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14: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弹性小 B.密度小
C.导电性能差 D.导热性能差
2.(2分)如图是2022年2月5日武大靖在赛场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武大靖左脚离开冰面,与他左脚离开冰面前相比(  )
A.压力变大 B.压力变小 C.压强变大 D.压强变小
3.(2分)排球垫球是体育课经常练习的一个动作,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排球是静止的
B.排球离开手臂上升,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
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惯性消失
D.排球上升速度变慢的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
4.(2分)如图所示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6
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
C.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D.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5.(2分)如图1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2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  )
A.甲 B.乙 C.丙 D.丁
6.(2分)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作力的图示:
B.消化道顺序:
C.肺循环顺序:
D.原子发现史:
7.(2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将书和直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压住课本(  )
A.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抽出直尺的力将变大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书受到直尺对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8.(2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硫元素的化合价
C.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D.原子序数的排列
9.(2分)近期,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植物“喝水”时发出的声音。关于植物“喝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植物“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植物体根尖的伸长区
B.植物“喝水”主要取决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植物“喝”进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
D.植物“喝”进的水绝大部分是以气态水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10.(2分)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水渠由公路下面的倾斜涵洞相连,当两渠中水面相平时(  )
A.由于两渠的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B.由于“水往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
C.由于甲侧涵洞口深,压强大,所以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
D.不论路面哪侧积水过高,涵洞中的水流方向均不变
11.(2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一种普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片上表皮的颜色比下表皮深,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
B.双子叶植物的茎具有维管形成层,有利于植物对有机物的运输
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12.(2分)以下各容器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容器甲中的微粒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容器乙中,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C.容器丙中,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H3
D.容器丁中,各种微粒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13.(2分)我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将世界深海下潜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模型,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当油囊收缩时滑翔机下潜(  )
A.滑翔机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B.油囊收缩过程中滑翔机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
C.油囊膨胀时滑翔机所受的浮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
D.滑翔机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大于上浮时排开水的重力
14.(2分)某兴趣小组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制定了如下规则:①将甲、乙两船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③与此同时,甲、乙两船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  )
A.比赛规则公平,因为木箱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河水是运动的
B.比赛规则公平,因为水流对两船以及木箱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C.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为小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乙船有利
D.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为上游船顺水而下,所以对甲船有利
15.(2分)杭州亚运会的帆船项目在象山举行。帆船迎风行驶仍能前进的原理与飞机升空原理相同。若在帆船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由东边吹向西边,俯视如图所示),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运动员应调整船帆方向为(  )
A. B.
C. D.
16.(2分)“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B.荷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D.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
17.(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吸管喝水,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Δp。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喝水时,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B.如吸管a点破损,水就喝不上来
C.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量ΔF保持不变
D.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Δp保持不变
18.(2分)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所示图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对应的温度为 37℃
B.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ab段膈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C.若图表示血流速度在不同血管内的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毛细血管
D.若图表示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则bc段可表示血液经过了肾脏
19.(2分)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
A 证明硫化亚铁不同于铁与硫的混合物 磁铁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硫化亚铁 用磁铁去吸引
B 比吸入空气中的多比吸入空气中的多CO2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向等量的两瓶气体中伸入燃烧的木条
C 分离红、蓝墨水 各成分的颜色差异 纸上层析
D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沸点差异 过滤
A.A B.B C.C D.D
20.(2分)由两种材料制成的、直径相同的两个半球组成一个实心球,如图所示。这两种材料的密度分别为ρ1、ρ2且ρ1<ρ2。已知该实心球能在水中悬浮,则下列关于ρ1、ρ2和ρ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1 ρ2=ρ水 B.ρ1 ρ水=ρ2
