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平凡中见伟大,细节中显真情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三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诵、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描写、关键语句和人物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叙事性作品中选取一篇,班级开展“我为你讲‘小’故事”的活动,要求讲出小人物的事迹、小人物的形象、小人物的精神。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1位学生)
(1)人物描写:84%的学生对所讲作品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叙述层面,开始关注细节描写,但对细节的解读不够深入,不能从中体会人物精神。
(2)关键语句:72%的学生已经有意识去关注关键语句,但对关键语句的解读还不到位,无法从中感悟人物精神。
(3)人物精神:90%的学生由于无法细致深入地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语句,因此,缺少与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的关联以及对小人物的典型性与时代性的理性分析。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在写人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到人物描写和关键语句,但在深入细致地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无法从中理性辩证地分析人物精神。具体情况如下:7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4%)能够关注到细节描写,但解读不够深入;6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2%)有意识去关注关键语句,但解读还不太到位;82位同学(约占测试人数的90%)由于无法细致深入地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语句,因此,不能立体多元化地看人物。
【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在写人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了关注文章细部的意识,能够尝试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语句,但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立体多元地分析人物精神。因此,细节描写、关键语句和理性辩证地分析人物精神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一组回忆性散文及小说,其人文主题是“凡人小事”,展现平凡人物身上闪现的优秀品格,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单元学习要求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从关键语句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平凡人物身上的闪光品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与《老王》是两篇回忆性散文,围绕中心人物,记叙了多件琐事或多个生活片段,以细腻生动的细节和匠心独运的语言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真挚情感。《阿长与<山海经>》典型地体现了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感受两种视角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老王》将复杂而深刻的感喟隐藏于平和含蓄的语言之中,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提升学生运用言语思维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自读课文《台阶》是一篇小说,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以丰满的细节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卖油翁》是一则古代笔记小说,语言简洁,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的精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了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大智慧。
单元核心任务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和《卖油翁》均是叙事性文体,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选材和内容架构,择取表现人物性格、触动自己情感与思考的典型事件,详略得宜地完成作文;其次,学生细读课文重点段落,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发掘文章的意蕴,同时学习如何在回忆中发现触发感动的细节,并用恰当的技法描写出来。四篇课文在写法与风格上各有特点,《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的手法、幽默调侃的笔调,《老王》平淡中寓有深意的语言,《台阶》以“修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卖油翁》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的精要描写,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资源。
单元整体设计以课文为样例,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总结叙事散文素材选取、详略安排、细节表现、情感抒发的基本规律,并转化为对学生写叙事散文的指导。
核心任务: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能区分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能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定位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能用逻辑图示梳理文章内容与结构。
2.能关注细节描写,结合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做出分析与简评。
3.能在阅读中通过分析细节描写与主旨的关系,学会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并能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与记忆中的感动瞬间,在写作中用丰满鲜活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4.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二、思维目标
1.能抓住关键细节把握文本中的中心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能通过比较总结出同类文体相通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形成比较意识,发展比较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能体会到平凡人物身上的善良人性,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2.通过完成“我身边的普通人”这一核心任务,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能更加热爱生活和成长为更好地自己。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温情笔调勾画出的苦难与希冀)(2课时)
【第二课段】第11课 老王 (小人物,大情怀)(2课时)
【第三课段】第12课 台阶 (读懂父亲)(2课时)
【第四课段】第13课 卖油翁(闪耀的路人甲,可敬的平凡人)(2课时)
【单元任务单】
(一)默读课文,梳理内容,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化繁为简,人物构建
课文篇目 小人物 身份 代表事件 形象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
《老王》
《台阶》
《卖油翁》
【学习提示: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自主预习,预习后要做到以下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人物的主要故事;勾画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句子;根据初步阅读的理解,简要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结合“学习任务单一”,找出小人物的共性特点,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求同存异,概念明确
