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04题)
一、真题重现
1.(2023·广东)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图1:喷泉实验 B.图2:干燥
C.图3:收集 D.图4:制备
【答案】B
【知识点】氨的性质及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当挤压胶头滴管后,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内,NH3溶于水后,使得烧瓶内压强降低,烧杯内的水溶液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A不符合题意。
B、P2O5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H3反应,因此不能用P2O5干燥NH3,B符合题意。
C、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CaO能与浓氨水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因此可用该装置制取NH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NH3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现象。
B、P2O5为酸性干燥剂,能与NH3反应。
C、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CaO能与NH3·H2O反应,生成Ca(OH)2和NH3。
二、基础巩固
2.(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下列仪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
A容量瓶 B三脚架 C坩埚钳 D结晶皿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图示仪器为容量瓶,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仪器为泥三角,故B符合题意;
C、图示仪器为坩埚钳,故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仪器为结晶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解答。
3.(2024·广西模拟)实验室从药用植物里提取“生物碱浸膏”的下列操作中,工具或仪器选用错误的是( )
I.切碎植物 Ⅱ.用乙醇浸出生物碱等 Ⅲ.去除植物残渣 Ⅳ.蒸馏浸出液得浸膏
A.铡刀 B.广口瓶 C.分液漏斗 D.蒸馏装置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可用铡刀切碎植物,故A正确;
B、将植物碎片放入广口瓶中,加入乙醇浸出生物碱,故B正确;
C、去除植物残渣应采用过滤的方法,分液漏斗用于分液,不能用于过滤,故C错误;
D、乙醇与生物碱浸膏互溶,可通过蒸馏浸出液得到浸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仪器的用途分析。
4.(2023高三上·辽宁期中)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
气体 液体 固体粉末
A CO2 饱和Na2CO3溶液 CaCO3
B Cl2 FeCl2溶液 Fe
C HCl Cu(NO3)2溶液 Cu
D NH3 H2O Al(OH)3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能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HCl极易溶于水,通入硝酸铜和铜的混合物中,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硝酸铜,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通入水中得到氨水,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瓶中的固体粉末不会消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碳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铁又将氯化铁还原为氯化亚铁;
C、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氧化铜;
D、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
5.(2024高三上·龙岗期末)以下实验操作、现象以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 溶液不变色 不水解
B 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溶液中有
C 向溶液逐滴滴加过量氨水 先生成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为两性氢氧化物
D 向酸性溶液滴加几滴乙醇 溶液紫红色变浅 乙醇被还原生成乙酸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醋酸铵为弱酸弱碱盐,可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 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故B正确;
C、 CuSO4溶液逐滴滴加过量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后生成硫酸四氨合铜,则先生成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但氢氧化铜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乙醇是被氧化为乙酸,而非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醋酸铵为弱酸弱碱盐;
B、 遇 产生蓝色沉淀;
C、氢氧化铜不是两性氢氧化物;
D、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三、能力提升
6.(2024·江西模拟)下图是一种改进的制备乙炔气体的装置。装置为自制仪器,下列仪器中与作用相同的是( )
A.漏斗 B.分液漏斗 C.滴液漏斗 D.布氏漏斗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装置X由储液杯和流速调节器构成,与滴液漏斗作用相同,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仪器X由储液杯和流速调节器构成。
7.(2024·安徽模拟)实验是探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和试剂能实现相应元素不同价态间转化的是( )
选项 试剂 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
a b c
A 硫酸 亚硫酸钠 新制氯水
B 稀硫酸 硫化亚铁 氯化铁溶液
C 浓硝酸 铜片 水
D 浓盐酸 高锰酸钾 溴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S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硫化亚铁生成H2S,铁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2,N元素从+5价降低为+4价,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元素化合价从+4变为+5和+2,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生成Cl2,Cl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Cl2和溴化钾发生反应,Cl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70%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
B、稀硫酸和硫化亚铁生成H2S;
C、浓硝酸和铜片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生成Cl2,Cl2和溴化钾溶液反应为Cl2+2KBr=2KCl+Br2。
8.(2023高三上·辽宁期中)实验室进行含硫化合物性质探究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如图所示,分液漏斗①中盛有浓硫酸,将其逐滴加入到试管②的固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为固体,③中盛石蕊溶液,则③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若②中为蔗糖,③中盛有溴水,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C.若②中为固体,③中盛有氯化钡溶液,则③中生成白色沉淀
D.若②中为铜单质,③中盛有硫化氢水溶液,则③中生成黄色沉淀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 若②中为固体,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使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试液,则③中溶液先变红,但不褪色,故A错误;
B、若②中为蔗糖,浓硫酸能使蔗糖中的H、O按照水的比例脱去,剩余炭黑,炭黑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通入③中盛有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故B正确;
C、若②中为固体,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③中无白色沉淀,故C错误;
D、铜与浓硫酸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则③中无黄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和酸性。
9.(2023高三上·晋城期中)已知:溴化铁在200℃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
B.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
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①中活塞
D.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①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
【答案】B
【知识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装置A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杂质,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CO2到室温,排出装置内溴蒸气,故B正确;
C、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CO2排出装置内空气,再加热管式炉,故C错误;
D、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装置①中,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稀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杂质,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杂质,再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即装置③中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为浓硫酸,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且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CO2排出装置内空气,装置②中挥发的溴在装置⑤中与铁反应生成溴化铁,最后利用装置④处理尾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CO2到室温,排出装置内溴蒸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10.(2023高三上·厦门期中)下列图示的实验,能够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甲装置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利用乙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纯净的氯气
