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正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掌握读音拼写规则,辨析出错误的读音;汉字书写规范,能辨识错别字并改正。
2.词语运用: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3.病句修改: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4.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衔接与排序:衔接和排序要求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完成句子;调整文中画线句的顺序。
6.文学常识: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1.字音字形:以选择题为主,常出现在第一大题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今年来对于易误读常考字及易错多音字的考察日渐增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音,一字多音,形声字、形近字读音,易读错字读音,还要掌握汉语拼音规则。字形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形式,一是书写,二是辨别。书写时注意工整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辨别主要是以别字为主。而容易出现别字的情况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解答策略:
(1)重在积累,答题时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2)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3)辨别汉字读音的正误,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
(4)给汉字注音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
2.词语运用: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
解答策略: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方法:主干简缩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等。
修辞手法: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大部分出现在阅读题中)、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1)比喻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注意事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作用:增强语气。
5.衔接与排序:注意事项: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要注意“五性”:
①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②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④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于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⑤代词的指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当然,在解答衔接和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但难点往往落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需要你从上述五个突破口中获取灵感,灵活运用,机智操作,以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解答策略:明中心,定首句;把握话题衔接;利用关联词解题;利三时间词解题;利用方位词解题;利用对应关系解题;逻辑顺序法;陈述对象的同一;利用标点符号解题等。
6.文学常识: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解答策略:(1)加强基本训练。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多演练,熟悉内容和题型。
(2)归纳整理,掌握知识体系。按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当代、外国作家作品及所处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分类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3)注意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加深对名句名言的理解记忆,注意练习写作背景、作者风格及对整篇作品主题的理解。
例1.(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西平遥彩塑以庙宇彩塑为主,蕴含着中国北方民众的聪明才智。其中,双林寺的塑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京剧表扬艺术家梅兰芳将新编的《嫦娥奔月》唱得婉转圆润,令观众刮目相看。
D.在这个宽敞的客厅里,古典与现代水乳交融,营造出放松舒适的居家氛围。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B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C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D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例2.(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通其典、解其事,而不是____、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____。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____。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____。
A.一丝不苟 望文生义 菲薄 延伸
B.浮光掠影 不求甚解 浅薄 延伸
C.浮光掠影 望文生义 浅薄 蔓延
D.一丝不苟 不求甚解 菲薄 蔓延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第一空。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所填词语应与“走马观花”意思相近。故应用“浮光掠影”。
第二空。望文生义:不了解词句的确切涵义,只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作解释。不求甚解:只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所填词语应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故应填“不求甚解”。
第三空。菲薄:瞧不起。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书读得越多,就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故应填““浅薄”。
第四空。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延长;伸展。因为是形容“道路”,所以应用“延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感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这样的题,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太恰当的词语,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1.(2023七上·顺城期末)选出下面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中的“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诗人登山之所见所思。
B.诗人登临高处,俯视大海,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来点染,衬托出大海的浩瀚壮阔、生机勃勃。
C.诗中的“涌”字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D.此诗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意境开阔,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观沧海
【解析】ACD.赏析正确;B.赏析错误,“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错误,这些是实写眼前的景观,这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2023七上·顺城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感情抒发由浅入深,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B.曹操是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峨眉山月歌》。
