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1机械运动 第3课时 (课件 25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1机械运动 第3课时 (课件 25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6 21:20: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3.1机械运动(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习题练习,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与应用。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速度的应用
1、速度公式为 ;只要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 ,就可求出第三个量;
2、速度公式还可变形为 和 ;
3、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的要求: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 必须统一。
(2)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 ,明确 以及 的关系。
(3)先进行 运算,再 进行计算。
4、解题时审题要严谨,解题要规范,步骤要完整。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履带式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分别乘坐两种电梯的s-t图象。则乘坐电梯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小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t1~t2时间内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   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图乙可知,如果同时出发去2楼,搭乘   所用时间更少。(填“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
例题2、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例题3、如图为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通道。ETC系统采用的是一种短程无线通信方式。汽车通过高速收费站时,司机看到收费站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在高速行驶中,会听到车窗的缝隙处风的呼啸声,这是空气快速通过车窗缝隙时发生   引起的。汽车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 t1=4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图中阴影区域)边界,然后再经t2=6s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36m.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不计车长)
例题4、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图中“12千米”是指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分钟,则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杭州南最快需要   分钟。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一次,张先生外出办事,他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坐  。
三、随堂练习:
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的运动速度v可由速度公式计算出来,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有道理
2、某同学以1.2 m/s速度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为10 min,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12 m B.72 m C.720 m D.1200 m
3、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20s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做变速运动
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B段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BC段的速度为80km/h
C.在AB段的速度大于CD段 D.第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80km
5、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秒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  )
A.BD间距为850米 B.AB间距为255米 C.BD间距为1190米 D.AD间距为680米
6、看着刚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下表是小明纪录小刚和小兰爬行时的情况。
时间(秒) 1 2 3 4 5
小刚爬行的距离(米) 0.3 0.5 0.75 1.25 1.75
小兰爬行的距离(米) 0.4 0.8 1.2 1.6 2.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
(2)另一个孩子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小时。
(随堂练习第7题图) (课后巩固第1题图)
四、课后巩固:
1、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2、同学们开展赛车活动时,让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赛道上同时出发,它们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1米路程,甲车用时5秒 B.8秒内乙车通过了1.2米
C.两车都是变速运动 D.甲车比乙车速度大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
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4、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棒,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5、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武林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过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小刚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步行的是图中AB段 B.小刚家到武林广场的路程为3600 m
C.小刚骑车的速度为6 m/s D.小刚步行所用的时间为25 min
(第5题图) (第6题图)
6、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距离甲出发地1千米处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前10分钟内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7、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米·秒-1)
空气(0℃) 331 铜(15C) 3750
空气(15℃) 340 铝(15℃) 5000
水(15'℃) 1500 钢(15℃) 5200
(1)写出一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关的规律。   
(2)气温为15℃时,在长为850米的空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时间间隔为2.33秒。制造该金属管的材料可能是   。
8、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其平均速度为   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   (选填“应该”或“不应该”)受到处罚。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在丽水,已经出现用校车来接送孩子,如图所示:
(1)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校车,它的运动状态   (选填“有”或“没有”)改变。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
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 7 点 30 分乘校车去上学,7 点 54 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
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10、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求: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下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像。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1、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后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
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议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同一高度(足够高)
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 1 2 3 4 5 6
小球质量m(g) 2 5 10 5 5 45
小球半径r(m) 0.05 0.05 0.05 0.10 0.25 0.30
小球的收尾速度v(m/s) 16 40 80 10 1.6
[得出结论](1)比较1、2、3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拓展应用](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的   m/s。
12、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
1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空气温度t/℃ 0 5 10 15 20 25 ……
声音速度v/m·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
(1)如果测得今天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45.4m/s,则今天的气温是   ℃
(2)地列车A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与之相邻的另一轨道上的高速列车B正以60m/s的速度迎面驶来。A车司机拉响汽笛,发出两声短促的汽笛声,汽笛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两车未相遇,第一声汽笛拉响后ls两车距离减小了多少?B车接收到这两声汽笛信号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当时气温为15℃)
