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昆虫备忘录 主备人
使用学校 使用班级
使用时间 语文课 使用人
教学内容分析 《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汪曾祺。文中描写了有复眼的蜻蜓、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昆虫里的霸王——独角仙和蚂蚱四种昆虫,本课和以往学习的课文不同,在一个大题目下有四个小篇章,每个小标题旁边画有相对应的小昆虫,图文结合,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昆虫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昆虫的探究欲望。 本课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在知道了蜻蜓有复眼之后,结尾作者特别孩子气的说“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这些语言正是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独角仙”的开头非常有意思,谁能料到,名字中带“仙”的昆虫里的霸王, “呜——扑!”这个恰到好处的拟声词的助力,让人不禁心里嘀咕:这“独角仙”是有多笨啊!语言非常有趣!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复眼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经验,学生重点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目标确定 (1).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能说出每种昆虫的特点。 (3).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交流,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4.学习重点难点 (1) 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 (2)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哪些昆虫?你们了解哪些昆虫?它们身上的秘密你们知道多少? 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昆虫。 2.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认识一些昆虫,探究它们身上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分享平时见过的昆虫,以及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提前准备昆虫图片让学生交流 2、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教师活动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1)出示词语: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益虫 大约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 录 凡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约 斑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 斑、凡、款 ”,边音“录”,不读“lǜ”。 (2) 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熟字加偏旁:“日+比=昆”“巨+ =距” “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熟字比较:绿—录 风—凡 药—约 斑—班 猜谜语:“心到事成定兴盛”谜底是“益”。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 ①复眼: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 ②琢磨:思索、考虑。 ③款款:本文指慢慢地。 ④严丝合缝:缝隙严密闭合。 ⑤备忘录:任何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中提出的问题。 3、同桌互相读生字词。 4、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掌握多音字组词 5、学生读易错字。 6、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观察书写,教师适时指导,先解决了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环节三: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教师活动 1.你喜欢哪种昆虫?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一定 肯定) (课件出示)“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复眼有什么作用?(视觉变得灵敏)(板书:蜻蜓、苍蝇 复眼 视觉灵敏) (2)(课件出示)“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板书:瓢虫 硬翅上有小圆点) (3)(课件出示)“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板书:独角仙 个头大 有角 壳硬) (4)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的句子。(板书:力气大) (课件出示)“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5)“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 尖头绿蚂蚱) (6)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都是从外形和动作来叙述的: 尖头绿蚂蚱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板书:咯咯作响 外形:(课件出示)“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蚂蚱的什么?(膜翅的颜色很漂亮)(板书:膜翅 漂亮的桃红色) B.土蚂蚱: 外形:(课件出示13)“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里抓住“土蚂蚱”外形上的什么写的?(身体、头、翅膀)(板书:身体粗短、方头、翅膀有黑斑) 动作:“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板书:吐褐色口水)学生活动 1、学生文中找自己喜欢的昆虫,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喜欢哪句话就读哪句话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课件中提出问题 3、思考回答这里抓住瓢虫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 4、认真读上文,看从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思考,课文还写了独角仙什么特点。 6、品读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从外形和动作思考设计意图 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环节四:四、回顾整体,读写训练 教师活动 选择其中一种昆虫,发挥想象,以小昆虫的身份,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 2.自己以喜欢的方式,图文结合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做表格,介绍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作用;也可以选择一张图片、在旁边配文字说明。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了说和写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收获。课堂检测 一、选字填空。 膜 摸 漠 抚( ) ( )翅 沙( ) 路 陆 录 马( ) 大( ) 目( ) 句 距 具 ( )子 ( )离 工( ) 稠 绸 愁 ( )密 丝( ) ( )闷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思索、考虑。( ) 2.缝隙严密闭合。( ) 三、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我们认识了长着一对复眼的( ),视觉非常灵敏;头上长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的( ),力气很大;朱红色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的( ),还有你一捉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的( )。
6.板书设计 复眼——提出疑惑 蜻蜓、苍蝇 昆虫备忘录 花大姐——飞落的情态、外形、种类 独角仙——体形大、力气大 蚂蚱——尖头蚂蚱、土蚂蚱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在知道了蜻蜓有复眼之后,结尾作者特别孩子气的说“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这些语言正是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独角仙”的开头非常有意思,谁能料到,名字中带“仙”的昆虫里的霸王, “呜——扑!”这个恰到好处的拟声词的助力,让人不禁心里嘀咕:这“独角仙”是有多笨啊!语言非常有趣!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复眼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