【答案】C
【知识点】天净沙秋思;作家作品
【解析】ABD.正确;C.有误,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2021七上·东洲期末)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C.杜甫,字子美,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被誉为“诗圣”。诗人在年老病衰之时和故人重逢,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D.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答案】D
【知识点】观沧海;名人事迹;作家作品
【解析】ABC选项都无误。D项表述有误,《繁星》《春水》应该是诗集,不是散文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应该加强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中故意混淆。
4.(2023七上·开原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自1953年出版以来,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已走过70年。迄今已印行大约6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一部《新华字典》,陪伴了新中国几代读者开蒙识字,记录着一个国家前行的脚步,浓缩着几代人的记忆,为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A.“走过”在选文中语境义是“经历”的意思。
B.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删掉“大约”或“多”。
C.“开蒙”和“识字”是一对反义词。
D.“普及”是动词;“重要”是形容词。
【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ABD.正确。
C. 开蒙:指儿童开始入学读书,借指儿童刚刚开始读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5.(2023七上·开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晕眩(xuàn) 呻吟(yín) 安详(xiang) 畏罪潜逃(qián)
B.俯冲(fǔ) 余晖(huī) 蜷伏(juǎn) 大相径庭(jìng)
C.温驯(xùn) 惊讶(yà) 酬劳(chóu) 花团锦簇(jǐn)
D.顷刻(qǐng) 刚劲(jìng) 愧疚(jiù) 冲耳不闻(chō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安详(xiang)——(xiáng)
B.蜷伏(juǎn)——(quán)
C.正确。
D.冲耳不闻——充耳不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6.(2023七上·开原月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们天生携带创新基因,对新鲜事物有着____ 的兴趣,既善于模仿,也乐于求索。照顾 好每个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做到____,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禀赋,最大程度地____个体探索性思维、创造性潜能,____让青少年对未来充满希望。
A.浓厚 因地制宜 触发 可能
B.浓厚 因材施教 激发 才能
C.深厚 因地制宜 激发 才能
D.深厚 因材施教 触发 可能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浓厚: (烟雾、云层等)很浓。(色彩、意识、气氛)重。(兴趣)大。深厚: (感情)浓厚。(基础)坚实。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触发:受到触动而引|起某种反应。激发:刺激使奋发。
可能: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才能:才智和能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7.(2023七上·双台子月考)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校在上周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②七年级语文活动课让同学们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③八年级英语学科组织学生参与了“绘画学校蓝图”的活动。④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课受到了本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⑤家长表示:这类课外活动可以推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要鼓励他们多多参加。
A.所给文字中加点词“作文”“活动”“欢迎”都是名词。
B.①句缩句后的主干是“我校开展了活动”。
C.⑤句有语病,应该把“推动”改为“发动”。
D.所给文段按①②③④⑤顺序排列是正确的。
【答案】C
【知识点】名词;主谓句;句子排序;搭配不当
【解析】ABD正确。C⑤句有语病,应该把“推动”改为“培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8.(2023七下·彰武期末)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史事。
B.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春节贴春联、拜年,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吃粽子,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
【答案】B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文化典籍;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名人事迹;称谓;节气;职官
【解析】A. 有误,《资治通鉴》是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
B.正确。
C. 有误,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D.有误, 吃粽子 是端午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2023七下·于洪期中)下列选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作者臧克家, 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子美, 号半山,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C.《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B
【知识点】登飞来峰;木兰诗;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卖油翁;作家作品
【解析】A正确
B:《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北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0.(2023七下·黑山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D.《老王》作者杨绛,这是一篇小说。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答案】C
【知识点】黄河颂;老王;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卖油翁;作家作品
【解析】A.《黄河颂》是由冼星海谱曲,光未然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B.《孙权劝学》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正确;
D.《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1.(2023七下·葫芦岛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C.周敦顾,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归田录》等。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答案】C
【知识点】其他常识;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ABD.正确。
C. 《归田录》是欧阳修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2023七下·本溪期中)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说和做》作者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D.《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编者是北宋郭茂倩。