C.利用丙装置控制制取氧气的速率
D.利用丁装置验证SO2的漂白性
【答案】A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利用该装置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关闭活塞不能使反应停止,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铁离子氧化,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浓盐酸易挥发;
C、过氧化钠是粉末;
D、二氧化硫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分离、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C.制备干燥纯净的 D.实验室制取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氨的实验室制法;蒸馏与分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A. 、三种有机物的熔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将液体倒入容量瓶中,故B不符合题意;
C.制备干燥的氯气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氨气利用熟石灰和铵盐进行加热得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利用熔沸点不同可将有机物进行分离;
B.利用玻璃棒进行引流进行液体转移;
C.制备干燥的氯气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和浓硫酸除水;
D.利用熟石灰和铵盐可制取氨气。
四、模拟演练
12.(2024·贵州模拟)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主要仪器错误的是( )
实验目的 柑橘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菠菜中叶绿素的色谱分离 茶叶中钙离子的沉淀分离 海带提碘过程中碘单质的萃取分离
实验方法 酸碱滴定法 离子交换法 沉淀法 萃取法
主要仪器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测定柑橘中有机酸含量,可用碱进行滴定,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性标准液,故A正确;
B、利用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使各物质达到分离,而不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故B错误;
C、钙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分离,过滤需使用漏斗,故C正确;
D、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则用有机溶剂萃取后分液分离,需使用分液漏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柑橘中有机酸的含量;
B、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叫色谱法;
C、过滤沉淀需要使用漏斗;
D、可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碘。
13.(2024高三上·罗湖期末)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氨气与氧气的反应,观察到d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连接顺序为a-c-b-d-e
B.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C.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D.装置d中“白烟”为固体颗粒
【答案】C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装置连接顺序为a-c-b-d-e,故A不符合题意;
B、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反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发生反应、,这样得到的混合气体,故c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得到氧气,进行后续反应,C符合题意;
D、d中反应生成的硝酸挥发,与未完全反应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出现白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a发生反应,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发生反应、,这样得到的混合气体,再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进行催化氧化,生成,继续被氧化为,将气体通入装置d中,首先发生反应,挥发的硝酸与未完全反应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d中可以看到白烟,最后用e中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大气。
14.(2023·北京)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实验室制 实验室收集 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除杂;气体的收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时需要加热,A错误;
B、乙烯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形成喷泉,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需要加热制取氯气,浓盐酸和高锰酸钾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制取氯气;
B、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水溶性差的气体;
C、喷泉实验的前提是气体水溶性强;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可以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15.(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H3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氨的性质及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收集
【解析】【解答】A、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进而引发喷泉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
B、氨气为碱性气体,会与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故B符合题意;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溶于水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氨气极易溶于水;
B、氨气为碱性气体;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D、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
16.(2024高三上·湛江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乙酸乙酯的制取;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故A错误;
B、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放出的热量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B正确;
C、在空气中蒸发,亚硫酸钠会被氧化为硫酸钠,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生石灰溶于水放热;
C、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
17.(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过滤 B.除去中的 C.制取并收集 D.实验室制取乙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炔烃;过滤;洗气
【解析】【解答】A、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可用氢氧化钠 除去中的 ,故B正确;
C、收集氨气的导管应伸入试管底,故C错误;
D、水和电石反应速率较快,应将水换成饱和食盐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D、应用饱和食盐水和电石制备乙炔。
18.(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操作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铁胶体
B.图②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C.图③操作可用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D.图④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炔并进行性质检验
【答案】C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综合;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为: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故A错误;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氨气的试管口不能用橡胶塞堵住,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一般盛装在碱性滴定管中,还可用耐酸碱的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故C正确;
D、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生成的H2S等杂质气体具有还原性,也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饱和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D、生成的还原性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1 / 1【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04题)
一、真题重现
1.(2023·广东)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图1:喷泉实验 B.图2:干燥
C.图3:收集 D.图4:制备
二、基础巩固