C.ρ1+ρ2=ρ水 D.ρ1+ρ2=2ρ水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6分)如图所示是小科整理的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思维导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物质a进入肺泡是依靠    来完成的。
(2)物质a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用图中序号表示)。
22.(4分)一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时,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 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时,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F1   F2(填“<”、“=”或“>”,下同),v1   v2。
23.(4分)如图所示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空气,活塞可左右移动且不漏气。容器中放有一个木球A,当对活塞施加一个向左的力F时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木球A受到的浮力将    。(假设A的体积始终不变)
24.(4分)植物生长与无机盐、光照、温度等因素有关。如图所示是某植物在恒温25℃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或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植物茎杆软弱,容易倒伏。下列化肥中能改善该植株生长情况的是    。
A.尿素[CO(NH2)2]
B.碳酸钾 (K2CO3)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硝酸铵 (NH4NO3)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环境温度改为30℃则图中Q点会向    (填“左”或“右”)移。
25.(4分)小科同学去象山游玩时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晒盐技术已传承了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下列操作会使最终精盐产量偏低的有    。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26.(6分)为了测出家中一个小瓶的材料玻璃的密度,小科利用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帮助他完成数据分析。
【实验步骤】
①量筒内倒入体积V0的水。
②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此时水面与V1刻度线相平。
③让小瓶口朝下沉入量筒内的水中,瓶内充满水,此时水面与V2刻度线相平。
【数据分析】
(1)小瓶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用题中符号表示,下同)。
(2)材料玻璃的体积V玻璃=   。
(3)材料玻璃的密度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7.(4分)厚为10cm、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如图所示的斜面将物块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把这两块水平分开后依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600Pa和1800Pa   Pa,物块的密度为    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8分)小科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个木块分别做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均须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为什么一定要匀速拉动木块呢?小科请教同学后得知,这是因为    。
(2)通过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在实验中很难做到匀速拉动,于是小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将木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B不会从A上落下),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0N,则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N,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等的原因是    。
29.(6分)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根据这一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图2所示。
(1)根据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请从植物生命活动角度分析甲组BTB水溶液颜色呈现蓝绿色的原因:   。
(2)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探究这个问题,该小组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另取一支试管丙,   ,在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则证明光照不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0.(6分)在学习“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并针对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设计合理,有创意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小科利用漏斗、橡皮管、注射器、水、相同的塑料颗粒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他用相同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例如    (写出一种)。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填图中序号)中流出。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该小组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   。
31.(6分)小科学了大气压强后,利用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天平等器材估测了大气压的值。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帮助他完成相关分析。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器材。
②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不封口。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3g。
③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②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548g。
④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量其侧壁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
【实验分析】
(1)本实验中应以    (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的大气压力。
(2)步骤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活塞重力以及    对实验的影响。
(3)根据上述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计算出大气压强为    Pa。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2、34、35小题各6分,第33小题4分,共22分。)
32.(6分)车厘子外表色泽鲜艳,味道甘甜,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6H5NO2)能有效对抗皮肤衰老,是许多人喜爱的水果之一。
(1)烟酸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烟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3)烟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3.(4分)如图所示,小科和小宁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比较两图,其压强越小。请帮助小科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小宁的观点是错误的。
34.(6分)如图所示是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监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无人机部分参数
质量 12kg
最大飞行半径 5km
最大航速 50km/h
拍摄速度 11000帧/s
(1)该无人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假设无人机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012m2,计算出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限速120km/h。一辆小轿车在通行0.4m的过程中,该无人机拍摄小轿车的帧数为110帧。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35.(6分)一个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50cm2的有圆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内装10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后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瓶壁厚度忽略不计。请计算:
(1)图乙中玻璃瓶排开水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瓶内水的体积。
(2)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未知液体的密度。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弹性小 B.密度小
C.导电性能差 D.导热性能差
【答案】B
【解答】解: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密度小、导电性能差。
故选:B。
2.(2分)如图是2022年2月5日武大靖在赛场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武大靖左脚离开冰面,与他左脚离开冰面前相比(  )
A.压力变大 B.压力变小 C.压强变大 D.压强变小
【答案】C
【解答】解:水平面上武大靖对水平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于自身的重力不变,故AB错误;
当左脚离开冰面时受力面积变小,在压力不变时根据p=,故C正确。
故选:C。
3.(2分)排球垫球是体育课经常练习的一个动作,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排球是静止的
B.排球离开手臂上升,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
C.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惯性消失
D.排球上升速度变慢的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
【答案】D
【解答】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B、排球离开手臂上升,所以不会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
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不会消失;
D、排球离开手臂上升,因而做减速运动。
故选:D。
4.(2分)如图所示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6
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
C.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D.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一格可知,表示原子序数为8,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
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不是“g”;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2分)如图1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2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答】解:丁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其叶退化,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
故选:D。
6.(2分)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作力的图示:
B.消化道顺序:
C.肺循环顺序:
D.原子发现史:
【答案】C
【解答】解:A、作力的图示:在受力物体上找力的作用点→确定标度→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画一个箭头表明力的大小;
B、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C、肺循环的顺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D、原子结构发现史: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电子云模型。
故选:C。
7.(2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将书和直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压住课本(  )
A.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抽出直尺的力将变大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书受到直尺对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答案】A
【解答】解:A、用手压课本并抽出直尺,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所以会感受到抽出直尺所用的力也增大,压力越大,故A正确;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方向相反、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B错误;
C、因为一只手压在书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故D错误。
故选:A。
8.(2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硫元素的化合价
C.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D.原子序数的排列
【答案】B
【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O、Al,排序错误;
B、在二氧化硫中,则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硫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氢元素显+1价,排序正确;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排序错误;
D、碳的原子序数为2,氮的原子序数为7。
故选:B。
9.(2分)近期,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植物“喝水”时发出的声音。关于植物“喝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植物“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植物体根尖的伸长区
B.植物“喝水”主要取决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植物“喝”进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
D.植物“喝”进的水绝大部分是以气态水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答案】D
【解答】解:A、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
B、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使植物细胞吸水。B错误。
C、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各处。
D、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的体外的过程,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D。
10.(2分)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水渠由公路下面的倾斜涵洞相连,当两渠中水面相平时(  )
A.由于两渠的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B.由于“水往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
C.由于甲侧涵洞口深,压强大,所以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
D.不论路面哪侧积水过高,涵洞中的水流方向均不变
【答案】A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涵洞属于连通器的应用,甲、乙两渠的水面相平。
故选:A。
11.(2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一种普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片上表皮的颜色比下表皮深,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
B.双子叶植物的茎具有维管形成层,有利于植物对有机物的运输
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答案】B
【解答】解:A.叶片上表皮的颜色比下表皮深,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A正确;
B.双子叶植物的茎具有维管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筛管是有机物的运输通道;
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C正确;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故选:B。
12.(2分)以下各容器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容器甲中的微粒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容器乙中,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C.容器丙中,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H3
D.容器丁中,各种微粒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答案】A
【解答】解:A、容器甲中的微粒是氮原子,故错误;
B、容器乙中是氢分子,故正确;
C、容器丙中是氨气分子3,故正确;
D、容器丁中,故正确;
故选:A。
13.(2分)我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将世界深海下潜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模型,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当油囊收缩时滑翔机下潜(  )
A.滑翔机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B.油囊收缩过程中滑翔机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