【答案】C
【知识点】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卖油翁
【解析】C.有误,《红烛》《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3.(2023七下·阜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通过吕蒙劝学、孙权就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
B.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到车场,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夏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车场。
C.《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开篇以儿童读物、儿童教育入笔,接着讲述自己儿时得到的一本《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孝道虚伪的批判。
D.《西游记》中在琵琶洞,悟空灭掉了蜘蛛精变成的七个妖女。在盘丝洞,悟空化身蜜蜂飞入山洞,与蝎子精女妖相斗受伤,后在观音和天神昴日星官帮助下,才取得胜利。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
【解析】A:“吕蒙”和“孙权”互换下。
B:有两个太太的夏先生家,错误。有两个太太的是杨先生家。
C:正确
D:“琵琶洞”和“盘丝洞”互换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及名著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掌握课内教材上的知识点,掌握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14.(2023七下·铁岭竞赛)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司马迁,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实。
B.《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十月四日风雨大作》。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望岳》创作于作者中年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游山西村;作家作品
【解析】A.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司马光。
B.正确。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D. 《望岳》创作于作者早年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5.(2023八上·开原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创新性思维的源泉。①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感受“神秘”科学的美妙,②鼓励孩子们多问“为什么”,敢于大胆探求,③这样才能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让其懂得,创新并不神秘。④我们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充满好奇的心灵。
A.句子①的主干是:出发点是好奇心。
B.句子②是一个疑问句。
C.句子③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培养”和“引导”调换顺序。
D.句子④中,“心灵”是名词,作宾语。
【答案】B
【知识点】非主谓句
【解析】ACD.正确。
B. 句子②是一个 祈使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16.(2023八上·开原月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排演的河南曲剧《鲁镇》在国家大剧院____ 。舞台上,苍凉柔婉的腔调中,木门打开,孔乙己、阿Q、狂人、华老栓等一个个鲁迅小说中人们 ____ 的角色亮相。对经典文学元素的 ____ 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和唱腔,成为观众 ____的话题。
A.演出 耳濡目染 奇妙 津津乐道
B.上演 耳濡目染 奇妙 津津有味
C.上演 耳熟能详 巧妙 津津乐道
D.演出 耳熟能详 巧妙 津津有味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演出:把戏剧、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给观众欣赏。上演:把戏剧、舞蹈等演出。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奇妙:稀奇巧妙(多 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巧妙: (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17.(2023八上·开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垦(kěn) 秀颀(qí) 洗涤(dí) 连棉不断(mián)
B.星晨(chén) 格调(diào) 推崇(chóng) 巧妙绝伦(lún)
C.映衬(chèn) 雕镂(lóu) 斟酌(zhuó) 慷慨激昂(kǎi)
D.俊俏(jùn) 上溯(sù) 纤维(xiān) 无动于衷(zhōng)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连棉不断——连绵不断
B.星晨——星辰
C.雕镂(1óu)——(lòu)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18.(2023八上·金州月考)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
B.这部名著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掌握和辨析。
D:有误。头戴八角帽,一直广为流传的半身像是毛泽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19.(2023八下·本溪期中)下列语句,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春酒》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代表作品,文章以“春酒”为中心叙写故事,描绘细节,在浓浓的酒“味”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美”。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作,描绘了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同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答案】C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春酒;社戏;小石潭记
【解析】C.有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0.(2023八下·彰武期末)结合下面选文,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云:“上善若水。”世上之人,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低头婉转地绕过;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人,只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A.“蕴藉”“洞穿”“蓄势”都是动词。
B.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其中“气势汹涌”作谓语。
C.“无穷力量”是偏正短语、“无法阻挡”是主谓短语。
D.最后一句是病句,正确改法是去掉“只”。
【答案】D
【知识点】动词;主谓句;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解析】 A.有误,“蓄势”这里是名词。
B.有误,“气势汹涌”做状语,“倾泻”是谓语。
C.有误,“无法阻挡”偏正短语。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的判断以及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认真阅读原材料结合题干作答。
21.(2023八下·彰武期末)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ào) 浮躁(zào) 堕落(duò) 曼不经心(màn)
B.漩涡(xuán) 拙劣(liè) 衰竭(jié) 相辅相承(chéng)
C.沙砾(lì) 迁徙(xǐ) 两栖(qī) 强词夺理(qiǎng)
D.束缚(fù) 辐射(fú) 狡辩(biàn) 挑拨离间(bó)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 A.有误,““曼不经心”的“曼’应为“漫”
