楷:
中共渑池地下党党支委委员:洪远征(曾用名:洪天) 张一田(曾用名:根生)
(原载于《中国微型小说读库·第1辑》,上海文艺出版社)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渑池人将根生看作“白眼狼”,表现了当地的百姓讲究道义,是非分明。
B.根生面对日本少佐三次“不语”,暗示他已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C.小说注重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如“根生抓起酒瓶就灌”,令人印象深刻。
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突破时空限制,叙事紧凑集中,富有张力。
7、对小说以《智齿》为标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拔掉“智齿”换“金牙”肯定了根生的能力,为他后来保护文物的行为做铺垫。
B.小说的情节围绕“智齿”展开,根生与洪天的牺牲都与“智齿”有密切联系。
C.“智齿”装在水晶盒中,暗示地下党员的智慧,也象征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D.“智齿”是根生和洪天留在世间的物品,引发后人的思念,升华了小说主题。
8、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作者是如何巧妙设计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中国微型小说读库》开辟“红色记忆”专栏,要求投稿反映中华民族恢宏历史进程中,每个时代动人的历史节点、典型人物,体现民族精神。本小说成功入选该专栏,请简要分析入选的原因。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晋献公卒。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絷吊公子之忧,又重之以丧。寡人闻之,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其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人孰信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无爱财!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不亦可乎?”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
材料二:
然而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①,是何也?曰:然。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②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乡③方略,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诈心以胜矣。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
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有灾缪者然后诛之。
(节选自《荀子·仲尼》,有删减)
[注]①五伯(bà):即春秋五霸。②綦(qí):极。③乡:通“向”,趋向,崇尚。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致贤[A]而能以救[B]不肖[C]致强[D]而能以宽弱[E]战必能殆之[F]而羞与之斗[G]委然[H]成文以示之天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吊”在文中意为“慰问逝者家属”,与《陈情表》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吊”含义不同。
B.“与”意为“支持”,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与”含义不同。
C.“左右”意为“两侧”“附近”,与《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的“左右”含义相同。
D.“羞”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子絷劝公子重耳抓住晋国办丧事的机会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在与舅舅子犯商量之后,认为这样做不仁,拒绝了公子絷的建议。
B.公子夷吾在得到冀芮的鼓励后,私下会见公子絷,表示里克、丕郑支持自己,如果能入主晋国为君,他愿意割让河外五座城池给秦国。
C.公子絷返回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秦穆公欣赏公子重耳的仁德,认为扶立其为晋君可以在天下成就威名。
D.在荀子看来,五霸不够重视政治教化和礼仪制度,只注重用方法谋略、积蓄财物、加强战备等方式,他们是用欺诈之心来取胜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人孰信我?(4分)
(2)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4分)
14.荀子认为春秋五霸不是称王天下的人,而是崇尚谋略、“诈心以胜”的小人,没有资格被孔子的门人称道。请结合材料一试举一例概述符合这一观点的事实依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寄李儋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此诗为诗人晚年任滁州刺史时作。当时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当年冬天长安即发生了朱泄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充分表现了自己不能与友人相聚的思念之情。
B.颔联抒发诗人的烦恼和苦闷,在这鲜花盛开的春天,诗人顿感世间的事情错综复杂,实在难以预料,愁绪萦怀,只能“成眠”解愁。
C.尾联表示诗人渴望和友人相见,手法用的还是反衬,诗人在西楼上几度看到月圆,其急切见到友人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从怀念友人起,又以想见友人结,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情真意切,感情细腻动人,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
16.颈联自宋代以来堪受赞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相互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眼下,劳动正在从传统① 。平台上带货的店主、通过组建微信群接单的家政女工、提供24小时网络陪伴的主播、贩卖知识的知识付费大V博主、外卖骑手与网约车司机等都从事着数字劳动。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② ,一些无偿的数字劳动并不容易被人发觉。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在微博发的每一条动态、在社交分享平台发的每一条帖子,这些都是数字劳动的一部分,你会相信吗?
