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18题)
一、真题重现
1.(2023·广东)均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从处理后的矿石硝酸浸取液(含)中,利用氨浸工艺可提取,并获得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氨性溶液由、和配制。常温下,与形成可溶于水的配离子:;易被空气氧化为;部分氢氧化物的如下表。
氢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常温下,的氨性溶液中, (填“>”“<”或“=”)。
(3)“氨浸”时,由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滤渣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的明锐衍射峰。
①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提高了的浸取速率,其原因是 。
(5)①“析晶”过程中通入的酸性气体A为 。
②由可制备晶体,其立方晶胞如图。与O最小间距大于与O最小间距,x、y为整数,则在晶胞中的位置为 ;晶体中一个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 。
(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没有引入新物质。晶体A含6个结晶水,则所得溶液中与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 。
②“热解”对于从矿石提取工艺的意义,在于可重复利用和 (填化学式)。
二、基础巩固
2.(2024·吉林模拟)实验室合成高铁酸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a的主要成分为
B.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
C.中的化合价为
D.反应2为
3.(2024·广西模拟)实验小组用过量溶液处理覆铜板得到浸出液,并对其中的物质进行回收,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出液呈中性
B.滤渣只有铜粉
C.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氧化”完全
D.溶液a回收后可用于处理覆铜板
4.(2023高三上·晋城期中)某化工厂制备净水剂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6H2O】的一种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CaSO4
B.“合成”反应要控制温度,温度过高,产率会降低
C.“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D.相同条件下,NH4Fe(SO4)2·6H2O净水能力比FeCl3强
三、能力提升
5.(2024·贵州模拟)钴属于稀缺性金属。利用“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浸取某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酸锂粗品制备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氯化胆碱是一种铵盐;
②在溶液中常以(蓝色)和(粉红色)形式存在;
③时,。
回答下列问题:
(1)中的化合价为 。
(2)下图为“微波共熔”中氯化胆碱-草酸和粗品以不同的液固比在下微波处理后锂和钴的浸取率图,则最佳液固比为 。
(3)“水浸”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时,“沉钴”反应完成后,溶液,此时 。
(5)“滤饼2”在高温烧结前需要洗涤、干燥,检验“滤饼2”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及现象是 。
(6)“高温烧结”中需要通入空气,其作用是 。
(7)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多次充放电后由于可循环锂的损失,结构发生改变生成,导致电化学性能下降。
①晶体(常式尖晶石型)的晶胞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顶点上的离子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使用和溶液可以实现的修复,则修复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废旧太阳能电池ClGS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其主要组成为Culn0.5Ca0.5Se2。某探究小组回收处理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硒(Se)与硫为同族元素,S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合物Culn0.5Ca0.5Se2中镓(Ga)和铟(In)均为+3价,则Cu的化合价为 。
(2)“酸浸氧化”得蓝色溶液,则该过程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氢氧化铜沉淀可溶于氨水,则滤液I中的阴离子主要有 和 两种。
(4)滤渣加入SOCl2混合前需要洗涤、干燥,并用试剂 和 来检验滤渣中的是否洗净。
(5)滤渣加入SOCl2可反生反应:2In(OH)3+3SOCl2=2InCl3+3X;对物质X的性质有如下判
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
A.有弱酸性 B.可使溴水褪色
C.与CaCl2溶液反应得白色沉淀 D.与烧碱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
(6)“高温气相沉积”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7.(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金属铼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上用富铼渣(铼元素主要以形式存在,砷主要以形式存在)制取铼粉.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为第四周期第ⅤA族元素;高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回答下列问题:
(1)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
(2)“氧化”时铼转化为强酸高铼酸.“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硫单质.写出“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综合考虑,富铼渣“氧化”中浸出温度选择为宜,原因是 .
(4)常温下,“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的,则溶液中 (填“>”“<”或“=”).
(5)“析晶”得到的主要产品是.提纯粗高铼酸铵固体的方法是 ,图1是的X射线衍射图谱,则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1:高铼酸铵谱 图2
(6)“热解”产生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7)已知的立方晶胞如图2,则在晶胞中的位置为 ;晶体中一个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 .
四、模拟演练
8.(2024高三上·罗湖期末)以软锰矿与黄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备高品质的工艺流程:
已知:①软锰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为、,还均含少量Fe、Ca、Mg、Al、Si等元素的氧化物;
②该工艺条件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6.9 1.9 6.6 9.1 3.4
沉淀完全()的pH 8.3 3.2 10.1 10.9 4.7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
(2)“酸浸”过程中,为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
(3)“酸浸”加入后,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 ,加入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可减少滤渣1在矿粉表面的附着,有利于酸浸。分析迅速产生气泡的原因: 。
(4)“调pH”操作中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4.7~6.0,此时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5)“沉锰”步骤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利用惰性电极电解体系获得的机理如左图所示,硫酸浓度与电流效率η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硫酸浓度超过时,电流效率η降低的原因是 。()
9.(2024高三上·汕头月考)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作合金添加剂及有机化工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含有、及少量、等杂质)回收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②常温下,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
溶解性 难溶 可溶 易溶 难溶
③+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见下表;
pH <6 6~8 8~10 10~12