B.有误,“相辅相承”的“承”应为“成”
C.正确。
D.有误,‘挑拨离间”的“拨”应读作“ bō ”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22.(2023八下·彰武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神秘新奇的异域风情。
B.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C.作为学生会的干部,张明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首当其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声音也委婉动听,令人赏心悦目。
【答案】B
【知识点】形近成语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 A.使用不正确,“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B.使用正确;
C.使用不正确,“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本句是表现张明积极踊跃,与语境不符。
D.使用不正确,“赏心悦目”形容看了美好的景象或形象而使人心情欢畅、愉快;赏心悦目形容形象或景象,不形容声音。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23.(2023八下·辽阳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②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③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④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农事号子等。
A.”民间歌曲”“精神面貌”“密切结合”“种类繁多”是偏正短语。
B.”体裁”是名词,”丰富”是形容词,”最”是副词,”反映”是动词。
C.”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这句中,”结合”作谓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将”由于”改为”既然”。
【答案】B
【知识点】名词;形容词;副词;主谓短语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常识的掌握和运用。
A:“种类繁多”是主谓短语
C:句子的谓语是“是”
D:句式杂糅,删除“因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成绩单语法知识,如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病句的修改等,要结合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和辨析。
24.(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此青绿》在春晚成为爆款是由于对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的结果。
B.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推行,我国基础教育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
C.辽宁科技大学民生之窗社团众多的莘莘学子每周一到周三下午为甘肃华亭市实验小学线上支教。
D.几个幼儿园的幼教老师利用周末的美好时光进行亲子研学,体验中国传统民俗工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B
【知识点】句式杂糅;表意不明;重复啰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 由于对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的结果 ”结构杂糅,删除“的结果”。
B无误。
C“ 众多的莘莘学子 ”重复,删除“众多”。
D“ 几个幼儿园的幼教老师 ”表意不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25.(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愚蠢(chǔn) 譬如(pì) 劫掠 趋之若鹜
B.谴责(qiǎn) 恪守(gè) 辨论 风雨如晦
C.惊骇(gāi) 遵循(xún) 关健 富丽堂皇
D.停滞(zhì) 箴言(jiān) 豢养 直接了当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字体书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无误。
B恪守(kè)辩论。
C惊骇(hài)关键。
D箴言(zhēn)直截了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6.(2022九上·沈阳月考)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这世上根本没有____的成功。遇到挫折的时候,困惑和无助的时候,一个真正____的人,可能会哭,可能也会有退缩的念头,但他们最后仍会选择战斗,不会就此被轻易____。而脚踏实地的努力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最有效的途径。一味抱怨,一点用都没有,反而会让你的生活更糟糕,处境更____。
A.轻而易举 勇敢 打倒 困难 B.无缘无故 坚强 打倒 困难
C.无缘无故 勇敢 打倒 艰难 D.轻而易举 坚强 打败 艰难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第一处,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轻而易举”侧重在过程。“无缘无故”侧重于原因和结果。第一空对“成功”的形容,用“无缘无故”最恰当;
第二处,勇敢: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根据后句中“最后仍会选择战斗”的语境,可知本空是形容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因此用“勇敢”最恰当;
第三处,打倒:被打得倒下了。打败:被打得失败了。“打倒”语义上要重于“打败”,人可以失败,但是不能从此倒下。根据“最后仍会选择战斗”的语境,用“打倒“最恰当;
第四处,困难: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艰难:艰辛而困难。“困难”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艰难”用来形容当前的处境。第四处是形容“处境”的,因此用“艰难”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27.(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019年9月29日,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老师总是衣着朴素,面带微笑,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虽然年过九旬,她仍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她认为,我们知识分子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A.“虽然年届九旬,她仍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这个句子中的“虽然”和“仍”依次是副词和连词。
B.“衣着朴素”和“荣誉称号”依次是主谓短语和补充短语。
C.“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个句子中,“荣获”是谓语。
D.“我们知识分子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C
【知识点】副词;连词;因果复句;偏正短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复句的把握。
A“虽然”是连词,“仍”是副词。
B “荣誉称号”是偏正短语。
C无误。
D“ 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错误,因果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复句的把握。首先要明确复句的特点,其次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进行判断。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28.(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淡泊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曲。④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A.“美化”和“影响”都是动词,“为”是介词,“清丽俊逸”是并列短语,“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是动宾短语。
B.“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曲。”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它”。