1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向杭州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当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1、v=s/t 任意两个量 2、s=vt t=s/v
3、(1) 单位 (2)画示意图 运动过程 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字母 代入数字
二、例题讲解:
例题1、静止;等于;垂直电梯
解析:(1)以电梯为参照物,小强相对电梯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他是静止的;(2)根据图乙可知,在t1~t2时间内,两个电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他处于平衡状态,即他受到的支持力都等于重力,因此内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等于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3)根据乙图可知,当时间为t3时,垂直电梯已经到达2楼,而自动扶梯还没有到达,因此搭乘垂直电梯所用时间更少。
例题2、8;0.7;变慢
解析:(1)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vt=20m/s×0.4s=8m;(2)当不打电话时刹车距离为:s刹车=s总-s反应=33m-8m=25m;当打电话时反应距离为:s反应'=s总'-s刹车=39m-25m=14m;反应时间为:;
因为0.7s>0.4s;所以驾驶员接打电话,会使刹车反应变慢。
例题3、汽车;振动;8.6m/s
解析:(1)司机看到收费站向后退去,是说收费站在运动;因为收费站相当于汽车的距离不断增大,所以是以汽车为参照物;(2)在高速行驶中,会听到车窗的缝隙处风的呼啸声,这是空气快速通过车窗缝隙时发生振动引起的;(3)汽车从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例题4、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36千米/时;12分钟
解析:图中“12千米”是指此处到杭州南的路程为12千米;驾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20分钟=1/3时,汽车的速度v=s/t=12km/(1/3h) =36km/h;标志牌上“60”是指限速60千米/时;从标志牌到杭州南最快的时间t′=s/v =12km/60km/h=0.2h=12min。
例题5、(1)5分钟 (2)20米/秒 (3)3千米
解析:(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10:05-10:00=5分;(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s/t=6千米/(5/60)h=72千米/时=20米/秒;(3)16元-10元=6元6元是起步价后所乘路程支付的费用,起步价后的单价是2.00元/千米,所以起步价后所乘的路程s=6元/2.00元/千米=3千米。所以起步价内所乘的路程为6千米-3千米=3千米。
三、随堂练习:
1、C 2、C 3、B 4、B 5、A
6、(1)0.4米/秒(2)变速 7、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千米/时;1.5
四、课后巩固:
1、C 2、D 3、D 4、C 5、D 6、D
7、(1)合理即可 (2)铝 8、汽车;120;应该
9、(1)没有 (2)最大速度 (3)12
10、(1)(2)550m
11、质量;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10
12、(1)20 (2)变速 (3)②③;144
13、(1)24 (2)100m (3)0.75s
14、(1) 0.5 h (2)100 km/h (3)42 mi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5张PPT)
第三章 运动和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节 机械运动(3)
---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运用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习题
练习,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与应用;
科学思维:提升规范解题、严谨审题、运用公式的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例题讲解、模仿练习等,提升熟悉、规范解题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互动、合作等方法,形成乐于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复习导入
1、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是: 。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3、速度单位有 ;关系是 。
3、“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时间与速度成反比”这句话对吗?
不正确:
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
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v=
s
t
m/s km/h
1m/s=3.6km/h
新知讲解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 ;
(1)速度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进行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 ;
(3)平均速度的计算: ;
平均速度可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日常所说的物体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2、速度公式的变形:
由速度公式 可得,
所以,知道速度v、路程s、时间t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
(1)路程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
(2)时间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
s=vt
s=vt
新知讲解
二、典型例题:
1、解题一般步骤:
① 用物理符号梳理已知条件,明确待求量;
② 选择合适的公式或构建方程;
③ 代入对应数据,不漏单位,
④ 计算结果,不用分数,但过渡量可用分数表示;
⑤ 复核,对结果作说明;
⑥ 写出简明的答案。
视频:
解题规范与步骤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2、典例分析:
[例题1] 2006年7月12日,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试求刘翔当时赛跑的速度。
解:由题意可知,路程 s=110m,时间 t=12.88 s。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s
V=
t
110m
=
12.88s
=8.54m/s
答:刘翔比赛当时的赛跑速度是8.54m/s。
新知讲解
[例题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解:
列车通过大桥是从列车头开始进入大桥至列车尾离开大桥的过程,如图所示。
列车通过的路程:S=450m +150m= 600m
已知列车的速度 v=108 km/h= 30m/s,
所以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
t =s/v =600m/(30m /s) = 20s
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20s。
新知讲解
[例题3]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某人过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 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 2米/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
解:根据题意,由速度公式v =s /t,可推得公式 s=vt。
此人在6秒钟内通过的路程为:
s = vt = 2m/s ×6s= 12m;
因为 s 小于15m,所以,在剩下的 6s内,他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答:该人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新知讲解
[例题4]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的速度是6m/s,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2,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
物体全程时间t=t1+t2=
平均速度v平=
=4.8m/s
4.8m/s
答:平均速度为4.8m/s。
练习: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 。
2、野兔在草地上以6m/s的速度向前方54m处的树洞奔逃,野兔逃入树洞用时————秒。某小狗从42m外的地方以 7m/s速度沿直线追兔子, (选填“能”或“不能”在兔子进洞前追上兔子。
10m
9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
C
课堂练习
2、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C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在下列v-t图像中,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符合的是(   )
B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0-2秒内,物体做运动;第3秒时,物体处于   
状态;0-4秒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
(2)如图乙所示,物体在   秒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
匀速直线
40
2-4
80
课堂练习
5、某高速公路上,一驾驶员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同时他看到速度计的示数,如汽车以该速度行驶,求:
(1)到达上海需多长时间
(2)该车在高速公路上每100千米耗油8.8升,如从此处到达杭州共耗油多少升
解析:
(1)图甲所示的标志牌表示的意义是:“上海140km”表示从此处开始距离上海还有140km路程;图乙“指针指向100”是汽车在此路段上行驶的最快速度为100km/h,根据速度公式s=v/t,得到
t=s/v =140km/(100km/h) =1.4h;
(2)“杭州80km”表示从此处开始距离杭州还有80km路程;每100千米耗油8.8升,那么80km耗油就是(80/100)×8.8升=7.04升。
答案:(1)1.4小时 ;(2)7.04升。
课堂练习
6、一辆汽车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车上的驾驶员在车到如图3—11A处看了一下表,时间正好是8点钟,当车在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8点54分,求:
(1)汽车在A、B之间行驶时的速度;
(2)若汽车在B处以同样的速度行驶到温州,还需要多少时间?