主要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等,洗涤时最好选用的试剂为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NaOH溶液
(2)“中和”时调节pH为7的目的,一是将转化为;二是 。
(3)“沉钒”前需将溶液先进行“离子交换”和“洗脱”,再加入生成“离子交换”和“洗脱”两步操作可简单表示为:(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 (填“酸性”或“碱性”),理由是 。
(4)“沉钒”析出的晶体需要洗涤,证明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
(5)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钒(V)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10.(2024高三上·龙岗期末)某钴土矿主要含有镍、钴、铁、铝、钙、硅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种综合回收利用钴土矿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25℃时,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6.3 1.8 3.4 6.9 7.1
沉淀完全的 8.3 3.2 4.7 8.9 9.1
②氧化前后,溶液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1)“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除铁、铝”时,应控制溶液范围为 ,使用溶液可将滤渣2中铁、铝元素分离,涉及化学方程式为 。
(3)“沉钴”时,滤渣3的成分为亚硝酸钴钾,同时有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生成,写出“沉钴”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
(4)亚硝酸钴钾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配体中配位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5)的一种氧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晶体为尖晶石结构,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晶胞边长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中与的个数比为 ,晶体的密度为 (列出计算式)。
11.(2024·河南模拟)钢渣是钢铁行业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和等物质。一种以钢渣粉为原料固定并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钢渣中元素质量分数为在稀盐酸和混合溶液中不易被浸出。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1.9 7.2 3.5 12.4
沉淀完全的 2.9 8.2 5.1 13.8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1过程生成的“包裹”在钢渣表面形成固体膜,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 (除粉碎外,举1例)。该浸出过程不使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 。
(2)为避免引入杂质离子,氧化剂应为 (举1例)。
(3)滤液的溶质可循环利用,试剂应为 。
(4)若的浸出率为,理论上1吨钢渣在“固碳”中可固定 。
(5)富钒渣焙烧可生成钒钙盐,不同钒钙盐的溶解率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浸出2的pH约为2.5,则应控制焙烧条件使该钒钙盐为 。该培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微细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某种碳酸钙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 (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
(2)>
(3)或
(4)晶体;减少胶状物质对镍钴氢氧化物的包裹,增加了滤泥与氨性溶液的接触面积
(5);体心;12
(6)0.4或;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晶体的定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1)活性MgO与H2O反应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O=Mg(OH)2。
(2)lgKb(NH3·H2O)=-4.7,所以Kb(NH3·H2O)=10-4.7,即。常温下该溶液的pH=9.9,则溶液中c(H+)=10-9.9mol·L-1,此时溶液中,所以,所以溶液中c(NH3·H2O)>c(NH4+)。
(3)“氨浸”过程中Co(OH)3转化为[Co(NH3)6]2+,其中Co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则溶液中的SO3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42-,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12NH3·H2O+SO32-=[Co(NH3)6]2++SO42-+13H2O+4OH-。若氨水的量少,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8NH3·H2O+4NH4++SO32-=2[Co(NH3)6]2++SO42-+13H2O。
(4)①NH4Al(OH)2CO3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明锐的衍射峰,说明NH4Al(OH)2CO3属于晶体。
②(NH4)2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较少了胶状物质对Ni、Co氧化物的包裹,增大了滤泥与氨性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
(5)①“析晶”过程中饱和NiCl2溶液中NiCl2结晶析出,得到NiCl2·4H2O。通入的气体A为HCl,可增大溶液中c(Cl-),促进NiCl2结晶析出。
②在AlxCoOy晶体中,Co原子的个数为1,因此Co位于晶胞的体心位置。Al与O最小间距大于Co与O的最小间距,因此Al位于晶胞的顶点,O位于晶胞的面心。所以晶体中一个Al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个。
(6)①加入活性MgO后得到滤液Ⅰ,滤液Ⅰ的主要成分为Mg(NO3)2。“结晶纯化”后得到晶体A,晶体A中含有6个结晶水,因此晶体A的化学式为Mg(NO3)2·6H2O。根据反应Mg(NO3)2+2H2O Mg(OH)2+2HNO3、Mg(OH)2MgO+H2O可得,还剩余5个水分子,因此所得HNO3溶液中n(HNO3)与n(H2O)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2:5。
②“热解”过程中发生反应Mg(OH)2MgO+H2O,因此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MgO。
【分析】(1)MgO与H2O反应生成Mg(OH)2,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确定大小,从而得出c(NH3·H2O)与c(NH4+)的相对大小。
(3)“氨浸”时,Co发生还原反应,则氨性溶液中的SO3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42-,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①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明锐的衍射峰,则该物质属于晶体。
②(NH4)2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
(5)①饱和NiCl2溶液中通入HCl,增大溶液中c(Cl-)可促使NiCl2结晶析出。
②结合晶胞结构分析。
(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发生反应Mg(NO3)2+2H2O Mg(OH)2+2HNO3、Mg(OH)2MgO+H2O,据此计算。
②由于Mg(OH)2热分解产生MgO,因此可循环的物质还有MgO。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气体a为氯气,故A正确;
B、的溶解度小于KOH,会析出白色沉淀,则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故B错误;
C、中,K为+1价,O为-2价,则Fe为+6价,故C正确;
D、反应2为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K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反应1生成氯气,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除去HCl杂质,得到的气体a为氯气,将氯气通入饱和KOH溶液在10-15℃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溶解度小于KOH,会析出白色沉淀,将和KOH加入饱和次氯酸钾中发生反应生成。
3.【答案】D
【知识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浸出液中,Fe3+,Cu2+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故B错误;
