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专题六 遗传与进化
知识建构
概念7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7.1 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
7.1.1 睾丸和卵巢可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
卵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7.1.2 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
7.2 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7.2.1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2.2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片段,随配子由亲代传给子代
7.2.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
7.2.4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7.2.5 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
7.2.6 杂交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
概念8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8.1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
8.1.1 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8.1.2 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8.2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8.2.1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8.2.2 生物的进化总体上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
8.2.3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专题六 遗传与进化
典题精析
命题解读1 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
开始,我们的生命旅程就开始了。
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叫婷婷小女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表示受精的过程,此过程是在妈妈的子宫内完成的
B. 是由 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的,能通过自身消化系统获得营养
C.胎儿的分娩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D.进入青春期后,婷婷出现月经,这与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思路点拨 掌握人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并最终植入子宫内膜,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答案】D
命题解读2 (2023·呼和浩特)判断下列有关人的体细胞中细胞核、染
色体、 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体细胞,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②所示的
结构
B.③若表示一对性染色体,则该性染色体的组成
是
C.④是 分子,它上面的所有片段都叫做基因
D.⑤若是基因,则亲代通过生殖过程将⑤传递给子代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的结
构及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图中①人的体细胞,
②细胞核,③染色体, ,⑤基因。不是所
有体细胞中都含有②细胞核,如成熟的红细胞就
没有细胞核,A错误。③若表示一对性染色体,
这两条性染色体形态、大小都相同,故该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女性),
B错误。基因是 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C错误。⑤若是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
递给子代。
【答案】D
命题解读3 (2023·青岛)如图为白
化病的系谱图。Ⅰ、Ⅱ、Ⅲ分别代表
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 表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判断,白化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 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或
C. 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是22条
D. 和 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
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
递。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
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
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
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
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和 正常,后代 患病,或 和 正常,后代 患病,因此
推断出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和 是正常人,他们的后代
有白化病,说明 和 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都是 。精子染色
体组成为22 条常染色体 或22条常染色体 。
和 正常,后代 患病,说明 和 基因组成都是 ,
遗传图解如下:
【答案】D
考法创新1 (2023·岳阳)如图是生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1)①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
无性
受精卵
变态
(2)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除受神经系统调节外,还受______调节。
(3)植物嫁接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
点)。
激素
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考法创新2 (2023·孝感)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人类性别
决定方式相同(雌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 ,雄性为 )。某地发
现了一只没有“黑眼圈”,通体白色的大熊猫,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通体白色大熊猫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C.以性染色体为依据,雄性大熊猫只有一种精子
D.大熊猫的染色体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
[提示]亲代与子代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
B
考法创新3 (2023·无锡)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①由 和蛋白质组成
B.②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③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D.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提示]受精卵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提供的精子和母亲提供的卵细胞,所以,孩子体内的遗传物质父母均提供一半。若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的基因中显性基因较多。
【答案】D
专题六 遗传与进化
备考演练
题库训练
1.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实施三孩生
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们俗称的怀孕实质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B.“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引起这种变化的器官是卵巢
C.胎儿在母体子宫中获得营养的途径是母体 胎盘 脐带 胎儿
D.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提示]受精卵形成后就不断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即怀孕。
A
2.(2023·成都)在实验课上,同学们观察了鸟卵的结构。下列关于鸟卵
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卵壳和卵壳膜对鸟卵有保护作用
B.卵白和卵黄为雏鸟发育提供营养
C.胚盘是将来发育为雏鸟的重要结构
D.气室对雏鸟的发育没有任何作用
[提示]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2023·湘潭)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延续,
生生不息。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其后代同时具有接穗和砧木的遗传特性
B.家蚕、蝗虫的发育都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C.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D.鸟卵的卵细胞由卵黄膜、卵黄及胚盘组成
[提示]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 蝗虫的发育经过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答案】D
4.小明假期跟父母到农场游玩,观察到了以下生物的不同性状,其中不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A.猫的黑毛和直毛 B.牛的有角和无角
C.玉米的红粒和黄粒 D.小麦的高秆和矮秆
[提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5.(2023·益阳)右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
成,以下可表示其精子染色体组成的是 ( )
A
A.Ⅱ、Ⅲ、Ⅳ、 B.Ⅱ、Ⅳ、 、
C.Ⅱ、Ⅱ、Ⅲ、Ⅲ D.Ⅱ、Ⅱ、Ⅳ、
[提示]雄果蝇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
的染色体完全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因此如图所示为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精子染色体的组成是Ⅱ、
Ⅲ、Ⅳ、 或Ⅱ、Ⅲ、Ⅳ、 。
6.(2023·怀化)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升空,搭载着小麦、花椒
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其目的是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再从中选出优
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
物的( )
A
A.遗传物质 B.生活习性 C.生活环境 D.性状
7.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在某
种程度上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有关生命起
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氧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
B.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氨基酸
C.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D.生物的进化与变异无关
[提示]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原始大气没有氧气;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其中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答案】B
8.如图为生命起源与进化时间轴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的结构
B.被子植物的出现早于裸子植物
C.单细胞生物的出现早于多细胞生物
D.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提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答案】B
