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圆柱和圆锥 适用年级:六年级
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授课时间: ( 3 )
课时
【单元整体分析】
课标分析: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
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
格纸上滑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
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
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
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思
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
锥的体积。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
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
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
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
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
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
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
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
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
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
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
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
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单元实施策略】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3课时
【单元评价设计】
1.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单元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2.利用单元测试卷的形式,检测学生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3.利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谈谈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信息窗一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
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
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
2.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
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情分析
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认知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
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发展。
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
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关于圆
柱和圆锥的相关模型、物品。
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
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四、评价任务
1.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明确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指向
学习目标 1)
2.指出自己手中圆柱和圆锥模型的高,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
(指向学习目标 2、3)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修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
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
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自主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
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④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
吗?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
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
么?
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
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看到的、
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
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质疑: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
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
2.课本 P17页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窗二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