2.(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下列仪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
A容量瓶 B三脚架 C坩埚钳 D结晶皿
A.A B.B C.C D.D
3.(2024·广西模拟)实验室从药用植物里提取“生物碱浸膏”的下列操作中,工具或仪器选用错误的是( )
I.切碎植物 Ⅱ.用乙醇浸出生物碱等 Ⅲ.去除植物残渣 Ⅳ.蒸馏浸出液得浸膏
A.铡刀 B.广口瓶 C.分液漏斗 D.蒸馏装置
A.A B.B C.C D.D
4.(2023高三上·辽宁期中)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
气体 液体 固体粉末
A CO2 饱和Na2CO3溶液 CaCO3
B Cl2 FeCl2溶液 Fe
C HCl Cu(NO3)2溶液 Cu
D NH3 H2O Al(OH)3
A.A B.B C.C D.D
5.(2024高三上·龙岗期末)以下实验操作、现象以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 溶液不变色 不水解
B 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溶液中有
C 向溶液逐滴滴加过量氨水 先生成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为两性氢氧化物
D 向酸性溶液滴加几滴乙醇 溶液紫红色变浅 乙醇被还原生成乙酸
A.A B.B C.C D.D
三、能力提升
6.(2024·江西模拟)下图是一种改进的制备乙炔气体的装置。装置为自制仪器,下列仪器中与作用相同的是( )
A.漏斗 B.分液漏斗 C.滴液漏斗 D.布氏漏斗
A.A B.B C.C D.D
7.(2024·安徽模拟)实验是探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和试剂能实现相应元素不同价态间转化的是( )
选项 试剂 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
a b c
A 硫酸 亚硫酸钠 新制氯水
B 稀硫酸 硫化亚铁 氯化铁溶液
C 浓硝酸 铜片 水
D 浓盐酸 高锰酸钾 溴化钾溶液
A.A B.B C.C D.D
8.(2023高三上·辽宁期中)实验室进行含硫化合物性质探究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如图所示,分液漏斗①中盛有浓硫酸,将其逐滴加入到试管②的固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为固体,③中盛石蕊溶液,则③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若②中为蔗糖,③中盛有溴水,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C.若②中为固体,③中盛有氯化钡溶液,则③中生成白色沉淀
D.若②中为铜单质,③中盛有硫化氢水溶液,则③中生成黄色沉淀
9.(2023高三上·晋城期中)已知:溴化铁在200℃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
B.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
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①中活塞
D.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①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
10.(2023高三上·厦门期中)下列图示的实验,能够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甲装置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利用乙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纯净的氯气
C.利用丙装置控制制取氧气的速率
D.利用丁装置验证SO2的漂白性
11.(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分离、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C.制备干燥纯净的 D.实验室制取
A.A B.B C.C D.D
四、模拟演练
12.(2024·贵州模拟)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主要仪器错误的是( )
实验目的 柑橘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菠菜中叶绿素的色谱分离 茶叶中钙离子的沉淀分离 海带提碘过程中碘单质的萃取分离
实验方法 酸碱滴定法 离子交换法 沉淀法 萃取法
主要仪器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3.(2024高三上·罗湖期末)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氨气与氧气的反应,观察到d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连接顺序为a-c-b-d-e
B.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C.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D.装置d中“白烟”为固体颗粒
14.(2023·北京)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实验室制 实验室收集 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A. B. C. D.
15.(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H3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6.(2024高三上·湛江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7.(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过滤 B.除去中的 C.制取并收集 D.实验室制取乙炔
A.A B.B C.C D.D
18.(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操作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铁胶体
B.图②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C.图③操作可用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D.图④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炔并进行性质检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氨的性质及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当挤压胶头滴管后,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内,NH3溶于水后,使得烧瓶内压强降低,烧杯内的水溶液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A不符合题意。
B、P2O5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H3反应,因此不能用P2O5干燥NH3,B符合题意。
C、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CaO能与浓氨水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因此可用该装置制取NH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NH3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现象。
B、P2O5为酸性干燥剂,能与NH3反应。
C、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CaO能与NH3·H2O反应,生成Ca(OH)2和NH3。
2.【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图示仪器为容量瓶,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仪器为泥三角,故B符合题意;
C、图示仪器为坩埚钳,故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仪器为结晶皿,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可用铡刀切碎植物,故A正确;
B、将植物碎片放入广口瓶中,加入乙醇浸出生物碱,故B正确;
C、去除植物残渣应采用过滤的方法,分液漏斗用于分液,不能用于过滤,故C错误;
D、乙醇与生物碱浸膏互溶,可通过蒸馏浸出液得到浸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仪器的用途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能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HCl极易溶于水,通入硝酸铜和铜的混合物中,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硝酸铜,则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通入水中得到氨水,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瓶中的固体粉末不会消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碳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铁又将氯化铁还原为氯化亚铁;
C、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氧化铜;
D、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
5.【答案】B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醋酸铵为弱酸弱碱盐,可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 向待测液中滴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故B正确;
C、 CuSO4溶液逐滴滴加过量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后生成硫酸四氨合铜,则先生成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但氢氧化铜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乙醇是被氧化为乙酸,而非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醋酸铵为弱酸弱碱盐;
B、 遇 产生蓝色沉淀;
C、氢氧化铜不是两性氢氧化物;
D、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6.【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装置X由储液杯和流速调节器构成,与滴液漏斗作用相同,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仪器X由储液杯和流速调节器构成。
7.【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S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硫化亚铁生成H2S,铁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2,N元素从+5价降低为+4价,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元素化合价从+4变为+5和+2,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生成Cl2,Cl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Cl2和溴化钾发生反应,Cl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70%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
