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23: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奇布查人和印加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没有铁,也没有带轮子的车,他们都没有发明字母表或音节表,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不面向平民阶层。西班牙的征服导致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消亡。结果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作者认为,古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原因有( )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②欧洲殖民者的入侵③文明之间缺乏交流④缺乏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马里帝国由1个中心区和3个外围行省组成,各省之下又分12个管理区,中央和地方官员都由国王任命。中央向各征服王国派监国使臣,向各城市派市长,农村则要求部落酋长负行政责任,各级行政系统完全听命于国王。由此可见,马里帝国( )
A.封君封臣权责明确 B.封建官僚系统完备
C.地方自治色彩浓厚 D.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3.西非的帝国和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帝国与古代其他帝国一样,都曾建立起以君主为中心的官僚体系。印加人还像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样,修建了贯穿帝国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系统。这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 )
A.统一性 B.复杂性 C.创新性 D.多元性
4.在美洲,玛雅人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国家,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却选择通过征服建立帝国,且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的帝国在制度上和文化风格上并不完全相同。这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 )
A.偶然性 B.统一性 C.复杂性 D.曲折性
5.16—17世纪,非洲古国贝宁的青铜雕像作品主要是王室成员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非洲的传统宗教的核心内容是尊天敬祖。他们崇拜自然,认为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有精灵,如河精、树妖、神蛇、神鸟等,在雕像上常会雕刻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形象来寓示某些内涵。这反映当时( )
A.青铜制造业以国有为主 B.教会严格控制民众思想
C.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D.王权统治理念较为落后
6.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A.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 D.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7.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用棉花和舌兰织布,有的还编织进各色珍贵的鸟羽,做成斗篷、饰物和礼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此外,阿兹特克人能制造出质地优良、造型美观的褐底黄纹的彩陶,已经掌握了用天然铜锻造铜器的技术。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 )
A.纺织和制造业发达 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浮动园地”的发明 D.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8.这一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它的地理疆域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3800多公里的走廊地带,其国王曼萨·穆萨是第一位出现在欧洲地图上的非洲帝王,该帝国( )
A.一度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B.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C.马丘比丘是重要的文化中心 D.经济以发展园艺业为主
9.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有(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大津巴布韦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中国瓷片。图1、图2所示为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教墓园内的瓷器碎片(推测出产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它们被镶嵌在墓柱之上。这些发现可用于印证( )
A.中非官方交往源远流长 B.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
C.瓷器在东非多用于祭祀 D.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11.随着土壤肥力的耗尽,玛雅人不断迁移驻地,他们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城市中建立了巨大的石头建筑,这些建筑物是巨大的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它们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被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由此可知( )
A.玛雅城市经济功能十分突出 B.古埃及文化深刻影响玛雅文明
C.玛雅人实行极端的神权统治 D.巨型建筑补偿原始农业的不足
12.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军中不仅有骁勇善战的将士,还有不少工程师、地理学家、哲学家等专门人才。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据此可知,亚历山大远征( )
①推广了希腊的文化
②沟通了古代玛雅、古代印加文明
③导致了罗马帝国分裂
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据考古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典型代表是今尼日利亚中部高原,该地区正好接近班图人的起源地,而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由此可知( )
A.非洲文明地域差异性明显 B.铁器起源于非洲西部地区
C.班图人迁徙推动铁器传播 D.铁器在非洲自西向北传播
14.据史料记载,印加人在美洲地区实行土地、矿藏和牲群的国家所有制,强制信奉官方的太阳教,仔细编制供征税和征兵用的人口调查表,废黜地方世袭酋长,强迫居民到新地方定居以同化被征服民族。这些记载说明印加帝国( )
A.迈入高度成熟的封建社会 B.维系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具有国家集权主义的色彩 D.文明程度超越其他地区
15.在印加帝国,皇帝被认为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皇家委员会管理帝国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或社区使用,但土地不可被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这种土地管理方式有助于( )
A.遏止土地兼并现象 B.保障国家财源稳定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集权统治长治久安
二、材料分析题
16.南亚与美洲的文化。
史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1)材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耶利哥古城复原图
耶利哥古城(位于耶路撒冷和安曼之间的约旦河谷平原中央)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早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耶利哥的居民就已经达到了2000人,这个数目是非常可观的。人们利用草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他们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古代的人们用这种坚硬的火山玻璃制作小刀和刀刃)有关的贸易。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当地居民在他们的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趣。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材料二 在整个人类文明体系中,美洲文明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类型,它是一种在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的状态下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明,美洲辽阔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美洲文明内部的各种文明之间隔绝、闭恋的特征极为明显。美洲文明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有不少地区进入了以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主的、相当强盛的奴隶制时期。此外,与亚欧大陆的古代农耕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不同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晋新、周巩固主编《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利哥古城居民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美洲形成“独特文明”的原因。
18.典例实证:
