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09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09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17:39:02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09题)
一、真题重现
1.(2023·广东)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二、基础巩固
2.(2022高三上·韶关期中)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氨水是碱性
B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有酸性和漂白性
C 溴水 溶液褪色 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D X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X可能是
A.A B.B C.C D.D
3.(2023高三上·德庆月考)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玻璃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被氧化产生
B.试管内层溶液褪色,说明具有还原性
C.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生成
D.试管中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褪色,说明具有氧化性
4.(2023高三上·南海月考)探究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变为黑色,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B.品红和酸性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C.石蕊变红,说明气体产物溶于水有酸性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产物一定含
5.(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会用硫燃烧产生的来漂白布匹.利用下列装置验证性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B.装置b中白色粉末变蓝
C.品红和酸性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产物中可能含
三、能力提升
6.(2023高三上·福田月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①中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B.②中棉花紫色褪去,体现SO2的漂白性
C.③中有黄色固体生成,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实验后向④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可能产生黄绿色气体
7.(2023高三上·南海月考)用如图装置分别进行两个实验:①先注入,再打开止水夹;②先打开止水夹,再将中水注入烧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以加热直接制取
B.实验②观察到烧瓶中产生红色的“喷泉”
C.实验①先产生白雾,然后观察到喷泉现象
D.实验①后烧瓶中一定存在
8.(2023·江门模拟)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反应后,还原铁粉变成红色固体
B.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C.虚线方框中装置是为了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D.酒精灯Ⅱ配用的金属套筒目的是聚集火焰,提高温度
9.(2024·贵州模拟)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杂质有及油脂)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浸”可以除去废铁屑中的油脂
B.“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和
C.“操作Ⅰ”通入的空气可以用溶液代替
D.若流程改为先“氧化”后“调”,可能会生成
10.(2023高三上·大庆期中)硫酰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常用纯净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合成。
已知:①,
②常温下硫酰氯为无色液体,熔点,沸点,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实验室合成硫酰氯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发烟”的原因是
B.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仪器E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减少的挥发损失
D.F装置只起到吸收尾气的作用
11.(2023高三上·内蒙古自治区期中)通过测定混合气中含量可计算已变质的(含)纯度,实验装置如图(Q为弹性良好的气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Q气囊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
B.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打开
C.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缓缓打开,可观察到Q气囊慢慢缩小
D.量筒I用于测二氧化碳的量,干燥管b中装入碱石灰,量筒Ⅱ用于测氧气的量
四、模拟演练
12.(2024·浙江)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13.(2024高三上·汕头月考)实验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备并探究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B.②处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生成,说明具有还原性
C.①、③处均可观察到颜色褪去,但褪色原理不相同
D.④处NaOH溶液可吸收多余的
14.(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某学习小组设计用98%的浓硫酸制取S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 SO2↑+H2O
B.若装置B中装有品红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C.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
15.(2024高三上·湛江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氯气并探究其性质(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①中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b分别放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可以验证干燥的不具有漂白性
C.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③中溶液变黄,④中溶液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D.反应开始后点燃酒精灯,可在⑤号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棕黄色烟
16.(2023·广州模拟)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只体现的酸性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与硝酸生成
D.装置c用吸收尾气,说明和均是酸性氧化物
17.(2023高三上·西安月考)下列关于Fe3+、Fe2+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沉淀
B.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
D.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18.(2023高三上·石家庄期中)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为33 ℃,沸点为73 ℃,遇水易反应。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ICl3,制备的反应原理:I2+3 Cl2=2I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制备Cl2的装置,可利用MnO2和浓盐酸的反应
B.装置乙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可能发生堵塞
C.装置丙和戊的作用为除水,防止与ICl3反应,可更换为浓硫酸
D.装置丁中生成ICI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
19.(2023高三上·东莞月考)对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酚酞褪色,说明了氯气有漂白性
B.b处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有漂白性
C.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D.d处溶液变成橙黄色、e处试纸变成蓝色,说明氧化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装置Ⅰ中稀硫酸提供H+反应后生成H2O,因此反应过程中体现了H+的酸性,A不符合题意。
B、装置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不符合题意。
C、装置Ⅰ和装置Ⅲ都反应生成了S,因此都产生了淡黄色浑浊,C符合题意。
