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16 17:0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乌苏里船歌》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演唱欣赏曲目。歌曲是以赫哲族民间曲调“嫁令阔”和“伊玛堪”为素材创作、改编的歌曲,具有浓郁的赫哲族民歌风格,展现了赫哲族人劳动生活的情景。表现了赫哲族人劳动生活的情景,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勤劳好客的民族风尚。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前期音乐基础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歌唱能力和初步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演唱的整体表现要优于鉴赏和音乐知识的掌握。教师需要注重对主题句的旋律分析,启发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演唱出主题旋律和装饰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民歌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过程与方法:经历律动与歌唱,有感情地、准确地歌唱《乌苏里船歌》主体“嫁令阔”及引子“依玛堪”部分。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积极地演唱并感受歌曲《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地演唱歌曲《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和主体部分。
教学方法合作法:
导入部分采用合奏教学,快速热身、拉近师生距离,直观体验东北的“热情奔放”,了解东北的“铁汉柔情”。
情境法:“将音乐情境化,将情境生活化”,在导入部分配上秧歌曲,跳起秧歌舞,将学生迅速引到东北人民欢庆活动的情境中;在学唱歌曲部分,通过生活化情境双桨划船的律动动作掌握二声部“伊玛堪”节奏。探究法:用各种简而趣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制造融洽、开放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更深层的诉求。
教学准备音频与素材、课件制作、教材、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活动一舞乐传情揭开东北印象
1:教师演唱《彩色的中国》提问:为什么要用彩色描绘我们的国家呢?(学生回答)
2.回顾之前学习的民歌,教师总结出江南民歌的灵气。中原民歌高亢明朗的大气。
3.聆听《东北风》,教师随音乐《东北风》跳起秧歌,引起学生审美注意。
提问:这首歌曲觉得来自哪里?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
教师总结:一方水传一方情!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环节包含导入又作内容,充分发挥了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借舞乐传情,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了学生审美情趣。
活动二言语达情了解赫哲文明
(一)图文并茂,了解赫哲文化。通过短片了解赫哲族的人文、音乐特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生活的艺术。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浸润中,加之真实的赫哲族工艺品、图片辅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赫哲族音乐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产过程紧密相连。
(二)细听歌曲,捕捉赫哲风貌。
1.初听歌曲《乌苏里船歌》并思考:音乐分为几部分?
2.再次聆听,让学生摆好摇橹的姿势,随音乐走起。要求在主体部分听到长音的地方慢慢的推送。思考:主体部分的音乐分为几个乐句?
【设计理念】通过聆听感受歌曲,加深对主体部分的印象。
活动三歌声宣情展现赫哲音调
(一)载浮载沉,欣赏与学唱“嫁令阔”(主体部分)。
1.教师演唱乐谱《乌苏里船歌》主部旋律:边指挥边和科尔文手势表示音高,让学生演唱尾音。
2.观察乐谱,分析歌曲。
3.学生模唱,表现音乐张力、动力与魅力。
4.加词演唱歌曲,学生随琴有表情地歌唱。
知识小结:五声音阶、宫调式、赫哲族的小调被称作“嫁令阔”或女调。
5.聆听范唱,教师小结。《乌苏里船歌》的主体部分的曲调源自赫哲族传统民歌《嫁令阔》,它包含多种内容的歌词,比如就有《我的家乡多美好》,是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你还记得哪些由民歌改编的音乐?学生回忆知识)...因此,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二)泛舟江河,欣赏与学唱“伊玛堪”(引子部分)。
1.视频欣赏赫哲族“依玛堪”提问:从视频中听到了哪些衬词?
2.教师介绍:“伊玛堪”是以阿郎为起韵,赫尼娜为衬腔,给根为结束语的,由故事加演唱,口头叙述,无伴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因记录了赫哲族人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英雄史诗等内容,被称为赫哲族的“说唱文学”。
3.教师范唱引子部分,学生试着用a哼唱旋律。
4.出示二声部“伊玛堪”简谱,配以《乌苏里船歌》伴奏与动态图形谱,教师律动歌唱。
(三)多腔合作合唱赫哲歌
1.根据教师出示的简谱与图形谱,边作划船动作,学唱四个乐句(要求:以说带唱、依字行腔、体现说唱感)学生随嫁令阔伴奏歌唱伊玛堪部分
【设计理念】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遵循民歌“口头传授”的特点,学生通过看、听、认、模、唱,培养内心听觉、基本音高概念和情感,而后过渡到独立视唱;利用了划船律动稳定节拍与节奏,结合层次性的感悟(感知、理解、运用、熟记)过程,建立统一和谐的合唱声音概念。
2.师生合作:完整演唱《乌苏里船歌》教师歌唱头尾伊玛堪,学生合唱歌曲主部;
3.简介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活动四“黑土”传情了解东北文化
东北被称为“黑土地”,东北的“黑”,原来是多彩的沉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这节课,我们通过音乐的方式了解了东北这片黑土地的多彩,以及在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人间冷暖。东北还有其他面吗?等同学们自己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去发现!
东北被称为“黑土地”,东北的“黑”,原来是多彩的沉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这节课,我们通过音乐的方式了解了东北这片黑土地的多彩,以及在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人间冷暖。东北还有其他面吗?等同学们自己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去发现!
【设计理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元素性体验和探究式发现,学生在聆听、律动、想象与联想后,了解歌曲内涵、情感与意蕴。而后,对东北不同的民歌进行观察、比较、判断与决定,最终能自己得出结论,理解“黑土传情”的意蕴。
教学反思
教学观念:针对六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整个课题设计本着“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生本课堂”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绕音乐本体,循序渐进地展开,衔接自然,主题鲜明。
学生特点:教师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真挚、用心地搭建师生间的桥梁,利用热情的秧歌舞、温和、亲切、优美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整个教学气氛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教育趋势:由于实施综合性的整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知识面广泛、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乐体验场域和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教学内容:赏析内容丰富,充盈着文化浸润,学生的思路也能紧跟教师的思维。学生在交流发言中学会欣赏,感受、表达自己的艺术积累,增加了学生间的友谊和提高了协作能力。
教学不足:本设计的教学效果受学生音乐素养水平高低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