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23: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6世纪以前,糖在欧洲不是食品,更多的时候被用作药品,或者上流阶层用来炫耀的工具。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地区的“蔗糖革命”,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加勒比海地区的“蔗糖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中国、印度茶叶的大量输入
C.三角贸易的推动 D.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形成
2.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 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 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3.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贸易格局的变化 C.经济中心的转移 D.商业城市的发展
4.156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单中列有“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称这些物品“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能用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的“首班船尽快送达”。由此可知( )
A.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 B.殖民活动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C.新航路推动世界联系增强 D.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5.下面是1510一1609年英国物品价格指数趋势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英国( )
A.重商主义政策提升了物价 B.殖民扩张刺激工农业发展
C.物价深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D.技术革新对原料需求量大
6.到了16、17世纪,佛罗伦萨等城市繁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安特卫普(今属比利时)、塞维利亚(今属西班牙)、鹿特丹(今属荷兰)则成为新兴的贸易都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荷兰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 B.意大利生产方式落后
C.西班牙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D.国际商业路线的变化
7.1595一1597年荷兰商人、旅行家林霄腾出版了《游记》,记录了自己从里斯本到亚洲的航行经历、航道、海岸线、亚洲香料等信息,并插入了以葡萄牙资料为基础绘制的远东地图。很快,《游记》成为当时欧洲的畅销书。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对外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地图绘制技术得到空前发展
C.荷兰垄断了欧亚之间的香料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8.下图所示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强调( )
第一章 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 细菌战役 第三章 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 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美洲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 B.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C.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 D.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
9.17世纪以后,殖民地以及海外贸易的利益得到越来越高的估价。在一个不断斗争的世界中,重商主义的国策同殖民地统治、贸易垄断以及伴随同殖民地之间日益增长的航运而建立的制海权等结合起来构成了国家实力的基本要素。这一发展趋势( )
A.促使外交制度体系的生成 B.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
C.导致国家间冲突性质变化 D.彰显了欧洲垄断资本的强大优势
10.下图所示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英国呢绒和羊毛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英国( )
1347 1366 1392 1438 1479 1509 1547 1554
呢绒(匹) 4422 14593 43072 56097 62586 84789 122354 160000
羊毛(袋) 30000 26634 19359 9101 9784 不占重要地位 不占重要地位 不占重要地位
A.畜牧生产衰退的趋势明显 B.手工业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C.对海外原材料进口的增加 D.毛纺织业已经出现了工业革命
11.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上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常人家的餐桌。取而代之,受到贵族青睐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
A.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B.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欧洲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
12.明中叶以后由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花生、 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 30种。1638年从欧洲来到北美的约翰·乔斯林对横渡大西洋过程中的疾病传播情况做了详细描述。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全球整体性联系逐渐发展 B.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是沉重灾难
C.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频繁大宗洲际贸易的普遍扩展
13.“普林尼种族”是古典时代以来欧洲人观察异域族群的一种观念,下表是以此观念描述的美洲人群现象。这( )
项目 描述内容
航海日志(哥伦布) 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生活着长着一只眼的人,另一些人长着像狗一样的脸
史学著作(贡萨洛·奥维多) 印第安人头颅如此之厚,致使他们的理解力与野兽无异
回忆录(贝尔纳尔·迪亚斯) 新西班牙居民实行活人祭祀,我们如何割除这些恶习,把神圣基督教信仰引入这个国家
A.批判了欧洲文明优越心态 B.体现了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先进
C.宣扬了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D.反映了西欧与印第安的文化交融
14.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经荷兰议会授权,获得荷兰与非洲南端好望角以东的非洲、亚洲地区贸易的垄断权,不断拓展对印度、印尼及日本等地区的直航贸易,并逐步将对华贸易作为该公司亚洲贸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发展( )
A.冲击了英国在亚洲地区的垄断地位 B.表明了贸易是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C.适应了荷兰国内工商业发展的需求 D.推动了中国与西欧国家的自由往来
15.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宫廷男女服饰都以中国丝绸、织锦为面料,上面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同时期伦敦的贵妇人则把中国丝绸服装视为时髦。18世纪以来,中国的丝绸披肩风靡欧洲,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欧洲的进口量高达8万多条。这主要源于( )
A.国际贸易的扩大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理性主义的传播 D.封建君主的喜好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英国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和乞丐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弓箭盔甲等6类商品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在全国政治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解放初,物价飞涨,投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银开始。短短23天,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圆价格上涨了1.98倍,市场物价上涨了2.7倍以上。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决定开展打击,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有效地制止了银元上涨而引起的物价波动。此后,投机商们并不甘心认输,又将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运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物资,集中抛售,降低物价,给投机商们以毁灭性打击。
——摘编自《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进行物价管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的最早驯化、驯养及使用发生在黑海、亚速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西南干旷草原。★古代的马具会压迫马的气管,严重限制了马的应用。大概到了公元前1800年,有人将马运用于专门的轻型牵引中,并建造了尽可能轻型的马车,这就是战车的雏形。那些游牧骑士冲进底格里斯……一度到达埃及和印度。 ★马匹最初由西班牙人引入美洲。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首次将马匹带至圣多明各。航行期间,他还率领250名弓弩手、110个火枪手、20名随从及15匹马,对古巴进行了征伐。 ★1531年弗朗西斯科 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之时,奉命将马匹从牙买加带至秘鲁和厄瓜多尔,然后到智利,再到阿根廷。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最后一次竞达万匹。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的印第安人也逐渐接受了马,并学会养马、骑马。
——据徐杨、张箭《马在美洲的传播初探》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马的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的传播对我们认识世界史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