C.“‘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动词;主谓句;并列复句;句子排序;动宾短语
【解析】A.“影响”在句中作宾语,是名词;
B.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谦谦君子”,谓语是“学”,“它”作宾语;
D.①主要引出对象“竹”,并阐述竹的特点,作为总领句应放在首位。④紧接①描述在竹下漫步的感受,②“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引出③“隐逸之士”“谦谦君子"受到“竹”影响的表现。故顺序应为:①④②③;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性、短语类型、提取句子成分、辨析复句类型及排序能力。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解答此题,还要掌握句子成分及各个句子成分的特征,掌握复句种类及每种复句的特征等,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29.(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ǎo) 峻峭(jùn) 纤细(qiān) 司空见贯(guàn)
B.顷刻(qǐng) 翠绿(lǜ) 醇香(chún) 竭尽全力(jié)
C.抉择(jué) 炊烟(cuī) 潮讯(xùn) 天涯海角(yá)
D.混淆(hǔn) 衔接(xián) 颁奖(bān) 和言悦色(yán)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A:纤细(xiān) ,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C: 炊烟(chuī), 潮讯——潮汛。
D:混淆(hùn),和言悦色——和颜悦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0.(2022九下·阜新月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 ,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 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 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 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目不斜视 浇灌 也许 但
B.心无旁骛 浇灌 也许 但
C.心无旁骛 灌溉 因为 所以
D.目不斜视 灌溉 因为 所以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目不斜视,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浇灌,指浇水。灌溉,即用水浇地。语境中有“树”所以选“浇灌”恰当;读后边的语段,显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选“也许、但”最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正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掌握读音拼写规则,辨析出错误的读音;汉字书写规范,能辨识错别字并改正。
2.词语运用: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3.病句修改: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4.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衔接与排序:衔接和排序要求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完成句子;调整文中画线句的顺序。
6.文学常识: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1.字音字形:以选择题为主,常出现在第一大题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今年来对于易误读常考字及易错多音字的考察日渐增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音,一字多音,形声字、形近字读音,易读错字读音,还要掌握汉语拼音规则。字形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形式,一是书写,二是辨别。书写时注意工整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辨别主要是以别字为主。而容易出现别字的情况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解答策略:
(1)重在积累,答题时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2)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3)辨别汉字读音的正误,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
(4)给汉字注音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
2.词语运用: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
解答策略: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方法:主干简缩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等。
修辞手法: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大部分出现在阅读题中)、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1)比喻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注意事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作用:增强语气。
5.衔接与排序:注意事项: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要注意“五性”:
①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②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④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于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⑤代词的指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当然,在解答衔接和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但难点往往落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需要你从上述五个突破口中获取灵感,灵活运用,机智操作,以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解答策略:明中心,定首句;把握话题衔接;利用关联词解题;利三时间词解题;利用方位词解题;利用对应关系解题;逻辑顺序法;陈述对象的同一;利用标点符号解题等。
6.文学常识: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解答策略:(1)加强基本训练。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多演练,熟悉内容和题型。
(2)归纳整理,掌握知识体系。按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当代、外国作家作品及所处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分类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3)注意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加深对名句名言的理解记忆,注意练习写作背景、作者风格及对整篇作品主题的理解。
例1.(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西平遥彩塑以庙宇彩塑为主,蕴含着中国北方民众的聪明才智。其中,双林寺的塑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京剧表扬艺术家梅兰芳将新编的《嫦娥奔月》唱得婉转圆润,令观众刮目相看。
D.在这个宽敞的客厅里,古典与现代水乳交融,营造出放松舒适的居家氛围。
例2.(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通其典、解其事,而不是____、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____。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____。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____。
A.一丝不苟 望文生义 菲薄 延伸
B.浮光掠影 不求甚解 浅薄 延伸
C.浮光掠影 望文生义 浅薄 蔓延
D.一丝不苟 不求甚解 菲薄 蔓延
1.(2023七上·顺城期末)选出下面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中的“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诗人登山之所见所思。