C、氯气能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只要反应开始就能使KSCN溶液变红,无法检验是否“氧化”完全,故C错误;
D、溶液a为氯化铁,氯化铁能与铜反应,可用于处理覆铜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浸出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加入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则溶液a为氯化铁。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滤渣A的硫酸钙,故A正确;
B、合成过程中,若温度过高,会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产率会降低,故B正确;
C、硫酸铁铵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故C正确;
D、硫酸铁铵晶体中,铵根离子也能水解,且水解生成氢离子,抑制铁离子的水解,则相同条件下,硫酸铁铵晶体的净水能力比氯化铁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则过滤得到的滤渣A为硫酸钙,加入试剂B氧化,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则试剂B为氧化剂,且不能引入新杂质,为双氧水,蒸发得到硫酸铁,向硫酸铁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合成硫酸铁铵,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
5.【答案】(1)+1
(2)60mL/g
(3)
(4)
(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钙/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6)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价Co氧化为+3价
(7)Co2+;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中Co为+3价,O为-2价,因此Li为+1价,故答案为:+1;
(2)由图可知,当液固比为60mL/g时钴的浸取率最高,锂的浸取率随液固比的增大变化不大,因此最佳液固比为60mL/g,故答案为:60mL/g;
(3)“水浸”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沉钴”反应完成后,溶液,则溶液中c(H+)=10-10mol/L,c(OH-)=10-4mol/L, ,则,故答案为: ;
(5)检验“滤饼2”是否洗涤干净只需要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具体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钙/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6)高温烧结时通入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价Co氧化为+3价,故答案为: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价Co氧化为+3价;
(7)①Co3O4 晶体属于常式尖晶石型,结合晶胞结构可知,Co3+位于晶胞内部立方体的4个顶点,Co2+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1个在内部,O2-位于晶胞内部立方体的4个顶点以及另外4个在内部,则离子个数比:Co2+:Co3+:O2-=2:4:8=1:2:4,则顶点上的离子为Co2+,故答案为: Co2+ ;
②使用和溶液可以实现的修复,是因为过氧化氢将氧化后与生成,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分析】粗品中加入氯化胆碱-草酸微波共熔,Co被还原为Co2+,经过水浸滤液中Co以存在,加入氢氧化钠沉钴,得到Co(OH)2沉淀和含有锂离子的溶液,Co(OH)2固体经过煅烧得到固体,含有锂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锂沉淀,碳酸锂和高温烧结(通入空气氧化)得到产品。
6.【答案】(1)6;+1
(2)Cu2O+H2O2+2H2SO4=2CuSO4+3H2O
(3);OH-
(4)HCl溶液;BaCl2溶液
(5)C
(6)GaCl3+NH3GaN+3HCl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硒(Se)与硫为同族元素,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硫相等,为6;镓(Ga)和铟(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IIA族,化合价为+3,在化合物中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Cu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6;+1;
(2)“酸浸氧化”得蓝色溶液,说明此时铜元素以铜离子形式存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O2+2H2SO4=2CuSO4+3H2O;
故答案为: Cu2O+H2O2+2H2SO4=2CuSO4+3H2O;
(3)氢氧化铜沉淀可溶于氨水,则滤液Ⅰ中铜元素以[Cu(NH3)4]SO4形式存在,主要存在的阴离子为,氨水过量,也存在;
故答案为: ;OH-;
(4)滤渣表面可能有,检验的可选HCl溶液和BaCl2溶液,HCl溶液可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BaCl2溶液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通过观察有无沉淀证明是否洗干净;
故答案为:HCl溶液;BaCl2溶液;
(5)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则X为H2O2;
A、H2O2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为,,则H2O2具有弱酸性,故A不符合题意;
B、H2O2具有还原性,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
C、H2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
D、NaOH与H2O2可发生反应和,生成两种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GaCl3与NH3经过高温气相沉积得到Ga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废旧ClGS中通入空气高温焙烧,得到SeO2和金属氧化物,凝华分离出SeO2,烧渣中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氧化,浸出液中主要含有CuSO4、In2(SO4)3、Ga2(SO4)3,加入氨水调节pH,CuSO4转化为[Cu(NH3)4]SO4,In2(SO4)3、Ga2(SO4)3转化为In(OH)3和Ga(OH)3,则滤液Ⅰ为[Cu(NH3)4]SO4,滤渣为In(OH)3和Ga(OH)3,滤渣中加SOCl2进行回流过滤,则InCl3,滤液Ⅱ中主要含GaCl3,GaCl3溶液经过浓缩结晶得到GaCl3,通入氨气高温气相沉积得到GaN。
7.【答案】(1)
(2)
(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分解,浸出率低.
(4)>
(5)重结晶;晶体
(6)氨气
(7)顶角;6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是33号元素,核外有33个电子,其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故答案为: ;
(2)由分析可知,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因此富铼渣“氧化”中浸出温度选择为宜;
故答案为: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分解,浸出率低 ;
(4),,“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的,溶液中,则,>,;
故答案为:>;
(5)高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通过重结晶提纯粗高铼酸铵固体;由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知,具有衍射峰,说明属于晶体;
故答案为:重结晶;晶体;
(6)“热解”过程中产生氨气,氨气可在反萃取步骤中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氨气;
(7)由图可知,晶胞中位于顶角的原子的个数为,位于棱心的原子的个数为,则在晶胞中的位置为顶角;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体中一个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6;
故答案为:顶角;6。
【分析】富铼渣中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氧化”时铼转化为强酸高铼酸,“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硫单质,则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As2S3转化为H3AsO4,加入CaO,CaO和H3AsO4反应得到砷酸钙沉淀,加入萃取剂R3N,分离出废水,再加入氨水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高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热解高铼酸铵溶液,高铼酸铵溶液分解生成氨气和Re2O7,通入氢气还原Re2O7得到铼粉。
8.【答案】(1)
(2)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机械搅拌
