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习题):第四单元 文言文(1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习题):第四单元 文言文(1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4 21:15:44

文档简介

第14课 鸿 门 宴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张良出,要项伯
B.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因击沛公于坐
C.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解析:A项,①“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②“要”通“邀”,邀请;B项,①“倍”通“背”,违背;②“坐”通“座”,座位;D项,①“蚤”通“早”,早些;②“郤”通“隙”,隔阂,嫌怨。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约为婚姻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C.所以遣将守关者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A项,“山东”: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婚姻:结成亲家,今指结成夫妻关系;C项,“所以”:……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指河北省、河南省;D项,“非常”:意外的变故,今作副词,很;“鱼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指鱼的肉。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拔剑撞而破之
D.(先)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D项,“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王;A项,“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B项,“从”:使动用法,使……跟从;C项,“破”:使动用法,使……破。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含名词作状语现象的一项是(  )
A.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道芷阳间行
C.①日夜望将军至 ②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D.①吾得兄事之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解析:A项,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B项,①夜:在夜里;②从小道上;C项,①日夜:每日每夜;②间:向上。D项,①兄:像对待兄长一样;②翼:像鸟张开羽翼一样。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往谓项伯(请你允许我)
B.窃为大王不取也(偷偷地,暗地)
C.再拜献大王足下(作揖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敬辞,称对方,相当于“您”)
D.按剑而跽曰(长跪,双膝着地,上身直立)
解析:B项,窃:谦指自己。
答案: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军霸上
C.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毋从俱死也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解析:B项,①宾语前置句,②状语后置句;A项,均为判断句;C项,均为被动句;D项,均为省略句。
答案:B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解析:C项,“绳”,结合语境,不应是本义,而是引申义,可译为“惩治”“管束”“约束”。可以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A项,“第”,中举。常用“落第”“及第”表示“没考上”“考上”。B项,“推”,追究。结合语境,后面是“辱”,合起来意思顺畅合理。D项,“知”,掌管,是古代官职中常见的词语,如“知县”“知州”。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顺承;A项,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D项,助词,“……的人”/助词,表停顿。
答案:C
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解析:古代“时”常用在句首作状语,此处与后文“之际”形成呼应。此句虽短,但主语有正、寇、民、咏等,故非“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而是“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
答案:A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解析:C项,“从此后都减轻刑罚”错,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为“俟秋成,当仍旧法”。
答案:C
11.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做盗寇,那危害就大了。(注意“苟”“自活”“蜂聚”的翻译。)
②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他的名字!(注意判断句式、“名词”类活用的翻译。)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①郡里讨论推荐张咏为进士候选人的第一名,张咏把这个资格让给了宿儒张覃。(原文:“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
②张咏鼓励蜀中品学兼优的读书人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原文:“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
③张咏显达后,三十年里一直在寻找有才德的同学傅霖。(原文:“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回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舆论把张咏作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好遇上李沆、宋浞、寇准连续推荐他的才干,张咏因此做了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建议撤去归、峡二州的送水夫。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能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二州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至死。皇帝下诏审治他的罪。张咏将诏书封起退还,并说:“陛下正委派张永德担任边疆守护大职,若因为一个小校官,追究侮辱主帅,臣恐怕下级会有轻视上级的心理。”太宗不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来议论,太宗改变态度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但停兵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出击,然后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从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下达公文将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谕民众,使他们各自回到田里。
当初,蜀地士子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入仕做官。张咏考察益州人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当地人称赞;于是敦促鼓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全都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都接受劝勉鼓励。
咸平二年,这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因当年歉收,民众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养活自己,捕获犯法的人数百个,张咏全都减轻对他们的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厉用法律制裁他们,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受饥饿的有八九万,(他们)如果不靠盐来救活自己,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酿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按原来的法律办事。”咸平五年,真宗因张咏以前在蜀郡政绩优异,又命他再次出任益州知州。恰好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给张咏传达谕旨说:“有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少年一同求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访求傅霖,三十年都没有找到。到这时傅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贤士,我尚且还不能跟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