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15:10:5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思想摆脱束缚 行动彰显魅力)
一:尽扫残霾现曙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拨云见日奔复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平反冤错顺民意:拨乱反正
目录
教学目标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唯物史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拨乱反正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及召开的意义。
2022课标
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单元整合
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
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定位
理论实践
理论提出
理论再发展
理论再实践
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伟大转折
进行伟大探索
开辟伟大道路
追求伟大梦想
单元整合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
“强国之梦”
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与三位伟人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
整体感知
知识链接:
徘徊时期:1976年至1978年,徘徊中前进;
1978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徘徊时期(1976~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至今)。
导入新课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中共成立
遵义会议
新中国建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中国新生
1956年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
伟大转折

??
完成历史年代尺中相对应年份的历史事件以及主题词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 尽扫残霾现曙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历史解释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也大大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把多年辛苦建立的各级人民政权机构打碎了,把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机构公、检、法砸烂了,特别严重的是,我们专政的领导力量共产党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失了人民币五千亿元;一九五八年那次大折腾,大约损失了一千二百亿元,加起来共是六千二百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三十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还多。当然,我们的损失不止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宝贵的时间。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政治问题
经济问题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怎么能不犯愁啊?”“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
---万里,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
生产问题
自主学习结合材料思考,“文化大革命”留下哪些后遗症?
新知讲解
材料四: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学停止招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搞了十年的结果怎样呢?学校关闭,教育质量下降,文盲大量增加;文艺界百花凋零,万马齐暗;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被错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而排除在工人阶级队伍之外。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材料五:“仅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即占总人数的75%左右。在审查中,滥用专政手段,大搞逼供信,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冤假错案,加上受牵连的亲属和有各种社会联系的人,全国被株连的群众达1亿人。”
---- 《“文化大革命”简史》
文化问题
冤假错案
自主学习结合材料思考,“文化大革命”留下哪些后遗症?
新知讲解
阶级斗争为纲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两个凡是”错误思想方针的提出。
新知讲解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1978年,这一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什么历史意义?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截止1978年12月,全国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党委一把手或主要负责人等也纷纷的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二 拨云见日奔复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
(1)时间:
(2)地点:
(2)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以阶级斗争为纲
北京
点击播放视频
难点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徽章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会上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
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材料分析
结合历史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合作探究:“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何体现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共八大
提出“以阶级斗争为钢”
文化大革命
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变
转变
继承发展
新知讲解
2.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新知讲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左倾错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
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为中心
拨乱反正
个人崇拜
(冤假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的起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
历史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历史纵横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彻底纠正了
“左”的错误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
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挽救党、红军、革
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次转折点的比较
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异同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新知讲解
拨乱反正拨乱反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错误,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工作走上正轨的一项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党内最大的
一起冤案是什么?
文革期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内容:
平反冤假错案
典型事例:
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目标导学三、平反冤错顺民意: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点击播放视频
难点突破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
5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2
3
4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全国2000多万
人的政治命运,
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1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6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平反冤假错案:
新知讲解
2.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知讲解
时间:
会议名称:
完成标志:
意义: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
3.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板书设计
知识结构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拓展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被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下放江西
恢复副总理职务,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7月,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8月,选举邓小平等人为副主席
1933年6月
“第一起”
1973年
“第二起”
1977年
“第三起”
1933年2月
“第一落”
1966年
“第二落”
1976年
“第三落”
知识拓展
1927年
八七会议
1962年
七千人大会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纠正博古、李德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纠正陈独秀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探寻历史真谛,感悟伟大转折
【思考】党的历史上有哪些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事件?
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
作业布置
1.(2023年山东枣庄)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B.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2023年山东济南)《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3.(2023年山东临沂)下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A.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D
A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