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五下第1单元 认识负数 教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五下第1单元 认识负数 教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15: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 数学 )基于标准的教学全册备课
学 校:xx小学 授课年级:五年级
设计者:五级数学组 授课时间: 20周 53课时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学段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在观察、实验、猜想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
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
分数)。
4、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5、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
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测量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立
方米、1 立方厘米以及 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位置
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
的对应。
三、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
数据。
3、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
数据。
4、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实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
学活动经验。
2、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统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可能性;数学与生活。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 0。
3、 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
能力。
6、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7、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
8、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9、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
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二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
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单元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及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
四单元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
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五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预算打下基础。
六单元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七单元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
算打好基础。
八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度,不但能用恰当
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
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新的增长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都有所增长。学生的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模型思想都
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习本册教材存在的困难与障碍:1、如何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掌握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及变式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
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
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
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
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
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评价任务】
1、读写正负数,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会用正、负数表示,能借助温度
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通过彩色卡纸认识真分数
和假分数。借助圆片认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在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
基本性质。
3、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维恩
图和短除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通过剪一剪的剪纸活动
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中,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借助方格图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在找一找军营中的位置、方格纸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观察军事沙盘图,根据方
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5、在垃圾分类工程中,学会通分及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探
索异分母分母加减法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理。
6、用列表和画图的方式寻找简单规律。
7、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8、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
的换算。
9、小组合作探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的测量方法。
【学习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有 8 个单元。
第一单元:分数负数。需要 2 课时。
主要内容: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读写正、负
数。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需要 10 课时。
主要内容:2.1 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2.2 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认识
2.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4 分数的基本性质;2.5 回顾整理;2.6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需要 11 学时。
主要内容 3.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2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3 约分和最简分数;3.4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3.5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6 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8 我能长多高
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 需要 2 个学时。
主要内容 4.1 数对的含义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4.2 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位置
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 需要 6 学时。
主要内容:5.1 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5.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3 异分母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5.4 智慧广场
第六单元--复式统计图 需要 2 学时。
主要内容:6.1 复式条形统计图;6.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需要 13 学时。
主要内容:7.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7.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7.3 体积与体积单
位;7.4 容积和容积单位;7.5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计算;7.6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
积;7.7 回顾整理;7.8 综合练习;7.9 有趣的溶解现象
第八单元——总复习 需要 7 学时。
主要内容:z.1.1 认识负数、分数;z.1.2 分数加减法
z.2.1 长方体和正方体;z.2.2 方向与位置;z.3 复式统计图;z.4 综合练习
【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
2、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
3、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4、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
5、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
堂实录等。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认识负数 适用年级:五年级
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xx小学数学组
授课时间: (1)课时
【单元整体分析】
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五年级学段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目标: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
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2、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
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
新知。
单元分析:1.注重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正、负数的意义。
2、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有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编排教学内容。
3、注重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
表示的是两个意义相反的量,借助数轴对这节课进行了拓展延伸,不仅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正、
负数的意义,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己经理解和掌握正负数,通过借助温度计帮助学生学习正负数的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认知特点: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并开始掌握一些抽象概念。
3、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正确运用实物、现实情境等直观掌握正负数的意义。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
2、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过程与方法: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 0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例、有根据
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实施策略】
1、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2、本单元教学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导发现法
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窗 1 认识负数 2 课时
我学会了吗 1 课时
【单元评价设计】
1、(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 0 分,+9 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 分表示
( ),比平均成绩少 2 分,记作( )。
3、 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 0 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 0 的( )边。
4、判断: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5、 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 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 150 克,
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6、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 米,又走了-
30 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60 D、0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 1 备课
课题名称: 认识负数 适用年级: 五年级
单位名称:xx小学一、目 设计者:xx小学数学组
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力和计算法则。了解最简分数
和约分的方法。
(2)通过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并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
般方法;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3)通过对知识间的联系的探究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
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本节课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负数对学生来说有些
抽象,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宜借助直观的教具,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2)学习这部分内容,是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己经理解和掌握正负数,通过借助温度计帮助学生学习正负数的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认知特点: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并开始掌握一些抽象概念。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正确运用实物、现实情境等直观掌握正负数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
意义的量。
2、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会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评价任务 (注明指向目标几)
1、结合实际,借助温度计和生活中电梯按键(目标 1)
2、写一写、读一读(目标 2)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可以预设生活情景来进行导入。
(1)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小区的电梯按键,观察上面的数字,
你有什么发现?
生:1、2 的前面多了一个减号。
生:1、2 的前面多一个负号。
生:这上面有负一和负二。
(2)引入负数。
你真厉害,都认识负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正负数。板书课题:认识
正、负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常用的正负数入手,电梯对于现在的孩子是天天能看
到的,是孩子见到的生活中的正负数,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
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三)1、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出示计分表
(1)你能试着读出上面的数吗?