材料一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辉煌正是建立在其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然而,印第安人创造农业奇迹竟依赖于极其简陋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其农业生产成就与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存在着巨大反差。印第安人在天文、历法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社会形态进化过程却十分地缓慢,这在东半球文明体系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是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都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甚至在印第安文明中很多被称为“城市”的地方,既非“城”也非“市”,而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它们的长期延续性与东半球文明城市的迁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之火,带到更远的地区。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据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一小撮西班牙征服者,便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这三大文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千百年来的孤立隔绝所造成的恶果,它意味着,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数千年来的孤立使印第安人在军事上与在生理上一样不堪一击。他们从未发展过耕作技术,还不能熔炼矿石,因此也就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刀剑和火器。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古代美洲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
——据孙兴杰刘德斌《巴西:翩翩起舞的桑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美洲文明发展“孤立性”特征的理解。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他们都没有铁……没有发明字母表或音节表”可知,古印第安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①正确;根据材料“西班牙的征服导致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消亡”可知,欧洲殖民者的入侵,②正确;根据材料“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不面向平民阶层”可知,文明之间缺乏交流,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文化,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马里帝国)。据材料“中央和地方官员都由国王任命”“各级行政系统完全听命于国王”,可知马里帝国形成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马里帝国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未体现封君封臣权责明确,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对地方官员的任命,无法得出封建官僚系统完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自治色彩浓厚,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印加人还像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样,修建了贯穿帝国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系统”可知,材料体现了古代帝国的相同点,说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美洲的帝国与欧亚非的帝国在发展进程中具有同一性的特点,并不是在强调复杂性,排除B项;各个帝国发展的进程与内容基本一样,并不具有创新性,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历史发展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在制度上和文化风格上并不完全相同,表明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复杂性,C项正确;偶然性产生于客观事物的外在条件、非本质的原因,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统一性强调不同文明的共同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曲折性强调事物发展的艰辛,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6至17世纪(非洲)。根据材料可知,16至17世纪非洲古国贝宁宗教色彩浓厚,而且是多神崇拜,这说明当时贝宁王权统治理念较为落后,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贝宁的青铜铸造业属性,排除A项;贝宁青铜雕像的主要人物是王室成员,说明当时是王权统治,而非教会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非洲人敬神,多神崇拜,利用神来统治,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美洲)。据材料“,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可知,虽然非洲和美洲在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相互独立发展,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体现了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统一性,反映了文明发展的规律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却呈现出历史发展的相似性,独立性并非想要表达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共性,并非多元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发展上的共性,而非起源上的共性,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在纺织、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D项正确;纺织和制造业发达是成就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阿兹特克文明由于地理因素,与外界交流较少,排除B项;“浮动园地”的发明也是成就的具体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所学,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 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 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 进马、布匹和盐。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 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曼萨·穆萨(1312—1337年在位) 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A项正确;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它是南 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排除B项;马丘比丘是古代美洲印加人建造的古城,排除C项;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这些国家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 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可知,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属于古代美洲文明,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大津巴布韦文明属于古代非洲文明,而非美洲文明,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古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非沿海地区出土了来自明朝时期的瓷片,瓷片上的图案属于中国瓷器上的样式,可以印证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瓷器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瓷器的交流,未涉及官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国与东非地区的瓷器贸易,未涉及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瓷器的贸易,未涉及瓷器用于祭祀,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为了补偿补偿原始农业的不足,玛雅人用宗教信仰来维系社会稳定,在城邦中心举行宗教仪式,建立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彰显社会统一理念,D项正确;据材料“他们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玛雅城市主要是举行仪式的中心,经济功能不突出,排除A项;古代玛雅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之间缺少直接交流,埃及金字塔是陵墓,玛雅金字塔主要用于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古埃及文化深刻影响玛雅文明”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玛雅人的神权统治“极端”,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本题材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军中……还有不少工程师、地理学家、哲学家等专门人才。