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青岛版(六三制)】六下第3单元 比例 1 比例的性质、意义和解比例 教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六下第3单元 比例 1 比例的性质、意义和解比例 教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8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15: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适用年级:六年级
单位名称:xx小学授 设计者:
课时间:(5)课时
【单元整体分析】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实
际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性质和解比例的意义、会解比例”“通过具体情境,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
的实例,并进行交流”“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
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
实际问题”。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的意义,正比例图像,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比
例尺和其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
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
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数量关系,本单元的教材编写力求建
立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使学生从比例的角度重新认识数量之间的
关系。如:比例的意义是借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关系,在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是借助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在比的意义需要生产
的天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的。”四年级以前,学生主要运用算术思维解决问题,
其思维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想要解决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确定利用哪些信息,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出什么算式。五年级通过简易方程的学,学生初步体会了
从分析等量关系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突破了单一
的算术思维,使学生尝试用新的思路来解決同样的问题,进一步丰富问题解决的
略,提高思维水平,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理解和掌握运用等式、方程等方法来
解决问题,促进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
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代数思维的发展。
【单元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归纳总结出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
组成比例;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应用,正确解比例;
通过生活中具体事例,能判断两种量是否相关联,能准确描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结合具体题目,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
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
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建立
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全
面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
力。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在实际生活中发
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体会函数思想。
4、教学的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单元实施策略】
1.重视概念的理解,强调概念的应用,提升概念掌握的水平。
2.注重学生的参与,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获得过程,在此过程中积
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
4.注重知识的沟通与数理,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5.提供灵活、综合、变式的练习,以高质量的思维材料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2 课时
信息窗二................1 课时
信息窗三................1 课时
信息窗四................1 课时
【单元评价设计】
3. 让学生以手抄报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知识框架,纳
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4. 出一份单元检测卷,反馈学生第三单元学习的掌握情况。
3.进行一次说思维交流会,谈谈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窗 1 比例的意义、性质和解比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比例的意义、性质和解比例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
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比例的意义、性
质和解比例的意义、会解比例,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勇
于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教材分析
《比例的意义、性质和解比例》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 1的内容。比例的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方程知识等的
基础上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
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核心,必须让学生深
刻理解,牢固掌握,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
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特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
(2)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学生掌握了现实生活中的运输总量、运输次
数这两个量的基本联系,对于正比例有一些朦胧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数学意义
上比例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
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比例意义,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学
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
(3)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比例的意义内容抽象,对
比例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比例问题的思考需要小学生的思维从数字量转变为
数字关系,虽然小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的方程知识,
但仍然很难一下子转変思维模式。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会
解比例。
2.经历比例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想与验证、观察与
概括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学习重难点
4、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5、教学难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探究,解比例。
二、评价任务
8、小组交流、讨论,知道什么是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指向教学目标 1)
2.判断给定的两个量能否成比例。(指向教学目标 2)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师: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
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货车第一天 2次共运了 16 吨,第二天运了 4次,共 32 吨。
师:根据表格信息,写出这辆货车每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
预设:第一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 16:2;第二天运输量与运
输次数的比是 32:4.(板书:16:2 32:4)
追问:比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你还记得怎么求比值吗?
预设: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师:请你求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预设:16:2=8;32:4=8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一)理解比例的意义
师:像 16:2=8,32:4=8 这样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相等,那
么这两个比之间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预设:等号(师擦去比值,在两个比之间添上“=”)
师:根据这四个数,你能不能再找到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预设:2:16=4:32
2:4=16:32
4 32
=
2 16
师:刚才我们利用这四个数写出相等的比,并组成式子,那你能自
己任意写出两个相等的比,组成这样的式子吗?
学生自由写。教师有选择地展示交流。
师:数学就是这么简单,一不小心就创造出了新知识。像这样的式
子叫比例。(板书:比例)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同桌的同学交流一
下。
预设: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根据学生回答完整板书:表示两
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出示课件)巩固练习:下面是不是比例,为什么?