——摘编自李映涛《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特征浅析》
材料二 15—18世纪,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商业联系加强,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1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1554——1680年间建立了49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商店、交易所、客栈等灵活自如、方便及时的新的流通方式出现。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货、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18世纪时,政府进行了公共财政改革,以发行证券与公债券来筹集资金。
——摘编自王瑞红《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及对商人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中黑人奴隶大量的输入进拉美地区,从而推动了其大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蔗糖产量大量增加,形成了“蔗糖革命”,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加勒比海地区的“蔗糖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英国饮茶有加糖的习惯,但中国、印度茶叶的大量输入不是直接推动力,排除B项;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形成不是加勒比海地区的“蔗糖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8年的世界。根据材料“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及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逐渐改变了当地的种植结构。后来在反殖民斗争的影响之下,殖民地的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这为东印度地区蔗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西方殖民者的利益需求主导着国际分工,C项正确;“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体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与自然条件的联系,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艰巨性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图一中旧航路集中在欧亚大陆,经济中心位于地中海沿岸,图二中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城市潜能逐渐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生产技术的辐射信息,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AB项;商业城市的发展有所体现,但非最大程度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与“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出现雏形,西欧国家为了得到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用白银与中国进行交易,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增强,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地区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A项;欧洲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这些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世界市场”,“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0一1609年英国。根据图表信息:1510一1609年的英国农场品、畜产品、原材料、工业品的物价均有大幅度上升,其原因在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发生价格革命,对英国国内原料、产品造成很大冲击,选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排除A项;工农业产品和原料价格膨胀,并非说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国内技术革新对原料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沿岸城市崛起而意大利的城市则萧条,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商路被新的商路所取代,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都出现了新兴的贸易都市,A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A项;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生产方式并不落后,排除B项;最先走上开辟新航路道路的是葡萄牙,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95一1597年(荷兰)。根据材料,1595一1597年荷兰商人、旅行家林霄腾出版了《游记》,并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这一时期正处于早期的殖民扩张时期,荷兰的殖民扩张也是适应了其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A项正确;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只是对于材料的表象描述,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荷兰的早期殖民扩张,没有体现出其对于欧亚之间的香料贸易的垄断,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欧洲。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对新旧世界两边着墨,以“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结尾,说明学者立足于生态环境视角看待新航路开辟,即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D项正确;材料有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单纯的说重大贡献解读过于片面,排除A项;题干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新航路开辟,不能只强调冲突,排除B项;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只重危害一端,第三、五两章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以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家加强对殖民利益和霸权的争夺,这些经济霸权成为国家实力的基本要素,国家之间的冲突性质由封建主之间领土和宗教分歧等因素引起的战争,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主权国家整体利益的现代战争,C项正确;17世纪,欧洲国家派遣外交使节和使团,近代外交制度建立起来,排除A项;早在中世纪晚期及近代早期,宗教改革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19世纪后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英国)。从材料可看出呢绒年出口量呈递增趋势,羊毛出口则呈现递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属于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呢绒出口始终平稳增长,呢绒作为一种常见的面料,出口量多可用于说明该时期英国手工业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B项正确;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农牧业内部的种植、畜牧等行业的比例变化,这一时期,羊毛出口不断减少,不等于畜牧业在不断衰退,是因为呢绒生产需要羊毛,供应国内的多了,出口的少了,而且这一时期是圈地运动时期,圈地就是发展畜牧业,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对海外原料进口的情况,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在18世纪中期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胡椒因供应量大增,不再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贵族开始追逐其他事物,如蔗糖、巧克力等,反映了食物被赋予区分不同社会等级的功能,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洲际物种交流就已存在,且材料未涉及贵族地位被削弱,排除B项;商业革命使商品交易的规模扩大,胡椒等商品的价格下降,排除C项;“全面接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美洲独有的作物传入中国和旧大陆的疾病传入新大陆,这两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全球整体性联系逐渐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殖民扩张,排除B项;这两种现象与商业革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所示的时间是17世纪上半叶及之前,此时频繁大宗洲际贸易并没有达到普遍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据材料“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生活着长着一只眼的人,另一些人长着项狗一样的脸”“印第安人头颅如此之厚,致使他们的理解力与野兽无异”可知,在欧洲人眼中印第安人生活和习俗过于野蛮,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宣传文明,为其殖民扩张进行合理解释,C项正确;材料中不是批判欧洲文明优越心态,排除A项;这一时期欧洲尚未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西欧与印第安文化没有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成为其对外殖民扩张的重要工具,这与荷兰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有助于其拓展和维护荷兰在亚非地区的商业利益,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在荷兰之前,垄断亚洲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非英国,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政府支持的殖民机构,通过贸易和暴力掠夺等方式为荷兰谋取殖民权益,贸易是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明末和清前中期,中国大部分时间推行“海禁”政策,与西欧国家并未自由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3年到1715年(法国)。从材料看到,中国的丝绸披肩风靡欧洲,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欧洲的进口量高达8万多条,可以得出中国丝绸流入欧洲的量增大,这主要源于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的扩大,A项正确;工业革命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理性主义与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封建君主的喜好,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特点: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偏重于生活类的限价;首都伦敦为重点整治对象;效果显著。
