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 2 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适用年级:六年级
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相关课程标准论述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要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起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充分
的了解,并且进行客观的分析
教材分析
信息窗二呈现的是一幅山东省地图,上面标有我省主要城市的位置。图上方
标有“鹰少年足球队乘汽车以平均每小时 100 千米的速度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参加
比赛”;图的右下角标出了这幅图的比例尺。通过解决球队到达青岛的时间问题,
引入对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知识的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前
面足球队赛前训练的话题引入,出示情境图,通过读图,让学生认识山东省地图
了解 17 个城市的大体位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中信息提出“足球队需要几小
时到达青岛 ”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学时,应引导
学生在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列出比例,求出实际距离,而不是机械地记忆
二、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
尺,求实际距离”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
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重难点
探索解决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运用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比例尺
2、根据图上的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并进行计算
3、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雏鹰少年足球队赛前训练的情况,
他们今天就要出发去济南参加比赛了,大家想一起去吗?怎么去呢?
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师:教练决定坐汽车去济南,我们首先来看看济南的位置?
(课件先出示教材情境图:见图 1)
图 1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红点问题)
预设 1: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预设 2:雏鹰少年足球队大约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
二、合作探索
(一)独立思考,讨论策略
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
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要点)
预设 1:要求所需时间,应利用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预设 2:需要先求出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预设 3:要求出实际距离,首先要量出图上距离。
(二)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想出了办法,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
决。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组内解决问题。
(三)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
预设 1: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 x厘米。
图上距离
根据 =比例尺,列方程为:
实际距离
4 = 1
x 8000000
X = 32000000
2000000 厘米=320 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谁能看懂他的方法?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
学生交流并明确:先量出图上距离是 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
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预设 2: 4÷ 1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8000000
320÷100=3.2(小时)
师:谁能看懂他的方法?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
图上距离
学生交流并明确:先量出图上距离是 4厘米,再根据 =
实际距离
比例尺
求实际距离,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然后用“路程
÷速度”求出时间。
预设 3: 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谁能看懂他的方法?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
学生交流并明确:根据比例尺“1:800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
距离的 8000000 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
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四)比较分析
师: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你都理解了吗?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方法都是先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图上距离
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明理由。明确方程解题的优点。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1)教材 P58 第 1 题
课件出示题目:(见图 2) 图 2
师:同学们认识这座塔吗?
师: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始建于 1173 年,设
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
倾斜,1372 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
师:你能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不同方法。
小结:怎样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引导学生总结自
己的方法。
(2)课件出示题目:(见图 3)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
图 3
请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变式练习:教材 P58 第 3 题
师:这道题与前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题目中的比例尺都是缩小比例尺,这道题中的
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
引导学生明确:在设计精密的零件时,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到
一定的倍数画在图纸上,这就需要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一般后项为
“1”。
3.综合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13 厘米,已知甲乙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780 千米。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 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 5厘米,求 A、B两
城的实际距离。
请学生自主完成,在交流方法。
4.反思小结,构建网络
师:刚才在练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特别是最后一题,做题时
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
图上距离
(1)利用比例尺的意义: =比例尺,用方程求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
方法不容易出错。
(2)在设未知数 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
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 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改写成千米
数。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获得的知识“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
离的方法”、经历的探索知识过程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