第 1 题 第 2 题 第 3 题 第 4 题
五年级 1 班 +10 -10 +10 -10
五年级 2 班 +10 +10 -10 +10
五年级 3 班 -10 +10 +10 +10
生:读
(2)在这些数的前面,出现了这样两个符号“+”“-”,师板:“+”“-”
(3)前边带“+”的是正数,习惯上,正号一般省略不写,那带“-”的呢?
(4)你能说出两个正数或负数吗?
这里学生就会列举出很多的正、负数。(如:+3、6,- ……
设计意图: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不仅让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和以前学过的
小数、分数、整数进行比较,区分它们的不同。
2、正负数的意义
(1)我们已经会读写正、负数了,但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指电梯按键上面的-1,
-2),这里的的-1,-2 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与 1、2 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地上、地下,那地面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生:区分作用。
生:分界线
(3)如果这个分界线我们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的话,你会想到哪个数字呢?
生:“0”
师:板书“0”
小结:比地面高的楼层,我们选择了正数来表示,比地面低的楼层,我们选择了用负数
来表示,这里的分界线也就是地面,我们选择了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
(4)那同学们想一想,“0”应该是正数还是负数啊?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
(5)那它是负数吗?
理解“0” 既然是一个分界线,就既不应该是正数,也不应该是负数。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通过刚才的分析,那我们肯定知道这里的+10、-10(指计分表中的+10、-10)分别
表示什么意思了吧。
(6)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正、负数呢?(如:试卷上、存折上)
(7)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依次出示情境图天气预报、地
图、存折、进出货单。)
·天气预报 (出示课件),谁能给大家播报一下
这里的-2℃、5℃分别表示什么呢?它们的分界线又是什么呢?
·海拔
这里的+8844、43 米、-155 米又表示什么呢?
·存折
这里的 4500、-4500 又表示什么呢?
·出货单
这里的 1000、-300 又表示什么呢?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的意义。)
(8)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学习,归纳一下,在什么情
况下会用到正、负数呢?横线左右的两个量之间有何共同点呢?
归纳出:地上和地下、零上和零下、高和低,支出和收入都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为
了清楚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需要使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力图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悟出正负
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另外,从学生的情感来看,他们
对数据本身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事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
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
3、体现数学符号的简洁性
(1)想一想,在这些地方,我们如果不使用正、负数,能用其它方式将意思表示清楚吗?
零下 2℃,零上 5℃,能表示清楚吗?
(2)既然我们用语言也能将意思表达清楚,为什么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呢?你喜欢用哪
种方式来记录?
体会简洁
小结:是啊,两个简单的符号,就表示了这么丰富的含义,这正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
和魅力啊!特别是在使用时,我们还可以省略正号,让书写更简便。我听一个同学说,为什
么省略正号,不省略负号呀?大家认为呢?
师:就是,正号使用的多频繁呀,再说啦,正号不比负号还多一画吗,能简单就简单,
要不怎么说“懒”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呢,当然这里的懒是有条件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同时也让学生
经历了一种数学化的再创造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
生的必要性。
4、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学习了这么多正负数的知识,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引入温度计
(3)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三个城市的温度吗?(分给孩子只有刻度线,没有刻度
的温度计模型),小组合作,找一找,标一标。
(让孩子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体会零刻度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意义)
小组代表展示
(在汇报的过程中,让孩子说出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
(4)统一零刻度线的位置,让学生选择一个城市的温度在温度计模型上表示出来,并展
示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我们能知道三个城市温度的高低了吗?
从而归纳出,在温度计上,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线,越向上温度越高,相应的数也就越大,
越向下温度越低,相应的数也就越小。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正、负数的意义后,借助温度计这个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合
作交流,自主探究,比较正、负数的大小。给学生了发展的空间。
5、拓展
(1)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肯定累了吧?我这个温度计都累的罢工了。看,躺下了,
还特别臭美,又减肥了,哎,瘦成一条线了,你还记得上面的刻度吗
(2)我们能不能找到-40、-50、-780、-1254000 的位置?40、50、780、1254000 呢?
(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均匀分布在0的两边,左右一一对应。)
(3)观察上面的数字,他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学生总结出,正数都在 0 的右边,都比 0 大。负数都在 0 的左边,都比 0 小。
师:板书 “负数 < 0 < 正数”
师小结:如果在右边再加上一个表示正方向的箭头,可就是我们到初中才学到的数轴了,
同学们是不是感觉自己很厉害。
设计意图:在这里以温度计为基础认识数轴,学生真正感受到 0 是分界点,再由课件上
显示出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正负数有无限个。借助温度计“做足文章”。以温度计为基
础认识数轴,在数轴上能找到数的相应位置,感知正负数的个数有无限个,实现了学生对数
的感念的一次延伸。
(四)、自主练习
1、(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 0 分,+9 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 分表示
( ),比平均成绩少 2 分,记作( )。
3、 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 0 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 0 的( )边。
4、判断: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五)、回顾反思
谈话: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1:知识层面,如正确认识正负数、读写正负数等。
预设 2:能力方面,如操作、观察、合作学习、计算速度等
预设 3:数学思考,类推等思想方法。
预设 4:情感态度,如自信心、成功的体验等。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提问,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
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
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