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竹里馆》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7.《竹里馆》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0: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竹里馆》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后诗词
诗歌背诵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重点字音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huáng


tán


独坐___ ___里,
弹琴复长___。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重点字形



重点字词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这里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王维,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家。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_______________”。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_______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
摩诘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此时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摩诘居士


王右丞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这首诗写了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悠闲生活。写出了________的氛围与________的心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主题思想
月下独坐
弹琴长啸
清幽
淡泊
清幽宁静
高雅绝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文赏析

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内容理解






描绘出没有尘世喧嚣,没有名利干扰,幽深清明的自然世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文赏析

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炼字角度
在开头给人留下突出印象,贯穿全篇,塑出一个独居者的形象。

写作手法




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诗人又写了弹琴、长啸,以声响衬托静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赏析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炼字角度
明月似是有意在幽林中陪伴诗人,更像是和诗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明月的高洁烘托诗人高雅脱俗的形象。




内容理解
主旨
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隐居生活
心境宁静淡泊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
独坐幽林
画面
隐居生活
悠闲自在
弹琴长啸
篁林幽深
月夜竹林
空明澄净
人不知
却不孤独
没有尘世的喧嚣
没有名利的羁绊
与自然对话
与天地精神往来
内心澄净
夜深人寂
明月相伴
隐居生活
情趣美好
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情感
⑴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衬表,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情况。
⑵诗歌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
理解性默写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
巩固精练
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
3.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不觉得孤独?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4.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巩固精练
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谧,即“以声写静”。
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巩固精练
拟人,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6.全诗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安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怡然自得的心境)。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巩固精练
A.这首诗是诗人暮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串全诗,刻画了
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庸自然,犹如手到擒来,就写出了幽静的气氛
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明境地。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做故意心相印
的知音朋友,示出新人新奇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宦途崎岖而心里
落寞无穷之情。
D
8.对比阅读刘孝先的《咏竹》,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咏竹
南朝 |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王维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刘孝先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9.对比阅读王维的《书事》,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书事
唐 | 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注: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⑴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
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
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
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
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
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
深院的幽静。
B
9.对比阅读王维的《书事》,回答下面问题。
巩固精练
书事
唐 | 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注: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⑵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竹里馆》写诗人在夜间的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表现出他淡泊的心态。
《书事》作者运用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诗中透露出对清幽生活的陶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