D、撤去水浴加热后,重新实验,则SO2逸出的量减少,装置Ⅳ中溶液红色褪去变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Ⅰ中发生反应S2O32-+2H+=S↓+SO2↑+H2O,烧杯中的热水,可促使SO2逸出。SO2加入装置Ⅱ中,使得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SO2进入装置Ⅲ中,SO2将Na2S溶液中S2-氧化成S,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最后SO2进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体现了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同时也进行了尾气处理,防止SO2逸出,造成空气污染。
2.【答案】D
【知识点】气体的收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
B.Cl2没有漂白性,Cl2与水反应得到的HClO具有漂白性,B不符合题意;
C.C2H4的密度与空气相接近,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N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N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K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实验装置可知,收集气体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一般通过比较气体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密度大小,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3.【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解析】【解答】A、Na2SO3转化为SO2的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存在氧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该反应过程中SO2被Br2氧化成SO42-,体现了Br2的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说明有SO42-生成,C符合题意。
D、试管中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将70%的H2SO4滴入Na2S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H2O+SO2↑。SO2通入Br2的CCl4溶液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体现了Br2的氧化性。BaCl2溶液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用于验证SO2的漂白性,可观察到溶液褪色。干燥管内的试剂为碱石灰,用于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可将蔗糖中的氢氧原子脱去,变为炭黑,故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而品红是利用其与二氧化硫作用形成无色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酸可使石蕊变红,说明气体溶于水形成酸,故C符合题意;
D.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含有二氧化硫,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可能得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高锰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褪色,而二氧化硫与有机物形成无色物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产生气体溶于显酸性,结合选项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木炭粉和浓硫酸发生反应,该反应中浓硫酸为氧化剂,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木炭粉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水能使b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
C、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原理不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木炭粉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CO2和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推知,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a中,木炭粉和浓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水能使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SO2具有漂白性,则品红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则d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的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②中紫色褪去主要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中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得到单质硫,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亚硫酸钠溶液加入盐酸可能得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反应,紫色褪去,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得到黄色的硫单质,④中的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得到刺激性气味气体,结合选项判断。
7.【答案】B
【知识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氨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制取氨气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溶于水导致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液体进入形成喷泉,故B符合题意;
C.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作用,得到的是氯化铵固体,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和氯化氢的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浓度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制取氨气;
B.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液体进入形成红色喷泉;
C.氯化铵为固体不是雾;
D.考虑物质的量的问题。
8.【答案】A
【知识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颜色为黑色,故A符合题意;
B.湿棉花是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故B不符合题意;
C.点燃肥皂泡可以检验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加金属套筒可聚集火焰,提高温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实验,加热湿棉花会产生水蒸气,与铁粉接触并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点燃肥皂泡可以检验氢气。
9.【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则加入NaOH“碱浸”可以除去废铁屑中的油脂,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故B错误;
C、“操作Ⅰ”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也具有氧化性,因此可用溶液代替,故C正确;
D、若先“氧化”,溶液为酸性,Na2FeO4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盐酸中的Cl-氧化为Cl2,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杂质有Al、C及油脂),加入NaOH碱浸,可除去油脂,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分离出滤液,固体中含有Fe、C,加入盐酸酸浸,Fe转化为氯化亚铁,C不反应,则滤渣为C,通入空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加入NaOH溶液调pH,使溶液呈碱性,加入NaClO溶液氧化得到Na2FeO4。
10.【答案】D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尾气处理装置;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SO2Cl2在潮湿空气中,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的HCl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发烟”现象,涉及方程式为: ,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信息,用Cl2和SO2合成SO2Cl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SO2Cl2沸点较低,所以仪器E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减少SO2Cl2的挥发损失,C不符合题意;
D.尾气中有多余SO2和Cl2,且SO2Cl2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注意HCl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发烟”现象。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注意原子、电子、电荷守恒。