C.油囊膨胀时滑翔机所受的浮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
D.滑翔机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大于上浮时排开水的重力
【答案】B
【解答】解:A、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受到的浮力不同,故A错误;
B、油囊收缩时,水的密度不变,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减小;
C、油囊膨胀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故C错误;
D、滑翔机本身的重力不变,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14.(2分)某兴趣小组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制定了如下规则:①将甲、乙两船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③与此同时,甲、乙两船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  )
A.比赛规则公平,因为木箱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河水是运动的
B.比赛规则公平,因为水流对两船以及木箱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C.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为小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乙船有利
D.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为上游船顺水而下,所以对甲船有利
【答案】B
【解答】解:平缓流动的河流,整个河流来看的应该是水平的,则木箱是静止的,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同。
故选:B。
15.(2分)杭州亚运会的帆船项目在象山举行。帆船迎风行驶仍能前进的原理与飞机升空原理相同。若在帆船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由东边吹向西边,俯视如图所示),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运动员应调整船帆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南侧的流速要小,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
故选:D。
16.(2分)“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B.荷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D.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
【答案】C
【解答】解:A、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向内侧壁薄的方向弯曲,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因此荷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荷花的根状茎属于变态茎,C正确。
D、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主要是通过荷叶上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D错误。
故选:C。
17.(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吸管喝水,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Δp。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喝水时,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B.如吸管a点破损,水就喝不上来
C.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量ΔF保持不变
D.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Δp保持不变
【答案】D
【解答】解:AB、利用吸管喝水时,压强减小,如吸管a点破损,水就喝不上来、B正确;
C、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对桌面压力的变化量相同;
D、杯子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水的体积相同,则由p=ρgh可知1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D。
18.(2分)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所示图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对应的温度为 37℃
B.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ab段膈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C.若图表示血流速度在不同血管内的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毛细血管
D.若图表示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则bc段可表示血液经过了肾脏
【答案】C
【解答】解:A.37℃是酶的最佳催化温度,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正确;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此时肋间肌舒张时,胸廓变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正确。
C.若图表示血流速度在不同血管内的变化,血液速度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错误。
D.若图表示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则bc段可表示血液经过了肾脏,因此,正确。
故选:C。
19.(2分)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
A 证明硫化亚铁不同于铁与硫的混合物 磁铁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硫化亚铁 用磁铁去吸引
B 比吸入空气中的多比吸入空气中的多CO2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向等量的两瓶气体中伸入燃烧的木条
C 分离红、蓝墨水 各成分的颜色差异 纸上层析
D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沸点差异 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解答】解:A、磁铁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硫化亚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到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比较的是比较人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差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墨水和蓝墨水在滤纸上扩散的速率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利用各成分的沸点差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0.(2分)由两种材料制成的、直径相同的两个半球组成一个实心球,如图所示。这两种材料的密度分别为ρ1、ρ2且ρ1<ρ2。已知该实心球能在水中悬浮,则下列关于ρ1、ρ2和ρ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1 ρ2=ρ水 B.ρ1 ρ水=ρ2
C.ρ1+ρ2=ρ水 D.ρ1+ρ2=2ρ水
【答案】D
【解答】解:由于两种物质各占一半体积,则两种物质的体积相等为V得:
物质的质量为m1=ρ1V,m2=ρ2V,
则实心球的质量m球=m1+m8=ρ1V+ρ2V=(ρ8+ρ2)V,
实心球的体积为V球=2V,
ρ球===(ρ1+ρ2);
由于实心球完全浸入静水中能保持悬浮状态,则ρ球=ρ水,
所以(ρ7+ρ2)=ρ水,即ρ1+ρ6=2ρ水。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6分)如图所示是小科整理的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思维导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氧气 ,物质a进入肺泡是依靠  呼吸运动 来完成的。
(2)物质a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③ (用图中序号表示)。
【答案】(1)氧气;呼吸运动;
(2)③。
【解答】解:(1)物质a从外界进入肺泡,表示氧气。
(2)物质a氧气进入血液后,由肺静脉进入心脏的③左心房。
故答案为:(1)氧气;呼吸运动;
(2)③。
22.(4分)一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时,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 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时,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F1 = F2(填“<”、“=”或“>”,下同),v1 < v2。
【答案】=;<。
【解答】解:由图像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2m/s;
由图像乙可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大小为v2=3m/s,则v1<v2;
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2=F2。
故选:=;<。
23.(4分)如图所示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空气,活塞可左右移动且不漏气。容器中放有一个木球A,当对活塞施加一个向左的力F时 变大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木球A受到的浮力将  变大 。(假设A的体积始终不变)
