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 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3八上·双台子月考)古诗文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两首作品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使至塞上》则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土途中所作,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B.【甲】词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和【乙】诗中“归雁人胡天”都在点明作者写作的季节是秋天。
C.【甲】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的是幅壮阔悲凉的边塞黄昏景象;【乙】诗描绘了 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思乡爱国之情,“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流露出对戍边将士忠于职守的赞叹。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B.“归雁入胡天”是大雁北归,这是春天时节,而不是秋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例2.(2021八上·大石桥期末)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通过一系列的景象:“烟、雨、 、 ”等组合在一起,点明了暮春时节。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1)(岸)花;鹧鸪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能力。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可。
(2)本题考查从内容和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结构作用有: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内容上的作用有: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
【点评】(1)“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所写的景物分别是:烟、雨、岸花、鹧鸪。
故答案为:(岸)花;鹧鸪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道出全诗主题,日暮对游子来说,最容易引起思乡的情绪,潮退了,水平了,思乡而却不得归乡,再次加重了整首词的凄清寂寥,衬托出游子心头的相思与惆怅,突出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1.(2023七上·双台子月考)古诗文阅读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甲】【乙】两首作品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峰”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ABC正确。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没有使用嗅觉描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2021七上·东洲期末)选出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选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哀啼的“子规”等景物,既点出时节为暮春,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叙事,“过五溪”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传达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
C.后两句抒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D.全诗感情真挚,既传达了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更有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深情。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ABD项无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拟人化,把它看作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所以C项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需要注意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的使用,了解掌握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3.(2021七上·双台子期末)古诗欣赏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上面两首小曲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老”“古”“瘦”五个修饰词传达出衰落、颓败的情境特点。
B.《天净沙 秋》用“青”“绿”“白”“红”“黄”交杂相错,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C.甲乙两首小曲虽然题目中都有“秋”字,整首曲中却不见一个“秋”字,反倒写尽秋意。
D.甲曲寓情于景,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乙曲则在萧瑟中充满消极之感。
【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 ABC.正确;
D.有误,《天净沙●秋》结尾两句则用“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交杂相错,展现了鲜活的生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2023七上·高碑店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诗中一、二两句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2)诗歌的三、四句除了运用拟人还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
(2)夸张;感叹时光流逝之快,表达惜春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掌握关于意象的掌握,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正确把握。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间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其中绿树、山鸟、晴风、落花属于景物,表现春光明媚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第四句“ 明日酒醒春已归 ”意思是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春天已经离开,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传达出诗人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感叹,是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表达惜春之情。
5.(2021七上·大石桥月考)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1)诗的首句中“ ”一词不仅写现成之景,而且暗示了离别,而另一字“ ”则点染出当时渡口的凄清。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杨柳;稀
(2)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依恋、相思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点评】(1)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了 解古代民间习俗“折柳相送”即可找到字词.“稀” 指行客少,所以表现了凄清的氛围.
故答案为: 杨柳 ; 稀
(2)本诗内容浅显,易于了解。抓住最后一句中“惟有相思”‘“送君归” 即可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情感。
故答案为: 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依恋、相思之情。
6.(2023七下·庄河期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乌不鸣山更幽。
[注释]《钟山即事》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时所作。
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中画线句衍生出的新意义是“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B.“浮云”借指奸邪小人,表现了王安石把一切都看淡如浮云,没有了远大抱负。
C.“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的情态。
D.“坐终日”写出了诗人整天整日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坐的寂寞。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ACD.正确;
B.有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浮云”借指奸邪小人,而用“不畏”加以修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远大抱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是个文本的比较和鉴赏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表述去分析和判断。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2023七下·本溪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①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历冬复春。
近乡情更怯②,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径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②怯:胆小,没勇气。
(1)诗歌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作者贬居之苦?
(2)请简要分析作者“近乡情更怯”的原因?
