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9 08: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章《极地地区》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简明易懂,三个标题之间有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利于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极地的自然环境和开展科学考察、保护极地生态的意义。教材的第一个标题首先介绍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比较法,从海陆位置、气温、降水、风速、代表性动物等方面来了解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差异。教材的第二个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先介绍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再介绍科考活动的意义,这种合理安排更能突出这些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科研价值。第三个标题“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国际合作,二是个人行为,两个层面都与极地的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最后的“活动题”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可以从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做起。
2022新课标要求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 环境的特殊性。2.【区域认知】认识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3.【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知道我国六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4.【区域认知】了解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5.【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认识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最后一个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已经初步具备利用地图分析某地的地理位置的能力,学生也能从课本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基本概括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概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通过图片和表格的展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来分析概括两极地区的特点。但是,在学习极地环境的保护方面,这个知识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尚未形成,对《南极条约》的具体内容也不理解,还需要老师适时提示。
重点 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了解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难点 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知道我国六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2.认识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找最新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南极企鹅、磷虾图片北极熊、北极狐图片南极科考站图片 观看图片 选取南北极代表性动物和科考图片导入,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学生】南极的企鹅、磷虾和北极熊、北极狐,它们分别生活在南极和北极。还有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开站仪式。【教师】回答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极地地区》。先看南极地区图,了解它的概况。【板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南极地区概况中文名代表动物纬 度经 度地理位置范 围面 积地 形 展示南极地图,读图填表。【课堂活动】下面请大家对照地图研读92页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完成填表,时间5分钟。【教师】时间到了,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从七大洲平均海拔高度的比较来看,南极洲是海拔最高的大陆,达到2350米。因此,纬度高、海拔高,都是导致它极端寒冷的原因。【教师】按照刚才学习南极概况的方法,请大家继续对照北极地图研读课文92和93页,完成北极地区的填表,时间也是5分钟。【板书】 2.北极地区概况中文名范 围纬 度经 度地理位置代表动物居住人类人口总数【教师】同学们,恶劣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人类活动,但是为什么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而北极地区却有将近300万的常住人口呢?【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归纳:南极以陆地为主,纬度高气候寒冷,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多冰雹),半年白昼半年黑夜。北极以海洋为主,北冰洋沿岸夏季有短暂的暖季。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领略北极居民的生活。 展示北极居民生活图片。【学生】他们住的是冰屋,出行靠雪橇。【教师】请看课本93页,结合老师展示的图片,南极地区有三个称号,分别对应什么自然特征?【板书】 3.极地地区的气候 【学生】冰雪高原——严寒,白色荒漠——干燥,风库——烈风。【教师】我们通过下表数据来比较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气候差异。项 目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50℃-18℃极端最低气温-88.3℃-66.7℃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约200毫米年平均风速18米/秒10米/秒从表格的数据比较来看,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偏少、风速更快。因此,归纳起来,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展示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图片。【承转】在这样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仍然有生命在活动,比如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熊,这些极地动物构成了极地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大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领呢?【学生】……(回答略)【过渡】科学家们要在寒冷的极地条件下开展科考活动,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开展极地科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板书】 4.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学生1】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学生2】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学生3】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还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等。【教师】是的,不仅是南极,随着大量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目前人们对北极地区的科考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南极,我国也分别在两极地区建立了科考站。【课堂活动】研读课本材料和相关图片,完成课本98页“活动题”——讨论我国对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问题1:找出我国在南极的五个科考站的位置,想一想为什么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问题2:阅读课文资料,说出极地科考的价值。问题3:找出我国在北极的科考站黄河站的位置,说出北极科考的重要意义。【学生】……(回答略)【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此外,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教师】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两极地区的动物,比如南极的鲸、北极的海豹和海象,都被人类过度捕杀,破坏了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破坏了生态环境。请同学们从课本材料中举出一两个事例说一说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学生】日本人捕杀鲸鱼、海洋石油泄漏等。 展示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教师】这些图片都是血淋淋的血腥场景,触目惊心,我们如何才能保护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呢?【板书】 5.如何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师】请大家研读课本99页,想一想,要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应采取什么措施?作为中学生,我们的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学生1】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极地保护区的范围。【学生2】各国严格遵守《南极保护条约》。【学生3】各国大力宣传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意义。【学生4】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植树造林。【教师】请同学们看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想一想,为什么要回收南极地区的垃圾回国处理?【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由于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生物种类少,微生物更少,使得生活垃圾很难降解,因此,为了减少对南极环境的影响,保护地球上最后的一块净土,所有生活垃圾必须转运回国处理。【课堂演讲活动】课本99页活动题——保护极地,人人有责。【演讲提示】演讲提纲可以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如何采取低碳环保的具体措施入手,例如:减少购买不必要的衣物、尽量选择本地食物、夏季空调温度调至26℃、选择骑车或坐公交车出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等等。 观察地图,分析思考用比较法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比较七大洲海拔高度用比较法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比较两极地区气候差异研读课文,思考问题读图了解我国在南极和北极的科学考察站小组合作探究,识记科考站的位置小组探究学习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 培养读图观察能力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表格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法,按照表格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了解两极地区的异同之处。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识记科考站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长城站与秦岭站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和综合思维能力,学会用已有知识组织语言,表达见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合作在保护极地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也了解个人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95页“活动题”——分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完成课本98页“活动题”——讨论我国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积极意义。完成课本99页“活动题”——演讲: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课堂小结 【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差异】1. 两极地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北极地区有常住居民,而南极没有;2. 北极地区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与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3. 北极地区不同于南极的第三个特点是陆地生物多样性,一是由于北极年平均气温较高,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北极陆地生物更丰富多彩,因此北极地区更适合开展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板书 第十章 极地地区1.南极地区概况2.北极地区概况 3.极地地区的气候4.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5.如何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比较法:运用比较法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风速等自然地理特征。讨论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概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地理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读图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爱护环境的人地协调观念,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重点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