C.用Cl2和SO2合成SO2Cl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SO2Cl2沸点较低。
D.注意SO2Cl2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11.【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加入酸后Q内发生反应: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Na2CO3+H2SO4=Na2SO4+CO2+H2O,气囊中产生的气体是CO2和O2,A选项是正确的;
B.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使气囊变大,将广口瓶中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内,所以中水的体积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体积,所以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k1,k2,打开k3,B选项是正确的;
C.反应停止,读完其总体积后,关闭K3,再缓慢打开k1,广口瓶内外相通时,气囊Q慢慢缩小,C选项是正确的;
D.量筒I用于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量,量筒II是收集氧气的,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B.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使气囊变大,将广口瓶中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内,所以中水的体积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体积,所以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k1,k2,打开k3;
C.反应停止,读完其总体积后,关闭K3,再缓慢打开k1,广口瓶内外相通时,气囊Q慢慢缩小;
D.量筒II是用来收集氧气的,并不能读取氧气的数值。
12.【答案】B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层为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均为无色,故A正确;
B、溶液A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碘化钠和碘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故C正确;
D、碘易升华,则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向含碘的四氯化碳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生成碘化钠和碘酸钠,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则溶液A中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加入X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
13.【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制备SO2的原理是: ,A选项是正确的;
B.②处出现黄色沉淀是S单质,证明SO2具有氧化性,B选项是错误的;
C.①处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③处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选项是正确的;
D.④处的NaOH溶液可以与SO2反应达到尾气处理的作用,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A.制备SO2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
B.②处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将硫化钠氧化为硫单质;
C.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SO2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碘单质还原为碘离子;
D.SO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14.【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浓硫酸应保留化学式,且亚硫酸为固体,也应保留化学式,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而漂白, 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故B不符合题意;
C、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被氯化铁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则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装置A中,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和弱氧化性。
15.【答案】B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装置①中,浓盐酸和漂粉精反应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处应放湿润的有色布条,b处应放干燥的有色布条,故B符合题意;
C、③中溶液变黄,说明生成溴单质,进而说明氯水具有强氧化性,④中溶液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开始后点燃酒精灯,⑤号硬质玻璃管中,氯气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观察到棕黄色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装置①中,浓盐酸和漂粉精反应制得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则用装置②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装置③中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③中的KBr氧化为单质溴,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装置⑤中,氯气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因此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16.【答案】B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硝酸铜,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A不符合题意;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B符合题意;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氧化物是指和水反应只能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和均不是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D.酸性氧化物是指和水反应只能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7.【答案】C
【知识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此装置中隔绝空气,可以制取氢氧化亚铁,故A不符合题意;
B.考虑氯化铁的水解,将氯化铁溶于盐酸中,再进行稀释,故B不符合题意;
C.KSCN溶液是检验铁离子,先无色再加入氯水后变色,说明其含有亚铁离子,故C符合题意;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与铁反应得到亚铁离子,因此可以防止被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此装置中无氧气可以用制备氢氧化亚铁;
B.加入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
C.利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
D.铁与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
18.【答案】B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需加热,甲装置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
B、丙装置发生堵塞,装置乙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故B正确;
C、装置丙的作用为除水,防止水进入发生装置中,装置戊中碱石灰除了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水外,还可以对氯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将其更换为浓硫酸,故C错误:
D、产物中Cl电负性大于I,则Cl显负价,I显正价,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装置A为制备氯气的装置,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丙装置为干燥装置,丁为ICl3的发生装置,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则戊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
19.【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处酚酞褪色,是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A错误;
B、氯气可以和水之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故B错误;
C、氯气与水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 d处溶液变成橙黄色,说明生成溴单质,e处试纸变成蓝色,说明产生碘单质,但氯气也可以置换碘单质,能说明单质的氧化性:Cl2>Br2,Cl2>I2,但是无法证明氧化性顺序:Br2>I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为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NaBr和KI。
