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2.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3.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 学习笔记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任务】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二】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任务】借助注释口译课文,并完成相应题目。 1.翻译标蓝的字词。 2.翻译划线的句子。 (一) ①臣闻求木之长( )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人君当神器( )之重,居域中( )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 )命,莫不殷忧( )而道著,功成而德衰。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虽董( )之以严刑,振( )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②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 )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③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 )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目标三】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整理、积累下列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释义 (1)振之以威怒( ) 2.一词多义 (1)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2)诚 ①竭诚以待下( ) ②诚能见可欲( )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3)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 (4)信 ①信者效其忠(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 ②居域中之大( ) ③想谗邪( ) ④择善而从之( )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 )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 (5)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 ②知止以安人( ) ③正身以黜恶( )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 4.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
《谏太宗十思疏》(二)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赏析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2.能评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任务 学习笔记
【目标一】能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赏析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任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魏征的劝谏思路是怎样的? 【任务2】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说理,生动形象,说理透彻。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任务3】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试分析说明。
【目标二】能评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任务1】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任务2】在当今社会,《谏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学习总结】
【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谏太宗十思疏》的题目。
2《谏太宗十思疏》(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2.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3.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 路径与方法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任务】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围绕任务1,教师播放PPT,以齐读、默读、随机提问抽取学生朗读,或老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此部分内容。
【目标二】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任务】借助注释口译课文,并完成相应题目。 1.翻译标蓝的字词。 2.翻译划线的句子。 (一) ①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极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乎!人君当神器(指帝位)之重,居域中(天地间)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深深忧虑)而道著,功成而德衰。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为行路(路人)。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载舟覆舟(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①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②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③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④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虚养),惧满溢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乐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②想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则思正身以黜(排斥,罢免)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③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指《尚书·皋陶谟》所讲的九种品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献出)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①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②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想到使自己的品德端正来斥退奸恶小人。 ③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 参考译文: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被)重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围绕任务, ①学生自学,结合课下注释口译课文,并自主完成相关题目; ②同桌或小组间讨论交流不会的内容; ③教师抽取学生展示并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地方。
【目标三】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整理、积累下列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释义 (1)振之以威怒(同“震”,威吓) 2.一词多义 (1)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想要,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动词,要求) (2)诚 ①竭诚以待下(名词,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副词,果真,如果)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副词,实在) (3)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代词,哪里)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动词,安身) (4)信 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信的)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动词,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名词,信用)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表面上)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重权) ②居域中之大(重要的地位) ③想谗邪(邪恶的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小人)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用尽) (5)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谦虚) 4.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5.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围绕任务, ①学生自主思考,填写; ②教师采用随机提问或抢答功能抽取若干学生回答、补充; ③教师点评、讲解。
《谏太宗十思疏》(二)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赏析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2.能评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任务 路径与方法
【目标一】能理清文章论证思路,赏析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任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魏征的劝谏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任务2】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说理,生动形象,说理透彻。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 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引以为戒。 正反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段,通过对比,突显了说明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 【任务3】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试分析说明。 明确: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本文虽不在四六句式上加以雕琢,但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对称语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写“十思”,运用排比,贯穿到底;“十思”后的总结之语,又用了对偶和排比。 同时,本文又用散文笔法,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等句,使行文摇曳生姿,别有一番情趣。 围绕目标一的三个任务分别进行: ①学生思考; ②教师使用随机提问或抢答功能抽取若干学生回答、补充; ③教师点评、讲解。
【目标二】能评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任务1】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②观点:“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一段里所说的“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③好处:作者认为,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能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政治局面,到那时,就不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 【任务2】在当今社会,《谏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观点一: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国际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费之风也有所泛滥。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观点二:“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好、代表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观点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不能一把手说了算。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下属当面附和、背后议论、心中不服,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从之”,下属才会发挥出所有的力量。 围绕任务1, ①学生思考并同桌讨论; ②教师使用随机提问或抢答功能抽取若干学生回答、补充; ③教师点评、讲解。 围绕任务2, 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②教师抽取若干小组代表回答; ③教师点评、讲解。
【学习总结】 本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纵观历史,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从而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本课内容。
【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谏太宗十思疏》的题目。 学生作答完成后教师点评、讲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