(2)措施:以行政手段政府查封证券大楼、惩处投机分子、调运物资;利用经济手段,抛售物资、统一财经。意义:巩固了政权;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结束了长期物价暴涨的局面,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和乞丐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混乱”可知特点是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根据材料“面对这一危局,当时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充分运用”可知特点是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根据材料“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弓箭盔甲等6类商品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可知特点是偏重于生活类的限价;根据材料“鉴于伦敦在全国政治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可知特点是首都伦敦为重点整治对象;根据材料“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可知特点是效果显著。
(2)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可知措施是以行政手段政府查封证券大楼、惩处投机分子、调运物资;根据材料“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运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物资,集中抛售,降低物价,给投机商们以毁灭性打击”可知措施是利用经济手段,抛售物资、统一财经。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从政治角度分析意义是巩固了政权;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从经济角度分析意义是结束了长期物价暴涨的局面,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理论角度分析意义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后世角度分析意义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17.(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欧洲对外殖民扩张的迫切需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卫匡国游历半个中国;卫匡国的中国文化造诣深厚;启蒙运动的兴起;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特点: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体现了综合性学科的性质;融合中西文化;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
影响: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欧洲了解和认识中国;有助于研究明清中外关系;有助于了解明清疆域和行政区划;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的深化;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据材料“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所学知识得出,卫匡国来华的重要背景是新航路开辟,欧洲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扩大;据材料“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得出卫匡国游历半个中国;据材料“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得出卫匡国的中国文化造诣深厚;据材料“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得出《中国新地图集》运用了当时西方的科技成果,可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可得出启蒙运动的兴起。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特点:据材料“全书内有17幅地图,……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得出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据材料“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得出体现了综合性学科的性质;据材料“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得出融合中西文化;据材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得出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 影响:据材料“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得出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欧洲了解和认识中国;结合所学,《中国新地图集》反映传教士来华,以及对中国地理的研究,折射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有助于研究明清中外关系;据材料“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新地图集》有中国各省地图,有助于了解明清疆域和行政区划,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的深化,也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结合所学,《中国新地图集》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和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18.(1)功能:农业生产中的畜力;战争的工具;交通运输的工具;贸易的商品。
(2)说明:马的早期传播是印欧人大迁徙的缩影,印欧人对马匹的驯养和利用,促进了其对外迁徙和征服;近代马的传播是物种大交流的重要见证,欧亚大陆的马被引入美洲,丰富了美洲的物种,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马在美洲的传播是西欧早期殖民史的缩影,欧洲殖民者将马带至美洲各地,推动了其殖民美洲的进程。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方)。功能:根据材料“最早驯化、驯养及使用”及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中的畜力;根据材料“有人将马运用于专门的轻型牵引中,并建造了尽可能轻型的马车,这就是战车的雏形”得出,战争的工具;根据材料“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得出,交通运输的工具,贸易的商品。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方)。意义:根据材料“那些游牧骑士冲进底格里斯……一度到达埃及和印度”得出,马的早期传播是印欧人大迁徙的缩影,印欧人对马匹的驯养和利用,促进了其对外迁徙和征服;根据材料“马匹最初由西班牙人引入美洲。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首次将马匹带至圣多明各”得出,;近代马的传播是物种大交流的重要见证,欧亚大陆的马被引入美洲,丰富了美洲的物种,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奉命将马匹从牙买加带至秘鲁和厄瓜多尔,然后到智利,再到阿根廷。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得出,马在美洲的传播是西欧早期殖民史的缩影,欧洲殖民者将马带至美洲各地,推动了其殖民美洲的进程。
19.(1)商品种类丰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市场;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商业服务设施。
积极影响:推动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便利了百姓日常;增加财政收入。
(2)表现:国内贸易格局被打破;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对外贸易广阔,遍及全球;带有殖民色彩;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革,出现了股份制公司;商业规模扩大;金融信用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
原因: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国际市场扩大;重商主义的实施。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可知,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一“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根据材料一“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可知,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市场;根据材料一“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根据材料一“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可知,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商业服务设施。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可知,获得随着商业的发展,要求交易更加便捷,因此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可知城市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及商品种类丰富,便利了百姓日常;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
(2)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5至18世纪(英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可知,国内贸易格局被打破;根据材料二“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可知,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根据材料二“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可知,对外贸易广阔,遍及全球、带有殖民色彩;根据材料二“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革,出现了股份制公司;根据材料二“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可知,商业规模扩大、金融信用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可知,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国际市场扩大;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的实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