【答案】变大;变大
【解答】解:在活塞向左移动时,里面封闭的空气质量不变,由ρ=,里面空气的密度增大;
因为A球浸没在里面的空气中,A球的体积不变,
A球在空气中排开的体积与它自身的体积相等,即V排=VA;
知道空气的密度ρ空气增大,由浮力计算公式F浮=ρ空气gV排可知A球受浮力增大。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
24.(4分)植物生长与无机盐、光照、温度等因素有关。如图所示是某植物在恒温25℃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或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植物茎杆软弱,容易倒伏。下列化肥中能改善该植株生长情况的是  B 。
A.尿素[CO(NH2)2]
B.碳酸钾 (K2CO3)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硝酸铵 (NH4NO3)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环境温度改为30℃则图中Q点会向  右 (填“左”或“右”)移。
【答案】(1)B;(2)右。
【解答】解:(1)钾肥对植物的茎杆起作用,补充钾肥可抗倒伏;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环境温度改为30℃,氧气的吸收量增加,则图中Q点会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B;(2)右。
25.(4分)小科同学去象山游玩时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晒盐技术已传承了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cba (填图中字母)。
(2)下列操作会使最终精盐产量偏低的有  AC 。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答案】(1)cba;
(2)AC。
【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
(2)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足,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造成精盐的质量偏大。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而使精盐的产率偏高。
故答案为:
(1)cba;
(2)AC。
26.(6分)为了测出家中一个小瓶的材料玻璃的密度,小科利用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帮助他完成数据分析。
【实验步骤】
①量筒内倒入体积V0的水。
②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此时水面与V1刻度线相平。
③让小瓶口朝下沉入量筒内的水中,瓶内充满水,此时水面与V2刻度线相平。
【数据分析】
(1)小瓶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V1﹣V0 (用题中符号表示,下同)。
(2)材料玻璃的体积V玻璃= V2﹣V0 。
(3)材料玻璃的密度ρ=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答案】(1)V1﹣V0;(2)V2﹣V0;(3)。
【解答】解:(1)根据已知条件,小瓶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V1﹣V0;
(2)材料玻璃的体积:
V玻璃=V5﹣V0;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的条件,小瓶的重力为
G=F浮=ρ水g(V1﹣V7);
即:
mg=ρ水g(V1﹣V0);
小瓶的质量为:
m=ρ水(V2﹣V0);
材料玻璃的密度:
ρ=。
故答案为:(1)V7﹣V0;(2)V2﹣V5;(3)。
27.(4分)厚为10cm、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如图所示的斜面将物块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把这两块水平分开后依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600Pa和1800Pa 900 Pa,物块的密度为  0.9×103 kg/m3。
【答案】900;0.9×103。
【解答】解: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设长方体物块的重力为2G,则每一块的重力为G,
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设S右=S,则S左=3S,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为4S,
由p左===600Pa可得:G=1800Pa×S,
未切割时此长方体物块对地面的压强为:
p===900Pa;
由p======ρgh可得长方体物块的密度:
ρ===0.6×103kg/m3。
故答案为:900;4.9×10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8分)小科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个木块分别做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均须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为什么一定要匀速拉动木块呢?小科请教同学后得知,这是因为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2)通过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
(3)在实验中很难做到匀速拉动,于是小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将木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B不会从A上落下),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0N,则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40 N,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相等的原因是  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
【答案】(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3)40;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解答】解:(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识;
(2)甲、丙两图的压力相同,测力计示数更大,所以可得在压力相同时,摩擦力越大;
(3)对B进行受力分析,当A被拉动时,由于B处于静止状态、B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物体A受到弹簧测力计b对A向右的拉力作用和桌面、B分别对A向左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大于或等于两个摩擦力之和、b示数不相等;
故答案为:(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3)40。
29.(6分)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根据这一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图2所示。
(1)根据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请从植物生命活动角度分析甲组BTB水溶液颜色呈现蓝绿色的原因: 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减少 。
(2)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探究这个问题,该小组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另取一支试管丙, 加入与甲中等量的BTB水溶液(蓝绿色) ,在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蓝绿色 ,则证明光照不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答案】(1)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减少。
(2)加入与甲中等量的BTB水溶液(蓝绿色);蓝绿色。
【解答】解:(1)甲组BTB水溶液颜色呈现蓝绿色的原因: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减少。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减少。
(2)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该小组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另取一支试管丙,在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则证明光照不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加入与甲中等量的BTB水溶液(蓝绿色);蓝绿色。
30.(6分)在学习“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并针对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设计合理,有创意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小科利用漏斗、橡皮管、注射器、水、相同的塑料颗粒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他用相同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例如  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写出一种)。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③ (填图中序号)中流出。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该小组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 塑料颗粒的大小进行改进,如模拟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颗粒较大,模拟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的颗粒较小,部位①处要有能透过小颗粒的孔洞 。