9.关于生物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B.“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C.有些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并长有毒毛,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
[提示]按照达尔文的理论,病菌抗药性是这样产生的:细菌个体中存在着对抗生素抗药性的变异,在抗生素使用时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其抗药性状遗传给后代。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细菌抗药性逐渐增强。
【答案】A
10.以下是两组遗传图解,图一的显、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二的显、
隐性基因用D、表示,红花、白花为某新发现植物的一对相对性状。
请据图回答:
[提示]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于亲代与子一代的性状表现相
同,所以不能确定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当红花为显性性状时,亲
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 ,当红花为隐性性状时,亲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
。
(1)图一中,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一对________,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2)图二中,子一代红花和白花的数量相近,则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亲代白花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类型有_________种。
相对性状
肤色
Aa
不能
一种或两
白化
11.地球上从出现原始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
长的进化过程。图一是根据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复原的郑氏始孔子鸟形
态图,图二及表为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比较。请回答以下相
关问题:
猴 马 鸡 乌龟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1 12 13 15 21 35 44
(1)美国学者米勒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他的
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_________。最终这些物质汇集到 __________中,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有机物
原始海洋
(2)图一是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的郑氏始孔子鸟,没有人亲眼见
过这种动物,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______来研究
它。郑氏始孔子鸟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
类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的。
化石
古代爬行动物
(3)表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
细胞色素 与人的细胞色素 不同的
氨基酸数目,据此分析表中的物种
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对生
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
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得到图
猴
小麦
二的进化分枝图,图二中的①是表中的______。
(4)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
物进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这一
理论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
殖能力,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
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__________,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 ______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适应
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
被淘汰。
能力提升
1.(2023·聊城)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的大致过程是:
打开种蛋(即用于孵化的鸡卵),将内容物倒入如图所示的孵化装置中,
盖上塑料盖,再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图中1、2、3是去除卵壳和卵壳膜
的鸡卵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蛋是在雌鸡和雄鸡进行了交配的前提下产生
的
B.胚胎发育开始的位置是 胚盘
C.通气孔和脱脂棉都有助于透气
D.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仅来自 卵黄和人
为添加的营养
[提示]题图中1是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为雏鸡;2卵黄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3卵白含有水分和蛋白质,有营养和保护的作用。
【答案】D
2.(2023·内蒙古)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
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据图判断,下列相关推论或
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甲共有8个基因,乙共有4个基因
B.若甲具有性染色体,则乙不具有性染色体
C.若甲具有成对的基因,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
D.甲有4对染色体,乙有2对染色体
[提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
【答案】C
3.(2023·菏泽)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由基因A、 控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3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一定是
C.6号与7号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D.8号的性染色体 可来自第一代的1、3、4号
[提示]
【答案】D
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带领“海水稻”团队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亩产量超过八百千克。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有芒,有的无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水稻用种子繁殖后代,这属于______生殖。
有性
(2)根据实验判断,水稻的有芒
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
状。若A表示显性基因, 表示隐
性基因,实验一中亲代有芒个体的
基因组成是____。
显性
(3)实验二亲代全部有芒,子代
出现无芒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
上称为 ______。
变异
(4)小明认为水稻细胞核内染色
体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相等,这种
认知是错误的。请根据染色体、
和基因之间的数量关系作出合
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 基因
(5)将水稻种子送入太空,在多
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种子细
胞内的 __________发生改变,然
后在地面种植,就有可能从中选育
出新品种。
遗传物质
拓展延伸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养蚕,蚕丝织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某校课后实践开展了饲养家蚕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家蚕的发育和某些性状的遗传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饲养家蚕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并记录了蚕的发育过
程(如图),由图可知,家蚕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___
_______发育。
变态(或完全变态)
(2)同学们观察发现,刚孵化出的蚁蚕(幼虫)就会在多种树叶中选
择取食桑叶,这种行为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遗传物质
(3)孵化出的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足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_______
___。
相对性状
[提示]亲代有白足和黄足,子代中也有白足和黄足且比例接近 ,
只能确定亲代基因组成为隐性纯合和显性杂合,不能判断显性与隐性性状。
(4)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判断蚕足颜色的显、隐性情况,他们随机选取了一只白足雌蚕蛾与一只黄足雄蚕蛾杂交,并统计子代性状,结果如下表:
亲代 子一代 白足×黄足 白足 黄足
181 177
根据上述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蚕足颜色的显性与隐性。
不能
(5)进一步用子一代黄足蚕做杂交实验(即黄足×黄足),卵未孵化前,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子二代____________,则白足为显性性状,黄足为
隐性性状。
②若子二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足为显性性状,白足为隐性性状。这种情况下,子二代某黄足蚕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用字母“ ”表示显性基因,“ ”表示隐性基因)。
[提示] 子一代黄足蚕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若子二代有黄足,同时出现白足,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性”知黄足为显性性状,白足为隐性性状,这种情况子二代某黄足蚕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或 。
①全为黄足
②有黄足,同时也有白足
EE或Ee
(6)饲养过程中,有同学发现,若孵化阶段室温较高,则蚕卵孵化率就降低。据此,该同学提出了“温度对蚕卵孵化率有什么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开展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 000 1 000 800
培养温度/ 10 20 30
孵化率
①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②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请你帮助他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请你从提高蚕卵孵化率角度,给蚕农提出一条合理化
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 000 1 000 800
培养温度/ 10 20 30
孵化率
[提示] 根据提出的问题“温度对蚕卵孵化率有什么影响”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温度;科学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变量——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C组中存在蚕卵数和温度两个变量,因此可知C组设计存在问题,应将蚕卵数由800个改为1 000个。
(6)饲养过程中,有同学发现,若孵化阶段室温较高,则蚕卵孵化率就降低。据此,该同学提出了“温度对蚕卵孵化率有什么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开展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 000 1 000 800
培养温度/ 10 20 30
孵化率
①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温度
②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请你帮助他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请你从提高蚕卵孵化率角度,给蚕农提出一条合理化
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 000 1 000 800
培养温度/ 10 20 30
孵化率
C组中的实验对象个数与A、B组不同,应改为1 000个
将培养温度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