你当然不会相信,因为你认为你发的动态都是基于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才写的,和听上去就辛苦的“劳动”八竿子打不着。但社交媒体的本质就是基于用户数字劳动生产的内容和数据。它模糊了使用和劳动,这就是产消一体的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在社交媒体“创新、参与、共享”的口号下,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成果被商品化,持续不断地为社交媒体积累数字资本并提升增值。消费者在享受和分享各种信息的同时,正成为生产者。仔细想想,如果用户③ ,那么社交媒体上将是空无一物的——而它们恰恰就依靠免费获得的内容存在。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Ⅰ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这地方有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刚到昆明,三天两头有警报。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往郊外跑,这叫做“跑警报”。昆明做小买卖的,也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叮叮糖”。“叮叮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叮的一声,一块糖就裂下来了——所以叫作“叮叮糖”。其次是炒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我们有时在松树下捡到很大的成熟的生的松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那时候,我们的牙都很好,那么硬的松子壳,一嗑就开了!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读书:目的和前提》)
B.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装在套子里的人》)
C.“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祝福》)
D.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与地坛》)
2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苏幕遮》)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2.请从描绘画面、传递情感的角度赏析文中加点动词“击”和“嗑”的妙处。(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者,他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有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他缺乏牛顿那样横绝一世的数学才能,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的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一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这种风格会招致他人的惊讶、鄙夷和排拒,但也能赢得赞赏”表达过于绝对,原文是“特异的风格可能会招致他人的惊讶、鄙夷和排拒,但也可能赢得赞赏”。
2. C A.“呈现以同一方法”错,古文运动和新乐府并非呈现以同一方法。B.这与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的描写形成呼应,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说“一个原本用来表示在阅读时思考回味的常见词‘咀嚼’,与文人间相互倾轧的‘吃人’行径别扭地联结在了一起”。D.“杜甫诗歌的成功正因为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对诗歌意义的破碎信念”表述不全面,杜甫诗歌的成功有历史意义,是王朝命运的见证,明确认为诗歌具有道德、政治、历史意义,又充满对诗歌意义的破碎信念。
3. D 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观点是诗人愈是困窘,作品(文字、诗)愈是高明,孟子指的是人经历困境才能成大事,并非指作品。
4. (1)特性是与对所有权和占有物新发生的兴趣紧密相连的,常表现为否定性,其概念的存在取决于对他人的排拒或为他人所排拒。(或表述为:特性预设了平庸的、常规的以及常常在道德上是可疑的“他者”的存在,并远离那些被社会认可的“规范”。)(2)在个人或群体层面上,具有特性的个体试图划出一个专属空间,以占有对象,并从事在它看来是“正当”的活动。
5. 以杜甫为例,①他在战争和灾难的背景下写作,充当王朝命运的见证。②诗人认为诗歌创作能承载意义,有道德、政治、历史等层面。③诗人常常担忧创作的无效性,怀疑创作是否有意义、有所拯救,以此激励他的创作。( 或表述为:诗人的创作为改变不了的现实提供补救,成为言说欲望、表达意愿的方法,在祈愿中实现有别于现状的时刻。)
6.A(“表现了当地的百姓讲究道义,是非分明”错)
7.C(“暗示地下党员的智慧”理解偏颇)
8、①设置悬念。根生成为荣宝斋的第二号人物后突然离开,成为货郎,令读者心生疑团。
②利用误会。“毒啊,根生。村人张口就骂”,这一误会令故事顿生波澜,曲折有致。
③先抑后扬。结尾才揭示根生与洪天的共产党人身份,收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小说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根生等人为了保护仰韶文物而牺牲的悲壮故事,感人至深。
②小说塑造了根生和洪天睿智、隐忍、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小说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体现了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秦穆公派公子絷去狄国吊唁慰问公子重耳,说:“我的国君派我来慰问你的逃亡之忧,以及丧亲之痛。我听说:得到国家常常在国丧的时候,失掉国家也常常在国丧的关头。时机不可放过,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希望公子认真考虑这件事情!”重耳把他的话告诉舅舅子犯。子犯说:“不可以。逃亡在外的人没人亲近,追求诚信仁德才能得到人们的亲近。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图利,人们有谁会认为我们仁德?别人(或:别的公子)其实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侥幸之心(去争夺君位),人们有谁会认为我们诚信(或:人们谁会信任我们)?”(于是)公子重耳出来见使者(公子絷)说:“承蒙您来吊唁慰问逃亡的人,又负有帮助我回国的使命。我重耳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得到哭丧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您的义举呢?”说完拜了两拜而不磕头,然后站起来哭泣,退下后也不再私下回访公子絷。
公子絷离开狄国,到魏国吊唁慰问公子夷吾,像吊唁慰问公子重耳那样。夷吾对冀芮说:“秦国要帮助我了!”冀芮说:“公子努力吧!逃亡的人无所谓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就办不成大事。应该用厚重的礼物去酬谢帮助你的人的恩德,不要吝惜钱财!别的公子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凭侥幸去争夺君位,不也可以吗?”于是公子夷吾出来见使者(公子絷),拜了两拜,站起来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说:“中大夫里克已支持我做国君了,我命令把汾阳一带的百万亩田地赐给他。丕郑也已支持我做国君了,我命令把负蔡一带的七十万亩田地赐给他。我这流亡的人如能回国洒扫宗庙、安定社稷,我将奉上黄河南岸的五座城邑,另外送上四十镒(注:八百两)黄金、白玉制作的珩六双,不敢用来报答公子,请赏给左右的随从。”
公子絷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穆公说:“我支持公子重耳,重耳仁德。”公子絷说:“国君的话错了。您如果扶立晋君是为了让他承载晋国的社稷,那么立一个仁德的公子未尝不可。您如果扶立晋君是为了在天下成就(秦国的)威名,就不如立一个不仁德的公子来扰乱晋国,并且可以进退自如地驾驭它。”因此就先扶立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惠公。
材料二:然而孔子的门人,就连五尺高的童子都以谈论五霸为耻。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的。(因为)他们没有把政治教化作为立国之本,没有(把礼义)推崇到应有的高度,没有使礼仪制度极有条理,没有使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推崇方法策略,积蓄财物、加强战备因而能倾覆他们的敌人,他们是用欺诈之心来取胜的。(他们)是用谦让来掩饰争斗、依靠仁爱的名义来谋求利益的人,是小人中的杰出者。他们哪有资格被孔子的门人称道呢?