1 / 1【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09题)
一、真题重现
1.(2023·广东)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装置Ⅰ中稀硫酸提供H+反应后生成H2O,因此反应过程中体现了H+的酸性,A不符合题意。
B、装置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不符合题意。
C、装置Ⅰ和装置Ⅲ都反应生成了S,因此都产生了淡黄色浑浊,C符合题意。
D、撤去水浴加热后,重新实验,则SO2逸出的量减少,装置Ⅳ中溶液红色褪去变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Ⅰ中发生反应S2O32-+2H+=S↓+SO2↑+H2O,烧杯中的热水,可促使SO2逸出。SO2加入装置Ⅱ中,使得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SO2进入装置Ⅲ中,SO2将Na2S溶液中S2-氧化成S,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最后SO2进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体现了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同时也进行了尾气处理,防止SO2逸出,造成空气污染。
二、基础巩固
2.(2022高三上·韶关期中)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氨水是碱性
B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有酸性和漂白性
C 溴水 溶液褪色 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D X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X可能是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气体的收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
B.Cl2没有漂白性,Cl2与水反应得到的HClO具有漂白性,B不符合题意;
C.C2H4的密度与空气相接近,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N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N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K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实验装置可知,收集气体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一般通过比较气体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密度大小,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3.(2023高三上·德庆月考)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玻璃塞,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被氧化产生
B.试管内层溶液褪色,说明具有还原性
C.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生成
D.试管中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褪色,说明具有氧化性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解析】【解答】A、Na2SO3转化为SO2的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存在氧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该反应过程中SO2被Br2氧化成SO42-,体现了Br2的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说明有SO42-生成,C符合题意。
D、试管中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将70%的H2SO4滴入Na2S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H2O+SO2↑。SO2通入Br2的CCl4溶液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体现了Br2的氧化性。BaCl2溶液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浸有品红溶液的棉球,用于验证SO2的漂白性,可观察到溶液褪色。干燥管内的试剂为碱石灰,用于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2023高三上·南海月考)探究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变为黑色,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B.品红和酸性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C.石蕊变红,说明气体产物溶于水有酸性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产物一定含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可将蔗糖中的氢氧原子脱去,变为炭黑,故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而品红是利用其与二氧化硫作用形成无色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酸可使石蕊变红,说明气体溶于水形成酸,故C符合题意;
D.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含有二氧化硫,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可能得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高锰酸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褪色,而二氧化硫与有机物形成无色物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产生气体溶于显酸性,结合选项判断。
5.(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会用硫燃烧产生的来漂白布匹.利用下列装置验证性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B.装置b中白色粉末变蓝
C.品红和酸性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产物中可能含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木炭粉和浓硫酸发生反应,该反应中浓硫酸为氧化剂,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木炭粉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水能使b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
C、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原理不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木炭粉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CO2和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推知,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置a中,木炭粉和浓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水能使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SO2具有漂白性,则品红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则d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的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能力提升
6.(2023高三上·福田月考)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①中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B.②中棉花紫色褪去,体现SO2的漂白性
C.③中有黄色固体生成,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实验后向④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可能产生黄绿色气体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②中紫色褪去主要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中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得到单质硫,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亚硫酸钠溶液加入盐酸可能得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反应,紫色褪去,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得到黄色的硫单质,④中的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得到刺激性气味气体,结合选项判断。
7.(2023高三上·南海月考)用如图装置分别进行两个实验:①先注入,再打开止水夹;②先打开止水夹,再将中水注入烧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以加热直接制取
B.实验②观察到烧瓶中产生红色的“喷泉”
C.实验①先产生白雾,然后观察到喷泉现象