(3),;或或等作催化剂,加快的分解
(4),
(5)
(6)从电极反应来看,浓度太大,不利于反应ⅲ正向进行,MnOOH直接与反应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除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Fe为26号元素,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 ,则基态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电子排布图为 ;
故答案为: ;
(2)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机械搅拌等措施均能提高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机械搅拌;
(3)由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 , ; 、 、 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 , ; 或或等作催化剂,加快的分解 ;
(4) “调pH”时调节溶液pH范围为4.7~6.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3.2时Fe3+沉淀完全,pH=4.7时Al3+沉淀完全,故“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故答案为:, ;
(5) “沉锰”步骤中溶液中主要含有Mn2+,Mn2+和碳酸氢根反应生成MnCO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6)硫酸浓度高,与MnOOH反应,导致MnOOH被消耗,电流效率降低;
故答案为: 从电极反应来看,浓度太大,不利于反应ⅲ正向进行,MnOOH直接与反应 。
【分析】 软锰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为、,还均含少量Fe、Ca、Mg、Al、Si等元素的氧化物,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SiO2不反应,CaO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同时还发生反应、 , 则滤渣1为S、, ,加入氨水调节pH,将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则滤渣2为 , ,滤液中主要含有Mg2+、Mn2+、Ca2+等金属离子,加入NH4F“除杂”,Ca2+、Mg2+以CaF2、MgF2形式沉淀,滤液中含有Mn2+金属离子 ,加入碳酸氢铵沉锰,发生反应 ,向碳酸锰中加入硫酸得到硫酸锰,电解硫酸锰得到二氧化锰。
9.【答案】(1)C
(2)将、转化为沉淀
(3)碱性;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5)
(6)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常见离子的检验;除杂
【解析】【解答】(1)根据已知 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可知洗涤产品时应该选用乙醇溶液;
(2)“中和”时调节pH为7的目的,一是将转化为;二是将、转化为沉淀 ;
(3)为了提高洗脱效率,应使反应向左进行,则溶液应该选碱性;因为 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
(4) 中的杂质离子是SO42-,选用BaCl2溶液来检验;
(5)煅烧时发生的方程式为: ;
(6)V原子占据的时顶点和面心,因此个数是8×+1=2,O原子占据的是面心和体内,个数为4×+2=4,所以该晶胞的化学式为:VO2。
【分析】(1)为了防止产品的损耗,应该选择不能溶解产品的洗涤剂;
(2)调pH值可以将VO2+转化为VO3-,还可以将Fe3+和Al3+生成沉淀从溶液中除去;
(3)为了提高洗脱效率,应使反应向左进行,则溶液应该选碱性;因为 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4)检验SO42-离子的操作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
(5)煅烧时氧气将NH4VO3氧化为V2O5,NH4+生成氮气;
(6)根据均摊法计算出晶胞中两种原子的个数,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写出其化学式。
10.【答案】(1)、
(2))4.7~6.9;
(3)
(4)6;
(5)1:2;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
故答案为: 、 ;
(2)“除铁、铝”时,要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完全沉淀,而钴离子和镍离子不能沉淀,则应控制溶液范围为:4.7~6.9;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4.7~6.9; ;
(3)“沉钴”时,滤渣3的成分为亚硝酸钴钾,同时有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生成,说明该气体为NO,则“沉钴”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
故答案为: ;
(4)亚硝酸钴钾的中心离子为Co2+,连接6个,则其配位数为6;配体中配位原子阶层电子对数:,其杂化方式为杂化;
故答案为:6;;
(5)由图可知,位于晶胞顶点和体心,数目为,位于晶胞体心,数目为4,与的数目之比为1:2;晶胞质量为,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 ;
故答案为:1:2; 。
【分析】 钴土矿主要含有镍、钴、铁、铝、钙、硅等元素的氧化物 ,加入硫酸酸浸,SiO2不反应,Ca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则滤渣1为 、 ,滤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镍、硫酸钴、硫酸亚铁、硫酸铝,加入氯酸钠氧化,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加入碳酸钠溶液,将铁和铝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除去,则滤渣2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再加入硫酸和亚硝酸钾饱和溶液沉钴, 滤渣3的成分为亚硝酸钴钾 ,亚硝酸钴钾经系列操作得到Co,滤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镍,经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镍晶体。
11.【答案】(1)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稀硫酸与2CaO 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
(2)H2O2或氯水
(3)氨水
(4)297
(5)Ca2V2O7;V2O3+2CaCO3+O2Ca2V2O7+2CO2
(6)×1023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等均可提高浸出率; 稀硫酸与2CaO 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 ,因此该浸出过程不能使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故答案为: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 稀硫酸与2CaO 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 ;
(2)加入氧化剂A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为避免引入杂质离子,氧化剂A应为H2O2或氯水,故答案为: H2O2或氯水 ;
(3)加入试剂B是为了沉铁和铝,即将Fe3+、Al3+转化成Fe(OH)3、Al(OH)3沉淀而除去,继续加入试剂B调pH,使溶液呈碱性,便于吸收二氧化碳“固碳“形成CaCO3,且滤液C的溶质可循环利用,则试剂B为氨水,故答案为:氨水;
(4)钢渣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若Ca的浸出率为90%,理论上1吨钢渣在“固碳”中可固定=297kg的CO2,故答案为:297;
(5)浸出2的pH约为2.5,此时Ca2V2O7的溶解率最大,故应控制焙烧条件使钒钙盐为Ca2V2O7;焙烧过程中,生成的钒钙盐为Ca2V2O7,V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5价,则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V2O3+2CaCO3+O2Ca2V2O7+2CO2,故答案为: V2O3+2CaCO3+O2Ca2V2O7+2CO2 ;
(6)由图可知,该晶胞中,Ca2+的数目为4×+4×+2×+2×+4=6,的数目为4×+4×+4=6,一个晶胞中含有6个CaCO3,则晶胞的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为=×(4.99×10-7cm)2×(17.3×10-7cm)= ×4.992×17.3×10-21cm3,该晶体密度为= ×1023 ,故答案为:×1023。
【分析】钢渣中含有和等物质,加入稀盐酸、NH4Cl浸出,在稀盐酸和混合溶液中不易被浸出,氧化铁转化为氯化铁,FeO转化为氯化亚铁,氧化铝转化为氯化铝,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过滤,得到富钒渣,其主要成分为,滤液中含Fe3+、Fe2+、Al3+、Ca2+,加入氧化剂A将Fe2+氧化成Fe3+,为了不引入杂质,氧化剂A为过氧化氢或者氯水,加入试剂B,将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沉淀,再加入试剂B调pH,再通入CO2“固碳”得到微细CaCO3和滤液C,滤液C的溶质可循环利用,则试剂B应为氨水;富钒渣中通入空气和CaCO3焙烧,焙烧产物加入稀硫酸浸出,过滤分离出滤渣,滤液经系列操作得V2O5,V2O5还原得到V2O3。