【答案】(1)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2)③
(3)塑料颗粒的大小进行改进,如模拟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颗粒较大,模拟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的颗粒较小,部位①处要有能透过小颗粒的孔洞
【解答】解:(1)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他用相同的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送回血液,如尿素,形成尿液。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
(3)塑料颗粒的大小进行改进,如模拟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颗粒较大、无机盐,部位①处要有能透过小颗粒的孔洞。
故答案为:(1)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
(2)③
(3)塑料颗粒的大小进行改进,如模拟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颗粒较大、无机盐,部位①处要有能透过小颗粒的孔洞
31.(6分)小科学了大气压强后,利用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天平等器材估测了大气压的值。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帮助他完成相关分析。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器材。
②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不封口。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3g。
③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②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548g。
④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量其侧壁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
【实验分析】
(1)本实验中应以  活塞 (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的大气压力。
(2)步骤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活塞重力以及  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 对实验的影响。
(3)根据上述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计算出大气压强为  9.5×104 Pa。
【答案】(1)活塞;(2)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3)9.5×104。
【解答】解:(1)本实验中应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的大气压力;
(2)在步骤②中,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所以步骤②的目的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重力:f=F1=G=mg=0.073kg×10N/kg=8.73N,
活塞收到大气压的压力F2=(0.548kg﹣4.073kg×10N/kg=4.75N,这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注射器的容积为5mL=3cm3,这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由刻度尺测量得出为1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2=0.8×10﹣4m2,将其代入公式得:
P===9.5×102Pa。
故答案为:(1)活塞;(2)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4。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2、34、35小题各6分,第33小题4分,共22分。)
32.(6分)车厘子外表色泽鲜艳,味道甘甜,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6H5NO2)能有效对抗皮肤衰老,是许多人喜爱的水果之一。
(1)烟酸属于  化合物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烟酸是由  四 种元素组成的。
(3)烟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1.4%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化合物;
(2)四;
(3)11.4%。
【解答】解:(1)烟酸是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由化学式可知,烟酸是由C、H、N;
(3)烟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11.4%。
故答案为:(1)化合物;
(2)四;
(3)11.7%。
33.(4分)如图所示,小科和小宁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比较两图,其压强越小。请帮助小科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小宁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①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直至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为18cm;
②对比甲图,观看微小压强计两侧液面差,若小科实验中压强计的液面差比小宁实验中压强计的液面差大或者相等,则说明小宁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答】解:探究液体内部某处的压强与到容器底的距离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甲中金属盒到液面的距离为7cm;
实验步骤:①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直至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为18cm;
②对比甲图,观看微小压强计两侧液面差,则说明小宁的观点是错误的。
34.(6分)如图所示是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监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无人机部分参数
质量 12kg
最大飞行半径 5km
最大航速 50km/h
拍摄速度 11000帧/s
(1)该无人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假设无人机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012m2,计算出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限速120km/h。一辆小轿车在通行0.4m的过程中,该无人机拍摄小轿车的帧数为110帧。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答案】(1)无人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104Pa;
(2)小轿车超速。
【解答】解:(1)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F=G=mg=12kg×10N/kg=120N,
无人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104Pa;
(2)由题意可知,小轿车通行0.6米距离所用的时间:t=,
则小轿车的速度:v===40m/s=144km/h>120km/h。
答:(1)无人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104Pa;
(2)小轿车超速。
35.(6分)一个质量为100g、底面积为50cm2的有圆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内装10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后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瓶壁厚度忽略不计。请计算:
(1)图乙中玻璃瓶排开水的体积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瓶内水的体积。
(2)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未知液体的密度。
【答案】(1)大于;
(2)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N;
(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0.75×103kg/m3。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玻璃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玻璃瓶内水的体积;
(2)玻璃瓶中水的体积V水=Sh1=50×10﹣4m6×0.10m=5×10﹣7m3,
根据G=mg和ρ=可得:G水=ρ水V水g=1.8×103kg/m3×2×10﹣4m3×10N/kg=7N,
G瓶=m瓶g=0.1kg×10N/kg=2N,
则F浮水=G瓶+G水=1N+5N=5N;
(3)设玻璃瓶的底面积为S,玻璃瓶在水中和在液体中受的浮力相等,F浮水=F浮液,
则ρ水gV排=ρ液gV排′,即:ρ水g(V水+Sh2)=ρ液g(V水+Sh3),
因为水的体积V水=Sh8,图中h1=0.10m,h2=0.02m,h3=6.06m,
解得:ρ液=0.75×103kg/m7。
答:(1)大于;
(2)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N;
(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0.75×106kg/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