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天地龙鳞》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从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2、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角度,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一、科技名著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①内容:
②地位:
③影响:
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为世界医药学做出巨大贡献,是一部影响世界科技进步的医药学巨著。
李时珍像
《本草纲目》药材插图
问题一:阅读教材,《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本草纲目》记录了哪些内容?历史地位如何?
阅读教材,《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天工开物》记录了哪些内容?历史地位如何?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并考中举人。后来连续6次会试不第。45岁后转而探求科学工艺之术。清朝建立后,他过起隐居生活,虽贫困但拒不出仕。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内容:全书18卷,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插图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屠呦呦与青蒿素
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一、科技名著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①内容:
②影响:
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农政全书》书影
《几何原本》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书名
作者
内 容
地 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全书190多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配有120多幅插图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小结:明清时期科技著作
探究思考:这三部巨著有何共同点?
(1)多为总结性巨著,对传统科技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作出经验性总结;
(2)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
(4)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较少;
材料二: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材料一:明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的创造。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居庸关
你感受到了什么?
雄伟 壮观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讨论
明长城
秦长城
嘉峪关
鸭绿江
临洮
辽东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目的
构成
影响
起止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关隘、城台、烽火台等
烽火台
城台
城墙
关隘
鸭绿江——嘉峪关
特点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
: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贵族的南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骚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1406-1420历时14年),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城中心是宫城(又名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从明到清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宫城
京 城
紫禁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外 城
皇 城
故
宫
平
面
图
北京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1)特点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②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 最为宏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北京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故宫建筑布局特点
①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②主次分明,故宫分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③规模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太和殿
中和殿
乾清宫
九龙壁
紫禁城之名体现了王权至上的观念。几乎所有的数字都和9有关,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故宫风光欣赏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水浒传》
主要内容
《西游记》
《三国演义》
价值∕地位
成书
时间
作者
书名
罗贯中
元末
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
明初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
明朝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2、戏剧
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①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②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海神奇的爱情故事。
③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书法名家董其昌及其书法作品
绘画名家徐渭及其绘画作品
3、书法、绘画
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楷书也独具一格。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绘画名家:徐渭多才多艺,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医学:
《本草纲目》
工艺:
农业: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
北京城:
目的
规模
结构
地位
修建者及时间
布局及特点
小说和戏剧
小说
书法
绘画
戏剧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董其昌
徐渭
汤显祖《牡丹亭》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对以下文学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
A.是古典小说创作初期的成果 B.反映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求
C.表现手法都有浪漫主义色彩 D.内容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
课堂练习
A
课堂检测
2.如表描述的科技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3.2022年2月25日,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签约发布仪式暨2022元宇宙数字藏品发展线上研讨会正式举办。回顾历史,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B.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C.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D.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
D
A
成书时间 记载药物 收录药方 附药物形态图 对世界的影响
明代 1800多种 11000多个 1100多幅 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课堂检测
4.北京钟鼓楼位于中轴线北端,是元明清时期北京的报时中心,象征着中国古代统治者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颁历授时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B.钟鼓楼是明清北京城的中心
C.钟鼓楼是北京军事防御工程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5.据《西台漫记》记载,明朝在苏州地区出现了“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婴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说明明朝( )
A.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商品经济相当的活跃 D.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