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七(下)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2.4-2.6】测试(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发光的水母 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
C、燃烧着的蜡烛 D、恒星
2. (2023 河北)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形成 C、筷子“弯折” D、激光准直
3. 在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4.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由大写汉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数字2022、及奥运五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用红光照射会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五环全部呈红色
B、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C、奥运五环有1个呈黑色、4个呈红色
D、奥运五环呈现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5. (2023 赤峰)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6. (2023 沈阳)下列应用中涉及到的光学元件,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放大镜 B、潜望镜 C、近视眼镜 D、汽车前灯反光装置
7. “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8.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9. 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甲所示,则视力表上如图乙所示的字母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BO与ON的夹角 B、改变光线OA与ON的夹角
C、沿ON前后转动板E D、沿ON前后转动板F
11.下列生活工具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 )
A、人脸识别机 B、汽车后视镜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12.科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14.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5.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箱子中,一束光自P点发出,沿与镜面成600角射向平面镜,经O点反射后,在Q点形成一个亮斑。当入射光线不变时,将平面镜绕O 点逆时针旋转300,则旋转后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将射向( )
A、Q 点下方 B、Q 点 C、Q 点上方 D、P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在暗室中,事先放一盆枝叶茂盛的红色杜鹃花,用绿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照射到杜鹃花上,我们将看到_____色的花和_____色的叶片。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___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18.(2023 沈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像与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cm;当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2023 威海)如图所示,深秋的清晨观察到草叶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透过露珠能够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露珠相当于______(填光学元件);在生活中利用该成像原理的仪器有: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0.(2023 攀枝花)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和量角器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玻璃砖和量角器按如图所示放置,圆心重合在O点。入射光线AO沿图示位置从玻璃砖内射向玻璃砖和空气的分界面。
(1)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若入射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5°,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
2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0.5m。
22.疫情期间,小明在线上学习时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急剧下降。经医生检查,小明晶状体变厚,使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如图所示的两幅示意图中,能正确矫正小明视力的是 (选填“甲”或“乙”)。
2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_______(选填“A1”、“A2”或“A3”)。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反射。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________。
(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_(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 ),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3)把烛焰置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______。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呈现在光屏上
26.为了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光路演示器”,其中激光笔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从而改变射出的激光方向。甲、乙、丙为三个相同的透明长方体玻璃缸,每个玻璃缸内分别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遮光板A、B、C。D为光屏,保持各遮光板、光屏的平面与激光笔垂直。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转动激光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0,调节三个遮光板和光屏高度,使激光笔的灯珠、
各小孔和光屏中心在等高的同一直线。
步骤二 往三个玻璃缸中均注人等量清水直至液面超过小孔,并打开激光笔,观察并记录现象。
步骤三 将三个玻璃缸中的清水依次更换为浓盐水、酒精溶液,重复步骤二。
(1)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2)步骤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排除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也能沿直线传播的可能性,于是小明补充如下实验:在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30%和50%的蔗糖溶液,打开激光笔后,观察到与上述相同的现象,于是小明认为只要在同种介质中,无论介质是否均匀,光均沿直线传播。但小明的实验存在缺陷,请对他的实验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验证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在小明补充的实验基础上应进一步如何操作,请简述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27题6分,28题4分,共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光,就是散射光。与光的吸收一样,光的散射也会使通过物质的光的强度减弱。
材料二 7种单色光在空气中的波长
单色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波长(纳米) 620~760 592~620 578~592 500~578 464~500 446~464 400~446
材料三 单色光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关系图
材料四 下雨或大雾的天气里,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比睛天时大大增加, 同时路面的摩擦程度大大降低。汽车尾部一般都装有刹车灯和示廓灯, 当汽车减速或紧急制动时, 刹车灯会开启; 当夜间或雨天气时, 司机要打开示廓灯, 以减少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问:汽车尾部的刹车灯和示廓灯为什么都是红色的?雨雾天气行车为何要打开示廓灯?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汽车刹车灯道理的现象或应用?请举一例。
28.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朝阳、夕阳是鲜红色的,而正午的太阳却是近乎白色的。原来,这些都和散射光的散射有关。如图甲所示,当光在气体或其他介质中传播时,气体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吸收某个方向传来的光,并向各个方向再发射光——这就是光的散射。
材料一:太阳光发出的可见光中含有红光、橙光、黄光、蓝光、紫光等单色光。这些色光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大气层)时被空气散射情况为:蓝、紫光被散射的较多,橙光、黄光被散射的很少,而红光相比之下几乎没有被散射。
材料二:太阳光中含有的紫色光少,而且眼睛对它的敏感度比较低。
材料三:图乙为正午的太阳和朝阳(夕阳)发出的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观察者的示意图。
请结合材料对“天空是蓝色的”、“朝阳、夕阳是鲜红色”、“正午的太阳是近乎白色”作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C C A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D
二、填空题
16.黑;绿
17.(1)倒立、放大 (2)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18.12;不变
19.凸透镜;照相机
20.(1)
(2)40°
21.(1)虚 (2)6 (3)下降
22.凸;乙
23.(1)等效替代法 (2)不能 (3)A2
三、探究题
24.(1)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
(2)漫
(3)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25.(1)7.5cm~15cm (2)凹透镜 近视眼 (3)C
26.(1)在光屏D上与小孔等高处均能呈现明亮的光斑
(2)在多种介质中重复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多次转动激光笔,改变激光与水平面的夹角,并调节各遮光板高度,使灯珠、各小孔与光屏中心处于不等高的同一直线上,再重复步骤三,观察光屏上是否始终呈现亮斑。
(4)在同一个玻璃缸中的不同地方分别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30%和50%的蔗糖溶液,在液体没有混合均匀前,迅速打开激光笔,观察现象。
四、简答题
27.光的散射能力越强,人们看到光的亮度越弱,越不容易看清物体,光的散射能力与波长有关,在单色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大,其散射能力最弱,雨天和雾天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在空气和水汽组成的不均匀物质中,光更容易发生散射现象,汽车刹车灯和示廓灯通过红光可减弱散射程度,有利于后面司机的发现和观察。在生活中的应用:消防警示标志、烟雾信号弹等。
28.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都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正午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几乎没有被散射,所以正午的太阳是近乎白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