那些称王天下的人就不这样。自己极其贤能却能够帮助不贤能的人,极其强大却能够宽容弱国,打仗一定能战胜对方却耻于与对方进行战争,将灿烂的礼文昭示于天下,暴虐的国家自然就会转化了,对那些有危害和谬误的国家才加以诛灭。
10.(3分)【CEG】
11.(3分)C.【“左右”在材料中的含意为“侍从”“手下人”。】
12.(3分)C.【秦穆公认为“扶立其为晋君可以在天下成就威名”理解有误,这是公子絷给秦穆公的建议,不是秦穆公的观点。】
13.(8分)【(1)别人(或:别的公子)其实(或:实际上)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借侥幸之心(去争夺君位),人们谁会认为我们诚信(或:会信任我们)?(“人实有之”1分,“我以侥幸”(含省略成分)2分,“人孰信我”1分。共4分。)
(2)他们是用谦让来掩饰争斗、依靠(或:借)仁爱的名义来追求(或:追逐、趋向、奔赴)利益的人,是小人中的杰出者。(“让”、“饰”、“蹈”字各1分,“彼……者也”判断句1分。共4分。)】
14.(3分)【示例一:秦国君臣明知重耳仁德,(1分)却扶立了不仁德的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1分)以图在天下成就秦国的威名(或:以便扰乱、操控晋国)(1分)示例二:公子重耳“起而哭,退而不私”并非出自自身修养,(1分)而是在听取了子犯计谋之后的诈饰。(1分)他也是小人之杰,不是王者。(1分)】
15.B
16.①颈联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的济世之心,流露出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②颈联真实地再现了一位于国乱民穷时期忠于职守、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充分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思想品格。(每条3分)
17.(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3)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18.(6分)①往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1分,“发展”等趋向性词语1分)②数字劳动都是有偿的(“数字劳动”1分,“有偿的”1分)③不去分享和生产(“分享”1分, “生产”1分)[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
19.(4分)在社交媒体“发现、共享、创新”的口号下,人们的创造性活动成果被商品化, 持续不断地为社交媒体积累数字资本并提升增值空间/实现增值。
(错因1:语序不当,调换“共享”和“发现”。错因2: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改为“提 升增值空间”或“实现增值”,2分。)[每点2分,共4分]
20.D(画横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是总结上文。A.解释说明;B.语意转折;C.声音的中断、 停顿;D.总结上文。)
21.D(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A.拟人;B.对比;C.借代;D.比喻。)
22.(4分)①“击”:写出铁锤敲击铁片时的轻巧,表现出糖贩制作叮叮糖时游刃有余的娴熟动作(描绘画面,1分);传递出了糖贩轻松愉悦的心情(传递情感,1分)。②“嗑”:写出了咬松子时的灵巧轻便,从侧面写出了声音的清脆悦耳(描绘画面,1分);传达出在“警报”之下,大家苦中作乐、难得轻松的状态(传递情感,1分)[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这是一道叙事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科学史上万有引力发现的逸闻,材料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胡克,次要人物是牛顿。实验物理学家胡克虽然早有引力的观念,但因为缺乏牛顿那样的卓异的数学才能,还是未能发现万有引力这个物理学基本原理。对于这个材料,立意构思的切入角度是多元的。
从万有引力被发现的角度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真理的探索与发现,绝非一马平川的坦途,须经一番反复曲折的路程;
(2)真理的探索与发现,一个人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它需要许多人前赴后继的共同努力。
从胡克与万有引力失之交臂的遗憾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才是识的前提,没有足够广博、精深、厚实的专业素养,就难以有出类拔萃的科学发现;
(2)“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有所成就,就得掌握通晓某一专门理论知识或精熟某一专业技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