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后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卷 人民版必修2(后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3 15: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 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 ③重视农业的观念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生活于北宋汴京的居民,可能使用的瓷器有(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五彩瓷 ④粉彩瓷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4.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有(  )
①出现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③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5.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晋商(  )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 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 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从下列图片中可以看出在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物价不稳定 B.政府的反动统治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C.自然灾害 D.货币的种类多
7.假如你的家族是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家族的经历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8.
如图所示是民国时期写有“爱国诸君,请用国货”的“北京五星啤酒贴花烟灰缸”的陶瓷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①近代实业救国的思潮 ②近代中国商标发展史 ③北京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史 ④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右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1.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当欧美各国邮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邮政所取得的成就有(  )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邮政业务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③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国驿站 ④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1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13.“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利润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 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财富
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4.
右图是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的一幅写实图片,造成图片中“The great American slowdown”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美国人疯狂进行股票投机生意,造成股值的疯长
C.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
1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
A.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16.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这样一段“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苏俄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解说词中所说的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18.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A.按劳分配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C.推行以工代赈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19.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  )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④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当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生产力发展推动国际分工 D.联合国经济职能的加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计50分)
21.山东周村的丝绸业历史悠久。伴随电视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是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该剧全景式地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周村是山东商业的摇篮。从汉至唐代,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从周村、临淄通过芝罘、蓬莱等港口通往朝鲜、日本、俄罗斯甚至美洲大陆的贸易航线有数千年的历史。当年周村商街上出现了永和丝店、同和丝店、复源丝店、恒和丝店、同泰丝店、同升丝店、泰来丝店、人和丝店等形成的丝市街和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面店、庆和永绸布店等形成的绸市街,客商络绎不绝,一片热闹景象。旧中国商业界流传着一句名言:“学徒北京、上海,不到周村学不出来。”这说明周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货真价实、恪守信用、童叟无欺的经营管理观集中体现了鲁商的个性特征。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周村丝绸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4分)
(3)日本全面侵华后至解放战争前夕,周村丝绸业基本全部被毁。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村丝绸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次发展机遇是指什么?(4分)
(4)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4分)
22.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环渤海经济区必将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山东以自己的优势条件,更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三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四 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烟台(含威海市区)两市为沿海开放地市,而今全省已有对外开放口岸29个,其中一类口岸14个,包括11个海港口岸和3个空港口岸;二类口岸15个,其中海港7个,陆港8个。山东省先后建立了6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58个。1992年以来,山东省又规划设立了1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6个。广泛开展经济、技术、科学、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国内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山东》网站
(1)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时清政府实行什么样的贸易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三中“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的时候,英国是怎样的历史状况?山东是如何开始“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4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当代山东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山东对外开放的特点。(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宋人《纺车图》          《康熙御制耕织图》
材料二
          
          20世纪的工厂            法国埃菲尔铁塔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经济模式向材料二经济模式过渡的两条道路。两条道路在经济方面各自有何特点?(6分)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选择了上述道路中的哪条道路?试分析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6分)
(3)材料三所表现的经济模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4分)
【答案解析】
1.A [本题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材料不能体现安土重迁的思想,故可排除含④的选项。]
2.B [材料中的“候”“粪”“时”等都是小农生产中的重要因素,四个选项中唯有B项较全面。]
3.D [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先民便创造出了白陶,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东汉晚期,人们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元代后进入彩瓷生产期,五彩瓷是明代的创造,粉彩瓷则出现于清代,故③④不可能出现。]
4.D
5.D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地发展,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晋商就是其中实力较强的代表。]
6.B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货币贬值的情况,第二幅图反映的是日本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综合以上信息,故选B。]
7.A [本题以新情景为切入点,实际是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分析,其中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19世纪70年代,它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产物。而其中的B、C、D三项为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抗战期间、解放战争期间真实状况的介绍。]
8.D [材料中的陶瓷广告可知④正确,北京五星啤酒贴花烟灰缸可知②正确,“爱国诸君,请用国货”可知①正确,纵观材料这是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后的发展个例。]
9.D [由图中“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的字样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C [本题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民族传统特色。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11.B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故选B。]
12.D [从所给材料中可看出迪亚士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有二:一是寻找黄金,二是传播宗教。A项中的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与史实不符,B、C两项则表述不准确。材料中的“并”字说明“发财致富”与“带去光明”是一起的。]
13.C [A项只说明了材料的前半部分内容;B项不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是通过黑奴贸易获得资本,然后投资建厂;D项只是说明了黑奴贸易的不人道。]
14.A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不例外。]
15.A [由于经济危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且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因此人们才有“西方社会制度失败”的认识。]
16.B [根据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之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得出答案。]
17.B [新经济政策使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立足本国国情,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8.D [注意关键语句“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A项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B项没有体现出来,C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都可排除。]
19.A [④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含④的项;②从“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以证明。]
20.C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更加紧密,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21.(1)丝绸业特点:周村丝织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丝绸生产中心;丝绸生产分工细,出现专业手工作坊,成为周村主要产业。商业特点: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出现了独特的丝市街、绸市街这些专业丝绸街市,且分号众多;是中国商业思想的发源地,集中体现了鲁商诚信的商业理念。
(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政府提倡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3)机遇:通过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4)评价: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扩张;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决定了其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的探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屡遭挫折。
22.(1)政策: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影响:禁止海外贸易的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
(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1858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开放登州(后改为烟台)为通商口岸,开始开埠通商。
(3)由局部到全面、由沿海到内陆、由经济到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山东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当代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
23.(1)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特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渐进的,经历了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过程较肮脏和残酷。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集中国内力量直接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基础,虽基础不扎实,体系不健全,但时间短,速度快。
(2)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原因:①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人民迫切要求实现工业化的愿望。③苏联成功的经验等。(答出两点即可)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②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③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对策:科教兴国,培养创新人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