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15: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11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内容要求〗
1.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了解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2、2022年课标解读: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改革开放必要性以及意义;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与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及发展
学习要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共二十大。
学习提示: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学习要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加入WTO等
学习提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后来发展到城市,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单元时空背景:
1)国际:①美苏冷战;②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逐渐建立外交关系;③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受挫;④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国内: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改革的浪潮涌向城市,最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对外开放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
前进。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感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3.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
2.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了解中国梦的蓝图和发展战略、发展理念等。
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梦中的指导意义。
(第2课时)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与影响;认识我国改革的进程。2)唯物史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拨乱反正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教学重点 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教材分析 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反过来伟大理论又指导伟大实践,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经济建设取得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本课理论性较强,紧紧围绕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主题展开,分为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从1978~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4~1992年,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重点;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下,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敢为人先:凤阳农民大包干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美菱公司大而强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市场:傻子瓜子美名扬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材料分析的能力,学习本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看,经过三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了解。学生在预习课本、完成预习作业后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有一定认知,为本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线上教学时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难以把握,且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视频、历史剧、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理性思维仍然较为缺乏,因此我会作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纵横比较等
大单元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何时开始?结果如何?名词解释: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播放视频】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知识背景】改革开放与安徽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通过历史解释与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探知欲。创设知识背景,设置问题情境。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敢为人先:凤阳农民大包干。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敢为人先:凤阳农民大包干。1、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出示材料:材料一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报表》材料二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积极性不高。2、目的:材料:“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3、试点与推广:【播放视频】经济体制改革展示图片: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文字呈现: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特点:分析农民改革的方式、责任、利益。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田到户”可以看出对土地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公社集体劳动,而是分户经营。“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可以看出,就算是将土地分户经营,但是土地还是属于国家集体所有。“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体现出农民分田到户后,要自负盈亏。【知识整合】比较人民公社制度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问: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5、意义/作用:展示材料:材料一:从1966年至1978年,小岗村每年粮食产量在3万斤左右,社员人均口粮只有一两百斤,成为凤阳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是凤阳县最穷的梨园公社的一个穷队。……小岗队“包干到户”一年就收到显著效果:全队粮食总产132 370斤,等于1966年至1970年的5年粮食总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 200斤,远远超过过去20多年的总产。材料二: 流水线生产 大棚菜生产基地机械化农耕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知识拓展】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四次变化?哪一次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制定农村政策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材料1:人民生活水平低;材料2: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示:(改革方式)分田到户;(责任)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形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提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学生归纳:提示: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启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政策;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4、不断调整政策,保护农民利益;5、要有创新精神; 6、关注民生,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 …… 通过材料直观地展示当时的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了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锻炼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材料分析能力以及概况总结能力。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区别。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美菱公司大而强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美菱公司大而强。1、改革的背景:问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要给企业“松绑”)材料一: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教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改革的开始:材料: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3、主要措施:【播放视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课本P40,归纳城市改革主要措施有哪些?(从所有制结构、职权划分、分配方式三方面去归纳)4、意义与成就:展示材料:材料: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提示: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管理松散。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提示:措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提示: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形式)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经营模式)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分配方式)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提示: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通过让学生从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独立思考并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独立思考并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初中生注重形象思维,视频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市场:傻子瓜子美名扬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市场:傻子瓜子美名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展示材料: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不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教师: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教师提问:哪次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播放视频】教师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时间轴:教师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特点?结合课本,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教师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是什么 【播放视频】 【知识整合】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点【图说历史】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第40页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生活动:根据教材第40页相关内容,回答问题。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讲授法利于学生接受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年代标尺,回顾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梳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敢为人先:凤阳农民大包干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美菱公司大而强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托市场:傻子瓜子美名扬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 结构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大单元设计理念,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思路清晰;依据课标,培养核心素养。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一定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发表见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衔接不畅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学习。 教中学、学中教。
附1: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