【答案】(1)空间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
(2)想要知道家人情况,又担心家人发生意外的矛盾心理。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1) 本题考查羁旅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和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2)本题考查学生对羁旅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绝句。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全诗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点评】(1)翻译: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岭外”指作者流放岭南,是从空间隔离角度来写;“音”指音信,“断”指和家人之间音信断绝,是从联络断绝角度来写;“复”是又的意思,是从时间久远角度来写。长时间的和家人分离,身处异域他乡,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故答案为:空间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
(2)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
故答案为:想要知道家人情况,又担心家人发生意外的矛盾心理。
8.(2023七下·苏家屯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城已远,故云。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浩荡离愁”是因为家乡远在天涯,归路漫漫。
B.《戏答元珍》颔联中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恰似将一幅山城早春画卷展现出来,写来别有韵味。
C.《己亥杂诗》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D.《己亥杂诗》前两句诗人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戏答元珍》首联作者借“春风疑不到天涯”之语,暗寓皇恩不到,抒发山居的落寞情怀。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对比阅读。选项A“ 浩荡离愁 ”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而不是家乡远在天涯,所以错误;B选项颔联是“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意思是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所以正确;C选项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所以正确;D选项《己亥杂诗》前两句意思是带着满怀的离愁别绪,趁着西下的斜阳,扬鞭催马,远走天涯,表达 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豪放洒脱的气概,《戏答元珍》首联里的春风语寓双关,即是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是指政治上的春风,是诗人渴望朝廷能对他这个天涯逐臣有所关切和早日诏还,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对比阅读。 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学生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内容、形象、语言、感情、写作特色等方面思考回答。
9.(2023七下·大石桥期中)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①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②畎: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2)运用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 表达效果:运用反衬(衬托)的手法,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解答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
(2)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手法技巧。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本题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品味。
【点评】(1)结合诗歌内容,“悠悠”是叠词,读起来富有音韵美。“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 “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2)通读全诗,可以看出“桃溪浅处不胜舟”一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重;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莫不着的愁赋予重量,写出了愁的深重;或夸张手法,将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故答案为: 运用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 表达效果:运用反衬(衬托)的手法,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
10.(2022八上·沈阳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它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释】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②窗游人:离家作官的人。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④淑气:和暖的天气。⑤绿蘋:浮萍。⑥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⑦巾:一作“襟”。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崔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具有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B.杜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生动表现出诗人窗游江南的喜悦心情,很有个性特点。
C.两首诗都是思乡诗,崔诗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以写烟被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杜诗抒发自己它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D.杜诗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欲”字用得极妙,妙在它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归思”之情的深切。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诗一开头就发感慨, 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 “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喜悦心情”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1.(2021八上·大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煮,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蒹葭∶芦苇。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请抓住特征,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水乡的芦苇在夜色中披上了秋霜,凄清落;寒冷的月色笼罩着远山,苍茫一片。全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相思之苦和想念之凄,表达了送别友人后孤寂、落真与忧伤的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题干,先“专注特征”,再“描绘画线句呈现的景象”,然后“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抓住写景的句子“ 水国蒹葭夜有煮,月寒山色共苍苍 ”进行分析,“水国”“蒹葭
”"月寒""苍苍"呈现出凄清寂寥、苍茫孤寒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落寞之情。
故答案为:水乡的芦苇在夜色中披上了秋霜,凄清落;寒冷的月色笼罩着远山,苍茫一片。全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相思之苦和想念之凄,表达了送别友人后孤寂、落真与忧伤的心情。
【点评】考查情感体会。古诗鉴赏题最重要的是体会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要领会一首古诗词的意境,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二是这些景物形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大概能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了。
12.(2023八下·彰武期末)对下面两首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秋兴八首(其一) ①
[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②泪,孤舟一系故园③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④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③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④急暮砧(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A.[甲]文“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乙]文颈联写诗人见到丛菊开了两次,但还未归家,故对菊掉泪;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诗人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
C.[乙]文对秋而伤羁旅,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D.[甲]文诗人推已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诗人期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
A.有误,““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表述错误,“倚仗”与“老无力”相对应;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鉴赏。作此类题,要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要把握形象。 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再结合诗歌内容运用排除法作答。
13.(2023八下·西丰期中)吉诗文鉴赏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仿照《式微》画线句批注,给《采葛》画线句做一个赏析式批注。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批注:“胡为乎中露”和“胡为乎泥中”两句一字之差,但“露”和“泥”互为补充,写出了不归者天黑尚在劳作的辛劳,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苦与怨愤。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来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批注:
【答案】画线三句重叠中只变换了一处,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反复之中,时间越来越久。时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切和情感之浓。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的理解。 结合题干“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 ”可知,画线三句重叠中只变换了一处,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反复之中,时间越来越久。时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切和情感之浓。
故答案为:画线三句重叠中只变换了一处,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反复之中,时间越来越久。时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切和情感之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求结合题干的提示,以及例句的表达联系诗歌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
14.(2023八下·大石桥月考)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诗中“三春白雪归青冢”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1)对边疆常年征战生活的不满,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
(2)不仅写出了边塞地区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守边将士生还无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标题是对诗歌内容高度的概括,赏析诗歌时,切忌略过标题,直接进入正文,透过标题,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也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诗歌。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作用应从内容上和情感上两个角度去思考,自然环境一般暗示社会环境,人物命运,渲染氛围。
【点评】(1)由标题” 征人怨 “可知这首诗写得是征人的怨恨与不满,”年年驻守金河和玉门关,日日挥舞马鞭手握刀环,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 万里黄河绕过黑山,奔涌向前""朝朝""岁岁"可见士兵们常年征战,三四句透露出 边疆地区环境的艰苦,黄河黑山相距甚远,由此可见除了年年征战,士兵们还要长途跋涉,辗转战场,体现了士兵们对边疆常年征战生活的不满,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
(2)"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暮春时节,边疆还是大雪纷飞,一眼望去,只有皑皑白雪和青冢,说明了天气寒冷,环境恶劣.常年的征战本就使征人生还的几率很小,再加上边疆环境的恶劣,边疆将士生还更加无望.自然环境暗示人物命运.