D.实验①后烧瓶中一定存在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氨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制取氨气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溶于水导致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液体进入形成喷泉,故B符合题意;
C.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作用,得到的是氯化铵固体,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和氯化氢的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浓度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制取氨气;
B.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液体进入形成红色喷泉;
C.氯化铵为固体不是雾;
D.考虑物质的量的问题。
8.(2023·江门模拟)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反应后,还原铁粉变成红色固体
B.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C.虚线方框中装置是为了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D.酒精灯Ⅱ配用的金属套筒目的是聚集火焰,提高温度
【答案】A
【知识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颜色为黑色,故A符合题意;
B.湿棉花是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故B不符合题意;
C.点燃肥皂泡可以检验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加金属套筒可聚集火焰,提高温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实验,加热湿棉花会产生水蒸气,与铁粉接触并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点燃肥皂泡可以检验氢气。
9.(2024·贵州模拟)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杂质有及油脂)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浸”可以除去废铁屑中的油脂
B.“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和
C.“操作Ⅰ”通入的空气可以用溶液代替
D.若流程改为先“氧化”后“调”,可能会生成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则加入NaOH“碱浸”可以除去废铁屑中的油脂,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故B错误;
C、“操作Ⅰ”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也具有氧化性,因此可用溶液代替,故C正确;
D、若先“氧化”,溶液为酸性,Na2FeO4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盐酸中的Cl-氧化为Cl2,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杂质有Al、C及油脂),加入NaOH碱浸,可除去油脂,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分离出滤液,固体中含有Fe、C,加入盐酸酸浸,Fe转化为氯化亚铁,C不反应,则滤渣为C,通入空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加入NaOH溶液调pH,使溶液呈碱性,加入NaClO溶液氧化得到Na2FeO4。
10.(2023高三上·大庆期中)硫酰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常用纯净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合成。
已知:①,
②常温下硫酰氯为无色液体,熔点,沸点,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实验室合成硫酰氯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酰氯在潮湿空气中“发烟”的原因是
B.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仪器E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减少的挥发损失
D.F装置只起到吸收尾气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尾气处理装置;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SO2Cl2在潮湿空气中,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的HCl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发烟”现象,涉及方程式为: ,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信息,用Cl2和SO2合成SO2Cl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SO2Cl2沸点较低,所以仪器E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减少SO2Cl2的挥发损失,C不符合题意;
D.尾气中有多余SO2和Cl2,且SO2Cl2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注意HCl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发烟”现象。
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注意原子、电子、电荷守恒。
C.用Cl2和SO2合成SO2Cl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SO2Cl2沸点较低。
D.注意SO2Cl2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11.(2023高三上·内蒙古自治区期中)通过测定混合气中含量可计算已变质的(含)纯度,实验装置如图(Q为弹性良好的气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Q气囊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
B.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打开
C.读完气体总体积后,关闭,缓缓打开,可观察到Q气囊慢慢缩小
D.量筒I用于测二氧化碳的量,干燥管b中装入碱石灰,量筒Ⅱ用于测氧气的量
【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加入酸后Q内发生反应: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Na2CO3+H2SO4=Na2SO4+CO2+H2O,气囊中产生的气体是CO2和O2,A选项是正确的;
B.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使气囊变大,将广口瓶中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内,所以中水的体积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体积,所以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k1,k2,打开k3,B选项是正确的;
C.反应停止,读完其总体积后,关闭K3,再缓慢打开k1,广口瓶内外相通时,气囊Q慢慢缩小,C选项是正确的;
D.量筒I用于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量,量筒II是收集氧气的,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B.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使气囊变大,将广口瓶中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内,所以中水的体积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体积,所以测定气体总体积必须关闭k1,k2,打开k3;
C.反应停止,读完其总体积后,关闭K3,再缓慢打开k1,广口瓶内外相通时,气囊Q慢慢缩小;
D.量筒II是用来收集氧气的,并不能读取氧气的数值。
四、模拟演练
12.(2024·浙江)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答案】B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层为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均为无色,故A正确;
B、溶液A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碘化钠和碘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故C正确;
D、碘易升华,则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向含碘的四氯化碳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生成碘化钠和碘酸钠,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则溶液A中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加入X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
13.(2024高三上·汕头月考)实验小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备并探究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B.②处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生成,说明具有还原性
C.①、③处均可观察到颜色褪去,但褪色原理不相同
D.④处NaOH溶液可吸收多余的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制备SO2的原理是: ,A选项是正确的;
B.②处出现黄色沉淀是S单质,证明SO2具有氧化性,B选项是错误的;
C.①处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③处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选项是正确的;