B、稀硫酸和硫化亚铁生成H2S;
C、浓硝酸和铜片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D、浓盐酸和高锰酸钾生成Cl2,Cl2和溴化钾溶液反应为Cl2+2KBr=2KCl+Br2。
8.【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 若②中为固体,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使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试液,则③中溶液先变红,但不褪色,故A错误;
B、若②中为蔗糖,浓硫酸能使蔗糖中的H、O按照水的比例脱去,剩余炭黑,炭黑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通入③中盛有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故B正确;
C、若②中为固体,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③中无白色沉淀,故C错误;
D、铜与浓硫酸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则③中无黄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和酸性。
9.【答案】B
【知识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装置A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杂质,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CO2到室温,排出装置内溴蒸气,故B正确;
C、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CO2排出装置内空气,再加热管式炉,故C错误;
D、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装置①中,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稀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杂质,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杂质,再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即装置③中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为浓硫酸,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且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CO2排出装置内空气,装置②中挥发的溴在装置⑤中与铁反应生成溴化铁,最后利用装置④处理尾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CO2到室温,排出装置内溴蒸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10.【答案】A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利用该装置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关闭活塞不能使反应停止,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铁离子氧化,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浓盐酸易挥发;
C、过氧化钠是粉末;
D、二氧化硫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氨的实验室制法;蒸馏与分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A. 、三种有机物的熔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将液体倒入容量瓶中,故B不符合题意;
C.制备干燥的氯气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氨气利用熟石灰和铵盐进行加热得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利用熔沸点不同可将有机物进行分离;
B.利用玻璃棒进行引流进行液体转移;
C.制备干燥的氯气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和浓硫酸除水;
D.利用熟石灰和铵盐可制取氨气。
12.【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测定柑橘中有机酸含量,可用碱进行滴定,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性标准液,故A正确;
B、利用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使各物质达到分离,而不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故B错误;
C、钙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分离,过滤需使用漏斗,故C正确;
D、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则用有机溶剂萃取后分液分离,需使用分液漏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柑橘中有机酸的含量;
B、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叫色谱法;
C、过滤沉淀需要使用漏斗;
D、可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碘。
13.【答案】C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装置连接顺序为a-c-b-d-e,故A不符合题意;
B、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反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发生反应、,这样得到的混合气体,故c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得到氧气,进行后续反应,C符合题意;
D、d中反应生成的硝酸挥发,与未完全反应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出现白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a发生反应,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发生反应、,这样得到的混合气体,再将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进行催化氧化,生成,继续被氧化为,将气体通入装置d中,首先发生反应,挥发的硝酸与未完全反应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d中可以看到白烟,最后用e中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大气。
14.【答案】D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除杂;气体的收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时需要加热,A错误;
B、乙烯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形成喷泉,且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需要加热制取氯气,浓盐酸和高锰酸钾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制取氯气;
B、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水溶性差的气体;
C、喷泉实验的前提是气体水溶性强;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可以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15.【答案】B
【知识点】氨的性质及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收集
【解析】【解答】A、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进而引发喷泉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
B、氨气为碱性气体,会与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故B符合题意;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溶于水放热,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氨气极易溶于水;
B、氨气为碱性气体;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D、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
16.【答案】B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乙酸乙酯的制取;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故A错误;
B、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放出的热量使浓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故B正确;
C、在空气中蒸发,亚硫酸钠会被氧化为硫酸钠,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生石灰溶于水放热;
C、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
17.【答案】B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炔烃;过滤;洗气
【解析】【解答】A、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可用氢氧化钠 除去中的 ,故B正确;
C、收集氨气的导管应伸入试管底,故C错误;
D、水和电石反应速率较快,应将水换成饱和食盐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D、应用饱和食盐水和电石制备乙炔。
18.【答案】C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综合;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为: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故A错误;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氨气的试管口不能用橡胶塞堵住,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一般盛装在碱性滴定管中,还可用耐酸碱的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故C正确;
D、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生成的H2S等杂质气体具有还原性,也能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饱和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D、生成的还原性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