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 3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成反比例的量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
单位名称:xx小学一、目 设计者:
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
断推理能力,培养勇于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5.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五个活动:第一,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
的联系。第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的点拨,归纳总结出意义。第三,通
过练习能熟练的判断已知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知道了正反比例
的区别与联系。第四,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做铺垫。第五,有助
于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
6.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
之前,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判断等知识已经积累
了些经验,少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方式知道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但理解
的并不透彻,大部分学生对于新知比较生疏。因此,在学习本课时,通过几个活
动,让学生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会举例说明,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
比例的理解,也为后面学习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进一步
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能
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习重难点
6、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7、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五、评价任务
9、小组交流、讨论,知道什么是反比例的意义。(指向教学目标 1)
2.判断给定的两个量能否成反比例。(指向教学目标 2)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修改
一、复习引思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你能举例说明一
下正比例的意义吗?”
师:在生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不仅能形成正比例关系,而且还能形
成另外一种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量关系的另一种特征,成
反比例的量。(板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猜想、激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成反比例的量,你猜想成反比例
的量会有怎样的变化特点?
预设1:成反比例的量可能就是两种量的变化是相反的。
预设2:正比例中一个量扩大若干倍,另一个量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他们的变化是一致的,我想,反比例中可能就是一个量扩大若干倍,另
一个量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他们的变化相反。
预设 3:成正比例的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商一定,成反比例的量中可
能是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
预设 4:也许是和一定,一个量在增加,另一个量在减少,它们的
变化也是相反的。
(二)小组探究
师:这是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思考题,在小
组里讨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思考: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2.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3.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4.这个乘积表示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全班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组的分析、研究、发现跟全班做个交流吧。
预设 1:表中的两种量分别是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
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预设 2:需要生产的天数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每天
生产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少,需要的天
数就越多。它们的变化是相反的。
或是:每天生产数量扩大,生产的天数反而缩小;当每天生产天数
缩小,每天生产的数量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一扩一缩或一缩
一扩,变化的倍数相同。
预设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都是 6000。
100×60=6000(吨) 200×30=6000(吨) 300×20=6000
(吨)……
我发现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
预设 4:这个积表示总吨数,用式子表示是
每天生产的吨数×需要生产的天数=总吨数(一定)。(板书)
(四)得出结论
师:那么现在你能试着综合起来说一说这张生产记录表中的反比例
的数量关系吗?
生尝试叙述,师引导概括。
预设:每天生产的吨数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但总吨
数不变,也就是每天生产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乘积一定。我们就说,
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
比例关系。
师:(课件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变化,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
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追问:如果用字母 x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表示它们的积
(一定),你能概括出反比例关系的字母公式吗?
预设:x×y=k(一定)
(五)比较提升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的意义相比较,它们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总结一下吗?同位两人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 1:相同点:不论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中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
预设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是
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1.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另一量变化。
不同点 1.一种扩大或缩小,另一种扩大或缩 1.一种扩大或缩小,另一种缩小
小。 或扩大。
2.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 2.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
小结: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
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这是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关键。
(六)梳理思想方法
师:在探索反比例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
学生交流归纳,教师课件帮助梳理。
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总结概念
(七)生活举例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你能用数据
说明一下吗?
预设:学生会从“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
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关系的角度去举例。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础练习
(1)有一篇文章,编辑设计了以下几种排版方案
每页字数 200 300 400 500 600
页 数 60 40 30 24 20
每页字数与页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说成反比例的理由,归纳出:每页字数×页数=总字数(一
定)
(2)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
啤酒厂要运走一批啤酒,运输情况如下表:
每次运走的吨数 1 2 3 5 6 …
运的次数 30 15 10 6 5 …
让学生说说成反比例的理由,归纳出:每次运走的吨数×运的次数
=总吨数(一定)
运走的吨数 1 5 10 15 25 …
剩下的吨数 29 25 20 15 5 …
让学生说说不成比例的理由,归纳出: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
总吨数(一定)
通过追问:同样是总量一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随着变小,为
什么一个成反比例,一个不成比例? 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意义的认识。
2.综合练习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1)每天的烧煤量一定,煤的总量与烧的天数
理由:成正比例,因为煤的总量÷烧的天数=每天的烧煤量(一定)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理由: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3)学校计划植 500 棵树,已植的棵树与未植的棵树
理由:不成比例,因为已植的棵树+未植的棵树=总棵树(一定)
(4)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的速度与需要的时间
理由: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总路程(一定)
3.提升练习
下面每组中的三个量,当哪个量一定时,其余两个量成正比例?哪
个量一定时,其余两个量成反比例?
(1)购买课本的数量、单价和总价。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1: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预设 2:能区别正反比例的量。
预设 3:能自主探究归纳数学学习方法等。
预设 4:能正确区分正反比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