D.④处的NaOH溶液可以与SO2反应达到尾气处理的作用,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A.制备SO2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
B.②处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将硫化钠氧化为硫单质;
C.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SO2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碘单质还原为碘离子;
D.SO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14.(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某学习小组设计用98%的浓硫酸制取S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 SO2↑+H2O
B.若装置B中装有品红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C.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浓硫酸应保留化学式,且亚硫酸为固体,也应保留化学式,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而漂白, 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故B不符合题意;
C、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被氯化铁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则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装置A中,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和弱氧化性。
15.(2024高三上·湛江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氯气并探究其性质(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①中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b分别放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可以验证干燥的不具有漂白性
C.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③中溶液变黄,④中溶液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D.反应开始后点燃酒精灯,可在⑤号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棕黄色烟
【答案】B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装置①中,浓盐酸和漂粉精反应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处应放湿润的有色布条,b处应放干燥的有色布条,故B符合题意;
C、③中溶液变黄,说明生成溴单质,进而说明氯水具有强氧化性,④中溶液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开始后点燃酒精灯,⑤号硬质玻璃管中,氯气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观察到棕黄色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装置①中,浓盐酸和漂粉精反应制得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则用装置②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装置③中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③中的KBr氧化为单质溴,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装置⑤中,氯气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因此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16.(2023·广州模拟)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只体现的酸性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与硝酸生成
D.装置c用吸收尾气,说明和均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B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硝酸铜,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A不符合题意;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B符合题意;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氧化物是指和水反应只能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和均不是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D.酸性氧化物是指和水反应只能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7.(2023高三上·西安月考)下列关于Fe3+、Fe2+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沉淀
B.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
D.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答案】C
【知识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此装置中隔绝空气,可以制取氢氧化亚铁,故A不符合题意;
B.考虑氯化铁的水解,将氯化铁溶于盐酸中,再进行稀释,故B不符合题意;
C.KSCN溶液是检验铁离子,先无色再加入氯水后变色,说明其含有亚铁离子,故C符合题意;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与铁反应得到亚铁离子,因此可以防止被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此装置中无氧气可以用制备氢氧化亚铁;
B.加入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
C.利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
D.铁与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
18.(2023高三上·石家庄期中)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为33 ℃,沸点为73 ℃,遇水易反应。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ICl3,制备的反应原理:I2+3 Cl2=2I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制备Cl2的装置,可利用MnO2和浓盐酸的反应
B.装置乙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可能发生堵塞
C.装置丙和戊的作用为除水,防止与ICl3反应,可更换为浓硫酸
D.装置丁中生成ICI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
【答案】B
【知识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需加热,甲装置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
B、丙装置发生堵塞,装置乙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故B正确;
C、装置丙的作用为除水,防止水进入发生装置中,装置戊中碱石灰除了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水外,还可以对氯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将其更换为浓硫酸,故C错误:
D、产物中Cl电负性大于I,则Cl显负价,I显正价,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装置A为制备氯气的装置,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杂质,丙装置为干燥装置,丁为ICl3的发生装置,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则戊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
19.(2023高三上·东莞月考)对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酚酞褪色,说明了氯气有漂白性
B.b处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有漂白性
C.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D.d处溶液变成橙黄色、e处试纸变成蓝色,说明氧化性:
【答案】C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氯气不具有漂白性,a处酚酞褪色,是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A错误;
B、氯气可以和水之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故B错误;
C、氯气与水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 d处溶液变成橙黄色,说明生成溴单质,e处试纸变成蓝色,说明产生碘单质,但氯气也可以置换碘单质,能说明单质的氧化性:Cl2>Br2,Cl2>I2,但是无法证明氧化性顺序:Br2>I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为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NaBr和KI。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