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石壕吏》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
诗歌背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重点字音
逾
邺
yú
yè
戍
shù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妪
yù
炊
chuī
咽
yè
暮投石_____村,有吏夜捉人。老翁_____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_____词:三男_____城_____。一男_____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_______!室中更无人,_____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_____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_______。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重点字形
壕
逾
致
邺
戍
附
已矣
惟
妪
幽咽
诗歌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题思想
1.作者简介
杜甫,字________,自称__________,世称杜少陵野老,世称_________。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_________。唐代________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有《杜工部集》。
文学常识
一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工部
现实
诗圣
诗史
2.文学体裁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可以不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
文学常识
3.解题
《石壕吏》是组诗“三吏”中的一首。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诗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诗歌大意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①[投]投宿。
1.暮投①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译
差役喊叫得是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多么凄苦。
①[一何]多么。
2.吏呼一何①怒!妇啼一何苦!
译
3.听妇前致词①: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③,二男新④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⑤矣!
诗歌大意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①[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②[戍(shù)]防守。
③[附书至]捎信回来。
④[新]最近。
⑤[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译
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①。有孙母未去②,出入无完裙③。
老妪④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诗歌大意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①[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②[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③[完裙]完事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④[老妪(yù)]老妇。
译
5.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①。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歌大意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①[幽咽(yè)]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
思
维
导
图
内容
结构
夜晚投宿
时间:傍晚
揭露封建统治
反映深重灾难
同情劳动人民
地点:石壕村
事件:官吏捉人
老妇致词
家人当兵
三个儿子全去当兵,两个战死
家庭现状
作别老翁
只有孙子与儿媳
出入无完裙
请求服役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清晨告诉
⑴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说明兵役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巩固精练
1.《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_(体裁),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中心
人物是______________,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
叙事诗
时间
老妇
应设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藏问于答
3.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两个字是什么?
巩固精练
怒、苦。
4.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
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5.“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巩固精练
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面对;一夜之间,只剩老翁,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6.《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歌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诗歌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巩固精练
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达”试结合
诗歌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巩固精练
《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
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底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难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9.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
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歌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
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仰扬,
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
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C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巩固精练
羌村三首
文 |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巩固精练
羌村三首
文 |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⑵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四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