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评价检测(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评价检测(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3 2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单元评价检测(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康肃忿然曰 ( )
(2)略无阙处 ( )
(3)沿溯阻绝 ( )
(4)而翁知我 ( )
(5)卒辇而致之 ( )
(6)良多趣味 ( )
(7)造化钟神秀 ( )
(8)万籁此都寂 ( )
2.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尔安敢轻吾射 但手熟尔
B.春冬之时 孔子之言
C.先生是年乃能言 日数千言不肯休
D.但坐观罗敷 坐中数千人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徐以杓酌油沥之 B.略无阙处 C.腰中鹿卢剑 D.虽乘奔御风
4.翻译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券在心,不在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填空。(5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形容禅院环境幽静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3分)
班级开展了“走进古诗苑”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同的季节,我们可以吟不同的诗句,请你分别写出两句吟咏春夏秋冬的诗句。(2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1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三峡》选段,完成7~10题。(1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素湍绿潭 湍:__________
(2)飞漱其间 漱:__________
(3)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
(4)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
8.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上两段从春、冬、秋三个季节来写景,其中春冬三峡的景物特征是______
___________,作者直接描写了这一特征;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是___________
________,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的手法来写这一特征。(3分)
10.第二段写猿猴的哀叫时引用渔者歌的用意是什么 试作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戴震难师》,完成11~15题。(13分)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就傅读书 ( )
(2)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
(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
1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B.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C.曰:“几二千年矣。”
D.此非常儿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形容戴震惊人记忆力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1分)
15.戴震在十岁时就被老师称为“非常儿”的原因是什么?你读后有何感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片段,回答16~19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没人:能潜水的人。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_________
(3)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
(4)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9.【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0.题目:和__________在一起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解析
1.答案:(1)恼怒的样子 (2)一点没有,完全没有 (3)逆流而上
(4)你,你的 (5)用车子运 (6)确实,实在 (7)集中,聚集
(8)各种声响
2.【解析】选B。“之”都是助词,的。A项,你/罢了;C项,说话/字;D项,因为/座位。
3.【解析】选D。A项,“杓”通“勺”;B项,“阙”通“缺”;C项,“鹿卢”通“辘轳”。
4.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3)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
(4)戴震十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蓄得太久的缘故吧。
5.答案:(1)随风直到夜郎西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不以疾也
(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6.答案:(1)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7.答案:(1)急流的水 (2)冲荡 (3)寂静 (4)延长
8.答案:(1)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趣味无穷。
(2)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9.【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把握,即捕捉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整体阅读,春冬之景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林寒涧肃,猿啸哀转”,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这一特征。
答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林寒涧肃,猿啸哀转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0.【解析】此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本段写猿猴的哀叫、引用渔者歌的用意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答案: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11.答案:(1)靠近 (2)大概 (3)这样
12.【解析】选A。B项,“几何”古义是“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今义是几何学;C项,“几”古义是“差不多”,今义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D项,“非常”古义是“不寻常”,今义指十分,极。
13.答案:(1)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
(2)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啊。”
14.答案:过目成诵
15.答案(示例):戴震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时就能提出“朱文公何以知然”的问题,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的确不同一般,因此老师称他为“非常儿”。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大胆质疑的精神,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绝不盲从。
16.答案:(1)夸耀 (2)现在写作“勺”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7.答案:(1)(卖油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南方人)每天和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能学会潜水的技术。
18.答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
19.答案: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练习。
附【乙】【译文】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和水打交道,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够潜水了。那些潜水者难道是偶然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长期和水接触而悟出的道理。每天和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能学会潜水的技术;生下来就没见过水,那么虽然到了壮年,见到船也会感到畏惧。所以有很多北方的勇士,向潜水者寻问他们的潜水技术,然后按照他们教的方法去河里试着潜水,但是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不愿意自己去学习体会而只是寻求方法的人,其下场也都像那些北方学潜水的人一样。
20.【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文时首先要补全题目。这个横线上不仅可以填写人物,如“你、我、他”,还可以填写上各种事物,如“书”“音乐”“太阳”“真诚”“友谊”“理想”等。填写上的人物,可以是自己的亲人、师友,还可以拓展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果填写上自然界中的景物、生活中抽象的事理,如“明月”“清风”“正义”“诚信”等,就需要用上拟人的手法,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补全题目之后,还要精心构思,或编故事、或抒发感想、或说理议论,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