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黄鹤楼》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黄鹤楼》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19: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黄鹤楼》
八年级上第13课《唐诗五首》
诗歌背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重点字音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yīng w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____,白云千载空____ ____ 。
晴川____ ____汉阳树,
芳草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日暮____关何处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重点字形












重点字词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乡。


崔_____,汴州(今河南开封)人,_____代诗人。诗人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雄浑奔放。
文学常识


诗歌通过诗人在_________失意之际游览_____________的所见所感,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愁思。
主题思想
仕途
黄鹤楼
吊古伤今
思念家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文赏析

传说,从前费祎骑鹤登仙去了,此地,空留下了这坐黄鹤楼。
炼字角度
有“只,只有”之意,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乘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典故角度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
神话起笔,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文赏析

可叹黄鹤仙人一去永不复返,怅望空中白云千年来徒自悠悠。
内容理解
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炼字角度
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

表达了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文赏析

可叹黄鹤仙人一去永不复返,怅望空中白云千年来徒自悠悠。
写法角度
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




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文赏析

晴阳下,汉水平原,汉阳树木历历在目,江水中,波涛冲击着芳草丰茂的鹦鹉洲。
内容理解
晴朗的日子里,平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黄鹤楼周边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写景角度
选景典型生动,汉阳川、鹦鹉洲的芳草绿树。
展现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下面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赏析

夕阳西下,关山望尽,哪里是故乡主汴州?停立楼头,烟波浩渺,添人多少愁。
内容理解
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和开篇缥缈的意境吻合,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内容理解
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联颔联
主旨
吊古怀乡
登楼所见之情
颈联
羁旅思乡之情
尾联




名句赏析
此地空余黄鹤楼。
写景

“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
历历
萋萋
炼字角度
白云千载空悠悠。
抒情
运用叠字,音韵合谐。
黄鹤连用
三写“黄鹤”,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二、三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
用典角度
“昔人”典故。
画面描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⑴诗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诗人描绘明朗秀丽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毕业多年后,当你再回母校,发现已物是人非,也许会像崔颢一样在诗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理解性默写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2.(课后题)《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巩固精练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巩固精练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诗人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而导致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重在抒情。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
4.诗歌的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巩固精练
①连用三个隐含神话传说的“黄鹤”,突出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②增强了鹤去楼空的无奈与惆怅。
③使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
6.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两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巩固精练
“历历”是分明的样子,“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
7.“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①诗作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两个叠词,声调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②照应开篇,表现缠绵的乡愁。
8.阅读全诗,概括诗人内心情感的三次变化。
巩固精练
先是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怅惘之情。
接着是看到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的愉快之情。
最后是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而不见的思乡之情。
巩固精练
9.古人评价本诗具有“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绘画美”的特点。
①首联和颔联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描绘出白云缭绕的黄鹤楼,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②颈联和尾联通过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江面开阔,绿树青草茂盛的浩渺江岸图,展出出了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诗歌从神话传说起笔,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
彩。
B.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
怨的思乡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树木、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油然而生。
D.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
的凄苦思乡之情。
C
11.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本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是如何抒发思乡之情的?
巩固精练
王湾托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替自己问候家人,通过大胆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崔颢凭栏远望,落日之下,江面烟雾太腾,一片凄迷,不知乡关何处。诗人触景生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