1 / 1【备考2024年】高考化学广东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18题)
一、真题重现
1.(2023·广东)均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从处理后的矿石硝酸浸取液(含)中,利用氨浸工艺可提取,并获得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氨性溶液由、和配制。常温下,与形成可溶于水的配离子:;易被空气氧化为;部分氢氧化物的如下表。
氢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常温下,的氨性溶液中, (填“>”“<”或“=”)。
(3)“氨浸”时,由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滤渣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的明锐衍射峰。
①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提高了的浸取速率,其原因是 。
(5)①“析晶”过程中通入的酸性气体A为 。
②由可制备晶体,其立方晶胞如图。与O最小间距大于与O最小间距,x、y为整数,则在晶胞中的位置为 ;晶体中一个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 。
(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没有引入新物质。晶体A含6个结晶水,则所得溶液中与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 。
②“热解”对于从矿石提取工艺的意义,在于可重复利用和 (填化学式)。
【答案】(1)
(2)>
(3)或
(4)晶体;减少胶状物质对镍钴氢氧化物的包裹,增加了滤泥与氨性溶液的接触面积
(5);体心;12
(6)0.4或;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晶体的定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1)活性MgO与H2O反应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O=Mg(OH)2。
(2)lgKb(NH3·H2O)=-4.7,所以Kb(NH3·H2O)=10-4.7,即。常温下该溶液的pH=9.9,则溶液中c(H+)=10-9.9mol·L-1,此时溶液中,所以,所以溶液中c(NH3·H2O)>c(NH4+)。
(3)“氨浸”过程中Co(OH)3转化为[Co(NH3)6]2+,其中Co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则溶液中的SO3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42-,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12NH3·H2O+SO32-=[Co(NH3)6]2++SO42-+13H2O+4OH-。若氨水的量少,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8NH3·H2O+4NH4++SO32-=2[Co(NH3)6]2++SO42-+13H2O。
(4)①NH4Al(OH)2CO3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明锐的衍射峰,说明NH4Al(OH)2CO3属于晶体。
②(NH4)2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较少了胶状物质对Ni、Co氧化物的包裹,增大了滤泥与氨性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
(5)①“析晶”过程中饱和NiCl2溶液中NiCl2结晶析出,得到NiCl2·4H2O。通入的气体A为HCl,可增大溶液中c(Cl-),促进NiCl2结晶析出。
②在AlxCoOy晶体中,Co原子的个数为1,因此Co位于晶胞的体心位置。Al与O最小间距大于Co与O的最小间距,因此Al位于晶胞的顶点,O位于晶胞的面心。所以晶体中一个Al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个。
(6)①加入活性MgO后得到滤液Ⅰ,滤液Ⅰ的主要成分为Mg(NO3)2。“结晶纯化”后得到晶体A,晶体A中含有6个结晶水,因此晶体A的化学式为Mg(NO3)2·6H2O。根据反应Mg(NO3)2+2H2O Mg(OH)2+2HNO3、Mg(OH)2MgO+H2O可得,还剩余5个水分子,因此所得HNO3溶液中n(HNO3)与n(H2O)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2:5。
②“热解”过程中发生反应Mg(OH)2MgO+H2O,因此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MgO。
【分析】(1)MgO与H2O反应生成Mg(OH)2,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确定大小,从而得出c(NH3·H2O)与c(NH4+)的相对大小。
(3)“氨浸”时,Co发生还原反应,则氨性溶液中的SO3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42-,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①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明锐的衍射峰,则该物质属于晶体。
②(NH4)2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
(5)①饱和NiCl2溶液中通入HCl,增大溶液中c(Cl-)可促使NiCl2结晶析出。
②结合晶胞结构分析。
(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发生反应Mg(NO3)2+2H2O Mg(OH)2+2HNO3、Mg(OH)2MgO+H2O,据此计算。
②由于Mg(OH)2热分解产生MgO,因此可循环的物质还有MgO。
二、基础巩固
2.(2024·吉林模拟)实验室合成高铁酸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a的主要成分为
B.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
C.中的化合价为
D.反应2为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气体a为氯气,故A正确;
B、的溶解度小于KOH,会析出白色沉淀,则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故B错误;
C、中,K为+1价,O为-2价,则Fe为+6价,故C正确;
D、反应2为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K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反应1生成氯气,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除去HCl杂质,得到的气体a为氯气,将氯气通入饱和KOH溶液在10-15℃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溶解度小于KOH,会析出白色沉淀,将和KOH加入饱和次氯酸钾中发生反应生成。
3.(2024·广西模拟)实验小组用过量溶液处理覆铜板得到浸出液,并对其中的物质进行回收,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出液呈中性
B.滤渣只有铜粉
C.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氧化”完全
D.溶液a回收后可用于处理覆铜板
【答案】D
【知识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浸出液中,Fe3+,Cu2+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故B错误;
C、氯气能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只要反应开始就能使KSCN溶液变红,无法检验是否“氧化”完全,故C错误;
D、溶液a为氯化铁,氯化铁能与铜反应,可用于处理覆铜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浸出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粉,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加入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则溶液a为氯化铁。
4.(2023高三上·晋城期中)某化工厂制备净水剂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6H2O】的一种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CaSO4
B.“合成”反应要控制温度,温度过高,产率会降低
C.“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D.相同条件下,NH4Fe(SO4)2·6H2O净水能力比FeCl3强
【答案】D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滤渣A的硫酸钙,故A正确;
B、合成过程中,若温度过高,会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产率会降低,故B正确;
C、硫酸铁铵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故C正确;
D、硫酸铁铵晶体中,铵根离子也能水解,且水解生成氢离子,抑制铁离子的水解,则相同条件下,硫酸铁铵晶体的净水能力比氯化铁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则过滤得到的滤渣A为硫酸钙,加入试剂B氧化,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则试剂B为氧化剂,且不能引入新杂质,为双氧水,蒸发得到硫酸铁,向硫酸铁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合成硫酸铁铵,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
