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基础
1.隋朝大运河
时间 从605年起(隋炀帝时)
目的 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结构 三点:以 为中心,北抵 (今北京),南至 (今杭州)
四段: 、通济渠、 和江南河(自北向南)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评价 意义:①加强了南北地区 交流;②对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着重要作用;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局限: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劳役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必备知识1 隋的统一
2.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王朝,统一全国。被隋文帝灭掉的这个政权是 ( )
A.宋 B.齐 C.梁 D.陈
3.隋文帝曾规定:六宫妃嫔,穿过和洗过的旧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饮食只要不是举行宴会,最多只能有一个肉菜。由此可见,他 ( )
A.崇尚节俭 B.虚心纳谏
C.变革礼仪 D.生活奢侈
必备知识2 开通大运河
4.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B.南水北调,发展农业
C.加强交通,巩固统治
D.取道水路,巡游南方
5.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最南边的一段是( )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必备知识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多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下有”的制度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7.隋唐全面推行科举制,且对应试者的门第限制不严,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员都可以通过考试中举。这表明科举制 (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体现了社会公平
C.消除了地方割据 D.巩固了国家统一
必备知识4 隋朝的灭亡
8.《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C.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
D.隋炀帝三次东征
练能力
9.下面时间轴中,④处所建立的朝代是 (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西晋
10.“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千万石(担),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担)。”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
A.疆域更加辽阔 B.经济迅速发展
C.人口不断增加 D.行政效率提高
11.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主持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12.唐代南方诸郡的贡品、东南地区的物资,都通过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经由扬州转运至京都长安。以上内容说明,隋朝大运河在唐代 ( )
A.以扬州为中心,共连接了五大水系
B.是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C.新开凿了扬州直通长安的一段水路
D.仅供皇帝巡游全国各地以加强统治
13.《“隋何以亡”新论》一文指出:“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南下灭陈 B.三征辽东
C.营建东都 D.巡游江南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某同学将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整理成下表,请仔细观察图片,帮他填写表中相应的历史信息。
运河 概况 连三点:以A 为中心,北抵B ,南至余杭
修四段: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通五河:海河、黄河、淮河(淮水)、D 、钱塘江(浙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凭借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创立。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相比,在官吏选拔上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隋朝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是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又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非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科举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二世而亡(15年) 二世而亡(38年)
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伟大工程 长城、灵渠 大运河
灭亡原因 暴政 暴政
对后朝的 影响 为西汉王朝提供借鉴,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唐朝提供借鉴,唐朝前期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
练素养
15.公元589年以前,江南民间传唱着一首民谣:“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反映了江南人民 ( )
A.能歌善舞 B.热情好客
C.生活美好 D.盼望统一
16.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分析下表可得知隋朝 ( )
事项 概况 出处
修通 通济渠 公元608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6个月,修成 《隋书·炀帝纪》
修通 永济渠 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1个月,修成 《隋书·炀帝纪》
改造 邗沟 公元605年,征淮南民数十万,数月,修成 《资治通鉴·炀帝纪》
A.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中央集权受到严峻挑战
C.国家体制具有优势
D.百姓赋税沉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政治上看,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统治,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的运输量不大,费用又高,而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办法。从军事上看,由于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物资,利用运河转运比较便捷。当然开运河与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关系。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在这条运河的开凿过程中,无论通济渠、永济渠,都动员了上百万的民夫。通济渠在大业(隋炀帝年号)元年正月开凿,同年八月就通航了。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在官吏督役严急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了很多苦难。掘河的民夫长时间地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的人在半数以上。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由士族政治垄断地位而产生的寄生性、腐朽性,驱使着士族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走向衰亡。同时,丧失人才选拔意义的九品官人法也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在九品官人法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与意义的同时,在社会呼吁废除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同时,新的制度已经在旧制度的母体内萌芽。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机器的运转。
——摘编自史皮尔《最古老与最年轻的
国家:中国与美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炀帝开运河。
(3)有学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科举制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结合材料三论证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南北交通 洛阳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邗沟 政治、经济和文化
2.D 3.A
4.C 【解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故选C项。
5.D 6.B
7.B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员都可以通过考试中举”等可判断,科举制体现了社会公平。故选B项。
8.A
练能力
9.C 10.B 11.B 12.B 13.B
14.(1)洛阳 涿郡 永济渠 长江
(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选拔官吏从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
(3)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练素养
15.D 【解析】“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首民谣传唱的是南朝末期,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的情景。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D项。
16.C
17.(1)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统治;转运南方的物资到北方;运输大量军队和物资;供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
(2)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必然性: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皇帝无法真正掌握选拔人才的权力,这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不能真正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具有局限性。(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
合理性: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不分门第,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选拔人才公开、公平、公正;推动了社会读书风气的兴盛。(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