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
九年级上册音乐
课时:第三单元曲苑天地第一课时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使学生增进对我国曲艺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感受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在感受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分析歌曲风格、曲艺元素、情感表达、击打过门节奏。采用视听结合、对比欣赏、模仿体验、合作、师生讨论等方法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北京曲艺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与歌曲的联系。
2.初步了解戏歌。
3.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儿化音的演唱,学习咬字吐字技巧,感受其作用。二、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2.教授学生唱出京味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将传统曲艺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之中,是一首极富韵味的戏歌。歌曲通过归国华侨对儿时生活场景的回忆,表达了远方游子对故乡北京的无限眷恋之情。歌曲旋律吸收了北京曲艺音乐的元素,并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伴奏用电子合成器模拟三弦、琵琶等音色,使作品京味十足,韵味无穷。
四、教学重点:
(一)体会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曲艺的结合,体验模仿京味歌曲。
(二)了解曲艺音乐演唱技巧。
五、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其作用,用京腔京韵演唱歌曲。
六、教学与思路创新:
本节课遵循新课程理念,以融合曲艺文化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动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感知---模仿---内化---表现”为认知结构,通过看、赏、学等形式,体验探究传统曲艺音乐的艺术特点,以视听唱结合的学习方法领会曲艺独特的艺术魅力,逐句提炼唱出韵味的要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
七、教具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扁鼓、月牙板、歌谱、电子琴等道具。
八、教学过程:
体验艺术之辉,感受音乐之美。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开启美妙的音乐之旅。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师生互动。
1.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北京?说到北京你想到什么?
生:天安门、故宫、国粹京剧、万里长城享誉世界。
师:北京既是文化之都,又是艺术之都,有很多富有京腔京韵的艺术表演形式。
2.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听它有什么特点?图中向我们展现的是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我们听到的这一段是曲艺艺术之一北京琴书,特点“说似唱、唱似说”,唱腔中夹用说白,富有浓厚的京韵京味。刚才为我们演唱的是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老爷子。
3.北京琴书演唱风格上下句之间,都有扬琴、四胡伴奏做衔接,知道它叫什么吗?——间奏间奏在曲艺中也叫过门,这是北京琴书特有的伴奏手法。请同学们仔细听好口诀,用拍手的方式,一边念口诀一边模仿该节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融入了传统曲艺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有韵味的读一下歌名《前门情思——大碗茶》。
(二)欣赏感知,分析歌曲。
1.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问题,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与北京琴书有何相似之处?每唱一句都有一个小过门,节奏与北京琴书相似。
2.京味之一--儿化音的学习。
师:儿化音是北京方言的特点,那歌词里都有哪些儿化音?
生:蛐蛐儿,杏儿豆腐,大碗儿茶,一串儿......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这些儿化音。
师:念儿化音要卷舌、鼻腔归韵。
师小结:同学们这样念就非常的地道。儿化音的使用使歌词亲切自然,赋予歌曲浓郁的老北京气息,极具京腔京味。
3.简介作品: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阎肃和姚明老师他们对京韵文化颇具研究,歌曲的前奏部分不仅加入了北京琴书的音调,还引用北京地方曲艺“单弦”岔曲《春景》的小过门,歌曲的旋律更是加入了“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伴奏用电子合成器模拟三弦、琵琶等音色使传统音乐素材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有效结合,形成了似说似唱、戏中有歌、歌中有戏的形式,也叫戏歌。
(三)学唱歌曲第一部分,感受曲艺音乐元素。
1.下面请同学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歌曲第一部分,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唱出儿化音,一起体验歌曲中曲艺元素的魅力。
2.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请跟老师一起演唱一遍第一部分吧。
注意除第三句之外,每一句开始有一个休止符,注意气息,弱起,板后起唱。同学们的演唱都挺不错,但是我觉得和原唱还差那么一点,我们差在哪了呢?“韵味”“儿化音”
3.第 1、2乐句学唱,感受装饰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认识:前倚音、下滑音、波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的演唱,两遍一样吗?什么变化?装饰音的加入,使音乐的方言特色更加鲜明,把祖辈在老北京衰草丛中玩耍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演唱感受下这种氛围。学唱——点评——修正。先收声音再收状态。
4.曲艺音乐要想唱出味,首先念准字,咬字吐字是十分关键的,字正才能达意,腔圆才能传情,要注意吐字归韵。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一边拼读一边划声调。“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注意第二个“蛐”儿化音,留在鼻腔里。画声调学唱第 3、4句,慢唱。带出韵味再来一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旋律的走向和声调有什么关系?