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兴起于希腊半岛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扩张版图的同时还推广了希腊文化,远征军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据结论可知①④正确;古代玛雅、古代印加文明是古代美洲文明,而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与美洲无关,②错误;亚历山大帝国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罗马帝国分裂的时间是公元4世纪末,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材料“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铁器的传播路线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一致,说明班图人的迁徙推动铁器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非洲其他地区文明,看不出不同地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片区域内西非人最早使用铁器,但不代表铁器起源于此,铁器也可能从其他区域传入这一地区,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了铁器的传播路线,但并未具体说明传播方向,“从西向北”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帝国)。根据材料“印加人在美洲地区实行土地、矿藏和牲群的国家所有制,强制信奉官方的太阳教,仔细编制供征税和征兵用的人口调查表,废黜地方世袭酋长,强迫居民到新地方定居以同化被征服民族”可知,这些是早期印加帝国的国家统治手段,说明当时的印加帝国是属于集权主义国家,从土地到人口以及地方治理都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印加帝国迈入封建社会,排除A项;维系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帝国)。根据材料“皇帝……通过皇家委员会管理帝国的土地,把土地分配给家庭或社区使用,但土地不可被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可知,土地归国家所有,且土地所有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可见这种土地管理方式有助于保障国家的财源稳定,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印加帝国,土地归国家所有,所以不涉及遏止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C项;集权统治长治久安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社会基础:种姓制度。主要特征: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
(2)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婆罗门教的冲击;自身缺乏改革。
(3)原因: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
社会基础:根据材料“婆罗门”“《吠陀经》”“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可知,种姓制度。
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可知,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
根据材料“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可知,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根据材料“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可知,婆罗门教的冲击;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可知,自身缺乏改革。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美洲)。
原因:根据材料“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可知,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根据材料“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可知,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根据材料“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可知,外族侵略与破坏。
17.(1)特点: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和有限的商业;有城防;出现了贫富差距。
(2)原因: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独立产生和发展;美洲拥有辽阔的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发展缓慢;皆起源于高原地带。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一“耶利哥古城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可知,定居生活,有城防;据材料一“人们利用草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可知,从事农业生产和有限的商业;综合材料一“当地居民在他们的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趣”等图文信息可知,出现了贫富差距。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二“在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的状态下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可知,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独立产生和发展;据材料二“美洲辽阔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可知,美洲拥有辽阔的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据材料二“其缓慢的发展过程”可知,发展缓慢;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文明皆起源于高原地带。
18.(1)特点:注重交通与通信建设;借助宗教进行统治;国家重视对人口与资源的控制。(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生产工具落后,但农业成就突出;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技落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社会发展缓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城市是宗教活动中心,具有长期延续性。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加帝国)。据材料一“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注重交通与通信建设”;根据材“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可得出“借助宗教进行统治”;据材料“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可得出“国家重视对人口与资源的控制”。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据材料二“印第安人创造农业奇迹竟依赖于极其简陋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可得出“生产工具落后,但农业成就突出”;根据材料二“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可得出“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技落后”;根据材料“在印第安文明中很多被称为“城市”的地方,既非“城”也非“市”,而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可得出“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根据材料“它们的长期延续性与东半球文明城市的迁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得出“具有长期延续性”;根据材料”可得出“社会形态进化过程却十分地缓慢”。
19.理解:古代印第安文明下,农业发展落后,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各文明间交往极度贫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较低 。美洲与其他地区也处于基本隔绝状态,印第安文明的发祥地大多起源于高原峡谷盆地一带,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文明发展“孤立性”下,不利于文明的交流,也不利于文明的长足发展。对于西方殖民者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为,我们应表示极大地谴责。
【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设问“谈谈对古代美洲文明发展‘孤立性’特征的理解。”可根据材料一先分析古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和古代美洲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文明“孤立性”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根据材料一“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之火,带到更远的地区。”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古印第安农业生产力落后;根据材料一“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可推出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各文明间交往极度贫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较低 。根据材料二“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可推出西方殖民者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为,给其带来了灾难。并总结古代美洲“孤立性”文明下,对美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