三、能力提升
5.(2024·贵州模拟)钴属于稀缺性金属。利用“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浸取某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酸锂粗品制备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氯化胆碱是一种铵盐;
②在溶液中常以(蓝色)和(粉红色)形式存在;
③时,。
回答下列问题:
(1)中的化合价为 。
(2)下图为“微波共熔”中氯化胆碱-草酸和粗品以不同的液固比在下微波处理后锂和钴的浸取率图,则最佳液固比为 。
(3)“水浸”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时,“沉钴”反应完成后,溶液,此时 。
(5)“滤饼2”在高温烧结前需要洗涤、干燥,检验“滤饼2”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及现象是 。
(6)“高温烧结”中需要通入空气,其作用是 。
(7)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多次充放电后由于可循环锂的损失,结构发生改变生成,导致电化学性能下降。
①晶体(常式尖晶石型)的晶胞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顶点上的离子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使用和溶液可以实现的修复,则修复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1
(2)60mL/g
(3)
(4)
(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钙/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6)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价Co氧化为+3价
(7)Co2+;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中Co为+3价,O为-2价,因此Li为+1价,故答案为:+1;
(2)由图可知,当液固比为60mL/g时钴的浸取率最高,锂的浸取率随液固比的增大变化不大,因此最佳液固比为60mL/g,故答案为:60mL/g;
(3)“水浸”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沉钴”反应完成后,溶液,则溶液中c(H+)=10-10mol/L,c(OH-)=10-4mol/L, ,则,故答案为: ;
(5)检验“滤饼2”是否洗涤干净只需要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具体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钙/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6)高温烧结时通入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价Co氧化为+3价,故答案为: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2价Co氧化为+3价;
(7)①Co3O4 晶体属于常式尖晶石型,结合晶胞结构可知,Co3+位于晶胞内部立方体的4个顶点,Co2+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1个在内部,O2-位于晶胞内部立方体的4个顶点以及另外4个在内部,则离子个数比:Co2+:Co3+:O2-=2:4:8=1:2:4,则顶点上的离子为Co2+,故答案为: Co2+ ;
②使用和溶液可以实现的修复,是因为过氧化氢将氧化后与生成,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分析】粗品中加入氯化胆碱-草酸微波共熔,Co被还原为Co2+,经过水浸滤液中Co以存在,加入氢氧化钠沉钴,得到Co(OH)2沉淀和含有锂离子的溶液,Co(OH)2固体经过煅烧得到固体,含有锂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锂沉淀,碳酸锂和高温烧结(通入空气氧化)得到产品。
6.(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废旧太阳能电池ClGS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其主要组成为Culn0.5Ca0.5Se2。某探究小组回收处理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硒(Se)与硫为同族元素,S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合物Culn0.5Ca0.5Se2中镓(Ga)和铟(In)均为+3价,则Cu的化合价为 。
(2)“酸浸氧化”得蓝色溶液,则该过程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氢氧化铜沉淀可溶于氨水,则滤液I中的阴离子主要有 和 两种。
(4)滤渣加入SOCl2混合前需要洗涤、干燥,并用试剂 和 来检验滤渣中的是否洗净。
(5)滤渣加入SOCl2可反生反应:2In(OH)3+3SOCl2=2InCl3+3X;对物质X的性质有如下判
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
A.有弱酸性 B.可使溴水褪色
C.与CaCl2溶液反应得白色沉淀 D.与烧碱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
(6)“高温气相沉积”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6;+1
(2)Cu2O+H2O2+2H2SO4=2CuSO4+3H2O
(3);OH-
(4)HCl溶液;BaCl2溶液
(5)C
(6)GaCl3+NH3GaN+3HCl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硒(Se)与硫为同族元素,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硫相等,为6;镓(Ga)和铟(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IIA族,化合价为+3,在化合物中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Cu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6;+1;
(2)“酸浸氧化”得蓝色溶液,说明此时铜元素以铜离子形式存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O2+2H2SO4=2CuSO4+3H2O;
故答案为: Cu2O+H2O2+2H2SO4=2CuSO4+3H2O;
(3)氢氧化铜沉淀可溶于氨水,则滤液Ⅰ中铜元素以[Cu(NH3)4]SO4形式存在,主要存在的阴离子为,氨水过量,也存在;
故答案为: ;OH-;
(4)滤渣表面可能有,检验的可选HCl溶液和BaCl2溶液,HCl溶液可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BaCl2溶液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通过观察有无沉淀证明是否洗干净;
故答案为:HCl溶液;BaCl2溶液;
(5)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则X为H2O2;
A、H2O2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为,,则H2O2具有弱酸性,故A不符合题意;
B、H2O2具有还原性,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
C、H2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
D、NaOH与H2O2可发生反应和,生成两种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GaCl3与NH3经过高温气相沉积得到Ga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废旧ClGS中通入空气高温焙烧,得到SeO2和金属氧化物,凝华分离出SeO2,烧渣中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氧化,浸出液中主要含有CuSO4、In2(SO4)3、Ga2(SO4)3,加入氨水调节pH,CuSO4转化为[Cu(NH3)4]SO4,In2(SO4)3、Ga2(SO4)3转化为In(OH)3和Ga(OH)3,则滤液Ⅰ为[Cu(NH3)4]SO4,滤渣为In(OH)3和Ga(OH)3,滤渣中加SOCl2进行回流过滤,则InCl3,滤液Ⅱ中主要含GaCl3,GaCl3溶液经过浓缩结晶得到GaCl3,通入氨气高温气相沉积得到GaN。
7.(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金属铼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上用富铼渣(铼元素主要以形式存在,砷主要以形式存在)制取铼粉.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为第四周期第ⅤA族元素;高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回答下列问题:
(1)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
(2)“氧化”时铼转化为强酸高铼酸.“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硫单质.写出“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综合考虑,富铼渣“氧化”中浸出温度选择为宜,原因是 .
