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式微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3.式微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19: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式微》
八年级第三单元后诗词
诗歌背诵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重点字音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gōng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_____,胡为乎泥中!
重点字形

这首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主题思想
诗歌大意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①[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②[胡]何,为什么。
③[微](如果)不是。
④[君]这里指贵族统治者。
⑤[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1.式微①,式微!胡②不归?微③君④之故,胡为乎中露⑤!

诗歌大意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自身的事情,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①,胡为乎泥中!





主题
溯洄
表达受奴役者痛苦的处境
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写作手法
引人深思
不言怨
而怨自深
直抒胸臆
重章叠句
式微,式微,胡不归
咏叹
质问
情感
质朴率真
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相同意思,不同字眼
委婉含蓄,表达淋漓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⑴《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⑵诗歌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表达效果。
巩固精练
运了设问的修辞方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3.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巩固精练
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4.这首诗上下二章的“微君之故”和“微君之躬”看似一字之差,却蕴藏着词人巧妙的心思,请作简要说明。
两章中只是在词语“故”“躬”上进行变化,使得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相同的意思,用了不同的字眼,将诗人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
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
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D
⑴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
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
C.《石壕吏》中作者歌颂了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D.两首诗都有较强的记叙和描写以及作者的内心独白。
C
6.对比阅读杜甫的《石壕吏》,回答下面问题。
⑵请分析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异同点。
巩固精练
6.对比阅读杜甫的《石壕吏》,回答下面问题。
不同:《式微》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
《石壕吏》表达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同: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压迫百姓的残暴行径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