5.这种演唱形式叫做依字行腔。教唱 5、6乐句师范唱 5.6乐句。请同学们来试一下,老师带学生唱。——唱的真好,这样的演唱不仅非常清晰,声音也更加悠远圆润。
6.请同学们跟着琴一起,字正腔圆的演唱一遍第一部分,自信一点注意表情自然,休止符拍手,弱起注意气息感,美好的回忆唱起来要美滋滋的,嘴角上扬。(四)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感受情感变化。
1.一起聆听第二部分的演唱,有什么变化?通过第一部分的回忆美好的童年时光,寄托对故乡北京思念之情。第二部分旋律更高了,说明内心更加的激动、热情。2.随琴演唱一遍,解决问题。
(重点:1.保持音气息支撑。2.自豪感,内心深处的情结)
(五)教师完整范唱第一段下面,请同学们稍事休息,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第一部分韵味,第二部分情绪的变化,老师在此献丑了!
(六)完整演唱第一段一二部分连起来,完整演唱一遍,注意字正腔圆,装饰音的韵味,韵腔委婉,身体可以轻摇。
(七)演唱歌曲第二段随音乐一起演唱第二段,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第二段:海外游子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北京,仿佛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八)完整演唱歌曲
同学们,一首歌、一杯茶寄托的是海外侨胞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演唱时,要注意字与情之间的关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只有情真意切,字里传情,才能使清调婉转,优美动人。下面,让我们想象着自己就是海外归国的华侨,带着思念带着童心,再回到老北京喝一口大碗茶心情来演唱歌曲,以声带情,表情眉飞色舞,自然放松。
(九)小结
曲艺音乐说的老百姓的身边事,唱的是老百姓的家乡话,希望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音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古典音乐源远流长,谱写中国传统音乐的秀美华章。
教学反思:
一、转变思想,改变旧的师生教育学的旧模式以前课上总是我滔滔不绝,提问几秒就忍不住“引导”学生说出答案,甚至直接说出答案。自我感觉学生都会了,其实不然。尤其是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遥远。可是本课,我说的少了,做的多了,语言也以鼓励表扬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要想上好一节课,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时候我们总是在埋怨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活动不积极,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怎么去引导,只要你下了功夫,努力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孩子才能让他们更加自信的去参与活动。从而让整堂课更加活跃。不过本节课我觉得自己的语言亲和力很很欠缺,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哄,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愿意并喜欢与你共同学习。
二、别让钢琴成为依赖音乐课堂离不开钢琴,只要有学生唱,就会不由自主的为学生弹奏。在钢琴的带领下,学生唱的很尽兴,也很动听。可是离开琴以后的效果则很少去检验。其实离开琴之后清唱的效果才是真正的水平。本课仍然如此。面对比较困难的谱子,不敢放手,我觉得今后可以大胆一点,放手孩子。让钢琴只是成为一个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给音、听辨、校对等。
三、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听辨教唱课,除了唱还是唱。就算听,也是简单的听而已,没有辨。会唱一首歌的旋律,不代表会听辨一首歌的旋律。尤其是这首歌相似的地方很多,应该发挥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去用心听每一部分的细微变化。比如个别的音符、节奏,这些都对孩子的耳朵很有锻炼性。我们老师就该抓住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去训练孩子的音乐素质。一段音乐的视听区别可能有困难,可以只听那么一两个音。比如说歌曲中的变化音,可以跟原因对比听辨。这样,对歌曲中音高的把握也是很有好处的。很长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而会听辨则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譬如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是快是慢?唱的音和钢琴弹的音是否一致等?
总之,想让学生喜爱上音乐,并不是一节课就能改变的问题,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之美,让同学们会爱上京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