(4)常温下,“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的,则溶液中 (填“>”“<”或“=”).
(5)“析晶”得到的主要产品是.提纯粗高铼酸铵固体的方法是 ,图1是的X射线衍射图谱,则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1:高铼酸铵谱 图2
(6)“热解”产生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7)已知的立方晶胞如图2,则在晶胞中的位置为 ;晶体中一个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 .
【答案】(1)
(2)
(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分解,浸出率低.
(4)>
(5)重结晶;晶体
(6)氨气
(7)顶角;6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是33号元素,核外有33个电子,其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故答案为: ;
(2)由分析可知,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因此富铼渣“氧化”中浸出温度选择为宜;
故答案为: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分解,浸出率低 ;
(4),,“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的,溶液中,则,>,;
故答案为:>;
(5)高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通过重结晶提纯粗高铼酸铵固体;由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知,具有衍射峰,说明属于晶体;
故答案为:重结晶;晶体;
(6)“热解”过程中产生氨气,氨气可在反萃取步骤中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氨气;
(7)由图可知,晶胞中位于顶角的原子的个数为,位于棱心的原子的个数为,则在晶胞中的位置为顶角;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体中一个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6;
故答案为:顶角;6。
【分析】富铼渣中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氧化”时铼转化为强酸高铼酸,“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硫单质,则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As2S3转化为H3AsO4,加入CaO,CaO和H3AsO4反应得到砷酸钙沉淀,加入萃取剂R3N,分离出废水,再加入氨水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高铼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热解高铼酸铵溶液,高铼酸铵溶液分解生成氨气和Re2O7,通入氢气还原Re2O7得到铼粉。
四、模拟演练
8.(2024高三上·罗湖期末)以软锰矿与黄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备高品质的工艺流程:
已知:①软锰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为、,还均含少量Fe、Ca、Mg、Al、Si等元素的氧化物;
②该工艺条件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6.9 1.9 6.6 9.1 3.4
沉淀完全()的pH 8.3 3.2 10.1 10.9 4.7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
(2)“酸浸”过程中,为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
(3)“酸浸”加入后,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 ,加入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可减少滤渣1在矿粉表面的附着,有利于酸浸。分析迅速产生气泡的原因: 。
(4)“调pH”操作中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4.7~6.0,此时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5)“沉锰”步骤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利用惰性电极电解体系获得的机理如左图所示,硫酸浓度与电流效率η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硫酸浓度超过时,电流效率η降低的原因是 。()
【答案】(1)
(2)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机械搅拌
(3),;或或等作催化剂,加快的分解
(4),
(5)
(6)从电极反应来看,浓度太大,不利于反应ⅲ正向进行,MnOOH直接与反应
【知识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除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Fe为26号元素,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 ,则基态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电子排布图为 ;
故答案为: ;
(2)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机械搅拌等措施均能提高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将矿石粉碎;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机械搅拌;
(3)由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S、 , ; 、 、 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 , ; 或或等作催化剂,加快的分解 ;
(4) “调pH”时调节溶液pH范围为4.7~6.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3.2时Fe3+沉淀完全,pH=4.7时Al3+沉淀完全,故“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故答案为:, ;
(5) “沉锰”步骤中溶液中主要含有Mn2+,Mn2+和碳酸氢根反应生成MnCO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6)硫酸浓度高,与MnOOH反应,导致MnOOH被消耗,电流效率降低;
故答案为: 从电极反应来看,浓度太大,不利于反应ⅲ正向进行,MnOOH直接与反应 。
【分析】 软锰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为、,还均含少量Fe、Ca、Mg、Al、Si等元素的氧化物,加入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SiO2不反应,CaO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同时还发生反应、 , 则滤渣1为S、, ,加入氨水调节pH,将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则滤渣2为 , ,滤液中主要含有Mg2+、Mn2+、Ca2+等金属离子,加入NH4F“除杂”,Ca2+、Mg2+以CaF2、MgF2形式沉淀,滤液中含有Mn2+金属离子 ,加入碳酸氢铵沉锰,发生反应 ,向碳酸锰中加入硫酸得到硫酸锰,电解硫酸锰得到二氧化锰。
9.(2024高三上·汕头月考)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作合金添加剂及有机化工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含有、及少量、等杂质)回收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②常温下,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
溶解性 难溶 可溶 易溶 难溶
③+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见下表;
pH <6 6~8 8~10 10~12
主要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1)“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等,洗涤时最好选用的试剂为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NaOH溶液
(2)“中和”时调节pH为7的目的,一是将转化为;二是 。
(3)“沉钒”前需将溶液先进行“离子交换”和“洗脱”,再加入生成“离子交换”和“洗脱”两步操作可简单表示为:(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 (填“酸性”或“碱性”),理由是 。
(4)“沉钒”析出的晶体需要洗涤,证明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
(5)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钒(V)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答案】(1)C
(2)将、转化为沉淀
(3)碱性;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5)
(6)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常见离子的检验;除杂
【解析】【解答】(1)根据已知 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可知洗涤产品时应该选用乙醇溶液;
(2)“中和”时调节pH为7的目的,一是将转化为;二是将、转化为沉淀 ;
