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练基础
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遣唐使:日本派 来华,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754年(唐玄宗时期),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主持修建 ,为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罗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天竺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前往 (印度)取经,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必备知识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东瀛有多远 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材料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入藏
3.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资料中,最可靠的是 ( )
A.历史文献《隋唐史》 B.唐招提寺
C.有关鉴真的传说 D.电影《鉴真东渡》
必备知识2 唐与新罗的关系
4.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下列关于唐朝与新罗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B.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C.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
D.新罗的佛教传入唐朝,在唐朝官府和民间广为传播
必备知识3 玄奘西行
5.下列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6.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练能力
7.根据下表所示内容,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
区域 史料
朝鲜 科学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
日本 模仿唐代,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
越南 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A.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B.民族之间交融共享
C.唐朝海外贸易发达
D.中国文化辐射传播
8.《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绘画等知识
C.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D.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9.《西游记》取材于玄奘西行,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其中的“西天”是指 (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10.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开阔胸怀。下列内容属于两人共同之处的有 ( )
①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材料三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鼎盛时期,唐朝在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2)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二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练素养
12.考古发现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棉”“胡”“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 )
A.外来文化完全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13.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史实有 (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私藏)弩一张,加二等(处罚);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若化外人(外国人)来为间谍,或传书信与化内人(本国人),并受及知情容止(包庇)者,并绞。”这说明唐王朝 ( )
A.刑法细密严酷
B.加强边疆地区管控
C.对外交往收紧
D.重视维护国家安全
15.唐长安城内设置鸿胪寺、典客署等机构,专门管理、接待外国宾客,并提供接待的费用,不计其他所提供的财物,单是供应的禄米每年已达13000斛。这反映了唐朝 ( )
A.商品贸易兴盛 B.中外交往频繁
C.对外交通发达 D.农业技术先进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双向交流、兼收并蓄;海陆并举;交往频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往国家众多、范围广泛;往来人数众多,人员身份多样;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及民间贸易;等等。
16.《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 ( )
A.分析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B.感悟玄奘西行的艰难过程
C.总结文成公主入藏的成果
D.感受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才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如何理解唐朝在制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大进”与“大出”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具备的因素。(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遣唐使 唐招提寺 中日文化交流 新罗物产 天竺 大唐西域记
2.C
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属于第一手资料。故研究鉴真东渡的历史资料中,唐招提寺最为可靠,B项正确。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
5.D 6.B
练能力
7.D 【解析】据材料可知,朝鲜、日本和越南纷纷学习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辐射传播,故D项正确。
8.D 9.B 10.A
11.(1)两个钱币形状均是圆形方孔,文字也相似。说明日本仿照中国钱币制作本国钱币;日本的经济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2)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及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等。(符合题意即可)
(3)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政治自信,文化兼收并蓄,对外政策开明。
练素养
12.D
13.A 【解析】④玄奘西行,是与南亚国家(印度)的交流,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项。
14.D
15.B 【解析】根据题干“鸿胪寺、典客署等机构,专门管理、接待外国宾客,并提供接待的费用,不计其他所提供的财物,单是供应的禄米每年已达13000斛”可知,其反映的是接待外国宾客的费用巨大,说明唐朝中外交往频繁。故选B项。
16.B
17.(1)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是唐朝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中心。
(2)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
(3)“大进”: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来文化;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生活;等等。“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日本模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发展;对外开放。