15.(2023九上·鞍山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写给白居易的诗,“沉舟”和“病树”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甲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先后运用了王质和向秀的典故,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表达作者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乙诗中将老年不利的一面与有利的一面做对比,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D.乙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甲诗情感变化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6.(2021九上·本溪期末)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苏轼在词的开头直接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显露出对月的赞美与向往。
B.“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词人遗世独立的一面:“高处不胜寒”又流露出了词人安于世俗的愿望。
C.“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既写出了词人对月的怨怼之意,又传达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ABD三项正确;C、有误。作者好像是写对月的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做此类题目,看是否曲解愿意,张冠李戴;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17.(2021九上·大石桥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②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释】①这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②野人:指农夫。③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是铺垫,描绘出一副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氛围。
(2)这首诗中用“莫嫌”“自爱”两个词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作用的理解。⑴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⑵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作用的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是: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这句话既写出了雨后东坡月夜清幽的环境,更衬托出作者明澈的精神境界,同时为下文作铺垫。
(2)“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的意思是: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这句中“莫嫌”“自爱”两词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表现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淡泊名利的情怀。
18.(2022九下·阜新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年月华②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④,谙尽⑤孤眠滋味。都来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②月华:月光。③练:白色的丝绸。④欹(qī):倾斜。⑤谙(ān)尽:尝尽。⑥都来:算来。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景,既写出了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又写出了塞下奇异的声音。还表现了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B.【甲】词中“霜满地”借边塞的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C.【乙】词中“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D.两首词都写秋天的景象,“雁”“霜满地”纷纷坠叶”“银河”是秋天特有的意象,作者都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秋夜。
【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ABC.正确。
D.“银河”不是秋天特有的意象,而【甲】诗中“四面边声连角起”和“羌管悠悠霜满地”,【乙】诗中“夜寂静,寒声碎”都是从作者的听觉角度进行的描写,所以选项“作者都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秋夜”的表述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9.(2023九下·大石桥月考)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减字木兰花 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
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
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 的情感。
【答案】(1)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2)羁旅愁思;凄凉寂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古诗赏析的情感基调主要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忧国(民)、送别、思乡、相思离别等。
【点评】(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根据题目“姚江阻雨”,联系词文“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可知,本欲渡江却为茫茫秋雨所阻隔,客子只好泊船靠岸。客子观雨思归,描绘出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寒风”“荒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凄冷的风,荒凉的小路,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客船”暗示作者羁旅他乡不得归的游子;荒凉寂静之景不禁使客子漂泊他乡内心满是惆怅,内心凄凉寂寞,满是羁旅愁思。
20.(2022九下·铁岭月考)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开篇便把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一
B.“起舞弄清影”意思是众人在月光下跳舞,影子也随着动,作者看到后的感触,所以说“何似在人间”,那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亮,也写了月色,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的挂在低矮的雕花的窗子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无眠”指的是诗人自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婵娟指的是月亮。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清影”意思是清冷的影子。“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清影”营造了孤独、凄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 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3八上·双台子月考)古诗文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两首作品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使至塞上》则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土途中所作,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B.【甲】词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和【乙】诗中“归雁人胡天”都在点明作者写作的季节是秋天。
C.【甲】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的是幅壮阔悲凉的边塞黄昏景象;【乙】诗描绘了 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思乡爱国之情,“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流露出对戍边将士忠于职守的赞叹。
例2.(2021八上·大石桥期末)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通过一系列的景象:“烟、雨、 、 ”等组合在一起,点明了暮春时节。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1.(2023七上·双台子月考)古诗文阅读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甲】【乙】两首作品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峰”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2021七上·东洲期末)选出下列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选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哀啼的“子规”等景物,既点出时节为暮春,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叙事,“过五溪”写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传达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
C.后两句抒情,通过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关怀。
D.全诗感情真挚,既传达了对好友身遭贬谪的怜悯,也有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更有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深情。
3.(2021七上·双台子期末)古诗欣赏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上面两首小曲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老”“古”“瘦”五个修饰词传达出衰落、颓败的情境特点。
B.《天净沙 秋》用“青”“绿”“白”“红”“黄”交杂相错,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C.甲乙两首小曲虽然题目中都有“秋”字,整首曲中却不见一个“秋”字,反倒写尽秋意。
D.甲曲寓情于景,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乙曲则在萧瑟中充满消极之感。
4.(2023七上·高碑店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诗中一、二两句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2)诗歌的三、四句除了运用拟人还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5.(2021七上·大石桥月考)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1)诗的首句中“ ”一词不仅写现成之景,而且暗示了离别,而另一字“ ”则点染出当时渡口的凄清。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2023七下·庄河期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乌不鸣山更幽。
[注释]《钟山即事》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时所作。
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中画线句衍生出的新意义是“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B.“浮云”借指奸邪小人,表现了王安石把一切都看淡如浮云,没有了远大抱负。
C.“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的情态。
D.“坐终日”写出了诗人整天整日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坐的寂寞。
7.(2023七下·本溪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①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历冬复春。
近乡情更怯②,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径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②怯:胆小,没勇气。
(1)诗歌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作者贬居之苦?
