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赠从弟(其二)》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后诗词
诗歌背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重点字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sè
瑟
lí
罹
亭亭山上松,____ ____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____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____凝寒?松柏有本性。
重点字形
瑟
瑟
惨
罹
重点字词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挺拔的样子。
亭
亭
寒
一
何
罹
凝
多么。
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刘桢(?—217),字公干,_______末年诗人,“_____________”之一。以________诗著称,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有辑本《刘公干辑》。
文学常识
《赠从弟》(其二),选自《建安七子集》。从弟,堂弟。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分别以蘋藻、松柏、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品格。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东汉
建安七子
五言
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作者歌咏了_________(不畏狂风严寒)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和对弟弟的_________的情怀。
主题思想
咏物
松柏
坚贞自守、高风亮节
勉励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诗文赏析
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炼字角度
亭
亭
瑟
瑟
展示松的傲岸姿态。
摹拟刺骨的风声。
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画面描绘
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虬劲,绿荫凝碧。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屹立。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文赏析
译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炼字角度
一
何
盛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
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劲
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文赏析
译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写法角度
衬
托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对
比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
“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诗文赏析
译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
写法角度
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对
比
内容理解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赏析
译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
“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内容理解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句式角度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赏析
译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表现手法
反
衬
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思
维
导
图
内
容
理
解
谷风猛烈
冰霜酷寒
松柏刚劲
松柏
不畏严寒
环境恶劣
亭亭|瑟瑟|一何|盛劲
名句
赏析
内在品质
托物
托物
尊重自然规律
承认寿命有限
高洁傲骨
炼字角度
写法角度
写法角度
写法角度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
⑴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中赞美松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励勉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2.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画面。
巩固精练
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虬劲,绿荫凝碧。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屹立。
3.“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运用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运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4.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巩固精练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
5.诗中怎样表现松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巩固精练
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7.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
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8.诗歌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精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9.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
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
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
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
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C
10.对比阅读《竹石》,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⑴对比两首诗,找出错误的一项是【 】
A.《赠从弟(其二)》中的“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
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B.《竹石》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
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
“咬”字使竹人格化。
C.《赠从弟(其二)》中写“风声”“冰霜”是夸张描写,写出了
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D.《竹石》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
风骨。
C
10.对比阅读《竹石》,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⑵《赠从弟(其二)》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
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0.对比阅读《竹石》,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⑶两首诗分别是一首什么诗,请赏析并说出你的理由。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咏物诗,标题《赠
从弟》,内容却写“松”,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赠从弟》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