1.8:4
预设:这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
追问:比和比例是一回事吗?那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数;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
个比相等,有四个数。)
2.0.3:0.4 和 3:4
预设:这只是两个比,不是比例,比例是个等式。
追问: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你怎么判断?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3 ,所以可以组成比例。
4
小结:通过这个练习,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师:组成比例需要两个比,也就是四个数,组成比例的这四个数,
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书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自学。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预设 1:组成比例的这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如 16∶2= 32∶4 中 16、4 是外项,
2、32 是内项。(板书:内项和外项)
预设 2:比例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16 32=
2 4
追问:在16 32= 中,内项和外项又是怎样的?
2 4
预设:在16 32= 中,内项和外项是交叉的。
2 4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出示课件),你能把这个比
例补充完整吗?
预设:12:1=24:2,12:3=8:2,12:4=6:2,12:6=4:2……
1.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引导:仔细观察这些比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
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
班内集体交流。
预设: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追问:刚才,我们发现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
项的积,那它们的和、差、商之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呢?
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看来,在比例里,只有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才有这样的
规律。
2.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师:刚才我们借助这几个比例发现了这个规律,那是不是任何一个
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这不能只靠我们的猜测,还需要举例验证。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规律。
班内展示验证过程。
追问:那不是比例的例子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举反例验证。
3.总结规律,回顾提升
小结:看来,不是比例的式子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不
相等,只有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个规律就
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回顾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验证——总结
小结:猜想、验证、总结是我们数学学习经常用到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1)利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
比例
1 1
<1>6:3 和 8:5 <2> 0.2:2.5 和 4:50 <3> : 和 2:
2 4
4
(2)在 a:7=9:b 中,( )是内项,( )是外项,a
×b=( )。
2.变式练习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 18,其中一个外项是 2,另一个外项
是( )。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3
( ),如果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7
3.拓展练习
(1)12:3=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a b
(2)如果 5a=3b,那么 = ( ), =( )。
b a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知道了什么是比例(根据学生回答完善课题),比例的各部分
名称和基本性质是什么,教师运用课件出示“知识”;学生可能回答观察
猜想验证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方法”……(教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会从方法、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等方面对课堂进行回顾整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5x=240 7x=26×9
2.利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
组成比例?
1. 16∶10 和 9∶5 2. 20∶1 和 25∶1
5 4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1.5 =20
0.2 4
小结并导入新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 20∶25=4∶x,你能求出其中的未知项 x吗?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集体交流。
预设:20x=25×4 x=100÷20 x=5
追问:20x=25×4,这一步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
以 20x=25×4。
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就可以将比例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方
程,也就是把新知转化成了旧知(板书:转化),“转化”是我们数学学
习时经常会用到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
项的这一过程,就叫作解比例。(板书课题)
(三)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比例和解方程一样,你觉得解比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明确:
1.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2.一定要写上“解”,而且在书写时,“=”一定要对齐。
(四)独立完成:解比例4 =9
5 x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
过程中的作用。
(五)小结
师:通过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你能说说什么是解比例,怎么解比
例吗?
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预设 2:解比例时,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式转化成方程
的形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板书:比例 方程)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基本练习
(1)解比例: 38∶60=x∶4 3 :x=2∶2 1.2 = 4
5 3 x 3.6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展示交流。
(2)列式计算。
8与2 的比等于 x与 7 的比,求 x。
5 1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变式练习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 16,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2)在比例 a = c 中,如果 a=12,d=3,则 bc=( );如果
b d
a=4,b=6,c=8. 则 d=( )。
3.拓展练习
(1)如果 4x=5y,那么x =( )。
y
(2)用 2、3、4、6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是( )。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确定等式一边的
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
写出多个比例。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知道了什么是解比例,怎么解比例,教师运用课件出示“知
识”;学生可能回答转化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方
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会从方法、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课堂进行回顾整理)
信息窗 2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正比例的意义 适用年级:六年级
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会
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
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4. 教材分析
《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青岛版第 3单元信息窗 2的内
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的基础上教
学的。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化。一
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并且从具体
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