小人物共性提取 1.身份低微2.……
明确概念 “小人物”通常指:
文学作品中小人物举例
【材料补充:《现代汉语词典》与《中文字典》关于“小人物”一词的解释——1.《现代汉语词典》: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2.《中文字典》: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
(三)搜集资料,按照以下步骤,把握课文创作背景,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步骤:
1.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文字纪录;
2.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小人物塑造的时代意义,分类整合小组结论(教师课前准备好与课文有关的影音资料作为背景补充,拓展学生思维);
3.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他小组轮流进行补充,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知人论世,时代书写
【课时安排】
第12课 台阶 第2课时
——读懂父亲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父亲建造台阶的原因、经过、结果,并概括小说大意。
大意:本文围绕“台阶”写了想修建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老实厚道的父亲,在经过漫长的准备工作,终于建成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后,却感到若有所失的故事。
【分析讨论】
文中对父亲的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你从中感受到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
①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对父亲脚板的描写,表现出父亲终年劳作的辛苦。“泥土的颜色”“一盆泥浆”“积了一层沙”,可见父亲终年在泥土中劳碌,突出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②父亲坐在绿荫里……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③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磨穿了底的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说明父亲一个冬天都在劳作,凸显出父亲的勤劳和辛苦。
④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飘”“挑”“晃”“滚”等动词,生动细腻地描写了父亲头上的露珠的动态变化。这些动词既体现了父亲的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又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关爱、敬佩之情。
⑤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动作描写,父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内心无比喜悦的同时又有些手足无措。
⑥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既突出了父亲不服老的性格特点,又与前文写父亲从山上背了三块青石板“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父亲确实老了。
⑦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浇”“按一按”“敲了敲”“踩了踩”等动作和“硬了硬了”“实了实了”“全冻牢了”等语言,一方面写出了台阶逐渐牢固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
⑧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熬不住”表现出父亲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磕了一下”“猛然愣住”“憋住了不磕”表现了父亲的谨慎、小心,表达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⑦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因年老挑水吃力却不愿承认自己年老的心理,表现了父亲的倔强、好强、不认输。
⑧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埋”“半晌都没动”写出了父亲停止劳动后的颓丧与失落。把父亲的头发比作失去了生机的“庄稼茬”,写出了父亲衰老而失去活力的状态,也写出“我”对父亲的心疼与惋惜。
【总结】
通过细节,我们读出了一个老实、卑微、勤劳、倔强、富有追求的父亲,也读出了一个实现人生目标后迷茫、衰老的父亲。
【问题释疑】
1.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建好后,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何理解“父亲”的形象?
3.本文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台阶”有什么含义
①台阶指我们家房屋前的三级台阶、九级台阶。父亲从三级台阶起步,最后建成了九级台阶,三级青石台阶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
②台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房屋台阶高,主人身份地位才高,才能被人尊重。所以,建造高高的台阶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建成的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
③台阶象征人生的使命。九级台阶的建成表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父亲却感到既困惑又失落,这不仅是因为他身体的衰老,更是因为他精神生活的质量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他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造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写作特色】
1.立意新颖,含义深刻
台阶本来只是用以登高的建筑物,但在父亲与乡邻们的眼中,台阶是地位的象征,是衡量荣耀的砝码。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虽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浓缩了一位普通农民为了实现生活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历史。
2.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父亲与台阶的故事。由“我”小时候在台阶上的平凡生活写到父亲砌高台阶的强烈愿望,再写到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进行的积极准备,最后到台阶造好后父亲生活、心理状态的变化等,都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3.细节描写,小中见大
细节描写的内容虽然细小,却能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刻的主题。例如第21段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这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因新台阶即将开建,多年心愿即将实现而喜悦却又紧张得手足无措的情态。
【板书设计】
【积累拓展】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梁晓声《父亲》节选
火车车头的光束正照着煤车。父亲的肩膀,终于离开了煤车。父亲缓缓抬起了头。我看清了父亲那双绝望的眼,一张皱纹纵横的脸。 每一条皱纹,都仿佛是个“!”号,比父亲写给哥哥的那封信中还多……
雨水,从父亲的老脸上往下淌着。
我知道,从父亲脸上淌下来的,绝不仅仅是雨水。
父亲那双瞪大的眼神空洞的眼睛,那抽搐的脸腮,那哆嗦的双唇,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雨夜,又使我回想起了几年前那个雨夜。我躲在我们连队木棱堆之间大哭一场的那个雨夜……
【课后作业】
人与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表现出来的形象都各不相同。请以“我的父亲是一个……”的句式开头,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父亲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