(2)请简要分析作者“近乡情更怯”的原因?
8.(2023七下·苏家屯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城已远,故云。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浩荡离愁”是因为家乡远在天涯,归路漫漫。
B.《戏答元珍》颔联中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恰似将一幅山城早春画卷展现出来,写来别有韵味。
C.《己亥杂诗》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D.《己亥杂诗》前两句诗人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戏答元珍》首联作者借“春风疑不到天涯”之语,暗寓皇恩不到,抒发山居的落寞情怀。
9.(2023七下·大石桥期中)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①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②畎: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0.(2022八上·沈阳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它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释】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②窗游人:离家作官的人。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④淑气:和暖的天气。⑤绿蘋:浮萍。⑥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⑦巾:一作“襟”。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崔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具有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B.杜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生动表现出诗人窗游江南的喜悦心情,很有个性特点。
C.两首诗都是思乡诗,崔诗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以写烟被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杜诗抒发自己它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D.杜诗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欲”字用得极妙,妙在它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归思”之情的深切。
11.(2021八上·大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煮,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蒹葭∶芦苇。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请抓住特征,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2023八下·彰武期末)对下面两首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秋兴八首(其一) ①
[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②泪,孤舟一系故园③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④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③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④急暮砧(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A.[甲]文“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乙]文颈联写诗人见到丛菊开了两次,但还未归家,故对菊掉泪;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诗人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
C.[乙]文对秋而伤羁旅,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D.[甲]文诗人推已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诗人期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13.(2023八下·西丰期中)吉诗文鉴赏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仿照《式微》画线句批注,给《采葛》画线句做一个赏析式批注。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批注:“胡为乎中露”和“胡为乎泥中”两句一字之差,但“露”和“泥”互为补充,写出了不归者天黑尚在劳作的辛劳,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苦与怨愤。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来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分,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批注:
14.(2023八下·大石桥月考)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诗中“三春白雪归青冢”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15.(2023九上·鞍山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写给白居易的诗,“沉舟”和“病树”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甲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先后运用了王质和向秀的典故,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表达作者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乙诗中将老年不利的一面与有利的一面做对比,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D.乙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甲诗情感变化相同。
16.(2021九上·本溪期末)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苏轼在词的开头直接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显露出对月的赞美与向往。
B.“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词人遗世独立的一面:“高处不胜寒”又流露出了词人安于世俗的愿望。
C.“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既写出了词人对月的怨怼之意,又传达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7.(2021九上·大石桥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②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释】①这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②野人:指农夫。③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18.(2022九下·阜新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年月华②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④,谙尽⑤孤眠滋味。都来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②月华:月光。③练:白色的丝绸。④欹(qī):倾斜。⑤谙(ān)尽:尝尽。⑥都来:算来。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景,既写出了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又写出了塞下奇异的声音。还表现了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B.【甲】词中“霜满地”借边塞的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C.【乙】词中“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D.两首词都写秋天的景象,“雁”“霜满地”纷纷坠叶”“银河”是秋天特有的意象,作者都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秋夜。
19.(2023九下·大石桥月考)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减字木兰花 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
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
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 的情感。
20.(2022九下·铁岭月考)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开篇便把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一
B.“起舞弄清影”意思是众人在月光下跳舞,影子也随着动,作者看到后的感触,所以说“何似在人间”,那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亮,也写了月色,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的挂在低矮的雕花的窗子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无眠”指的是诗人自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婵娟指的是月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