B.诗人登临高处,俯视大海,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来点染,衬托出大海的浩瀚壮阔、生机勃勃。
C.诗中的“涌”字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D.此诗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意境开阔,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2023七上·顺城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感情抒发由浅入深,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B.曹操是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峨眉山月歌》。
3.(2021七上·东洲期末)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C.杜甫,字子美,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被誉为“诗圣”。诗人在年老病衰之时和故人重逢,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D.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4.(2023七上·开原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自1953年出版以来,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已走过70年。迄今已印行大约6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一部《新华字典》,陪伴了新中国几代读者开蒙识字,记录着一个国家前行的脚步,浓缩着几代人的记忆,为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A.“走过”在选文中语境义是“经历”的意思。
B.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删掉“大约”或“多”。
C.“开蒙”和“识字”是一对反义词。
D.“普及”是动词;“重要”是形容词。
5.(2023七上·开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晕眩(xuàn) 呻吟(yín) 安详(xiang) 畏罪潜逃(qián)
B.俯冲(fǔ) 余晖(huī) 蜷伏(juǎn) 大相径庭(jìng)
C.温驯(xùn) 惊讶(yà) 酬劳(chóu) 花团锦簇(jǐn)
D.顷刻(qǐng) 刚劲(jìng) 愧疚(jiù) 冲耳不闻(chōng)
6.(2023七上·开原月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们天生携带创新基因,对新鲜事物有着____ 的兴趣,既善于模仿,也乐于求索。照顾 好每个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做到____,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禀赋,最大程度地____个体探索性思维、创造性潜能,____让青少年对未来充满希望。
A.浓厚 因地制宜 触发 可能
B.浓厚 因材施教 激发 才能
C.深厚 因地制宜 激发 才能
D.深厚 因材施教 触发 可能
7.(2023七上·双台子月考)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校在上周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②七年级语文活动课让同学们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③八年级英语学科组织学生参与了“绘画学校蓝图”的活动。④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课受到了本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⑤家长表示:这类课外活动可以推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要鼓励他们多多参加。
A.所给文字中加点词“作文”“活动”“欢迎”都是名词。
B.①句缩句后的主干是“我校开展了活动”。
C.⑤句有语病,应该把“推动”改为“发动”。
D.所给文段按①②③④⑤顺序排列是正确的。
8.(2023七下·彰武期末)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史事。
B.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春节贴春联、拜年,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吃粽子,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
9.(2023七下·于洪期中)下列选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作者臧克家, 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子美, 号半山,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C.《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10.(2023七下·黑山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D.《老王》作者杨绛,这是一篇小说。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11.(2023七下·葫芦岛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C.周敦顾,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归田录》等。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2.(2023七下·本溪期中)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说和做》作者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D.《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编者是北宋郭茂倩。
13.(2023七下·阜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通过吕蒙劝学、孙权就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
B.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到车场,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夏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车场。
C.《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开篇以儿童读物、儿童教育入笔,接着讲述自己儿时得到的一本《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孝道虚伪的批判。
D.《西游记》中在琵琶洞,悟空灭掉了蜘蛛精变成的七个妖女。在盘丝洞,悟空化身蜜蜂飞入山洞,与蝎子精女妖相斗受伤,后在观音和天神昴日星官帮助下,才取得胜利。
14.(2023七下·铁岭竞赛)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司马迁,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实。
B.《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十月四日风雨大作》。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望岳》创作于作者中年时期。
15.(2023八上·开原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创新性思维的源泉。①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感受“神秘”科学的美妙,②鼓励孩子们多问“为什么”,敢于大胆探求,③这样才能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让其懂得,创新并不神秘。④我们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充满好奇的心灵。
A.句子①的主干是:出发点是好奇心。
B.句子②是一个疑问句。
C.句子③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培养”和“引导”调换顺序。
D.句子④中,“心灵”是名词,作宾语。
16.(2023八上·开原月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排演的河南曲剧《鲁镇》在国家大剧院____ 。舞台上,苍凉柔婉的腔调中,木门打开,孔乙己、阿Q、狂人、华老栓等一个个鲁迅小说中人们 ____ 的角色亮相。对经典文学元素的 ____ 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和唱腔,成为观众 ____的话题。
