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年级下第6单元后四首诗词
诗歌背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重点字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lòu
漏
qī
栖
piāo miǎo
缥
缈
jiǎn
拣
缺月挂疏桐,____断人初静。谁见____人独往来,____ ____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____尽寒枝不肯____ ,寂____沙____冷。
重点字形
漏
幽
缥
缈
拣
栖
寞
洲
重点字词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枝叶稀疏的桐树。
疏
桐
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漏
断
幽居之人。
幽
人
知晓。
省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沙
洲
苏轼,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文学常识
北宋
此词为公元 1082 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 1083 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子瞻
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
欧苏
这首词的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_____________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主题思想
月夜孤鸿
孤高自许
蔑视流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诗文赏析
译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深夜人们安静了。
内容理解
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炼字角度
横
勾勒青山的静姿。
绕
描画白水的动态。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诗文赏析
译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
内容理解
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
写法角度
自
比
用孤鸿自比。
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诗文赏析
译
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文赏析
译
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独宿于荒冷的沙洲。
修辞角度
拟
人
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寄寓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写法角度
象
征
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思
维
导
图
内
容
理
解
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
缺月疏桐
漏月人静
上片
借景抒怀
烘托幽独凄冷的心情
为幽人、孤鸿作铺垫
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
幽人独往
缥渺孤鸿
烘托幽独凄冷的心情
与孤鸿心理相同
惊起有恨
心怀幽恨,惊恐不已
与孤鸿志趣相同
拣尽寒枝
独宿沙洲
孤高自许,洁身自好,坚持操守
下片
(托物怀人)
思想情感
景
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
情
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心情孤独
志趣高洁
理想坚守
⑴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⑵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理解性默写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巩固精练
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
3.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4.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
巩固精练
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5.“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
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巩固精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巩固精练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
心境。
B.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
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既是虚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
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
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
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
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C
9.对比阅读《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感情有何不同?
巩固精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卜算子》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定风波》中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唐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10.对比阅读萨都剌的《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卜算子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⑴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CD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
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虚实相间,先写“幽人”
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
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萨词“秋宵永”的“永”
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
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
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E.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
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10.对比阅读萨都剌的《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卜算子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⑵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苏轼的词: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
萨都剌的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