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七(下)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某些电梯的楼层按键会有专供盲人使用的盲文,请问盲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嗅觉
C、味觉
D、习惯
2.(2023 营口)下列各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河水看起来变浅了
B、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形成彩色光带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
3.(2023 长沙)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4. (2023·丽水)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下的光斑 B、“折断”的铅笔 C、镜中的像 D、日食
5. 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6. 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彩虹的形成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7.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回答下面问题。
观测仪通过观察“表”在“圭”上的影长来确定节气。影子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8. (2023 眉山)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声音调变高
B、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C、吹管子时下拉“活塞”,哨声响度变大
D、悦耳的哨声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成为噪声
9. (2023 自贡)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α,反射角为β,折射角为γ,则( )
A、α>β>γ B、α<β<γ C、α=β<γ D、α=β>γ
10.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年来近视愈加严重,有关部门要求从校园和社区开始加强眼睛防护,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不能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保护眼健康。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引起的
B、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C、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要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
D、使用手机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70厘米,且不要长时间地使用手机
11.(2023 陕西)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12.(2023 ·黄冈)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大多靠视觉,其次靠听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近视可通过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B、由明亮处进入黑暗环境中,瞳孔会变小
C、为保护耳和听觉,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D、视觉的形成在视网膜,听觉的形成在耳蜗
13.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14.如图甲,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部分色光未画出)。这说明不同色光在入射三棱镜(或凸透镜)时,蓝光偏折的程度会较大。于是,小明使用红光、黄光和蓝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大小(如图乙)。以下关于三种色光通过凸透镜时的焦距(f)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红>f黄>f蓝 B、f红<f黄<f蓝
C、f红=f黄=f蓝 D、f黄>f红>f蓝
15.身高1.8m的冬宇站在高1m的平面镜前2m处,关于他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①如果冬宇向着镜面水平向右以1m/s的速度移动1s后,像距他2m
②冬宇把手指压在玻璃镜面上,发现自己的手指与它的像相距6mm,则该镜面厚3mm
③冬宇想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平面镜至少长0.8m
④冬宇在平面镜中能成自己完整的像,但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16-1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16.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7.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吉祥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 。
18.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移动棋子B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一侧观察。
19.(2023 齐齐哈尔)用二胡演奏乐曲时,声音是通过弦的______产生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弦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0.(2023 泰州)如图所示,一只水鸟站在水中觅食,图中的黑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倒影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像,且倒影看起来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处发生了_______而进入水中,人能从不同角度看见水鸟是由于光照射在鸟身上发生了______。
21.(2023 连云港)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_____°。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_____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3 乐山)凸透镜是很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已呈现清晰的实像(像未画出),这个像一定是倒立、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等大”),这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3.(2023 攀枝花)正常眼睛观察近距离物体的明视距离约为25cm。小刚看书时,把书本放在眼睛前15cm处,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晶状体将会变厚,焦距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形成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4.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________。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________。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试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________。
(4)如图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________,G应为________。(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
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26.小徐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选取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像高h像记录在如表中,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h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还进行了适当的运算,将相关数据记录在如表最后一列。
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h像(厘米) 像距和物距比值k(k=v/u)
1 60.0 12.0 0.60 0.20
2 50.0 12.5 0.75 0.25
3 30.0 15.0 1.50 0.50
4 18.0 22.5 3.37 1.25
5 16.0 26.7 5.00 1.67
6 14.0 35.0 _______ 2.50
(1)根据实验序号1~5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实验序号6中:像高h像为____厘米。
(3)小徐在完成上述实验后,认为还可以通过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
示例:可以用黑色纸片遮挡部分凸透镜,探究遮挡物的形状及大小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请仿照示例写出其他拓展探究方案(一个方案即可)。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27题6分,28题4分,共10分)
27.你知道如图这种高效的复习整理方法吗?白色的试卷上用黑色的油墨印着试题,你可以用红笔在横线处填写答案,然后找一块同样是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盖,之后你就只能看到题目,答案好像瞬间“消失”一样。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奥秘。
2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请解释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B C A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A B
二、填空题
16.反射 虚
17. 凸;小
18. 大小;A
19.振动;音调
20.直线传播;虚;折射;漫反射
21.60;140;6;不变
22.缩小;照相机
23.变小 近
三、探究题
24.(1)吹气引起了瓶内空气柱的振动
(2)5只瓶子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故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
(3)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
(4)7;1
25.(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不变
(4)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26.(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同一发光体,物距u变小,像距v变大,像高h像变大
(2)7.50
(3)更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探究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或在凸透镜前加一凹透镜,探究近视眼的原因及矫正原理)
四、简答题
27.试卷底板为白色,可反射所有色光;题目为黑色,不反射任何色光;答案为红色,可反射红光。当在白光下用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挡后,只能透过红光。故黑色的题目不反射任何光,透过塑料片后仍旧为黑色;白色的底板反射的红光透过塑料片后变成红色;答案反射的红光透过塑料片后也保持红色,故红色的答案被红色的试卷底板“隐藏”。
28.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所以看不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由于光的折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