A.演出 耳濡目染 奇妙 津津乐道
B.上演 耳濡目染 奇妙 津津有味
C.上演 耳熟能详 巧妙 津津乐道
D.演出 耳熟能详 巧妙 津津有味
17.(2023八上·开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垦(kěn) 秀颀(qí) 洗涤(dí) 连棉不断(mián)
B.星晨(chén) 格调(diào) 推崇(chóng) 巧妙绝伦(lún)
C.映衬(chèn) 雕镂(lóu) 斟酌(zhuó) 慷慨激昂(kǎi)
D.俊俏(jùn) 上溯(sù) 纤维(xiān) 无动于衷(zhōng)
18.(2023八上·金州月考)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
B.这部名著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19.(2023八下·本溪期中)下列语句,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春酒》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代表作品,文章以“春酒”为中心叙写故事,描绘细节,在浓浓的酒“味”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美”。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作,描绘了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同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20.(2023八下·彰武期末)结合下面选文,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云:“上善若水。”世上之人,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低头婉转地绕过;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人,只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A.“蕴藉”“洞穿”“蓄势”都是动词。
B.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其中“气势汹涌”作谓语。
C.“无穷力量”是偏正短语、“无法阻挡”是主谓短语。
D.最后一句是病句,正确改法是去掉“只”。
21.(2023八下·彰武期末)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ào) 浮躁(zào) 堕落(duò) 曼不经心(màn)
B.漩涡(xuán) 拙劣(liè) 衰竭(jié) 相辅相承(chéng)
C.沙砾(lì) 迁徙(xǐ) 两栖(qī) 强词夺理(qiǎng)
D.束缚(fù) 辐射(fú) 狡辩(biàn) 挑拨离间(bó)
22.(2023八下·彰武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神秘新奇的异域风情。
B.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C.作为学生会的干部,张明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首当其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声音也委婉动听,令人赏心悦目。
23.(2023八下·辽阳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民歌的体裁非常丰富,其中以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最具代表性。②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③它产生于劳动,又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④由于劳动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劳动号子的种类繁多,如工程号子、船夫号子、农事号子等。
A.”民间歌曲”“精神面貌”“密切结合”“种类繁多”是偏正短语。
B.”体裁”是名词,”丰富”是形容词,”最”是副词,”反映”是动词。
C.”劳动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这句中,”结合”作谓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将”由于”改为”既然”。
24.(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此青绿》在春晚成为爆款是由于对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的结果。
B.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推行,我国基础教育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
C.辽宁科技大学民生之窗社团众多的莘莘学子每周一到周三下午为甘肃华亭市实验小学线上支教。
D.几个幼儿园的幼教老师利用周末的美好时光进行亲子研学,体验中国传统民俗工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5.(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愚蠢(chǔn) 譬如(pì) 劫掠 趋之若鹜
B.谴责(qiǎn) 恪守(gè) 辨论 风雨如晦
C.惊骇(gāi) 遵循(xún) 关健 富丽堂皇
D.停滞(zhì) 箴言(jiān) 豢养 直接了当
26.(2022九上·沈阳月考)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这世上根本没有____的成功。遇到挫折的时候,困惑和无助的时候,一个真正____的人,可能会哭,可能也会有退缩的念头,但他们最后仍会选择战斗,不会就此被轻易____。而脚踏实地的努力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最有效的途径。一味抱怨,一点用都没有,反而会让你的生活更糟糕,处境更____。
A.轻而易举 勇敢 打倒 困难 B.无缘无故 坚强 打倒 困难
C.无缘无故 勇敢 打倒 艰难 D.轻而易举 坚强 打败 艰难
27.(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019年9月29日,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老师总是衣着朴素,面带微笑,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虽然年过九旬,她仍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她认为,我们知识分子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A.“虽然年届九旬,她仍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这个句子中的“虽然”和“仍”依次是副词和连词。
B.“衣着朴素”和“荣誉称号”依次是主谓短语和补充短语。
C.“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个句子中,“荣获”是谓语。
D.“我们知识分子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28.(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淡泊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曲。④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A.“美化”和“影响”都是动词,“为”是介词,“清丽俊逸”是并列短语,“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是动宾短语。
B.“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曲。”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它”。
C.“‘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②④。
29.(2023九下·双台子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ǎo) 峻峭(jùn) 纤细(qiān) 司空见贯(guàn)
B.顷刻(qǐng) 翠绿(lǜ) 醇香(chún) 竭尽全力(jié)
C.抉择(jué) 炊烟(cuī) 潮讯(xùn) 天涯海角(yá)
D.混淆(hǔn) 衔接(xián) 颁奖(bān) 和言悦色(yán)
30.(2022九下·阜新月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 ,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 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 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 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目不斜视 浇灌 也许 但
B.心无旁骛 浇灌 也许 但
C.心无旁骛 灌溉 因为 所以
D.目不斜视 灌溉 因为 所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