解:
(1)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150km-60km=90km,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8:54-8:00=54min=0.9h,
汽车在A、B两地的速度为v=s/t=90km/0.9h=100km/h;
(2)汽车到达泉州需要的时间为t′=v /t =60km/100km/h=0.6h
=36min。
答:(1)100km/h (2)36分。
课堂总结
1、速度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t=s/v
2、解题的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2)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字(带单位)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勿忘单位!)
(5)勿忘“解”、“公式”与“答” ;过渡量不能整除时,最好用分数表示。
板书设计
3.1 机械运动(3)
1、速度公式:
公式:v=s/t 变形: s=vt t=s/v
2、平均速度:v平均=s总/t总;
3、解题的注意事项:
①单位必须统一;
②借助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③先字母运算,再代入带单位数据计算;
④过渡量不能整除用分数表示,结果不用分数;
⑤勿忘“解”、“公式”与“答” (勿忘单位)。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复习“3.1机械运动”全部知识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3.1机械运动(3)教学设计
课题 3.1机械运动(3)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机械运动的第3课时,主要介绍速度公式的应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此前学生已掌握了速度公式及单位,本课时主要是规范解题步骤。一是规范学生解题:①带单位运算、②过渡量的计算;二是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规范解题格式,为后续其他物理量的计算提供范本,所以本课时也是较为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能运用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习题练习,熟练掌握公式的计算与应用;科学思维:提升规范解题、严谨审题、运用公式的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例题讲解、模仿练习等,提升熟悉、规范解题能力态度责任: 通过互动、合作等方法,形成乐于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能说出速度所表示的含义,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难点 解题规范、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知识巩固: 1、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是: 。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3、速度单位有 ;关系是 。 3、“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时间与速度成反比”这句话对吗?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 (1)速度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进行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 (3)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可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日常所说的物体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速度公式的变形: 由速度公式 可得, 所以,知道速度v、路程s、时间t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 (1)路程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 (2)时间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二、典型例题: 1、解题一般步骤: ① 用物理符号梳理已知条件,明确待求量; ② 选择合适的公式或构建方程; ③ 代入对应数据,不漏单位, ④ 计算结果,不用分数,但过渡量可用分数表示; ⑤ 复核,对结果作说明; ⑥ 写出简明的答案。视频:解题规范与步骤 2、典例分析: [例题1] 2006年7月12日,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试求刘翔当时赛跑的速度。 [例题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例题3]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某人过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 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 2米/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 [例题4]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的速度是6m/s,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试着练习解题: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 。 2、野兔在草地上以6m/s的速度向前方54m处的树洞奔逃,野兔逃入树洞用时————秒。某小狗从42m外的地方以 7m/s速度沿直线追兔子, (选填“能”或“不能”在兔子进洞前追上兔子。 由已学的速度公式推导出变形公式明确解题的一般步骤强调解题规范和格式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性意识通过4个例题来说明解题的方法步骤和规范 其中第4个例题较难,若学生前面掌握不理想或时间不够,此题也可放到课外或练习课中进行。让学生及时训练,熟悉一下解题步骤,教师巡视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C ) A.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2、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C )3、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在下列v-t图像中,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可能符合的是( B ) A.B.C.D.4、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0-2秒内,物体做运动;第3秒时,物体处于   状态;0-4秒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2)如图乙所示,物体在   秒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参考:(1)匀速直线;40(2)2-4;80]5、某高速公路上,一驾驶员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同时他看到速度计的示数,如汽车以该速度行驶,求:(1)到达上海需多长时间 (2)该车在高速公路上每100千米耗油8.8升,如从此处到达杭州共耗油多少升 [参考:1.4小时 ;7.04升。]6、一辆汽车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车上的驾驶员在车到如图3—11A处看了一下表,时间正好是8点钟,当车在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8点54分,求:(1)汽车在A、B之间行驶时的速度;(2)若汽车在B处以同样的速度行驶到温州,还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1)100km/h(或27.8米/秒)(2)36分]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速度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t=s/v2、解题的注意事项:(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2)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字(带单位)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勿忘单位!) (5)勿忘“解”、“公式”与“答” ;过渡量不能整除时,最好用分数表示。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便于学生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