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月夜忆舍弟》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5.《月夜忆舍弟》 课件-【2024决胜中考】中考古诗九大主题“意象”复习(85首)(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0: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月夜忆舍弟》
九年级上第3单元后四首诗词
诗歌背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重点字音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sàn


shù



____鼓断人行,边秋一____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____乃未休兵。
重点字形



重点字词
边防驻军的鼓声。





何况,况且。


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_____”等,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_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_”。
文学常识
子美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少陵野老
杜工部
杜少陵
现实
诗圣
诗史
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抒发了思念__________、思念___________,夹杂着_______________的焦虑。忧国忧民,满现状,渴望社会__________,盼望战乱______________的愿望。
主题思想
家乡
亲人
生离死别
安定
早日结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诗文赏析

边防驻军的鼓声阻断了人们的行走,边塞的秋天传来孤雁的哀鸣。
内容理解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写法角度
通过所见所闻描绘出边塞荒凉的景象,渲染悲凉的气氛。








沉重单调的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思想感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文赏析

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内容理解
写法角度
首联、颔联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通过望月怀乡写出“忆”,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无不使诗人感物伤怀,产生思念之情。




在客观实景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人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更亮,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诗文赏析

虽有兄弟却都已分散在各地,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内容理解
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结构角度
承上启下。感情悲壮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情感角度
上句:差弟兄离散,透露出诗人深沉的忧虑。
下句:写家也不存在了,家人的生死更是难料,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文赏析

寄出的书信常常不能送达,何况战争还没有结束。
内容
理解
亲人们四处流散,寄出的书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更难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炼字角度
“一直、总是”的意思,既说明时间之久,又体现状况之频繁,突出战乱之祸。

情感角度
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寄寓了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内容
理解
背景
情感
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生死离别的忧虑。
异乡戍鼓,孤雁声声,秋夜月露。
景物




诗歌赏析
路断行人,战事频仍激烈。
边塞秋景
视觉
戍鼓雁声,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听觉
既怀家愁。
弟兄离散
生死难卜
绵绵愁思夹杂
生死离别的焦虑不安
又忧国难。
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长”|一直,总是。
寄书不达
战乱频仍
炼字
家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难达。
理解
更何况战事繁仍,生死茫茫更难预料。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月下怀乡
露从今夜白
景中融入主观感情(对故乡的思念)
月是故乡明
⑴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由杜子美《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月”能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⑵诗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图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赏析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的表达作用。
巩固精练
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出边城战事频繁、戒备森严的背景,及荒寂凄凉的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凄凉的气氛。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思想感情。
3.赏析颔联“露出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表达作用。
巩固精练
①交代时令。
②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点明了主旨。
③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千古名句“月是故乡明”的表达效果。
巩固精练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表现出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的真情实感。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5.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6.赏析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表达效果。
巩固精练
①(炼字)“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既说明时间之久,又体现状况之频繁,突出战乱之祸。
②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7.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巩固精练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8.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B
9.阅读杜甫的诗歌《遣意》,回答问题。
巩固精练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⑵《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事堂春日之景,借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⑴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野落花
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