(3)为了提高洗脱效率,应使反应向左进行,则溶液应该选碱性;因为 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
(4) 中的杂质离子是SO42-,选用BaCl2溶液来检验;
(5)煅烧时发生的方程式为: ;
(6)V原子占据的时顶点和面心,因此个数是8×+1=2,O原子占据的是面心和体内,个数为4×+2=4,所以该晶胞的化学式为:VO2。
【分析】(1)为了防止产品的损耗,应该选择不能溶解产品的洗涤剂;
(2)调pH值可以将VO2+转化为VO3-,还可以将Fe3+和Al3+生成沉淀从溶液中除去;
(3)为了提高洗脱效率,应使反应向左进行,则溶液应该选碱性;因为 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4)检验SO42-离子的操作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
(5)煅烧时氧气将NH4VO3氧化为V2O5,NH4+生成氮气;
(6)根据均摊法计算出晶胞中两种原子的个数,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写出其化学式。
10.(2024高三上·龙岗期末)某钴土矿主要含有镍、钴、铁、铝、钙、硅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种综合回收利用钴土矿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25℃时,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6.3 1.8 3.4 6.9 7.1
沉淀完全的 8.3 3.2 4.7 8.9 9.1
②氧化前后,溶液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1)“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除铁、铝”时,应控制溶液范围为 ,使用溶液可将滤渣2中铁、铝元素分离,涉及化学方程式为 。
(3)“沉钴”时,滤渣3的成分为亚硝酸钴钾,同时有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生成,写出“沉钴”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
(4)亚硝酸钴钾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配体中配位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5)的一种氧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晶体为尖晶石结构,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晶胞边长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中与的个数比为 ,晶体的密度为 (列出计算式)。
【答案】(1)、
(2))4.7~6.9;
(3)
(4)6;
(5)1:2;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
故答案为: 、 ;
(2)“除铁、铝”时,要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完全沉淀,而钴离子和镍离子不能沉淀,则应控制溶液范围为:4.7~6.9;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4.7~6.9; ;
(3)“沉钴”时,滤渣3的成分为亚硝酸钴钾,同时有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生成,说明该气体为NO,则“沉钴”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
故答案为: ;
(4)亚硝酸钴钾的中心离子为Co2+,连接6个,则其配位数为6;配体中配位原子阶层电子对数:,其杂化方式为杂化;
故答案为:6;;
(5)由图可知,位于晶胞顶点和体心,数目为,位于晶胞体心,数目为4,与的数目之比为1:2;晶胞质量为,体积为,则晶体密度为= ;
故答案为:1:2; 。
【分析】 钴土矿主要含有镍、钴、铁、铝、钙、硅等元素的氧化物 ,加入硫酸酸浸,SiO2不反应,Ca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则滤渣1为 、 ,滤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镍、硫酸钴、硫酸亚铁、硫酸铝,加入氯酸钠氧化,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加入碳酸钠溶液,将铁和铝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除去,则滤渣2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再加入硫酸和亚硝酸钾饱和溶液沉钴, 滤渣3的成分为亚硝酸钴钾 ,亚硝酸钴钾经系列操作得到Co,滤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镍,经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镍晶体。
11.(2024·河南模拟)钢渣是钢铁行业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和等物质。一种以钢渣粉为原料固定并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钢渣中元素质量分数为在稀盐酸和混合溶液中不易被浸出。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1.9 7.2 3.5 12.4
沉淀完全的 2.9 8.2 5.1 13.8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1过程生成的“包裹”在钢渣表面形成固体膜,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 (除粉碎外,举1例)。该浸出过程不使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 。
(2)为避免引入杂质离子,氧化剂应为 (举1例)。
(3)滤液的溶质可循环利用,试剂应为 。
(4)若的浸出率为,理论上1吨钢渣在“固碳”中可固定 。
(5)富钒渣焙烧可生成钒钙盐,不同钒钙盐的溶解率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浸出2的pH约为2.5,则应控制焙烧条件使该钒钙盐为 。该培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微细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某种碳酸钙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 (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答案】(1)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稀硫酸与2CaO 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
(2)H2O2或氯水
(3)氨水
(4)297
(5)Ca2V2O7;V2O3+2CaCO3+O2Ca2V2O7+2CO2
(6)×1023
【知识点】晶胞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等均可提高浸出率; 稀硫酸与2CaO 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 ,因此该浸出过程不能使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故答案为: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 稀硫酸与2CaO 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 ;
(2)加入氧化剂A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为避免引入杂质离子,氧化剂A应为H2O2或氯水,故答案为: H2O2或氯水 ;
(3)加入试剂B是为了沉铁和铝,即将Fe3+、Al3+转化成Fe(OH)3、Al(OH)3沉淀而除去,继续加入试剂B调pH,使溶液呈碱性,便于吸收二氧化碳“固碳“形成CaCO3,且滤液C的溶质可循环利用,则试剂B为氨水,故答案为:氨水;
(4)钢渣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若Ca的浸出率为90%,理论上1吨钢渣在“固碳”中可固定=297kg的CO2,故答案为:297;
(5)浸出2的pH约为2.5,此时Ca2V2O7的溶解率最大,故应控制焙烧条件使钒钙盐为Ca2V2O7;焙烧过程中,生成的钒钙盐为Ca2V2O7,V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5价,则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V2O3+2CaCO3+O2Ca2V2O7+2CO2,故答案为: V2O3+2CaCO3+O2Ca2V2O7+2CO2 ;
(6)由图可知,该晶胞中,Ca2+的数目为4×+4×+2×+2×+4=6,的数目为4×+4×+4=6,一个晶胞中含有6个CaCO3,则晶胞的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为=×(4.99×10-7cm)2×(17.3×10-7cm)= ×4.992×17.3×10-21cm3,该晶体密度为= ×1023 ,故答案为:×1023。
【分析】钢渣中含有和等物质,加入稀盐酸、NH4Cl浸出,在稀盐酸和混合溶液中不易被浸出,氧化铁转化为氯化铁,FeO转化为氯化亚铁,氧化铝转化为氯化铝,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过滤,得到富钒渣,其主要成分为,滤液中含Fe3+、Fe2+、Al3+、Ca2+,加入氧化剂A将Fe2+氧化成Fe3+,为了不引入杂质,氧化剂A为过氧化氢或者氯水,加入试剂B,将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沉淀,再加入试剂B调pH,再通入CO2“固碳”得到微细CaCO3和滤液C,滤液C的溶质可循环利用,则试剂B应为氨水;富钒渣中通入空气和CaCO3焙烧,焙烧产物加入稀硫酸浸出,过滤分离出滤渣,滤液经系列操作得V2O5,V2O5还原得到V2O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